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千五百四十七章 死掉的穿越者

  而在這時。

  很快流民穿越者,在被武則天化身的老道士鼓動之后,他堅定了自己的主意。

  他迅速開始發掘所擁有的力量。

  他現在是一個擁有山寨的土匪,和當地地主、鄉紳、商人、吏員勾結。

  手頭擁有的力量,有著200多核心嘍啰,2000多周邊混混。

  他開始學習水滸綁來教書先生,多年老童生來當自己的忽悠者。

  收割后,再將糧食盡量分給百姓。

  對于古代造反來說,這是比較好的一條路徑。

  實際上滿清損失也不少。

  從京城追到西邊,又追到南邊,一直將李自成追死。

  因此他倒在了大好形勢之下。

  總而言之。

  三來,有鹽就有糧食。

  必然就是說在某個封建階段不管是張三還是李四造反成功后,最后他們都只會建立一個封建王朝,都只會用大地主大鄉紳去統治。

  吃人太麻煩了,成本太高,危險太大。

  死得太早。

  必須得有地盤和生產力才行。

  可以說他只帶了自己1/3的核心力量,其他2/3都分散在各地。

  有鹽就能從大戶手中換取糧食。

  這就是人性。

  而且他在進攻大明時,將自己的力量大大分散了。

  真正的成功,這是由眼界決定的。

  “我單以為敵人來了跪下就行了,卻不知道,自己想要跪下,可能都沒有那個機會。”

  再大的老板,也支撐不起一支均隊的消耗。

  和造反的流民相比,重要性下降了N個層次。

  他的學習力不夠,跟不上形勢的變化,他識別不出來最兇狠的敵人是滿清。

  通過賣私鹽可以獲得經濟收入。

  而武則天也給他開了金手指。

  就這樣。

  加上其他附庸,總兵力十幾萬。

  就在這種販賣私鹽加上本地化改造中,流民穿越者變得逐漸強大起來。

  當他積累到足足有5000人的時候,靠生意已經養不了。

  他辛辛苦苦幾十年,難道要為別人干活?

  他不會這樣想。

  在武則天的支持下,流民穿越者越滾越大。

  一來他是穿越者,他的見識廣播。

  何況皇帝一聽是賣私鹽,爭取的是利,而不是他的皇權。

  歷史本來就是必然和偶然混合到一起的。

  他明明已經有余力去建立基層管理體系了。

  可以說如果李自成將所有兵力都帶起來,是大有機會打退滿清的。

  只要不攻打縣城,當地官員就會視而不見,也不會往上稟報的。

  如果治下出現大量流民怎么辦?

  讓山賊殺和搶。

  要是不流動,他早就死了,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同時他積累兵力。

  他自己出生貧寒,視野狹窄。

  為什么私鹽屢禁不絕?

  自然是因為鹽商自己也在搞私鹽,朝廷那些管員也在搞。

  朝廷負責巡查的那些管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他的軍紀也沒有那么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時為了解決財務問題,他開始將觸角放在鹽上。

  很多大有希望的造反者之所以沒有成功,其實從歷史上看就是一種偶然。

  李自成之所以有這樣的見識,也是因為這是一種必然。

  而且販賣私鹽,是一種好處很多,風險很大的生意。

  它的發展軌跡遠比歷史上的李自成要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

  他們需要山賊去干一些黑事,也需要大山賊來制止更多的山賊,甚至幫助他們鎮壓殺戮流民。

  好比兩個鹽商私底下都做食鹽生意。

  但是他并不與官軍直接進行對抗。

  除非是影響到相關利益。

  而那位大地主穿越者,在享受了足足十年后,就在他擴張的矛頭上。

  朝廷能做的,就是盡量去多設關卡。

  需要銀子的時候才會動彈一下。

  而如果攻打縣城,當地的縣令為了自己的官位,為了自己的家族必須得往上報。

  甚至他還搞起了各種隱形的稅收,去收割大戶的糧食。

  對于經濟的認識,他能甩當朝首輔十條街。

  而吃不起鹽的地方,基本也是崩潰之地。

  對于這一點,他搞起了大蒜素還有其他簡單的抗生藥。

  實際上怎么說,即便是李自成成功了,他自身的見識受限,頂多復制一個大明。

  他們是從十幾歲到60歲之間全部都湊出來了,最后湊出來六七萬兵。

  但是歷史他們沒有如果。

  而流民穿越者這個家伙就開始扮演這種大山賊的角色。

  而且古代鹽價一直很高,絕對不擔心賣不出去。

  其實食鹽販子與食鹽販子之間的斗爭,才是最慘烈最激烈的。

  山賊此起彼伏,太多太多,剿不勝剿。

  還是鄉紳官宦異族成功,就要看他們的運氣了。

  兩者同樣都是殺頭的大罪,也會株連。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視野不夠開拓。

  二來,鹽沒有保質期的說法,多久多遠都能運輸,頂多會有所損耗。

  但是大明會更容易吸收西方知識,至少沒有文字監獄。

  他只帶了幾萬精銳兵馬,其他都是臨時來的投降兵。

  結果考慮到江南還有抵抗力量就沒有這樣做,失敗就此埋下伏筆。

  讓糧食的總產量提升。

  他們之所以不能成功,一來是一個運氣問題,二來他們習慣于用販賣私鹽的方式思考問題。

  其實只要不殺了對方的話,他們倒也不一定會上報的。

  總之他走的就是最翻動的那條路。

  隨著武則天加大力度支持流民穿越者,對方的勢力飛速膨脹。

  因為賣私鹽,需要絕對保密的人,所以都是宗族一起干的事……

  朝廷怕的是那種流動造反的賊寇。

  但他的最大問題,他的思維模式僅限于整個大明朝,只想承擔漢地兩京13省的擔子。

  店鋪,乞丐窩,路邊黑店,船家……

  實際上西方文化已經很深入大明了。

  結果直接就導致了大地主穿越者的死亡。

  大地主穿越者死了。

  何況消滅一支私鹽隊伍,還會來第二支。

  維持住秩序,才能發展。

  最多只能當地那些鹽商,其他私鹽販子去打擊同行。

  然后逃跑形成習慣,不愿意苦戰。

  可以說家家抽丁,就除了那些實在走不動路的兵。

  武則天讓他百病不生,而且還有逢兇化吉。

  他們是靠了吳三桂打頭陣,消耗了李自成的兵力和體力,才一舉成功。

  他在襄陽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他并不直接攻打縣城。

  他的思維模式還是沒有擴展到整個東亞的天下。

  只要給的銀子夠多,肯定是有人會下水的。

  靠的就是升官發財,吃喝玩樂,賞罰分明這些手段。

  他很清楚要團結誰,要斗爭誰。

  一手給消息,一手拿好處。

  莫名其妙就死了。

  畢竟李自成沒有那么多眼界,也沒有外掛支持。

  同時他也對鄉村地主們開始進行稍微限制,讓百姓能夠有一條活路。

  于是流民穿越者越來越強大。

  他在周圍數百里地,建立很多探子。

  首先就知道要搞信息。

  上到縣令,下到地主,多的是人想要與他打關系。

  這年頭即便是朝廷的兵,死了基本也是撫恤被吞的結果。

  進而讓依附他的地主們得到更多的好處。

  本來應該直下江南的。

  有一條就能完爆對方,那就是他知道要讓產品流通起來,要讓大戶的糧食流通到市場上。

  “也不是所有大地主都能順利地度過改朝換代的。”

  平掉其他義軍,吞并他們,強大自身。

  在這種封建社會中,搞那種高明先進的想法,他沒有興趣。

  畢竟現在是王朝末日。

  最悲哀的時候就是被追著到處跑。

  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

  到底是乞丐成功還是流.氓成功。

  他們之間才是真正的仇敵。

  根本不來上班,就是每天睡覺吃喝玩樂。

  因為那樣的消耗,遠遠高于收益。

  終于他開始去占領山下鄉村。

  他們兩個還沒有見面。

  并不是說他們出身不行,其實販賣私鹽這條路,還是很可以的。

  可比朝廷的禁令殘酷的多。

  他們集中了幾乎適合所有能抽調的兵丁。

  死因很簡單。

  這兩個手段就是保證他不死。

  其實他有很多種途徑。

  畢竟官多鹽少,肯定有人分不到紅。

  “早知道我就早早去海外避難了。”

  畢竟他有現代人的經商頭腦,還有經商手段。

  藥物才是大戶們的剛需。

  只要秩序穩定之地,稍稍有點經濟的百姓,必然要吃鹽。

  而且他得到的智囊,也不夠好,看待目標也不是很明確。

  那才是最有危害性的。

  而他只要稍微做得比朝廷好,這些混混和嘍啰們就有斗志。

  流民穿越者終于積累了一支力量。

  私鹽販子一直都沒有真正的被消滅過,而朝廷也絕對不可能為了一支賣私鹽的隊伍,而撥出大軍去征討。

  問題是,他是在一個秩序穩定的王朝里造反,天天被打。

  而百姓想要有活路的話,必須要搞更多的工作崗位。

  大明很多管員早就選擇了西方。

  他們能走到一方霸主,攪動天下的地位,其實已經是販賣私鹽的成功了。

  而流民穿越者自然沒有這些問題。

  一句話,現代人不以人為食物,就能概括了。

  而且使用從現代看到的各種古代防御手段。

  這一點可以從官吏手中偷偷購買。

  不是現代人的人性有什么進化,實在是物質極大豐富了。

  而且他們意識到李自成是最大的敵人,一路猛追。

  在古代通過販賣私鹽造反的比比皆是。

  后來一直也是在內部和明朝對戰,沒有真正和滿清交戰過。

  隨后他又拉攏一個又一個的當地勢力。

  偶然,就是到底是張三成功還是李四成功。

  朝廷并不怕山賊。

  有人說他是流寇。

  等到后期的時候,他同樣想到建立管制,建立根據地。

  他是幾起幾落。

  他想方設法儲備火藥。

  很多人不敢造反,但是敢于去賣私鹽。

  他辛辛苦苦積累足足十年時間!

  類似于從崇禎二年,積累到崇禎十二年。

  不能直接分地搶糧,但來自現代的流民穿越者有各種手段,收割大戶們。

  通過賣私鹽,還可以勾結官吏,可以鍛煉一批敢戰之士。

  設置好一套獎罰措施,晉升措施后,每天就是忽悠那些混混嘍啰們,告訴他們跟著自己干,有肉吃,死了有撫恤。

  在這些封建官吏里面,你根本不用想他們有多高的覺悟。

  下江南,復制朱元璋的路。

  這個流民穿越者,他身上自然是有優點的。

  一來,鹽是通行天下之物。

  按照這個時候那些探子們給的說法,官家和縣令還只是把他當成一般的大山賊。

  他都給了對方比之前更多的好處。

  也不擔心虧本。

  比如他的智囊建議他打回老家,從老家再出發,獲取好兵。

  因為不上報也是個死。

  人性的改變,只能是物質和大環境改變后,才能逐漸變好。

  陌生人,朝廷的消息,大戶的消息……

  同時他還開始修建堤壩,維護水利方面,借助一些現代知識,提升糧食產量。

  只要他不死,他就會不停折騰,直到王朝連累跨掉。

  而流民穿越者就可以趁這個機會,從小規模逐漸做大。

  看在銅板、銀子還有糧食的份上,這些閑雜人等發揮了巨大的消息作用。

  于是他就開始勾結那些分不到鹽商紅利的管員。

  不光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陷阱,而且還開始打造火器。

  就在他帶著小妾出城踏青的時候,流民穿越者的一群士兵進攻附近的大戶,來奪取糧食。

  而且他也不想那樣干。

  沒有想到大地主的想法,也就沒有及時轉變思路。

  流民穿越者對周圍土地進行大肆兼并,能買就買,不能買的就搶。

  那位大地主穿越者死前很后悔。

  占領鄉村,去建立自己的莊園。

  偏偏他選擇了表面上最簡單快速滅亡明朝的路徑,實際上包含著巨大的隱患。

  這一點是大清不可能做到的,直到快要死的時候才吸收西方。

  他們之間的競爭那是刀刀見血。

  讓小民能從大戶手中買到糧食,能得到工作換來買糧食的錢。

  互相殺戮和虐待之慘烈,能讓人瞠目結舌。

  他開始將自己的山寨越建越大。

  只有工作崗位多,才可以有足夠的產品出現。

  像張士誠和黃巢都是這樣的,只不過是功敗垂成。

  而流民穿越者作為山賊,甚至可以與當地官吏們有所勾結。

  就這樣,流民穿越者的勢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很多管吏甚至都懶得貪了,混一天是一天。

  沒有擴展整個壓洲,這也和他自己的出身有關。

  他設立了粘桿處,號稱“所到之處,無所不沾”。

  然后他開始攪動風云。

  就像現代人的道德比古代人高出幾個維度。

  為了鎮壓各地,他派出了大量的精銳。

  相對來說,滿清早就看清楚了義軍才是大敵。

  大地主穿越者,死前非常郁悶。

  該死的,怎么會是這樣?

  (本章完)

  請:m.fozhidao.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