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朝議

  長安城,皇宮,御書房。

  賈內侍此次隨著姜承梟一同去齊郡宣旨其實是帶著皇帝的另一件任務,那就是觀察齊郡的戰備情況,然而沒等他抵達齊郡,在靠近洛陽的洛水遭到賊人襲擊,賈內侍敏銳的察覺事情已然不對。

  現如今的大晉乃是太平盛世,哪有水匪膽子大到敢明目張膽的襲擊朝廷官船。這一點姜承梟明白,賈內侍作為侍奉在皇帝身邊的人自然也明白。

  他當時就懷疑這是齊郡那邊的手筆,因此在洛陽下了船,借口以“維護朝廷尊嚴,派遣官軍剿滅水匪”為由趕回長安。

  當然,這其中有沒有“怕死”的說法值得商榷。不過他更明白,洛陽是皇帝心心念念的地方,這個地方一旦出了事情,皇帝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陛下,情況就是這樣。代王世子現如今恐怕已經進入齊郡,洛陽出現了賊軍勢力,還請陛下趁早定奪。”賈內侍跪在地上,他的心里有些不安,那天晚上官船被襲擊的時候他與姜承梟一樣躲在船艙中,對方究竟是不是賊軍他其實不是很確定,但是他怕了,害怕繼續走下去會有性命危險。

  皇帝臉色微微變化,洛陽是他將來的都城,他不能看著洛陽出事情。他揮揮手讓賈內侍下去,自己則起身走到御書房內室,內室中掛著一副巨大的“大晉堪輿圖”

  洛陽處于整個天下的中心地帶,他當年經略南方時主要關注兩個地方,一個是洛陽,一個是江都。

  遷都洛陽是必須的,先帝時這個想法就已經誕生,但是因為關中貴族的阻撓,無法實現,現在他手握大權自然也要這么做。

  若是不離開關中,他就無法擺脫關中貴族的影響。不打擊這些世家大族,皇權就會被其要挾,這是他不能容忍的。

  不多時,右相楊太素一身戎裝,進入御書房。

  “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免禮。”

  皇帝道:“朕得到消息,洛水出現賊軍,襲擊了朝廷派去齊郡的官船,楊相國有何看法。”

  楊太素上前施禮,隨后拿起小木桿,指著堪輿圖說道:“陛下,若是情報屬實的話,賊軍的第一目的應該是為了拿下東郡,進而威脅洛陽,扣關中大門。”

  “現在我關中已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另十萬大軍在河東郡集結,二十萬運送戰略物資的民夫也已經就位,老臣有自信能夠奪回東郡,逼迫賊軍將戰場轉移回山東之地,力保洛陽不失。”

  楊太素知道皇帝一定要他保住洛陽,所以他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皇帝點點頭,楊太素的回答讓他很滿意,他絕不會讓洛陽成為主戰場。

  楊太素遲疑道:“只是陛下,現在漢王并未直接謀反,陛下該用何理由說服朝廷重臣,發兵討伐漢王呢?”

  說白了,他在問皇帝,用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來討伐漢王。師出無名,妄動大軍,朝廷是一定不會答應的。

  皇帝微微一笑,道:“代王世子現已進入齊郡......”

  聞言,楊太素恍然,遂恭敬道:“臣這就回去點齊兵將,等候陛下諭旨。”

  隔天,皇帝在五月末舉行了大朝議。

  大朝議在光明殿舉行,京中五品以上官員皆要列席。

  光明殿中,皇帝頭戴九梳冠冕,身穿明黃色九龍袍,跪坐在坐南朝北的紫薇帝星位。大晉尚土德,皇家服飾以明黃色為主。

  九道臺階之下,左右兩邊分別是左右相國,六部尚書,太常寺,大理寺,三省內史令。

  另,三名史官在光明殿角落帷幕之后,他們手中握著筆,耳朵仔細聽著大殿之上的聲音。

  只聽得皇帝說道:“諸位卿家,朕派遣代王世子前去齊郡宣旨,召漢王回京,然漢王不僅抗旨,公然軟禁代王世子。似此等之舉,諸位卿家以為,當如何處理?”

  姜承梟有沒有被軟禁,這并不重要,現在他人不在長安,說他被漢王殺了也不會有人質疑皇帝。

  先前就知道事情來龍去脈的左相國高巽直了直腰板,朗聲道:“臣以為,漢王此舉藐視朝廷天威,斷不可縱容,不然朝廷威嚴何在,大晉秩序何在。”

  右相楊太素道:“臣愿率軍討伐不臣,請諭旨。”

  這時候,英國公竇瑋拱手道:“陛下,齊郡距離長安千里之遙,漢王若是興兵必然西進奪取洛陽,從而建立偽朝。以臣之見,當遣大軍進駐洛陽,以絕此患。”

  吏部尚書獨孤整說道:“陛下,臣附議。洛陽水系發達,關中物資能夠源源不絕的及時送達,以洛陽為據點反攻,三月以內必可撲滅反王。”

  高臺之上的皇帝瞇著眼看著竇瑋與獨孤整,嘴角微微翹起,“竇卿與獨孤卿家實乃老成謀國之言,朕心甚慰。”

  他忽然話音一轉,說道:“大晉兵強馬壯,四夷臣服,現在面對一個區區反王居然要據點反攻,這讓天下臣民如何看待朕。”

  內史令魏弘道:“陛下,漢王經略齊魯之地已久,民心難測,若是貿然兵出洛陽,恐怕會有所疏漏。臣建議讓代王率軍南下,直搗齊郡,定然能一舉殲滅反王。”

  楊太素反駁道:“魏大人此言不妥吧,代王率軍駐扎五原郡乃是為了抵御突厥,擅離北地,恐怕邊疆難定。”

  他對著皇帝拱手道:“臣愿請令,兵出洛陽,駐扎東郡,以此征討反王。”

  魏弘臉色一變,不動神色的與獨孤整和竇瑋二人交換眼色,竇瑋道:“陛下,東郡乃平原之地,并無堅固關隘可守,一旦反王騎兵尖銳,迂回包抄,恐怕會陷入孤立無援之地,還請陛下三思。”

  大殿之中安靜下來,皇帝的目光掠過獨孤整,竇瑋,魏弘三人。從始至終都是關中貴族在反對直接兵出洛陽,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又看向禮部侍郎裴矩,大理寺卿鄭善愿,太常寺卿王祎,這些山東士族門閥從一開始緘口不言更讓他十分惱火。

  就在這個時候,鄭善愿突然開口道:“陛下,臣贊同楊相國。還請陛下盡快出兵,救下代王世子。”

  一開始王祎與裴矩聽見鄭善愿開口都在心底暗罵,這是他們關中貴族反窩,你瞎摻和什么,讓他們自己鬧就是了。但是后半句一出口,裴矩和王祎立刻明白,鄭善愿這是在打馬虎眼呢。

  現在朝議陷入僵持,皇帝必然會讓第三方勢力表態,那么他們山東士族首當其沖。

  現在鄭善愿贊同楊太素,并不是他真的贊同,而是他擔心代王世子。鄭善愿是代王世子外祖父,以他的立場借這個理由打馬虎眼最合適。

  因為裴矩等人都能看出來,皇帝明顯是偏向楊太素的方案,現在鄭善愿同意楊太素就是同意皇帝,另一邊關中貴族也不好借此攻殲他們,因為鄭善愿是代王世子外祖父。

  外祖父希望外孫脫險有錯嗎,沒錯!

  是故,獨孤整等人雖然明白鄭善愿的小算盤,但是卻不好反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