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失真

  ‘失真’是指在信息傳輸過程中與原有信息或標準相比所發生的偏差。

  林語是知道這種現象的,只不過在他的認知中,失真多發生在聲音和電子信號的傳遞中。

  文字上的失真他還從未去想過。

  李紗并未著急解釋,這是一個比較難以說明的事情,她需要思考一下,來組織語言。

  她打開抽屜,從中拿出了一盒香煙。

  那并不是什么高檔香煙,也不是女士香煙。

  而是一種十分廉價的香煙,香煙的牌子十分古老,古老到林語都沒怎么在超市中見過。

  李紗點燃香煙,但是卻沒有放到嘴里,而是將其搭在煙灰缸的邊緣,任憑煙霧在她身邊擴散開來。

  這種香煙的味道很大,大到林語都忍不住有些微微蹙眉,但是李紗卻毫不在意,甚至有些享受這種味道。

  與方三船還有校長張小清那種嗜煙如命的人不同,李紗其實并不怎么抽煙。

  這只是在軍隊時期養成的習慣,她已經習慣在這種煙霧繚繞的環境中思考問題。

  與第三探索者學院的其他老師不同,李紗是唯一個有過軍隊經驗的老師。

  她加入軍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忘不掉那雙殺掉她父母的眼睛。

  那是非人的眼睛,猩紅、野蠻,似乎要吞噬一切。

  那是屬于王級變異獸的眼睛。

  由于十分優秀,她在20幾歲的時候就破格進入了部隊,專門負責對無人區域的偵察。

  那時軍隊里的士兵們大部分抽的就是這種煙,便宜、味道很大。

  李紗就是在那時養成了在煙霧中思考的習慣。

  后來由于戰略方向的改變,這只部隊被取消了,李紗沒有加入軍隊其他部門,而是離開軍隊,到探索者學院當起了老師。

  她覺得這樣更加自由,更方便她接近那雙非人的眼睛。

  幾分鐘后,煙霧逐漸變得稀薄,李紗理清了思路,伸出手指碾滅了香煙上的火焰。

  “當想了解古代某個人物時,我們會去查閱文獻和相關資料,在我看來這些文獻和資料其實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那個古代人物自己寫的。另一種是其他人,可能是他的朋友、后人、弟子或者是史學家所寫的。”

  “當你看的足夠多時,你會發現第二種資料的數量遠遠超過第一種。”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古代識字的人很少,有時間有能力自己著書的人更少,而且絕大部分作品都已經遺失了。”

  “比如說我的典韋虛影,在古代典韋可能根本就不識字,自然也不會著書,我想了解他,只能通過三國志和一些野史。”

  林語微微點頭,他查列子的資料時也是這樣的,列子本人所寫的其實只有列子八篇,全部看完只需不到2個小時。

  剩下的資料全部都是其他人對列子和列子思想的解讀。

  李紗拿出一根香煙,橫著放在桌子上,“我們先說第一種資料,雖然這種資料是本人所留下的,但其中卻很少有關于他們自己的記錄。”

  “古代的人很少會寫日記或者是自傳,他們寫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對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思考。”

  “了解這些思想并不意味著了解這個人,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他的思想,否者我們人人都是圣人或者哲學家了。”

  李紗說的很明白,林語也清楚這個道理,讀過圣賢書的人很多,但能成為圣賢的人卻沒有幾個。

  等林語消化了一段時間,李紗接著說道:“現在我們來說第二種資料,即他人所寫的資料。”

  “首先我們都要明白,‘某人’本身和其他人眼中的‘某人’是有很大區別的。”

  “任何記錄者是不可能完全還原一個人的,他描繪的性格、相貌、思想一定會存在偏差,其中的偏差可能會有5%也可能會有50%,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許多記錄者,和被記錄的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就像是弟子及再傳弟子、幾輩后的子孫、或者對某個人物特別崇拜的后來者,甚至絕大多數史官都是參考第三方資料來撰寫史書的。”

  “記錄者和被記錄者之間可能存在著巨大的時間鴻溝。”

  說完這些之后,李紗喝了一口水,之后打開另一副抽屜,從其中拿出了一本書,三國志。

  “從總體上看,無論是第一種資料還是第二種資料,都是文字信息,這個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同樣會產生誤差。”

  李紗打開三國志,隨便翻到了一頁,說道:“這本三國志是十幾年的出版書,使用的是現代漢語。而三國志本身是西晉時期的書,那時使用的語言和文字肯定不同于現代漢語,你說其中需要什么步驟?”

  “翻譯。”

  林語反應很快,一瞬間說出了答案,同時也明悟了什么。

  “沒錯,就是翻譯,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

  李紗點了點頭,語氣逐漸加重,“在我看來,不同的語言和文字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兩個時代中,同一個詞語所指代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到現在漢語,每經過一次翻譯,就會出現一次偏差,這同樣是無法避免的,越是傳承悠久的文明越是如此。”

  李紗一口氣說完了這些,就不再說話了,只讓林語靜靜的思考。

  李紗所講的其實并不深奧,林語很深刻的明白了她想傳達的意思。

  想了解古代某個人物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別說99%還原歷史了,可能50%還原歷史都是奢望。

  林語甚至感到一絲慶幸,逍遙游中對列子的描寫竟然是真實的信息,而且非常有效。

  良久之后,林語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那么我該如何提高具現度?”

  對這個問題,李紗早已經有了答案。

  “在有限的資料中,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其實非常少的,大概只有時間、地點、人物。雖然這些也不一定是百分百正確,但大部分還是靠譜。”

  “經過許多人的探索和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即‘見之所見、行之所行’。”

  “這即是一種相似、也是一種了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