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申報中級職稱

  填報資料不難。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后面是初評,也叫做初審,由人事科進行。主要是查看一些大家申報的資料,工作年限是否符合要求,審查其他條件是否符合要求。

  這些都沒有問題,下一階段是論文答辯。

  中級職稱、高級職稱的評審東海所就可以自己進行,答辯也在東海所內部進行,如果是教授級高工評定,則需要外面的專家一起參與評定。

  一會兒之后,申報資料填寫完畢。

  檢查一下并無問題,楊帆準備等一下親自送到人事科。

  論文答辯楊帆一點都不擔心,這是小菜一碟,稍微有一點擔心的是人事科的初審。

  按照中級職稱評定規則,要求工作年限滿五年,而楊帆則只有四年的工作經歷,這一點不符合要求。

  除此之外,倒全部符合要求。

  趙玉蘭提醒道:“小楊,要不要潘總師幫你向人事科打一個招呼,不然,可能初審就會被打下來。”

  楊帆想了想之后道:“暫時還是不麻煩潘總師,如果真的初審過了不關,我再找潘總師吧。”

  麻煩潘總師不好,不用麻煩的話盡量不去麻煩。

  聊了幾句之后,楊帆關心的詢問道:“趙姐,今年正好有教授級高工的評定,你打算參加嗎?”

  中級和高級職稱的評定東海所每年都有一次,但教授級高工則不一定,一般兩年才一次。

  且名額極其有限,基本上把握總人數不變的原則。

  也就是說,假如東海所現在有10名教授級高工,如果沒有退休、離職、病故的緣故,人數沒減少的話,一般是沒有名額的。

  也就是說教授級高工評定很難,難得多。

  趙玉蘭多年前就評上了高工,但一直沒有申請評定教授級高工,主要是太難了。

  面對楊帆這樣的詢問,趙玉蘭一笑,“自己有幾斤幾兩,我還是十分清楚的,能有一個高工的職稱已經很滿足了,教授級高工,我想都不敢想,今年雖然有評定機會,但我不會去浪費時間和精力。”

  這倒也是。

  本來沒有希望的事情,何必抱著希望去參與呢。

  教授級高工的評定,不但名額極其有限,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沒有足夠的水平,很難被評上。

  楊帆深知這一點,輕輕的搖了搖頭。

  心中想道,趙姐要評上教授級高工,還真的沒有什么希望,不知道我將來什么時候能評上教授級高工。

  這事情太遙遠,暫時不想。

  楊帆拿著填寫好的申請資料去了人事科,親自提交了申請。

  人事科。

  趙前進正在一份一份的認真看著申報資料,非常仔細。

  中級職稱評定申報已經于昨天下午結束了,趙前進將這些申報資料整理好,今天一上班就在認真的審查著。

  工作年限、學歷、獲獎情況、是否受到過處分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項是政·治審查。

  政·治背景必須要過硬,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到九十年代之后,漸漸的就沒有這一項。

  從上午到下午。

  忙碌了幾乎一天,趙前進滿意的伸了伸胳膊,人事科一共收到了47份申報資料,刷下去13份,剩下的34份他認為滿足要求,可以送過他們科長過目和把關。

  看的出來,凡是申報中級職稱評定的人,一般都對自己比較了解,認為基本夠資格,滿足條件才填報了申報資料。

  所以在人事科的通過率還是很高的,起碼三分之二的人能順利通過初評,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在人事科的初評階段被刷了下來。

  拿著這34份申報資料,趙前進走進了人事科長方秋生的辦公室,匯報道:“科長,申報資料我已經完成了初步審閱,您再看一看。”

  說完,將34份申報資料放在了科長的辦公桌上面。

  方秋生點一點頭,“小趙,辛苦了,明天我看完之后,將名單公布出去。”

  “好的。”趙前進回答道。

  次日。

  上班之后不久,方秋生就坐在辦公室之中,哪里也沒有去,認真的翻看著這34份申報資料。

  因為經過了趙前進的審查,他翻看起來的速度比較快,大約一個把小時就看完了,從中挑了三份出來。

  這三份申報資料他認為不合格,于是,還剩下31份。

  拿著這31份申報資料,他走出了科長辦公室,到了隔壁的大辦公室,走到了趙前進的桌子旁邊。

  正在埋頭工作的趙前進看到科長進來,連忙打招呼:“科長。”

  方秋生道:“我已經看完了,這31個人通過初評,你擬定一份通知,將著31人的名字公布出去,并通知他們準備好論文,下個月參與論文答辯。”

  初評通過,論文答辯再通過的話,基本上相當于中級職稱到手了。

  有了中級職稱之后,好處還是很多的。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收入肯定會增加,每月將會有人才津貼,每月的工資估計也會上調一級。

  除了收入之外,提干、評先、評優也將沒有限制。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年代,你搞技術的,沒有一個中級職稱,那會受到很多限制。

  接過這31份申報資料,趙前進先將每一個人的名字抄寫下來,然后將這31份資料整理好,用一個檔案袋裝好。

  這是要作為檔案保持下來的。

  接下來,他開始寫通知。

  其實通知有現成的模板,只要稍微改一改就行了,主要是要將名字公布在上面。

  這也算是公開通知參加中級職稱評定的這31人,要求他們準備好論文,下個月參加論文答辯。

  上午下班前,趙前進就將這份通知寫好了,看了看覺得沒有問題之后,他心中想道。

  “下午一上班就送給科長檢查,然后就可以張貼出去,中級職稱的初評算是順利完成了。”

  31人的名字,整整齊齊,附在通知的下面。

  這里面沒有楊帆的名字!

  楊帆明明提交了中級職稱評定申請,為什么會沒有名字呢?

  很簡單。

  趙前進在初評的時候就將楊帆刷掉了,他認為楊帆的工作年限只有4年,不滿足中級職稱的評定。

  八十年代,教條主義還是比較嚴重的,一些人很死板,會死咬著規定不放,趙前進就是這樣的人。

  他認為,不符合規定就是不符合。

  東海所有被破格評選中級職稱的人嗎?

  但非常非常少,幾年可能才會有一個。

  基本上都是破學歷。

  這個年代擁有高學歷的人不多,東海所也不是所有的設計員都具有本科學歷,有一些是大專學歷,還有一些則是中專學歷。

  學歷不夠,工作年限則足夠,有的人可能已經干了十幾年,二十幾年,表現也非常不錯,怎么辦呢?

  這就有了破學歷。

  年限足夠了,表現又出色,可能還獲過獎,評過先進,所里面可能就破格讓他們評上工程師,干了一輩子,總不能老是初級職稱,也要混一個中級職稱吧。

  楊帆的工作年限只有4年,初評就被趙前進刷掉了,被送到方秋生那兒的34份申報資料之中,根本就沒有楊帆的資料。

  下午。

  上班之后不久,方秋生準備過問一下通知弄好了沒有,他看過之后就可以張貼出去了。

  突然,門被輕輕的推開了。

  從外面進來一位中年人,皮膚比較白,個子很高,斯斯文文的。看到來人,方秋生連忙熱情的站了起來。

  “領導,您怎么來了呢?”

  這是方秋生的頂頭上司,東海艦船設計所主管人事和勞資的副所長肖景清,他居然到了人事科。

  基本上都是方秋生過去匯報的,肖副所長一個星期也難得來一、兩次人事科,這才讓方秋生感到比較意外。

  “過來看一看。”肖景清笑著詢問道:“今年中級職稱初評已經開始了吧,申報資料全部匯集到了人事科吧。”

  一般而言,肖景清很少過問中級職稱的評定,只有是高級職稱評定,或是教授級高工評定,他才會關注和過問。

  這是怎么了呢?

  肖所長不但關注中級職稱評定,還特地過來詢問。

  耐人尋味......

  反正方秋生一時間搞不明白,感覺到十分的意外。

  不過既然領導都親自過來詢問,他不敢怠慢,連忙匯報道:“初審已經基本完成了,我們正要向外面進行公布呢。”

  “這么快嗎?”

  方秋生道:“申報截止到前天,我們從昨天開始進行初評,今天上午就搞完了,小趙應該差不多將通知已經寫好了。”

  “通知寫好給我看一看。”

  說完,他在椅子上坐了下來,顯然是等著看這份通知。

  方秋生更加的驚訝,連忙先泡了一杯熱茶,然后才急急忙忙去了隔壁的辦公室,很快,他手中拿著那份已經寫好的通知,身后跟著趙前進,兩人一前一后的進來了。

  看到頂頭大BOSS,趙前進很緊張,也十分的拘謹,低聲的叫了一聲“肖所長”,然后就不敢做聲了,老老實實的站在旁邊。

  肖景濤仿佛沒有看見趙前進一樣,接過這份通知就看了起來,匆匆的掃了一眼,沉聲問道:“怎么沒有楊帆的名字呢?”

  請:m.mxguan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