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孩兒這話擺明了是把他當成坐騎,豹子精心中不滿,但打不過,逃不了,為了活命,只得臣服。
一聲獸吼,變為艾葉花皮豹本體。
紅孩兒手一伸,香火神力變為長繩,在花豹身上一穿一鎖。
善財童子這種“神職”注定香火旺盛,升神不過數年,紅孩兒已經積攢了讓無數神仙眼饞的香火。
豹子精吃人不少,妖氣濃郁,換做一般神仙,想要降服都沒有那么多的香火。
見紅孩兒收服花豹,孫悟空道:“前些時日我們過比丘國,殺了一只狐貍精,本打算與你做個圍巾的,如今你收服坐騎,便做個鞍墊吧!”
紅孩兒接過狐皮,道:“多謝七叔。”
“自家人,不必言謝,妖魔已經降服,你回天庭修行,我們也該西去了。”
“七叔保重,助七叔早日得成正果。”
說完,紅孩兒把狐皮放在花豹后背上,手指一點,變為軟墊,飛身坐了上去。
花豹嘶吼一聲,載著紅孩兒飛向天庭。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說破鬼神驚駭。挾藏宇宙,剖判玄光,真樂世間無賽。
唐僧師徒過了豹子精這一難,西行數日,再次見到人類郡城。
西行十來年,唐僧對于天竺國有了一些執念,見到城池,總會情不自禁的問一句“這里是不是天竺國”。
結果自然是讓人感到失望的,這里不是天竺國,而是鳳仙郡。
鳳仙郡是西行路上比較著名的所在,哪怕沒看過小說,只看過電視劇,也知道這處郡城。
再退一步,把郡城名字忘了。
“雞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燈燒斷了鎖,才能普降甘霖”這個混蛋無比的命令說一句人盡皆知并不過分。
西行路上的劫難很多都是神仙菩薩的坐騎所為,為了“全因果”,很多都是主動去“碰瓷”。
文殊菩薩的獅猁取代烏雞國國王,把他浸入井中三年,是因為文殊菩薩變成凡人去國王面前胡言亂語,國王把菩薩綁了,浸在河中三日。
觀音菩薩的金毛犼抓走朱紫國的王后,是因為國王年輕時游獵傷了孔雀大明王菩薩的后裔。
鳳仙郡不下雨,是因為郡守三年前掀了供桌,給玉帝的貢品灑落在地,被狗吃了。
不知者不為罪,國王肉眼凡胎,如何識得真神?以菩薩神佛的神通,怎會被凡人所傷?鳳仙郡郡守推到供桌,是故意的么?
若說這不是碰瓷,那就沒有碰瓷了。
這一難的要點不是郡守的錯誤,不知者不為罪,若是仁主,絕不會怪罪。
從神話的角度而言,這是神佛肆意插手人間運行,視凡人如玩物,隨心懲處耍弄。
凡人不敬神佛是罪過,可仗著神通肆意妄為,毫無憐憫之心,這種神佛,又有什么資格受人供奉?
忽略神佛,則是“天威難測”,“伴君如伴虎”,一句話說錯,一件小事辦錯,便可能招致無窮災禍。
禍及自身還是輕的,因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連累三族,九族,甚至是一城一國百姓的事情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古希臘神話中的神靈也經常插手凡人活動,因此神話傳說中常常有弒神英雄,對于反抗神靈的勇士大加贊頌。
西游中沒有弒神英雄,但有正直無畏的齊天大圣。
帶上金箍的孫悟空只是鎖了心猿,不再肆意妄為,俠義之心卻從未改變。
一路西行,孫悟空的成長比唐僧更甚,他不再只依賴武藝,懂得用智慧解決問題,學會了寬恕和忍讓。
曾經的齊天大圣是無法無天的妖王,現在的齊天大圣是降妖伏魔的斗戰勝佛。
成佛成道,得什么果位,看的不只是神通,還有內心。
玉帝一道圣旨,鳳仙郡三年干旱,井中無水,泉底無津。
一斗粟米價值十貫,一捆干柴售價五兩,十來歲的女童三升米就能領走,五六歲的男童給口吃的就能帶去。
內城之中尚有法度,百姓靠著典當活命,鄉下已經失了禮法,聚眾打劫,甚至易子而食。
天威難測,可這天不該是仁慈的么?
鳳仙郡郡守犯了錯,懲罰郡守就好,何必為難一城百姓?
對于師徒四人而言,這只是九九八十一難之一,對于百姓而言,每天過的生不如此,每時每刻處于劫難。
不管是玉帝的憤怒,還是菩薩的安排,著實有些殘忍。
孫悟空看不過,上天鬧了一通,又讓郡守擺了供桌,禱告上天。
玉帝消了氣,命龍王下雨。
天降甘霖,鳳仙郡百姓出門慶祝,孫悟空卻一反常態,默默誦經。
唐僧對于佛經最是熟悉,聽出孫悟空誦念的是《往生經》。
待到孫悟空念完,問道:“悟空,今日為何誦經?”
孫悟空嚴肅地說道:“師父,師弟,你們說鳳仙郡百姓受苦三年,十門九戶俱啼哭,三停餓死二停人,是誰的罪過?”
沙僧當年是玉帝近臣,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道:“當然是郡守的錯!”
豬八戒對于人情世故最是通透,打了個哈哈:“不管是誰的錯,事情已經過去,何必再去想。”
唐僧默然不語。
孫悟空道:“這是我們的錯!西行路上步步有劫難,這也是一難,若我們不從此路過,鳳仙郡何來這些荒唐事?”
唐僧道:“悟空,休得胡言!”
“師父,咱們這一路上,有多少劫難是神仙菩薩的坐騎造成的?他們禍害了多少百姓?
通天河里的金魚精吃童男童女,朱紫國國王失了王后憂思成疾,不理朝政,獅駝國更不用說。
惡不是我們做的,但我們逃不過,老孫今日誦經,不只是為了鳳仙郡死難的百姓,也是想到了這一路上的無辜。”
唐僧聞言,說不出半句話,半晌,默默坐下,誦念往生經。
翌日,郡守提出要為唐僧師徒建立廟宇,唐僧拒絕了,請他準備高臺,他登臺誦經三日,超度這些年死難的亡魂。
鳳仙郡,沒有妖魔,沒有鬼怪,沒有惡人,卻讓孫悟空和唐僧各有所悟。
做完法事,師徒四人繼續上路,這一次,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