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www.mhtxs.cc
一住棉花糖www.mhtxs.cc,精彩。
第167章巡撫的心思 萬歷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寧武關。
與五寨堡這幾年充滿生氣,蓬勃發展不同,鎮城寧武關還是與以前一樣的頹廢。街道一樣的骯臟,路面一樣的坑洼,身穿破舊衣甲的軍兵們還是到處亂晃。
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寧武關上,街上的流民乞丐少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五寨堡發展,人力需求越來越大,加上那邊好掙錢活口,不說寧武關的流民紛紛往哪兒跑,就是本地的許多軍戶民戶們,也是紛紛心動,尋思去那兒做工掙錢。
大量青壯勞力的失去,讓寧武關越發的衰敗,再也沒有什么鎮城的樣子。本地人都是酸溜溜地道,再這樣下去,干脆把山西鎮鎮城設在五寨堡算了,反正現在寧武關也沒什么鎮城的樣子。各人嘆息,五寨堡那邊是不是會什么點金術,怎么幾年下來,變化就這么大呢?
不過好在寧武關內外駐守的近萬官兵,大部分是拿餉的營兵,這讓人氣還保存了一些。不過各兵人心的燥動,卻是制止不了的了。
在這種復雜的心思之中,最近又有消息傳來,說是五寨堡那位黃來福大人,己經升任為山西鎮總兵官了,不久后就會到寧武關來。
這消息在寧武關引起轟動,鎮城內的茶樓酒肆,這些天都是沸沸揚揚地傳揚這件事。對于黃來福的到來,各人心情復雜,都是忐忑中帶著期待。不管怎么說,黃來福財神,糧神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各人都希望,隨著黃來福的到時,本地的軍民們能過上五寨堡般的好日子。
寧武城東北邊的七百戶街是寧武關的核心,這條街負山臨逵,地勢高爽,不說巡撫衙門、總兵府邸、監軍府邸都在這里。在這條街上,更是商鋪星羅棋布,向來是寧武關的繁華之地。
“閃避,閃避……”
隨著長長的吆喝聲,一個八抬八簇肩輿明轎沿街而來,轎前轎后,都是騎著高頭大馬,身著鮮明衣甲的親將標兵,個個傲氣十足。看那前面的藍旗馬道,街上的商販百姓就知道是巡撫楊大人的車轎,當下眾人紛紛閃開。
在轎中,山西鎮巡撫楊方略正端坐轎中,瞇著眼睛看著街邊敬畏的百姓軍戶。他頭戴烏紗,身穿緋色的官服,胸前和后背都綴著飛魚的補子,盤領窄袖大袍,腰橫玉帶,一副典型的大明高級文官打扮。
楊方略年過五十,相貌清瘦,三絡長須,小眼中不時透著一股子精明之氣。他正從省城太原回來不久,作為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都御史,他巡撫山西鎮各樣事務,不過卻是居住在太原為多。寧武關這個地方,他一年中也停留不了幾個月。
平時鎮中有事,他都是吩咐各兵備官,總兵等人到太原府去與他商議。反正太原府是屬于山西鎮署理之地,他也不算是淡漠公務。他此次難得回來,卻是為了黃來福之事。
和很多大明官員一樣,楊方略也注意到了黃來福這位急速上升的政壇明星,他屯田有方,才能出眾,深受內閣及萬歷帝的喜愛,短短幾年之內,就從一個小千戶升任到總兵官一職,可說是官運極佳。官場及民間,對他的傳聞是沸沸揚揚。
現在黃來福到寧武關來了,會對鎮城的格局產生什么變化,楊方略不知道。他也研究過黃來福在五寨堡的所作所為,知道他以屯田起家,到寧武關來后,是否還會繼續經營屯田,那那些被他們侵占的土地又如何說?說起來,屯田也是總兵的職責之一。
不過寧武關與五寨堡不一樣,如果說五寨堡是黃家的私人地盤的話,寧武關這個地方,就是本地官員軍將們的私人地盤。
寧武關的情況是,這里田畝本來就不多,又有一半的是民田,余下是當地軍戶的田地。不過從明中葉下來,那些軍戶的田地,就被鎮城的各官員軍將侵占完畢。其中楊方略本人就占有十萬畝之多的田地,當然都是掛在他家人的名下。以往寧武關最大的地主是前任總兵劉明安。不過自劉明安被貶往廣東后,他名下的田地,就被楊方略,寧武兵備官,還有當地大大小小的軍將瓜分完畢。
楊方略擔心的是,就是黃來福會對寧武關這些田地抱什么看法,他是否會過來搶一口食?雖說他身為巡撫,向來不會畏懼身旁一個什么總兵官。前任總兵劉明安不就是?哪次見了他不是要恭恭敬敬地瞌頭?
只不過楊方略以前的后臺是內閣首輔申時行,現在申時行己經倒臺,黃來福又深受萬歷帝的寵愛,如果黃來福真要硬來,倒是一件麻煩的事。懷著會會黃來福的心思,楊方略才從太原府趕回了寧武關,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可能對一個武將如此遷就的。
在轎中,楊方略一邊想著心事,一邊往街邊看。
七百戶街這條街上,一向熱鬧,大江南北的貨物,都有在這里出售,什么河南的棉花,山東的食鹽,江南的茶葉等,都有運來。不過這里越來越多的,是五寨堡的貨物,從米面糧油到布匹煤鐵,應有盡有。熙熙攘攘的,皆為五寨堡來的商賈。
“這五寨堡好大的勢頭!”
楊方略冷哼了一聲,閉目養神起來。
很快,轎夫熟練地將八抬八簇肩輿明轎停在了巡撫衙門面前,一位親將早己候在一旁,待轎子停穩,立刻伸手撩開轎門簾兒,大喊一聲:“大人出轎了。”
立時巡撫衙門內出來一大批的奴仆侍從,丫鬟老媽子之類的人,恭敬地將楊方略迎了進去。
寧武關巡撫衙門于正德年間建立,共有大門三楹,正南面是大門。自大門入為大堂。大堂后為班房內宅。楊方略是個愛好風雅之人,在后院建有書室二間,有空就讀讀書,寫寫字畫。
此外后院還有個大花園,亭臺樓閣,很有點江南園林的味道。本來后院一般為官員眷屬住所,不過楊巡撫的眷屬都在太原,所以后院只有他與一些仆從居住。
此時他穿過過庭,來到后院書室之中,除去了官服,換了一件便袍,舒服地躺在一張靠椅之中。只是手上拿了一本《卓吾論略》卻是呆呆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旁服侍的老家人偷眼看他,心下暗暗詫異,不明白老爺這是怎么了。
呆了良久,楊方略才似回過神來似的,對老家人道:“田叔,你吩咐下去,請劉堂生大人及張文保大人前來巡撫衙門一議!”
這劉堂生是寧武關的兵備官,山西鎮一共有兵備官三員,一駐偏頭關,一駐寧武關,一駐代州。其中以劉堂生與楊方略最為交好。而張文保則是山西鎮的戶部管糧主事,以前黃來福見過的。本來張文保一直駐扎在代州,不過此次楊方略從太原回來,也把張文保叫來寧武關了。
老家人應了一聲,出去了。
當劉堂生與張文保來到巡撫衙門時,楊方略己在大堂相迎。張文保還好,劉堂生則是向楊方略行了個大禮,連聲道:“怎勞楊公親自出迎,堂生實是不安!”
張文保鄭重地向楊方略行了一個禮,道:“未知巡撫大人招下官來,所為何事?”
楊方略笑道:“前日在太原得一樂娘,不得獨享,特招二位前來聽曲!”
劉堂生撫手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果是妙啊。”
張文保皺起眉頭道:“如果巡撫大人沒有公事,那下官就告退了!”
劉堂生也是年近五十,他身為寧武關兵備官,全稱為“整飭兵備道”,主管兵備事宜。他以按察使司副使兼任兵備官,乃是正四品的官員。自幾年前他與楊方略同在寧武關任職來,兩人就意氣相投,劉堂生一直以楊方略馬首是瞻。
至于張文保,雖說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這個官位不大,只有正五品,但由于整個山西鎮的軍士糧餉發放與屯糧征收,都要由他經手,掌控三關的命脈糧餉給于,可說是位低權重。所以平時楊方略都一直拉攏他。
只不過張文保性情耿直,在上峰面前向來只談公事,油鹽不進,楊方略也拿他沒辦法。說也奇怪,張文保這個性子,雖說一直升遷不了,不過多年來,卻是一直穩穩地坐在管糧主事這個極有油水的位子上,任誰也搞不了他。眾官都在私下談論,這張文保身后或許有什么強硬的后臺不是。
聽了張文保的話后,楊方略臉上閃過不悅的神情,劉堂生一把拉住他,道:“唉,張大人,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楊公一片熱誠之心,你也不能潑冷水不是?你啊,就是太死板,這人啊,也不能整天忙于公事不是?”
張文保向二人施禮道:“下官告退!”
說著他就走了。
看著他的背影,劉堂生冷哼道:“不識好歹的東西!”
楊方略淡淡道:“算了,這張文保要表現自己的清高,就隨他去吧。堂生啊,我們自己享受好了!”
楊方略吩咐擺下酒席,與劉堂生只是喝酒。席中,又有一干舞娘上來,花簇錦攢的吹彈歌舞,簫韶盈耳,讓劉堂生樂不可支。
接著果然有一個花枝招展的樂娘上來,一雙媚目只是亂瞟,嬌滴滴地唱起小曲來,聽得劉堂生更是搖頭晃腦,直嘆太原府出來的娘們就是不一樣,果然不是寧武關這個小地方能比的。
唱了幾個小曲,酒也過了數巡,那樂娘要退下去,劉堂生連忙賞了她二兩銀子,一雙眼睛只是色迷迷的看著她。見他這個情形,楊方略微笑道:“看來此女頗和堂生的脾胃,如果喜歡,我就將她送于你了!”
劉堂生大喜,連忙離席起身,向楊方略深深施禮道:“如此,便多謝楊公了!”
楊方略搖了搖手,道:“區區小事,不用掛在心上!”
他吩咐撤去酒席,讓下人送上茶點。然后漫不經心地對劉堂生道:“劉老哥,新任總兵黃來福估算這幾日就要到任了,你有什么看法?”
劉堂生被楊方略這聲“老哥”更是叫得心里發甜,他連忙道:“堂生只在邸報上見識過這個黃來福,倒是沒有見識過這個人,不過區區一個武夫,還不值得楊公您多慮吧?”
見楊方略微笑不語,劉堂生略一沉思,明白過來,他笑道:“敢情楊公是擔憂那黃來福來后,來搶奪我們的衣食,這點上楊公盡管放心,整個寧武關的將官,誰不擔憂這點?那黃來福識趣還好,不識趣,他將來在寧武關,只不過是個空架子罷了。”
楊方略微笑道:“聽說這黃來福很受圣上的寵愛?”
劉堂生低笑道:“那又如何,沒有我們寧武關上下的應承,就算圣上寵愛他,他也是寸步難行?總之到時老哥我就一切都聽楊公的,楊公說要怎么辦,那就怎么辦?”
楊方略聽到劉堂生口中冒出一個“老哥”,心中不悅,不過臉上都是笑容不變,半響,他嘆了口氣:“如此就好。其實想想,那黃來福在五寨堡家大財大,又豈會看上我們寧武關這點財業?我們習的是堂堂圣人之學,又豈能去擔憂一個粗莽不文的武夫?是你老哥失態了!”
說起來,各鎮巡撫都是進士出身,從二品的官身,節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地方三司,掌握著地方大權,同時每年還可赴京師議事,官身顯赫。他們雖與地方總兵同級,但由于文貴武賤,他們向來高高在上。明中葉后,總兵們見了巡撫,向來都是要恭敬地瞌頭。前任的山西鎮總兵劉明安不就是這樣?
劉堂生也是對楊方略在內心中暗暗鄙視,連他都對黃來福這個新任總兵不放在眼里,楊方略身為一個巡撫,竟也會擔憂黃來福起來,真是丟盡了他們文官的臉面。
不過面上劉堂生卻是笑道:“其實楊公擔憂得也是有道理,如果這黃來福仗著圣上的寵愛,如李如松那廝一樣的飛揚跋扈,倒是難辦!”
楊方略點了點頭,道:“那黃來福頗有戰功,又財多糧足,我們并不能對他如劉明安一樣行事,且那張文保又是個觸頭,想斷那黃來福的糧餉也辦不到啊!”
劉堂生沉吟道:“怕是斷那黃來福的糧餉他也不怕吧,觀邸報上言,他那五寨堡,不但兵將都能自給自足,每年還能上交戶部錢糧多少,每每聽那張文保對黃來福贊不絕口,言道如果大明兵將都如黃來福這般,那國朝則無憂矣……哼,這黃來福真是一個怪類!”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話中都是掩藏不住的嫉妒之意。一個武夫竟比他們更能種田賺錢,真是沒天理了。
最后劉堂生神秘地道:“楊公聽說了嗎?那黃來福有意結合商賈們在塞外經營屯田,這事,早己傳遍了山西鎮。說實在的,你老哥也是動心,見別人都是紛紛派家人出塞,也頗想到塞外去圈占一些田地,不知老哥是什么看法?”
黃來福挑動商賈們在塞外屯田,自然瞞不過官場上的有心人,在寧武關,關于這個事情,早己傳得沸沸揚揚。眾將官們也是觀望,最后見黃來福聲勢越搞越大,朝廷也不發話,也紛紛行動起來,派家人到塞外查看。反正就算到時挑起邊畔,那也是黃來福的事。自己有錢不賺那是傻子。
楊巡撫冷哼了一聲,道:“去,為什么不去?我早己派出家人,到黃浦川河一帶去查看,先占他個幾千畝上好田地草場再說。”
劉堂生呆了呆,急道:“那你老哥我也要趕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