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01章 成功

  見太子遭到言官的反對,御座上的崇禎帝的臉色不是太好看。大明財政一直分為兩頭,一頭是戶部的太倉,另一個頭是內廷的內倉,神宗皇帝時,為了太倉和內廷,神宗皇帝和臣子們鬧的很不愉快,后來雖然平息,但爭議一直都存在。

  對文官們來說,皇帝手里有這么大的財富,卻不受戶部監督,心里很是不安,擔心皇帝會亂花錢,因此但是有機會,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向內廷要錢天下都是你朱家的,你不給錢誰給錢?

  但對皇帝來說,內廷的上上下下,紫禁城的將近十萬人口,都需要內廷庫來支撐,吃穿住行,哪一樣都得花錢。自從徐階當首輔時,拒絕了嘉靖皇帝修建宮殿的要求后,文官集團將徐階視為楷模,以后但是皇帝提出,修宮殿或者是提高待遇一類的要求,都會被他們拒絕,言官們更是長篇累牘的上疏勸誡,這逼得皇帝們不得不積攢私房錢,以免向戶部伸手要錢時,再被打臉。神宗皇帝時,開征礦稅,到各地方搜刮,雖然惹了不少民怨,令文官集團十分不滿,不過卻也積攢下了相當的積蓄,其后遼東戰事的銀子,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出自內廷。

  神宗皇帝時,內廷還有一些進項,但之后的光宗,天啟到現在的崇禎帝,都是只出不進,內廷早已經空虛,周后在后宮織布,崇禎帝的袖子破了也都是補補縫縫,舍不得換新的。但他們省的太多,也抵不過內外戰事和天災的消耗,崇禎十五年,是崇禎皇帝登基以來,最困難的一年,前兩年的稅賦全部都消耗在了松錦,松錦之戰的失敗也就意味著大明朝廷的投入血本無歸,兩年中積欠下的銀子,全部壓在了這一年要清償,孫傳庭到陜西練兵,也不過只能拿到六萬兩的銀子,若非太子在年初的一番折沖,若非揚州查鹽和幾個勛貴抄家的罰銀,加上古玩店,太子在京營練兵也是難有銀子的。

  內廷再困難,崇禎帝也沒有伸手向戶部要銀子,因為他知道,戶部的銀庫比他面前的桌子還干凈,但這并不表示他心中沒有怒意,每年應收的稅收都是短缺,從內閣到戶部都束手無策,無人能解圣憂,只知道在朝堂訴苦,今日又是如此,明明知道內廷無法承擔每年兩百萬的京營軍餉,但卻做壁上觀,甚至對太子指手畫腳。

  對臣子們不滿,但對太子的提議,崇禎帝卻也不敢直接贊同,原因兩個字:祖制。鹽稅歸外廷是祖制,除非朝臣們贊同,否則他不宜輕易表態。

  因此,崇禎帝陰沉著默默不說話。

  “殿下,據臣所知,長蘆鹽場一年的鹽稅不過十萬兩,河東鹽場十六萬兩,兩者相加一共只有二十六萬兩,但京營軍餉的虧空有一百萬兩,這二十六萬,能抵得上嗎?”

  言官的反對聲中,終于有人提出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

  朱慈烺轉頭看,乃是兵部尚書馮元飚。

  馮元飚今年六十多了,體弱多病,今年的早朝耗費了他太多的精力,因此說話都氣喘吁吁了。

  對馮元飚,朱慈烺是非常尊重的,明末的幾個兵部尚書,除楊嗣昌之外,就屬馮元飚了,只可惜任期太短,提出的建議又不能被崇禎帝采納,以至于一事無成。但就個人見識來說,馮元飚在現在的滿朝朝臣中,足可以排到前三位。

  朱慈烺向馮元飚拱一下手:“是不夠,不過朝廷財政困難,內廷和戶部要共體時艱,學生不敢要的太多,戶部支持一部分,剩下的還要請陛下從內廷籌集。”

  一共需要一百萬,戶部只出二十六萬,剩下的七十萬卻要內廷出,算起來,戶部占了大便宜了。

  “是慣例呢,還是權宜?”馮元飚問。

  “權宜。”朱慈烺道:“但是國家過了這一段艱難,河東鹽場和長蘆鹽場,都會還歸戶部。”

  河東鹽場在山西安邑縣,長蘆鹽場在天津海河,兩個鹽場供應了京畿,遼西,保定,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的一部分,北方人吃的基本都這兩個地方的鹽,但兩者并不是大明最大的鹽場,大明最大的鹽場在兩淮,供應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食鹽和鹽稅。

  馮元飚點點頭,再問:“兩處鹽場交與內廷,鹽運司的官員是否要撤離呢?”

  朱慈烺知道,馮元飚問到點子上了,或者說,殿中群臣都擔心,一旦兩處鹽場交與內廷,內廷派出太監管理,兩處鹽場說不得就會烏煙瘴氣,雞飛蛋打文官和宦官的矛盾和對立,貫穿了整個大明朝,最高峰當然是魏忠賢當政時的那一段時間,崇禎元年,魏忠賢倒臺之后,文官和宦官的對立雖然有所緩解,但文官們依然對宮里的太監們保持極大的警惕和提防。

  “不,仍用原來官員,只不過他們直接負責的上司不再是戶部,而是內廷了。”朱慈烺回答的宛轉,但馮元飚卻已經知道,太子并沒有用太監督辦兩處鹽場的意思,于是不再問,向太子一拱手,退了回去。

  馮元飚什么也沒有說,但他的態度卻已經清楚展現出來了對太子的提議,他是支持的。

  朱慈烺心中感激,在這之前,他并沒有知會馮元飚,相信吳甡也不會私下和馮元飚說,但馮元飚卻能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實屬不易。而且他能感覺到,其實馮元飚已經看透了他試圖通過兩個鹽場撬動鹽政的意圖,但卻依然支持,由此看來,馮元飚對他“改革鹽政”的想法也是支持的。

  有馮元飚帶頭,一直強忍著的吳甡也站了出來,聲音洪亮:“從去年五月到十二月,京營連續在外征戰,糧餉皆是內廷所出,若是各地督撫出兵,不知道戶部要耗費幾何?今年京營擴軍,軍餉增加,戶部自當全力支持,臣以為,河東鹽場和長蘆鹽場交給內廷,由內廷全權負責京營的軍餉,并無不當,兩處鹽場的鹽稅,就地取用,就地用于京營,何必再到戶部銀庫里折騰一圈?”

  兵部左侍郎張鳳翔也站出來支持。

  京營招兵買馬,操練精兵,其實是為兵部分憂,兵部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兵部都支持,但另一個主角戶部官員卻都是沉默,

  明朝萬歷年間的《戶部行鹽法十議疏》中記載:國家財賦,鹽法居半,蓋歲入白銀四百萬兩(不算糧米),其中有兩百萬是鹽稅,而負責收取鹽稅的戶部鹽運司,則是大明所有衙門中,最肥缺的所在。鹽運司擁有余鹽發賣權,每一張余鹽發賣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雖然長蘆和河東都是小鹽場,兩地加起來每年的產鹽量也不過兩淮的三分之一,但這兩地鹽城都在北方,尤其長蘆鹽場就在天津,兩淮有兩淮鹽運司,戶部官員鞭長莫及,根本管不到,倒是臨近的長蘆和山西的河東鹽場,能為他們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現在要將這兩個鹽場交出去,他們心里還真是不情愿。

  但最不情愿的是首輔周延儒,戶部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小利益,周延儒看到的卻是以后的大危機,一旦讓太子掌握了長蘆鹽城和河東鹽場,以太子的凌厲手段,這兩處鹽場必然會被整飭,接著必然輻射兩淮,弄不好,剛剛平靜下來的兩淮鹽政又會掀起一場大風波,兩淮鹽商和江南士紳反彈,最后受傷的不會是太子,而是他這個首輔。

  他必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銀子,戶部可以給,但兩個鹽場,戶部卻不能交。

  周延儒看了傅永淳一眼。

  傅永淳能被起用,重新被任命為戶部尚書,乃是他竭力舉薦,上下活動的結果,面對他的眼色,傅永淳不敢不從,只能硬著頭皮,邁步走出,準備對太子的提議提出反對反對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止傅永淳,殿中所有官員的的心中都會有掙扎。畢竟太子是未來的皇帝,而且太子的建議都是合情合理,并沒有逾越和荒誕之處,他們竭力反對,并不能為他們賺來清名,何況開封之戰和擊退建虜之后,很多百姓已經將大明太子視為神人,這種情勢下反對太子,就更是有相當大的壓力了。

  傅永淳剛要邁步,就見一個站在他前列的緋袍大員已經走了出來,到了殿中,向御座上的崇禎帝行禮:“陛下,將長蘆鹽場和河東鹽場交與內廷,由內廷全權負責京營的軍餉,戶部和兵部負責各處軍鎮,就眼下的局勢來說,不失為一個良策,臣……贊同。”

  卻是四輔蔣德璟。

  蔣德璟是輔臣,他的贊同有極大的象征意義。

  首輔周延儒臉色不變,但心中卻不免有些惱怒,蔣中葆你是干什么?難道你沒有看出太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嗎?你真想讓太子的鹽政擾亂整個江南嗎?

  再者,你身為輔臣,豈可輕易表態?

  隨即又恍然,太子一定事先和蔣德璟打過招呼,所以蔣德璟才會站出,明白了這一點,心中惱怒更多,側頭看了一眼次輔陳演,陳演也是驚訝,他沒有想到蔣德璟會站出去支持蔣德璟是福建泉州人,雖然和鹽商打交道不多,但卻也應該知道鹽政改革的不易,和一旦改革可能會掀起的軒然大波。

  在周延儒和陳演驚訝的同時,朱慈烺卻是暗暗松了一口氣,蔣德璟同意,那些反對的東林言官怕是會重新冷靜思考,失去了東林言官,剩下的人再反對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而蔣德璟能同意,都是吳甡說服之功啊。

  而不管周延儒內心多么反對,只要形成大勢,周延儒就絕不敢跳出來,公然唱反調。

  朝議結束,最終決定,長蘆和河東兩地的鹽場,從今年起,不再歸戶部,而是由內廷來管理,而戶部不再向軍營撥付餉銀,雖然猶有一些反對聲,但太子的這項提議,終究是獲得了通過朝臣沒有大的異議,崇禎帝自然也樂意將兩個鹽場的鹽稅納入內廷。

  散朝后,朝臣們心思各異的離開,而乾清宮里,崇禎帝的心思同樣也很復雜,等進了暖閣,在案后坐下,他望著太子,冷冷道:“折騰了一個早上,你到底想干什么?”

  對崇禎帝,朱慈烺不隱瞞,也知道瞞不住,于是直接道:“回父皇,兒臣以為,自神宗皇帝后,鹽稅年年減少,從兩百萬降到了一百多萬,其中并非全是天災,怕也有在其中,此番正可以借機調查一下,看鹽場究竟有多少利潤,而朝廷每年又少收了多少?”

  崇禎帝面無表情:“這朕知道,朕問的是,一旦鹽政有所波動,兩淮的奸商又罷市,你要如何應對?”

  “奸商罷市,不過是因為我朝鹽法固定了各鹽場的銷售區域,兩淮鹽運受阻,那些吃兩淮鹽的州縣就斷了來源,民心波動,但如果加大河東和長蘆的產量,預先做好準備,到時就不怕那些奸商罷市,朝廷自然也就不必再受他們的要挾了。”朱慈烺道。

  崇禎帝臉色一沉:“你想的簡單,兩淮鹽場占我大明的七成,河東和長蘆的鹽場加起來也不足兩淮鹽場的三分之一,就算你加大產量,又能加大多少?兩淮鹽運一旦受阻,又豈是河東和長蘆兩地鹽場能抵上的?”

  “父皇勿憂,兒臣有辦法抬高產量,”朱慈烺笑:“雖然不一定能比上兩淮,但有它一半卻是沒有問題的。”

  “什么辦法?”崇禎帝好奇了。

  朱慈烺將自己的想法簡略一說。

  崇禎帝聽罷卻是一臉懷疑,對兒子的辦法,他并不是太相信。

  “兒臣的想法要能實現,還需要能臣相助。”最后,朱慈烺道。

  “你想用誰?”崇禎帝問。

  “戶部給事中,剛剛查鹽歸來的左懋第,兒臣想用他做河間鹽運司滄州分司的主事。”朱慈烺道。

  崇禎帝明白了,左懋第查鹽歸來,雖然沒有能厘清兩淮鹽政,但對兩淮鹽政的弊端,想必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左懋第為官剛正清廉,做河間鹽運使,其實挺合適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