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20章 兵行張家口

  土默特的前鋒大軍約有一萬人,由善巴的妹夫,也是土默特族中的勇將雅克圖統領,而土默特的主力大軍由善巴親自統領,跟在雅克圖后方三十里處,三萬大軍一前一后,從大同關外出發,一路滾滾而來,日行將近一百里,以極快的速度出現在了張家口塞外草原。

  有土默特相助,大清必勝!

  建虜蒙古聯軍士氣大振,很多人心中都是這么想,原因不在于土默特三萬騎兵的戰力有多么強大,而是因為地利,土默特人從西面來,也就是明軍的后面來,明軍要想派軍迎擊攔截,就必須從河邊的防守兵馬中抽調,而此時雙方對峙已成,但是明軍抽兵,其防守必亂,軍心也會動搖,這正是大清出擊的良機。

  即便明軍不亂,但在前后都有敵人、明軍兩面迎敵的情況下,大清的勝機也會大大提高。

  “輔政王,出擊吧”

  于是,眾人紛紛請戰,請求向對岸的明軍發動總攻在明人的封鎖之下,建虜國力更是已經顯出了疲憊,糧草轉運更是不濟,這一些的困局,在場的建虜親貴和官員都心知肚明,大清遠來攻擊,如果僵持日久,對大清絕對不利,如果能速戰速決,擊敗明軍,對大清是最好的選擇,而此時此刻,土默特人已經在一百里之外出現,趁明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全軍出擊,吸引明軍的全部注意力,而后土默特人從背后襲擊,明軍必敗!

  這是上天賜給的戰機啊,絕不能錯過。

  請戰的眾將之中,以年輕的貝子尼堪最為急切,兩年前,他跟隨多鐸入塞,在玉田吃了悶虧,他急于一雪前恥。

  多爾袞卻依然冷靜,他快步登上營中的高臺,向對面的明軍而望。

  土默特人在一百里之外出現后,明軍果然有了新動作,一連有兩支大軍從營中奔馳而出,馬蹄滾滾,軍旗獵獵,往北面和西面而去。

  北面是烏克尓河的上游,哈刺慎左翼親王巴札木蘇和巴林蒙古連同一部分的漢軍鳥銃兵昨夜已經率兵七千,從上游渡河,在上游另立新營,和明軍布置在上游的兵馬對峙,明軍此時北上的兵馬明顯是為了應付他們而去的。

  至于西面就更是明顯,土默特人在一百里之外出現,明人應該已經發現,已經派兵做出應對,不過令多爾袞強烈警覺的是,西出防備土默特人的兵馬看起來不過五六千人左右……

  除此之外,明軍并沒有大的調動。營中秩序井然,毫不見慌張,也聽不到緊急報警的銅鑼或者是擂鼓聲。

  五六千人或能擋住土默特的前鋒,但絕擋不住土默特的主力大軍,隆武為什么只派這點兵馬?難道是他尚沒有探查到土默特前鋒五十里之后的主力大軍?

  不可能。

  多爾袞在心中搖頭。

  隆武用兵作戰,一向廣布偵騎,他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何況草原之上,數萬大軍一齊行軍,聲勢浩大,隆武不會察覺不到。

  難道是隆武不懼怕土默特的三萬騎兵?又或者是有其他的謀劃或者是準備?

  “加派探騎,周邊一百里之內明軍的移動,兩百里之內的任何風吹草動,本王要實時掌握!”

  多爾袞心中微有不安,再次加碼命令。

  “嗻!”

  蘇克薩哈大聲答應,急急去傳令。

  尼堪登上高臺,再次請戰。

  多爾袞望著明營,臉色凝重的搖頭:“不急,土默特人還遠,再等一等。”

  多爾袞在等什么?別人不知道,站在他身邊的洪承疇最是清楚,他在等確切的消息,也在等戰機的出現雖然土默特已經出現,但最佳的戰機卻還沒有出現,多爾袞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不等到最佳時刻,他是不會下令總攻的。

  建虜在備戰,明軍亦在備戰,烏克尓河兩邊,風云聚集,劍拔弩張,空氣里充滿了大戰即將開始,很快就會天翻地覆,血流成河的氣息。

  一個時辰過去,從清晨到太陽高升,敵我兩邊都在緊張準備,但卻并沒有人首先發起進攻。

  而就在這時,多爾袞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土默特前鋒忽然在一百里之處,下馬休息,而且還扎下了營帳,設起了警惕,似乎短時間之內,不再打算繼續向前了。

  很快,英俄爾岱傳回消息,說領兵的雅克圖說,他要等到后續的主力大軍趕到,前后匯合,才會繼續向前土默特人的前鋒和主力,相差不過三十里,如果事急,一個時辰就可以追到,前鋒留在原地,稍加等待,似乎并不妨礙戰局的進展,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土默特人前后匯合,三萬大軍一起出擊,會更有力量,雅克圖所說,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多爾袞雖然有所擔心,但還是忍了下來。

  又一個時辰過去了,臨近中午,消息再傳來,說土默特人的主力大軍已經趕到,善巴的大纛已經豎立了起來,但他們并沒有繼續向前的意思,英俄爾岱求見善巴,善巴忽然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此次出征,土默特人從大同千里奔襲到張家口塞外,消耗眾多,希望大清朝廷能夠予以補充,除了要獲取此戰一半的戰利品之外,善巴還要求十萬件棉衣、一萬匹絲綢,十萬石糧食、十萬件各式各樣的鐵器和甲胄,二十萬兩銀子,一些藥材和緊缺物資。

  聽到善巴所說,英俄爾岱心知不妙,除了據理力爭之外,也派人急急通報多爾袞。

  多爾袞的臉色刷的一下就沉了下來。

  善巴這是在要挾啊!

  此次出征之前,大清已經給了土默特人運去了一批糧草和布匹,連帶著還有一些甲胄和弓箭,還答應戰后給予眾多的好處,加加總總到一起,土默特一旗得到的利益,已經是超過了其他蒙古各旗的總和,原以為條件如此優厚,多爾袞更對善巴的王爵和土默特人的牧場,進行了承諾,善巴應該心滿意足,死心塌地的對大清效忠了,想不到臨到戰前,善巴忽然又獅子大開口,這不但是要挾大清,而且是打了多爾袞的臉!

  多爾袞怒火中燒,胡須都氣的顫抖,但此次時刻,他卻不能發動,只能咬著牙,冷靜說道:“告訴英俄爾岱,善巴的條件,可以都答應他。所為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令善巴迅速進兵,和我軍在烏克尓河匯合!”

  危急時刻,多爾袞立刻顯示出他堅決果斷、雷厲風行的一面,對于善巴提出的天價,他居然一口都沒有還。

  “嗻!”

  白甲信兵剛要走,多爾袞忽然又轉對剛林:“茂公,還是你親自去走一趟吧,不論結果如何,明日日落之前,你都要趕回來。”

  “嗻!”

  大學士剛林領命,上馬急急而去。

  望著剛林離開的背影,在場的建虜大小將官以及蒙古親貴,一個個都是臉色凝重,對于善巴的臨陣要挾,他們都是憤怒和非常不滿的,同時的,對于此戰的前景,他們心頭多多少少的都蒙上了一些陰影從善巴提出的條件就可以知道,善巴此戰并不是為大清,而是為他西土默特人爭取利益來的,但是戰事有利,善巴肯定會命令土穆特人出擊,以奪取戰利品,如果不利,土默特人必然會第一個逃跑。

  盟軍有如此心思,怕是很難期待他們在戰場上打硬仗、打死仗了。

  收回目送剛林的目光,眾人的眼神又都看向高臺上的多爾袞。

  冬日中午的陽光,耀眼但卻又冰冷的灑在多爾袞的身上,隨著草原上的凜凜寒風,頗有些高處不勝寒,北風撲來,棉甲難擋的感覺。

  同一時間。

  在河的對岸,隆武皇帝的御帳里,隨行的軍機大臣和軍中重臣吵成了一片。

  對于西土默特之事,隨行的三位軍機大臣和宣大總督張國維都有了解,也知道土默特人和大明達成了秘密協議,這一次從大同千里趕到張家口,并不是要與大明為敵,而是要相助大明,擊潰建虜蒙古聯軍。

  而大明為此要付出的代價,他們四人也是心知肚明。

  西土默特的首領善巴,今年將近五十歲,但膝下卻有一個年方十五,正是豆蔻年華,美麗之名已經在草原上廣為傳播的女兒,以蒙古人的傳統,女兒十五就應該嫁了,但善巴疼惜女兒,一直都沒有舍得嫁出。

  年初,建虜輔政王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派人到西土默特提親,要迎娶這一位美麗的草原之女。

  多鐸身為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大清的豫親王,身份地位何等尊貴?但善巴卻想也不想的拒絕了,除了因為多鐸已經有了正福晉和側福晉,女兒過去只能做小之外,另一個原因還是善巴舍不得女兒,他覺得,多鐸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不過女兒終是要嫁的,給女兒找一個好的歸宿,尋一個身份地位都配的上的如意郎君,是善巴一直以來的一件發愁事。

  另外,善巴還有一件發愁事,那就是土默特蒙古一直以來都受到北面的喀爾喀蒙古的侵擾和攻擊,歷史上,直到康熙朝,滿清才降服喀爾喀蒙古,因此就這段時間來說,土默特歸于滿清,并不能阻止喀爾喀蒙古對他們的侵擾,相反,每年每次,土默特都需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和勇士,放在北方前線,以防止喀爾喀蒙古的攻擊,這也是一直一來,土默特蒙古雖然有一定實力,但卻無法向周邊擴展的原因,因為北面強敵正虎視眈眈,試圖向他磨刀呢。

  也是因為如此,土默特蒙古雖然臣服于建虜,但卻并非完全歸心的原因,因為建虜沒有能幫他們解除喀爾喀蒙古的威脅。

  這兩個情報,通過草原軍情司傳到了京師,送到了隆武陛下的面前。

  隆武陛下似乎想到了什么。

  于是,就在雙方談判,土默特人獅子大開口,大明無法接受之時,負責談判的大同巡撫衛景璦遵從隆武帝的密旨,向土默特人提出了新的條件:大明皇帝愿意迎娶土默特公主、善巴最小的女兒娜仁。

  娜仁,在蒙古語里的意思為太陽。

  娜仁封貴妃,地位僅次皇后,大明出十萬棉布,五千絲綢,十萬瓷器,五萬石糧食和各種精美器物以為彩禮,同時,大明放開邊貿,準許土默特和大明通商,從此大明和土默特和睦相處,大同再不是刀兵之地,而作為條件和義務,雙方都有支援對方的責任,如果土默特遇上災禍,或者是被喀爾喀蒙古攻擊,大明會全力救助,反之,大明遇上戰事或者是邊境危急,土默特也必須出兵相助。

  簡單一句話,大明皇族和土默特蒙古聯姻。然后各取所需。

  衛景璦最初提出的時候,土默特的談判使者,善巴的弟弟克蘇隆幾乎以為自己是聽錯了。

  克蘇隆是土默特蒙古貴族中的開明派,也是知明派,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熟讀漢族經典,對大明和漢族歷史頗為了解,他知道,有明一代,大明皇族從不和親,也不和外族通婚,兩百七十年,每一個皇后皇妃,都是大明子民,從江南江北各地挑選而出,現在大明皇帝愿意迎娶娜仁公主,且封為貴妃,這簡直是開天辟地,從來有沒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漢人和蒙古人纏斗百年,交鋒不斷,蒙古人雖然在刀馬上占優,那就心理來說,卻一直都有一種自卑,或者說是對大明文化的向往,當年明英宗被蒙古人生擒,但蒙古上上下下卻沒有人敢對明英宗不敬,這和北宋兩帝被金人俘虜,受盡屈辱完全不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明英宗自身的魅力和威儀,蒙古人占據中原百年,對漢文化有所向往,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的自卑也有相當的關系。

  當日,蒙古人還有相當實力時,就曾經向大明皇族提出通婚,但被大明拒絕,但現在,這一個原本不可能開啟的鐵門,在這一刻,竟然是緩緩開放了……

  而作為開明派和知明派,克蘇隆又如何能不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