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46章 一箭三雕

  這個時代是大秦朝,儒家和后世的儒家大有不同,但凡有名的儒家弟子,均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扶蘇和儒家走得近,是因為他發現了儒家在“教化”方面的優勢。

  一個心懷天下的人,絕不會只聽一家之言。

  昔年秦始皇嬴政中離間之計,想要驅逐各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勸諫,嬴政最終收回逐客令,善待各國客卿。

  可如今天下一統,李斯身居高位,卻擔心扶蘇登基之后扶持儒家,削弱手中權力,實在是有些打臉。

  文化是融合進步的,只有適應時代的學說才能被認可,想要得到皇朝認可,唯有不斷進步。

  至于扶蘇,和蒙恬一同北抗匈奴,“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你說他性格軟弱,匈奴數十萬戰死沙場的將士都不會答應。

  胡亥年幼,扶蘇又深得人心,李斯只是心中微有隔閡,并未有任何出格的表現。

  宦海沉浮幾十年,李斯早已不是當初的李斯。

  嬴政高高坐在龍椅上,看著跪拜的群臣,眼中滿是權力的快意。

  嬴政的武功高深莫測,渾天寶鑒九層半的修為冠蓋當世,按理來說,他應該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如同二三十歲的壯年。

  可事實上,嬴政臉上已經爬滿皺紋,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比李斯還要重一些。

  三十多年的征戰和治國,殫心竭智,再加上術士庸醫的“不老仙藥”奪走了這位千古一帝的健康他仍舊是天下絕頂的強者,卻已經沒有當初的勇力。

  “眾卿平身有事速奏!”

  丞相李斯奏道:“啟奏陛下東郡落下隕石,上有刻字舊楚國境內又有人散播謠言……”

  說到此處,李斯已經聲若蚊吶額頭上更是沁出了冷汗。

  “謠言?丞相隨朕南征北討再怎么危險的場面都見過,六國強者都沒讓丞相恐懼,這謠言莫非強過那荊軻,項燕?說朕恕你無罪!”

  嬴政已經猜到流傳的謠言不是什么好話但他一生經歷的坎坷何止千百,生死危機都有二三十次,怎會怕什么狗屁謠言。

  聽了這話,李斯的聲音立刻變大,聲音里面蘊含憤怒和殺意讓人分不清是演的還是真情實感。

  “東郡隕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舊楚流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播此言論者,大逆不道死不足惜!”

  章邯道:“陛下,此必是六國皇室余孽所為請陛下降旨臣帶兵把傳播謠言的亂民盡數斬首示眾。”

  嬴政道:“殺一人有十人,殺十人,有千人,難道要把天下人都殺光了么?以殺止謠,豈不是告訴那些螻蟻,朕對他們沒辦法?嗯?”

  章邯趕忙請罪。

  嬴政也不在意,揮了揮手,讓章邯退下,道:“扶蘇,這件事交給你處理,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扶蘇道:“是。”

  秦一統天下之前,并無家國天下的概念,齊國人去楚國當官不會被罵“齊奸”,楚國人去秦國當官也不會被罵“狗賊”。

  秦一統天下之后,開始逐步有此念頭,到了漢朝,這種觀念徹底形成,“漢奸”一詞也是從漢朝開始出現,用以形容為匈奴辦事的太監中行說。

  為什么當漢奸沒好下場?因為漢奸的祖宗是個斷子絕孫的太監。

  扶蘇雖然是秦朝人,但意識極為超前,不管是為了利益還是為了本心,都必須維護大秦統治,對于那些攪鬧天下的沒有半分好感。

  把謠言的事交給扶蘇,嬴政再次說起長生不老藥的事情。

  說來也怪,《天子傳奇》世界高深武功多不勝數,也有奇珍異獸,卻少有延壽的天才地寶,武功延壽能力也有限。

  正因為如此,嬴政才會對長生不老藥如此癡迷,若是這個世界和風云一樣,有龍鳳麒麟,一顆龍元就能長生不老,嬴政去了心結,沒了弱點,劉邦項羽就沒戲唱了。

  李斯知道嬴政的心結,道:“起奏陛下,傳聞圖安國公主近來拜一對仙侶為師。

  男子名為林軒,據說此人身邊有麒麟相隨,女子名為幽若,身邊有白蛟相隨,均非凡俗。

  博浪沙有位法力無邊的方士徐福,擅長煉丹制藥,為當地人傳頌。

  若請這三人入宮,想來可以參悟出長生大道。”

  “嗯,這事就由丞相安排,務必請徐福仙師入宮。”

  圖安邊遠小國,嬴政并未放在心上,李斯說的三人,嬴政最在乎的還是徐福。

  畢竟徐福聲名遠播,林軒幽若卻是無名之輩,至于麒麟白蛟,不過真氣化形而已,不值一提,嬴政揮揮手就能制造出環繞整個咸陽城的金龍。

  可那又如何,真氣化形再怎么大也不是真的,能殺人,不能長生。

  又有朝臣上奏道:“有一賊人自稱‘瘟神’,橫行三十六郡,三年間,‘瘟神’殺猛將九名,兵衛二千,需盡快處置。”

  “傳旨,懸賞增加一倍。”

  今日的事情似乎格外的多,多的扶蘇幾次想要為儒生求情都沒有找到時間,等到有空閑的時候,已經退朝了,嬴政大步離去。

  扶蘇剛想叫住嬴政,卻見李斯拉了拉他的衣袖,道:“殿下,陛下性格剛硬,這些儒生沖撞陛下,殿下若是直接求情,必然不允,不若押后處理,過段時間,這些人服軟,就沒事了。”

  李斯原本恨不得立刻殺了那些儒生,可上朝前聽到扶蘇想要給他們求情,因而定下計策。

  這個拖延戰術一方面交好扶蘇,另一方面則是敲打儒家,現在的儒家人可不是“頭皮癢”、“水太涼”,是真正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讓他們服軟難比登天。

  他們不服軟,嬴政更不會服軟,他們死定了。

  服軟的,那是軟骨頭,軟骨頭有時候比硬骨頭更好用。

  一箭三雕,端的好計。

  扶蘇不知李斯心中彎彎繞,趕忙道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