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47章 西游開啟

  東華帝君看了看東方朔,又看了看林軒,道:“我這方丈島一個猴精就足夠鬧騰,再來兩個,道場都該被拆了,算我怕了你了,把那猴子送出來我看看。”

  本世界比林軒修為高深的神仙不少,但有內天地這種空間神通的卻極少。

  方丈島是東華帝君道場,通體被煉化,東華帝君拂塵一甩,就能把整個方丈島收走,但畢竟只是帶走仙島,為了維持深海水脈,還要放回去,比不得體內世界方便。

  對于這種獨特的神通,東華帝君也非常感興趣。

  林軒依言打開內天地,放出兩只靈猴。

  跟隨林軒的兩只靈猴是馬流元帥中的“流”,崩芭將軍中的“芭”。

  雖然是猴子,但性情穩重,并無任何跳脫,忽略容貌因素,東方朔比他們更像是猴精。

  兩只靈猴血脈優秀,雖然沒有修過仙法,并無高深修為,但畢竟在花果山這種福地活了數百年,吃過孫悟空帶下來的蟠桃御酒,根基非常扎實。

  只要有合適的仙法,很快就能獲得一身高深修為。

  當然,比肩孫悟空是不可能的,孫悟空的機緣是獨一無二的,林軒沒有培養出孫悟空的修行資源,兩只靈猴也沒有那等修行天賦。

  盡心培養,在西游開啟的時候,應該可以超越黃風和辟暑,足夠裝點門面。

  東華帝君笑道:“這兩只猴子還算不錯,不過想要授予他們仙篆,還需要等三百八十年,這三百八十年,他們必須留在方丈島,不能隨你去天庭。”

  本世界的東華帝君不僅是道家“人事部長”,也是佛門“人事部長”,對于佛法東傳之事有所了解。

  待到西游開啟,孫悟空解封,便算是徹底“招安”,林軒收服兩只猴子就沒有問題了。

  而且在方丈島,他們也能安心修行。

  林軒笑道:“帝君不怕猴精拆了道場?”

  “早知道他們這么老實,我就不答應你的要求,把他們留下作為護山大神,他們兩個,比曼倩卻是強得多了。”

  東方朔表示自己一句話沒說卻中了一槍,心說等一下非要從林軒手中多掏一點好處。

  對于東華帝君的要求,兩只猴子自然沒什么意見。

  林軒道:“既然他們得帝君看中,不妨作為方丈島弟子,日后帝君有事,也能多幾個跑腿的。”

  “你這油滑的猴精,讓我授予仙篆也就罷了,竟然還想讓我幫忙教導,真真是豈有此理!”

  話是這么說,但話音未落,東華帝君拂塵一揮,兩只猴子身上多了道袍,似乎生怕林軒反悔。

  人事部長也不是件輕松的活,多兩個人才也是好事。

  “從今日起,你們便算作方丈島弟子,當有名姓,你們本體是猿猴,不若去了“猿”的獸旁,姓‘袁’。

  方丈島字輩排序到你們是‘承’字輩。

  赤尻馬猴,你血脈天賦為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便名‘承陽’;

  通臂猿猴,你血脈天賦為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便名‘承坤’。”

  林軒聽到這名字心中一愣,心說這名字好,最好再來一個叫“承志”的。

  東華帝君何等大神通,他賜下名姓,不只是口封,更是授予仙篆,兩只猴子,哦不!袁承陽和袁承坤趕忙拜謝。

  東華帝君收了袁承陽和袁承坤,林軒此次出行可謂圓滿。

  給東方朔留下幾個游戲機,林軒駕云回了天庭。

  自此之后,林軒的生活規律了很多。

  下界除妖,和橙兒切磋,看望孫悟空,訓練袁承陽袁承坤,余下時間,盡是苦修。

  天上一天,人間一年。

  理論上而言,在人間修行更加劃算,但事實并非如此。

  天庭的靈氣濃度超過人間千倍,還有“悟道碑”之類的能夠啟發思維的寶物,修行一日勝過凡間修行兩年。

  林軒也無心再等三百多年,干脆就在天庭修行。

  時光荏苒,三百多年時間一晃而過。

  靈山,盂蘭盆會!

  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里天。

  講完大道,如來道:“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

  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

  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需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誰肯去走一遭來?”

  佛法東傳之事早已定好,今日算是正式公開提起。

  此事事關重大,需要一個智計修為均是絕頂的人去辦,靈山有此能力的,唯有觀世音菩薩。

  佛門四大菩薩,以地藏王菩薩為首,佛教四大名山,以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為最。

  但要說哪位菩薩最有名,信眾最多,那自然是觀世音菩薩,在后世,觀音菩薩的影響力甚至比肩佛祖。

  比如佩戴金銀玉石飾品,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把觀音菩薩和佛祖并列。

  有觀音菩薩出現的戲曲小說更是多不勝數。

  觀音菩薩辦事,佛祖自然放心。

  領了佛祖法旨之后,觀音菩薩和惠岸行者駕云東行,先后遇到沙僧,豬八戒,小白龍,孫悟空,訂好了保護取經人的約定。

  又唬了李世民,點化了唐玄奘。

  漫漫西行路就此開啟。

  在此期間,林軒也下凡過,本世界既沒有寇仲徐子陵也沒有婠婠師妃暄,林軒看了一場隋唐爭霸的電影,然后便回了天庭。

  不過西行路開啟,倒是能收兩個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