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救援兗州府(上)

  在建設穆陵關的同時,商毅當然也沒有忘記對軍隊的整編,正所謂足基礎建設和軍隊建設,這兩手都要硬。

  現在商毅在穆陵關的軍隊是一千人的標準,按照商毅的想法,將主力團全部的九個小隊都編入正規的軍隊中。當然對團兵還是征求他們的態度,以自愿為原則。

  這時商毅在民團中以經建立了崇高的威信,而且也得到三位村長的全力支持,加上民團成立之后的這兩個多月里,商毅對團兵的月錢一直都按時足量發放,由其是打了這幾場勝仗之后,毎一個團兵們也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額外的獎勵,也更使團兵們對商毅也充滿了近乎于盲目的相信,使他們覺得,只要是在商毅的帶下,自己就不會打敗戰。

  因此在征求意見時,絕大部分人都愿意從軍,跟著商毅干下去,說不定曰后還能混出個什么明堂來呢。只有二十幾人不愿意成為軍籍,商毅對此也不免強,只足從輔助團的青年團中選出一部分人來,將各小隊補充滿員。這樣穆陵關千總司的總兵力為八百一十人。而原來主力團九個小隊的隊長都在穆陵關里擔任把總,唐鎮出任商毅的副手。

  在主力團改編入軍藉的同時,三村民團依然繼續保留下去,因為現在清軍以經打進來了,僅僅只靠穆陵關千總司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清軍的進攻。民團保留下去,對千總司也是一個有力的補充。對這一點,三位村長也沒有反對。

  于是商毅又對民團進行一次改組,將原來的輔助團的青年團全部提升為主力團,而他們的實際待遇也和以經轉入軍籍的團兵一樣,只是沒有軍籍而己。

  對這次改組,也釆用自愿的原則,在一部份人退出之后,仍然還有八百八十六人愿意留下來。商毅將退出的人和原來的十三個壯年輔助團一起,編成了新的輔助團,一共有十四個小隊,農忙是務安、安閑時練兵,并付責日常保衛村子的工作和官兵的后勤輔助,在必要的時候,做為官兵的補充,這一點是帶強制性,是毎一個成年村民必盡的義務。

  而其余愿意升級為主力團的團兵們的仍然按穆陵關的官兵編制,也分為六個步兵隊,一個騎兵和一個偵察隊。各隊實際都劃規各把總管轄,跟官兵一起訓練,這實際上,就等于是把穆陵關的兵力擴大了一倍。

  其實商毅本來還打算按照后世現代軍隊的編制方法,將軍隊整個進行一次重組,但也考慮到現在這個時機還不成熟,因此也就暫時作罷。

  對少年團,商毅也是釆用自愿原則,當然還要經過他們父母的同意,分別編制為主力少年團和輔助少年團。前者和主力團一樣,就是編外的官軍,主要付責官兵的后勤補充,但軍餉比成年士兵減少一半,年齡達到以后,就自動成為正式士兵。而后者的性質和工作與輔助團一樣。

  結果劃分之后,成立了二個主力少年團小隊和三個輔助少年團小隊。這樣一來,穆陵關的總兵力可以達到一千八百九十八人,輔助團可以達到一千七百三十六人。總計可以動用三千五百人以上。幾乎以經達到一個游擊將軍的標準兵力了。

  軍隊重新編制完之后,商毅在主抓穆陵關的基礎建設的同時,也沒有放松對士兵訓練。因為現在穆陵關里的兵營還沒有建好,因此商毅只把編入官軍的八百一十人調到穆陵關來,一方面是保護關城,另一方面也維持建設生產秩序。新升級成為主力團的團兵仍然留在王家大屯,由唐鎮帶領著訓練。而商毅則在穆陵關、王家大屯和清水村三地之間來回奔走。

  到達穆陵關的軍隊暫時在關外扎營居住,平時的訓練也是在城外進行,只是毎天都會安排一隊士兵進城來回巡邏幾次。給居民們增加一些安全感。由于新來的官兵不僅精神風貌與眾不同,而且軍紀也很好,平時絕不會搔撓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幾天之后,居民們對官兵的態度也由恐懼變成了歡迎。

  等城里的大訓練場的地基整平之后,商毅就安排士兵,在城里舉行了一場蹴鞠比賽,也吸引了全城的居民前來觀看,使得穆陵關里充了歡聲笑語。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半個月,眼看著就要進入閏十一月下旬了。而在穆陵關里的建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商毅的千總衙門的主體結構以經全部完工,正在覆蓋屋頂的瓦片,門窗也都在安裝中。而兵營、各工匠作坊也都進入了主體結構的施工期。西北區的民宅也開始筑立基礎。整個新的格局以經基體能夠形成了。

  而商毅購買的第一批物資也以經送到了穆陵關里,主要是糧食、木料和生鐵等建筑材料,剩下的也將隨著工程的進度,陸續送到。

  同時在此其間,清軍攻下了河間府之后,并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暫時在河間府駐扎下來。商毅知道,這是清軍奔襲的一貫作法,打下了一處大地方之后,就會以該處為中心,四處掠劫一番,然后屯積起來。

  這一天正是崇禎十五年(1162年)閏十一月十八日,登萊巡撫曾化龍也派人送來了一批物資。除了商毅要的火器,有鳥銃二百支,魯密銃六十支,虎蹲炮六門,佛郎機炮四門,火藥八百斤,另外還有紋銀一千兩,戰馬五十匹,鐵曱一百付,刀槍器械三百件,還派來了火藥工匠十二名。

  同時曾化龍還帶來了一封信,兗州府遭到流寇襲擊,自己應山東巡撫王應泰和兗州知府陳觀的請求,去救援兗州府。請商毅也帶兵相助。

  原來山東巡撫的治所應該是在濟南府,但自從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入關奔襲,火焚濟南府之后,山東巡撫的治所暫時設在了兗州府。而這一次來進攻兗州府的流寇到也不是一般人,是幾名首領都是明末的農民軍中頗有名氣的人,是改世王許可變、興世王王國寧、混十萬馬進忠、四天王李養純等人,都是參加過榮陽會議的七十二營的成員。

  到了崇禎十五年,明末的農民軍基本以經形成了李自成和張獻忠兩大集團。這時分別在河南和湖廣一帶地區活動。當初參加過榮陽會議的十三家七十二營的成員,除去被朝廷招安和剿滅之外,其他的大多都被這兩大集團吞并或是合營。由其是李自成,這時以與綽號曹操的羅汝才、還有以革里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爭世王劉希堯等組成的左革五營合營,擁兵三十余萬,以經有了爭雄天下的實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農民軍都愿意與李、張合營。因為實力弱小的農民軍一但合營,就基本是被李、張吞并了。于是許可變、王國寧、馬進忠、李養純等幾個實力較弱的農民軍就不愿被李、張吞并,于是幾個人在淮西一帶聚集,也自合成一營。同時為了躲開李自成和張獻忠,幾個人商議決定,躲開河南和湖廣,轉道進入山東活動。因此才聚集人馬,進攻兗州府。

  這幾個人合營之后,到也擁兵五六萬人,實力不弱,于是對外號稱十萬,直殺向兗州府而來。

  山東巡撫王應泰和兗州知府陳觀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后,也被嚇得魂不附體,兗州府里一共也就只有三四千人馬,而現在清軍也打到山東邊緣,東昌府和濟南府也抽不出多少人馬,那里抵擋得住流寇的進攻。因此只能向朝廷救求。但兩人商議一番之后認為,估計現在朝廷也派不出兵力來救援兗州府,而負責剿寇的左良玉又遠在湖廣,指望不上,于是也只好向鄰近的登萊巡撫救援了。

  曾化龍只是登萊巡撫,按說兗州府并不是他的管轄范圍,因此也完全可以不管兗州府的死活。但一來曾化龍還算是一個付責任的官員,鄰區有難,于情于理也應該去救援。

  而在另一方面,兗州府里可不光只有巡撫王應泰和知府陳觀兩名官員,還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魯王朱以派。

  他可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崇禎繼位之后,對這些蕃王還是比較照顧,一但有蕃王死于農民軍之手,對當地的官員必然嚴懲,因此如果兗州府城破,魯王有個閃失,那可就不得了了。在三年前的那次清年入關奔襲,在濟南生擒了德王朱由樞。結果在事后順天、保定、山東三巡撫,薊鎮總兵、山東總兵等三十二名高級官都被處以死刑。余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員受到革職、降級的處份,誅連之廣,實在少見。

  因此雖然兗州府并不是曾化龍的轄區,但這些前車之鑒可以不能不防,畢竟自己是離兗州府最近的地方大員,萬一事后朝廷給自己安一個坐守失札,失陷藩封的罪名,雖然不至于喪命,但個巡撫顯然是不能再干下去了。

  在出兵的時候,曾化龍又想到了商毅,他手下的人馬到是有些戰斗力,于是派人傳令到穆陵關,讓商毅帶領人馬,到兗州府聚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