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八十三章 人心不變有平臺

  畢構慢悠悠泡了壺茶:“路上的錢給誰了?驛卒拿了錢難道不花?牲畜吃料,牲畜在哪養著它們不吃飯?總歸是要用。”

  他覺得兩個人突然變傻了,什么就花在路上?

  “可是……”蘇颋想想,發現畢構沒說錯。

  路費是驛卒賺去了,牲畜養著就得吃料。

  “還能收稅,然否?”宋璟提到關鍵的問題。

  “然,另有額外的利潤,未分配出去的利潤,用來修路。

  十里一驛,只要那個驛站多賺錢,修十里路的錢就有了。

  有的驛站多賺,有的驛站少賺,額外利潤,統一調配,給少賺的驛站補貼修路錢。”

  畢構自己想到了,不用再問李易。

  而修路,有利于商人運輸貨物,沒有驛站快,卻是主要運輸力量。

  如此朝廷省下一筆修路的錢,可用在其他地方。

  宋璟沒想到畢構去一趟,又搞出來大事情了,他嘆口氣:“李易還是在推商業。”

  “不,小易是在幫百姓互通有無。東西爛在地里好,還是賣錢好?”畢構不承認李易是為了錢。

  若是說他,他覺得自己可以為了錢,李易又不能從中賺到多少錢。

  “隆擇可想過商人到地方壓價收購,再到別處高價出售?

  若當地百姓不愿意以低價賣給商人,商人就不收了,東西還是會爛在地里和樹上。”

  蘇颋說出來曾經李易那個時候的實際情況。

  別看這里是大唐,大唐一樣知道人性和人心。

  畢構愣了,愁,指望商人不追求利潤,就跟希望馬不吃草還能跑一樣。

  宋璟笑了:“李易早打算好了,那不是有商行么,商行他控制。

  如某個地方的野果子,商人收購一錢要買十斤,辛苦采摘的百姓想一錢兩斤賣掉。

  商人不同意,正常來說,野果子要么爛了,要么以十斤一錢的價格賣給商人。

  李易的商行可以先問長安百姓要不要賣,一斤三錢。

  長安百姓若買,地方上的商行用一錢兩斤來收。

  再走驛站,以更快的速度送到長安百姓手中,想壓價的商人還能壓?”

  宋璟說的是平臺的作用,跟李易那時的網絡銷售平臺一樣。

  收購商恨得牙癢癢,當地的百姓自己就在網上賣了,少了中間商,郵費稍微貴一點而已。

  終端買的人比去附近市場上買還便宜,收購商的壟斷就被打破了。

  曾經別的商人想收,還有人自己收糧賣,他們就打人,還找關系抓人,之后收糧的被無罪釋放。

  變成了物流系統,收購商還敢打物流大集團的人?

  換成李易沒區別,他成立的商行,地方收購商動手,那可就好辦了,是你先動的手哦。

  “等著吧,勢在必行。”蘇颋明白,李易話放出來,保證去操作,又不難。

  “老夫要多活幾年,看看。”畢構怕死,他怕見不到大唐繁榮的那一刻。

  “現有的驛站之路要擴張,把沒有驛站的地方安排新的驛站,可守逃戶,來,我等研究一下。”

  宋璟同樣愿意看看,他討論的是驛站規模。

  只有在重要的地方,才會有驛站,標準是二十里一驛,實際二十里可能中間有河與山。

  還有的地方二十里根本設不了驛站,沒地方放,路險。

  懸崖上的棧道,怎么中間安排個驛站?要花多少錢?

  現在李易給出賺錢的方法,驛站網絡要完善,跟京兆府的水網一般。

  棧道,砸錢,砸出來一個個驛站,馬不能跑,用人跑。

  跑一段路,到驛站換人跑。

  不就是錢嘛!有李易在,不愁錢。

  三個人討論,覺得人少,不夠,又把政事堂的其他官員拉進來,開常委擴大會議。

  他們把事情一說,被叫來的官員傻眼,想法太……太……

  “是李東主想的吧?可行!當初建水網,大家都認為是異想天開,水網建成,才知道沒錯。”

  一個官員小心翼翼地說出心里話,他不認為如此大膽的想法會是三個宰相能有的。

  畢構三人郁悶,如今但凡有個好主意,別人就認為是李易所出。

  “瞎說什么大實話。”此官員旁邊的官員拍了對方一下,壓低聲音提醒。

  轉過頭他笑著說:“三位宰輔果然心懷天下,此計好哇,我就想不出來。”

  其他官員跟著附和,給宰相們一頓猛夸。

  畢構三個:“……”

  宋璟作了六次深呼吸:“看看具體應該如何部署,辦法確實是李易想的,不過我等要比他在細節上考慮得更多。”

  事情很快傳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吩咐,等那些人的細節研究好了,報一份上來。

  等下午了,才有幾張紙送到,李隆基看一遍,趕緊下班,今天耽誤了,午飯就吃了一個豬肉夾饃。

  到李家莊子,發現人沒了,說是已經提前走了,到溫泉那里等他。

  他又匆匆趕過去,到地方,王皇后帶小家伙在溫度不高的地方泡著。

  李易在炸串兒。

  干牡蠣和干扇貝發好的串兒,用亞麻籽油炸,旁邊的盤子里擺著脫骨的烤鴨,都撕開了。

  “三哥回來了?煲的銀耳甲魚湯,你再調養兩天就好了。

  今天的炸串兒不蘸辛辣的東西,放一點鹽就行,

  愿意蘸,就蘸鴨子肉應該蘸的甜面醬和豆豉醬調和的醬。”

  李易邊說邊把東西擺好,可以吃了,還炸了一些豆皮和五花肉。

  他每天給李隆基進行食療,全搭配好了。

  “辛苦易弟了。”李隆基知道自己因為不想吃藥,讓李易額外付出時間準備飯菜。

  “不累,我一天閑著挺無聊。其實我想去瓊州那里看看,快速解決土著和山民的問題。”

  李易說著把東西搬近一點,王皇后帶小家伙去換衣服。

  “你處理那點事情,大材小用了,你留在這挺好。”李隆基扔下一句也去換衣服。

  李易自己先吃一個扇貝,嘟囔:“所以我閑啊!扇貝都加工成了扇貝柱,剩下的裙邊給莊戶拌涼菜了。”

  過了一會兒,三個人回來。

  李隆基拿起個扇貝串兒,遞給兒子。

  “爹你吃。”小家伙擺擺手。

  “一人一口。”李隆基先吃一個,又把串兒遞過去。

  小家伙橫著咬住,腦袋一甩,擼下來,露出個大大的笑容。

  李隆基覺得渾身的疲憊不用泡溫泉就已經消失了,他要好好把朝政理順了,給兒子留下一個輕松的朝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