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九國亂第三百七十三章步步連環(下)
在深沉的夜色中,永樂坊緊閉的坊門悄悄地開了,一支軍隊如黑色的水銀一般無聲無息地流出了坊門,向明德門方向開去,朱雀大街上十分寂靜,沒有一個行人,隊伍行軍的速度極快,只聽見馬蹄聲噠噠!地響著,沒有人說話,人人神情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情況。
在隊伍的中間,張煥身著一身黑色的鎧甲,目光沉靜地注視著前方,今天中午,李平將所有的田產都獻了出來,只懇請張煥能夠饒了他妻兒的性命,雖然他沒有提到父親李勉,但張煥卻敏銳地感覺到,李勉和段秀實將要最后一搏了,從某種角度上張煥還是很欽佩二人的執著,尤其是段秀實,他并不像李勉有個當皇帝的孫子,他沒有任何牽掛,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信念便不惜去做一件不可能達成之事,甚至要以抄家滅門來作為代價,但欽佩歸欽佩,張煥并不會因為欽佩就放過他們,這是政治,政治是沒有什么對敵人的憐憫。
但在他的整個計劃中,李勉和段秀實不過是激流中的兩塊碎石,他們無足輕重,更無法改變奔騰的潮流,現在他又要踏上征程,但這一次的征程卻是一次極為特殊的旅程,將是他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一段路。
很快,大軍來到了明德門前,明德門的守軍事先已得到通知,見大軍開來,明德門的大門緩緩打開。張煥地軍隊開始出城,這時,張煥的貼身保鏢仿佛幽靈一般出現在張煥的身后,他低聲稟報道:“回稟都督,在二百步外的一株大樹上果然藏有一人。”
“繼續跟蹤。不要驚動他。”張煥的命令一下。方無情又象一縷青煙般消失了。
一直等張煥地大軍全部出城,明德門又慢慢關閉后,兩百步外地一棵大樹上,一條黑影悄然躍入緊鄰明德門的安義坊內,迅速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
天快亮時。各坊大門在陣陣的鼓聲中開了。務本坊的大門也一起開了。許多早已等候在坊門前地人一齊蜂擁而出,賣菜、賣小吃地商販們各自占領地盤開始大聲吆喝起來,清晨地薄霧中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氣息。這時,一個穿著灰色長袍的男子匆匆走進了坊門。穿過一條小巷,一直來到李勉府第地側門前,他取出一個牌子向守衛的家丁晃了一下,家丁立刻將他領進了府中。
這兩日李勉出人意料地活躍起來,他開始出現在禮部地朝房中,開始向一些舊部噓寒問暖,雖然他沒有被邀請參加張煥的會議,但他并不以為意,每天都笑臉吟吟地上朝下朝,對每一件公務都認真勤懇,就仿佛變了一個人,相對于他白天的活躍,他晚上卻十分安靜,任何地方也不去,段秀實也不再來找他,每天晚上看看書、調弄孫子、和侍妾探討人生意義,總而言之,倒真象一個知天命的老人,無所欲求,只等待著退仕的到來。
一早,李勉和往常一樣天不亮便起來準備上朝,他喝了一杯熱茶,剛起身要走,忽然一名外宅管家匆匆跑來,向他低語了幾句,李勉立刻改變了主意,快步向靜室走去,靜室里,那名灰袍男子正盤腿坐在地上閉目養神,門一響,他立刻象受驚的青蛙一般彈跳起來,向走進來的李勉躬身施禮,“屬下參見尚書!”
李勉將靜室門關上,坐下來便立刻問道:“那人真的出京了嗎?”
“出京了!”灰衣男子點了點頭道:“昨天起整整一日一夜屬下都派人在長安的各大城門前守候,昨天深夜,守候在明德門附近的弟兄終于發現他悄悄出城。”
“機會終于來了!”李勉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背著手在房中來回踱步,自從聽到楚行水不肯棄兵的消息,他便意識到機會可能會出現,緊接著張煥清洗楚家的勢力、抓捕楚濰,甚至傳出他要殺楚濰以示決心,楚家也表示出對抗之態,扣留了八百萬貫稅錢,種種跡象表明,淮南的勢態已有失控的危險,在昨天傳來河北大捷后,張煥立刻表示要親赴淮南,李勉便猜到這必然是河北的隴右軍南下了,張煥原本是說今天上午離京,可他連夜就出發了,這說明他對淮南事態十分焦慮,這一來一去至少也要一個半月,長安空虛,自己的機會終于到來,此刻李勉再也無心上朝,他不加思索對灰衣人道:“你立刻去把段秀實給我請來,再順便告訴他,那人已經出城。”
張煥離京并沒有在朝內引起什么大的震動,不少人都還昏沉在昨晚的酒精之中,意識不到張煥這次離開長安會給大唐帶來什么。
“走了好哇!天天站在朱雀門前點卯,這日子還是人活的嗎?”這是比較懶惰官員的抱怨。
“你知道個屁!朝廷左藏內只剩下五十萬貫錢了,楚家扣著稅錢不發運,監國能不著急嗎?馬上四月到來,就是用錢的時候了,他不去怎么辦!”
“唉!好容易肅清中原,淮南又出事,我大唐何時才有安寧的一天?”
在議論紛紛中,一輛馬車駛出了丹鳳門,馬車里是剛剛來上朝的崔寓,他聽說張煥竟是連夜離京,又想起昨天元載對自己的暗示,一顆心便焦躁起來,昨天晚上他特地去拜訪元載,想要揭開他白天對自己的暗示之秘,但無論他怎樣旁敲側擊,元載只是笑而不答,使他罩了一頭霧水。現在張煥又是連夜離京,他似乎悟到了什么,可又看不真切,崔寓決定找自己地大哥參詳這其中的奧秘所在。
馬車一路疾馳,很快便駛進了宣陽坊。在崔府前緩緩停下。崔寓下了馬車,快步走進了崔府的大門,自從和張煥達成土地換軍隊的協議后,崔圓便再次成為崔家的實際領導者,雖然他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但朝廷每天發生地大小事情都會有崔家人給他送來消息。同時。族中地大事也全部都要報與他決策。
這兩日朝中發生的事情他自然也是清清楚楚,大明宮關閉、楚家對抗朝廷、漕運危機、河北大捷等等事件都在第一時間內又專人及時通報給他,現在。他剛剛得到了張煥昨晚連夜離京的消息。
“二老爺來了。”門口忽然傳來侍衛的稟報聲。
話音剛落,崔寓便急匆匆地大步走進來。急切地道:“大哥,你可知道張煥昨晚已連夜出京。”
崔圓笑了,他似乎知道崔寓會來,便揚了揚手中的快報笑道:“我也是剛剛知曉。”
“那大哥認為這其中可有什么問題?”崔寓遲疑一下問道。
“問題?你們昨天開會時,他不是說王思雨地大軍已經南下,他要親自去淮南解決嗎?既然已經說過了,那又會有什么問題?只不過他改成連夜出發,或許是感覺到事態有些嚴重罷了。”
崔圓輕描淡寫地回答讓崔寓并不能滿意接受,從表面上看確實也沒有什么異常地地方,淮南事急,張煥便連夜出京,一切都順理成章,但崔寓卻總覺得這其中似乎藏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他忽然想起一事,急道:“昨天我說由我來出使淮南,讓張煥坐鎮京師,以我與楚行水二十年交情以及他長期在京為官,我想應該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張煥卻一意孤行,就在我再勸時,元載卻給了我一個暗示,示意我不要勸阻張煥南行,弟資質愚鈍,沒有能想清這其中的緣故,望大哥給我指點。”
“你應該想得到這是為什么?”崔圓仍然輕描淡寫地說道:“自古上位者登基有留在京城地嗎?不管他再怎樣急切,怎樣再有登基的優勢,但最后一步都要表現出一種姿態:他地登基是迫不得已,是被臣子所迫,三番五次相請才無奈登上皇位,留在京中他怎么會有這種機會呢?”
崔寓恍然大悟,他雖然不如崔圓那般老謀深算,但也為官多年,有足夠的政治經驗,只要點破那層紙,后面的情形也就迎刃而解,張煥回京已近一個月,太后黨人他始終沒有清算,這樣看來,他就是要留下他們作為他登頂的階梯。
既想通這一點,崔寓的心立刻燥熱起來,在這關鍵時候,可遇而不可求的擁立之功他怎么能輕易放過,他立刻迫不及待地問道:“那我們該做些什么?”
“你急什么?”
崔圓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滿崔寓的急躁,張煥既然敢在這關鍵時候離京,他豈會沒有布置?而且想要登基,沒有他崔家的支持怎么行,政治如舞臺,被埋沒在后臺不行,可搶別人的戲也不行,關鍵是要知道自己該在其中扮演一個什么角色,想到這,崔圓輕輕哼了一聲道:“現在我們什么也不要做,只管冷眼旁觀,等著替他收拾殘局。”
雖然是這樣想,但崔圓的心中對崔家將扮演一個什么角色也有一絲困惑,只看這一次,便可知道崔家和裴家在張煥的心里將是孰重孰輕。
裴佑今天也沒有準時上朝,卯時三刻,當上朝的最后一陣鐘響后,他才不緊不慢地從府中出來,登上馬車,向親仁坊而去,和其兄裴俊相比,裴佑的權謀運用顯得有那么一絲滯澀,他不象崔圓那般能準確把握張煥的心理,雖然崔圓也放棄了軍隊,但卻為崔家贏得了最大的利益。
河北道之戰結束,張煥名利雙收,而他裴家不但失去了軍隊,也失去了絕大部分莊園,他們裴家曾經擁有數十萬頃土地,現在只剩下鄴郡附近地三個田莊僅一萬頃土地。
不僅是軍隊和土地。裴佑對裴家內部的控制也不象裴俊那樣能說一不二,最典型之事就是他無法平息裴家的家主之爭,他現在只是代家主,并再三在族中聲明他不會因此強占家主之位,就算是這樣。依然有很多同輩族人不買他的帳。比如現任中書侍郎裴伽就是他最大的反對者,現在裴家局勢平靜只是因為裴瑩居中調停而暫時擱置了爭議罷了,一旦裴明遠歸國,此事必將再起波瀾。
馬車里,裴佑微微嘆了口氣。算起來裴明遠出使大食已經快半年。也該到歸國地時候了。不知他歸國后聽到父親地死訊,又會怎樣對待他的兄長。
家族的內亂讓裴佑深感疲憊,現在唯一能寄予希望的就是裴家最大的靠山裴瑩了。但愿她能理清裴家地紛亂,使裴家能在未來地大唐中立有一席之地。
“老爺。到了!”馬車夫地稟報聲打斷了他的沉思,他連忙掀開車簾,車窗外,一座宏大的府第呈現在他地面前,這里就是大唐首席元老郭子儀的汾陽王府。
馬車緩緩停下,裴佑低頭從車門里下來,拾襟快步上了臺階,他取出一張名刺遞給門房道:“請轉告太尉,裴佑來訪。”
門房不敢怠慢,告一聲罪便飛奔跑去內府稟報,片刻,一陣急促地腳步聲從府內傳來,側門吱嘎一聲開了,只見郭子儀的兒子郭曙出來迎接,郭子儀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已在前年病逝,其余幾子都在各地為官,只有六子郭曙留在身邊,郭曙今年近三十歲,沒有出仕,在家負責打理郭家的田產和店鋪,但他卻有個上輕車都尉的正四品勛官,按后世的話說,也算是個棄政從商的太子黨人。
郭曙見裴佑等候在問外,連忙上前躬身長施一禮道:“小侄不知世叔大駕光臨,迎接來遲,萬望恕罪!”
裴佑笑了笑便道:“你父親可在府中?”
“父親一早就出去散步,尚未回來,要不裴世叔進來稍等片刻,我這就派人去找。”
“這裴佑有些猶豫,他在考慮要不要先回朝房,中午再來尋郭子儀,畢竟張煥離京前指明要他來主持朝政運行。
就在這時,裴佑的身后傳來一陣豪爽的笑聲,“裴相國應該在大明宮主持政局才對,怎么會來老夫的蝸居?”
裴佑急忙回頭,果然是郭子儀站在他身后,他穿一身極為尋常的青色長袍,頭戴紗帽,須發皆已花白,盡管他已經八十余歲,但眼光銳利,中氣依舊十足,他每天早晨都要出門散步一個時辰,去茶館里喝茶聊天,吃罷早飯才回府。
裴佑連忙拱手笑道:“我受監國之托制定契丹策略,有些事情拿不定,特來請教太尉。”
“以裴相國之才,還有什么事情會拿不定?”郭子儀笑著向府里一擺手道:“裴相國請!”
“太尉請!”
裴佑隨郭子儀進了他的書房坐下,一名侍妾進來給他們獻了香茶和糕點,郭子儀端起茶碗吮了一口茶,這才徐徐問道:“河北大捷我也已聽聞,五萬契丹主力被我唐軍全殲,連契丹王也被活捉,現在契丹人已經是一只待宰羔羊,不知監國準備怎樣處置契丹人?”
“效仿當年處置突厥人,將契丹人打散與我漢人混居。”
郭子儀輕輕捋著胡須沉思片刻道:“這樣甚好,安史之亂時我與契丹人打過仗,他們最善變,今天投降了明天又反叛,難以歸心,索性將他們滅族倒也不留后患,既然方略已定,不知裴相國找我還有什么事?”
裴佑微微欠身笑道:“將契丹人打散南遷已是定局,但將他們遷往何處我卻拿不定主意,所以特來向太尉請教,以為將他們安置在何處最為妥當?”
郭子儀迅速瞥了裴佑一眼,自己既不是控制大唐一方江山的地方諸侯,也不是為政多年的退仕老相國,這種事為何要來問自己?應該去問戶部索要戶籍資料或者問兵部要大唐各地地圖才是解惑之道,居然來問自己,豈不是有些笑話了,裴佑一個門不對戶的問題忽然引起了郭子儀的疑心,他立刻意識到,裴佑找自己應該是另有所圖才是。
“老夫一直生活在長安,對我大唐各地的了解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情景,恐怕對裴相國的疑問愛莫能助了。”郭子儀不冷不熱地回答了一句,他又端起茶慢慢地品嘗,等待裴佑后面的話題。
果然,裴佑對郭子儀的愛莫能助也并不在意,他淡淡一笑道:“既然太尉幫不上忙,那我就不強人所難了。”
話題一轉,裴佑又誠懇地問道:“太尉是四朝元老,歷經我大唐數十年風云,尤其對安祿山之禍知之甚深,對我大唐興衰可謂高瞻遠矚,現在大唐又處于命運十字路前,不知太尉以為我大唐該路走何方?”
“路走何方?”郭子儀已經明白裴佑的真正來意了,他是要請自己出山,擁立張煥登基。
郭子儀和段秀實一樣是皇權的維護者,但和段秀實不同的是,郭子儀并不在乎帝王的血統純正,在他看來最重要是能否有一個強勢君主,當年安祿山叛亂的爆發,他一直就認為是強勢君王的缺位所造成,李隆基長期養虎為患,直接導致了安祿山坐大,同樣,這些年無論是朱的蜀中之亂還是崔慶功的中原之亂,或是其他地方軍閥的叛亂都是由于大唐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而世家朝政的一盤散沙更形成不了中央朝廷的凝聚力。
從這一點上說,郭子儀是極其盼望大唐能出現一個中興之主,他原本最寄希望于太子李豫,李豫在長期平定安史之亂中贏得了軍方將領的一致擁戴,他郭子儀也是積極的擁護者,只可惜豫太子英年早逝,使大唐走上了岔道,現在,他的兒子又再度卷土重來,郭子儀怎么能不砰然心動,況且還有馬、白光遠、辛云京、荔非元禮等一幫老部下全力支持張煥,無論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只是郭子儀為人十分謹慎,在事情沒有完全明確之前,他絕不會輕易表態,所以對裴佑的問題他遲遲沉思不語。
裴佑從郭子儀的眼睛里已經看到了希望,他立刻站起身向郭子儀深深施一禮道:“我今日所言,我想太尉應該明白,太尉是我大唐的定鼎之臣,威望崇高,只希望到了那一天,太尉能夠挺身而出,為我大唐重新走向強盛盡一分力量。”
為我大唐重新走向強盛。郭子儀低低念了幾遍,他的眼睛里忽然流露出了異樣的光彩,一種久違的赤子之火在他胸中重新燃起,他也克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鄭重地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到了那一天我一定會挺身而出(榜上競爭強勁,懇請諸君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