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

  白鹿宮中,縯谞等人見證了天地悲慟,見證了仲尼隕落,儒家的開道圣人在這齊國大地逝去,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他們等了很久,仲梁先生去了泗上,陳良先生也去了泗上,直至仲尼被帶回泗上,他們才知道,龍素也去了泗上。

  是荀子要她去的。

  而曾子也同意了。

  這是一種可怕的信號。

  而白鹿宮中,一直游走在外的大師兄,卻回來了。

  “天下動蕩了,接下來的列國之間,應該不會再保持任何克制了,一切都被打破,一個真正沒有禮樂的時代,來臨了。”

  大師兄是如此說的,而縯谞告訴了他,龍素說出荒誕言語,差點把白鹿宮一片苦心化為流水的愚蠢舉動。

  “龍素是在胡來!差一點,白鹿宮就萬劫不復了!”

  縯谞說的很嚴重,希望大師兄和他一起向先生們進言,再聯合諸弟子,一定要把龍素關起來,讓她得到懲戒。

  但大師兄則是表示,兩位先生的態度就是他的態度,先生沒有發話之前,你說了不算。

  這讓縯谞無奈又惱怒。

  “我一心為了門戶考慮,可你們卻連一個像樣的意見都沒有!”

  縯谞對大師兄大失所望。

  仲尼的葬禮在泗上進行,雖然并不隆重,但絕不草率,而各國的君王都發來簡犢,齊王甚至親自到此,只有秦國,燕國沒有。

  魯地,泗上。

  “八脈各主該各自散去,諸位不能放棄仁義的教化,我在此為老師守墓六年,已經足夠。”

  端木賜來了,他已經十分衰老,而叔仲會很擔憂。

  “你這把年紀,怕是守墓六年,自己也要下去了。”

  端木賜笑了:“那也沒什么不好的,我以前有一次來晚了,老師曾經責備我,現在我又來晚了,卻再也聽不見老師的斥責了。”

  “會啊,你去吧,你比我們都年輕,你跟隨老師的時間最多,你可以繼承老師的道理。”

  曾子在側,他越發衰老了,在仲尼死后,他仿佛一夜之間就度過了百年光陰。

  他也要留下來。

  “隨侯珠我已經交托給子循,八脈的爭斗,也許,我本就不應該參與,老師說我還不夠仁,我修行了數千年,還不知道仁的道理……”

  仲尼死前兩句話,讓曾參心有所悟,也或許是真的累了。

  “理想未竟,便要離去,但這也是先生的選擇,不能阻攔。”

  子思向曾參告別,同時感謝他多年以來對自己的教導。

  諸圣就此散去。

  “龍素,你要去哪里,新學宮么?”

  龍素搖了搖頭,面對仲梁先生的詢問,龍素行禮,表示道:“仲尼讓我去天下看一看。”

  “周游列國么?”

  仲梁嘆了口氣:“沒事,你去吧,可惜……不,我還是要說一下,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如今仲尼落,天下的威懾者再也沒了,那些圣門必然會傾巢而出,大肆向各個君王宣講自己的道理。”

  “現在已經不是春秋,是真正的戰國亂世,春秋時,仲尼都曾經被人下黑手,堵在陳蔡之間,七日沒有糧食可吃,差點餓死,如今這些士大夫的手段,那些封君的惡意,只會比春秋時更多,不會更少。”

  “昔年,秦國子孫在繼承爵位時,總要以庶人之身行走十年,不論生死,而至如今秦王之后,他的子孫再沒有以庶人去歷練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

  “因為天下變了,大家不再講究仁義道德,你身為他國君子公孫,出去了,就有可能被殺掉。”

  “我儒家大敵之多,不在秦國之下啊。”

  “傻孩子,你真的想清楚,要出去了嗎?”

  龍素笑了:“若有人來殺我,便說明他們是怕我的道理,知道我有威脅,所以才來的!”

  “山行者的故事中,石匠和木匠的對話,誰又會費大力氣,去砍伐沒有用的木頭呢?因為我是有用的,所以才會有人想來砍伐我。”

  仲梁道:“他們若是想要以你之木,化為舟船,你當如何?”

  龍素:“木扎根于大地,不能動彈,人卻有兩只腳,我跑就是了。”

  仲梁也不免失笑:“跑不掉呢?”

  龍素:“那便當效法古之君子,如伯夷叔齊之行。”

  陳良這時候批評了她。

  “你也要餓死首陽山嗎!這種愚蠢至極的行為舉止?”

  “這是君子之行?胡扯!”

  陳良道:“龍素,你聽好了,既然你覺得仲尼說的是對的,要在這個時候去周游列國,那么你就不能抱著這種愚蠢的念頭。”

  “餓死首陽不食周粟,這絕不是什么大智慧的舉動,而你的困境,也遠遠沒有到要和伯夷叔齊一樣的地步。”

  “聽好了,天地之大,不可計較,這世上沒有什么去不得的地方,也沒有離不開的困境!你要走,我只告訴你一句話。”

  “萬萬不要用君子的行為,行走世間!只要不用君子的方式來思考,就沒有你逃不掉的困境。”

  龍素睜大了眼睛,顯得不可置信。

  不要用君子的道理去行走世間。00kxs

  陳良和仲梁也離開了,龍素站在仲尼的墳丘前,曾參卻在這個時候說話了。

  “他們說的對,不必再用君子的道理去看待這個世間了,尤其是對你來說。”

  “等你有橫行天地的實力時,你就算不說話,也自然會有人把你當做天下一等一的大君子的。”

  曾參對龍素并沒有好感,但這個時候,他不過是作為一個儒家的先行者,在告誡后輩一些道理罷了。

  龍素忽然想起程知遠常說的一句道理。

  君子不器,無所不用其極。

  風吹過泗上,天色,逐漸青了。

  洛邑。

  馬車的輪子空隆隆的轉動起來,后面的塵土飛過,又落在地上。

  姬弈,荀況,北郭子師。三位先生在去年年尾,遞交了一份簡犢。

  在西周公自己計較過之后,終于象征性的把這份簡犢交給了周天子過目。

  程知遠將被賜爵,但是不能擁有封地,因為現在天下已經無地可封了,只是洛陽外頭,新學宮的那塊地,許給了程知遠,但他也并不是國主的身份。

  西周公不想讓任何一家做大,尤其是稷下學宮一派,于是,他擅作主張,弄了一出戲碼。

  程知遠來明堂覲見天子之后,西周公代天子封程知遠伯位,地七十里,同時,授下大夫。

  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但是,這并沒有結束。

  程知遠身前,有侍從端來一個盤子,里面放著一只血淋淋的牛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