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二章 貨幣價值當何問

  “老畢,你不能這樣干,不是我李家莊子,你得把分錢的兌換券的抵押品給我。”

  李易定定地看著畢構,伸出手,要東西。

  “給你什么?”畢構低頭看李易的手,修長,適合彈鋼琴。

  “給我黃金、白銀、黃銅。”李易手握幾下。

  “為啥?”畢構不想給東西,以前李家莊子的兌換券,別人也沒給過東西。

  “你占到便宜了啊,你看著那個兌換券是一分錢,實際上它在流通。

  它每一次流通就會增加一點稅收,它流通的次數越多,對應的稅收越多。

  理論上它流轉三十次,三十稅一,就可以得到其本身價值的利潤。

  不過成本不是,需要流轉三百次以上,我才能回本。

  可我又沒收到稅,這相當于是幫你發行的貨幣,你想想,是不是?”

  李易講道理,像他那時有人說,發行一角錢的硬幣,國家賠了。

  單純從制造上來說是賠了,可一角硬幣一次次流通,產生的稅收,遠遠超過其本身價值。

  最賺錢的其實是一元硬幣,它磨損的程度遠遠小于其他紙幣。

  當然,最省錢的是數字貨幣,國家省錢。

  然后把一部分成本轉嫁到了民眾手上,民眾需要下載軟件,然后用軟件支付。

  手機購買有成本吧?流量有成本吧?

  沒有其他流量業務,開軟件支付,一次的流量要兩毛錢左右,哪怕買的東西是一元錢,那額外付出是百分之二十。

  除非開數字貨幣的軟件免流量,不然就是減少國家的制幣成本、增加國家貨幣國際競爭力。

  然后讓國家民眾額外支出流量費用,這個支出的費用,算是補貼給電信運營商了?

  至于說其他的軟件,那屬于商業行為,這個是國家行為,不可混為一談。

  眼下李家莊子發行的分錢,成本高于面值。

  自己賺不回來,就需要朝廷財政補貼,貨幣每一次的流通,與李家莊子沒有關系。

  其產生的稅收被朝廷拿去了,所以得給點東西,不然以后就別想發行大唐的貨幣,否則沖擊死你。

  畢構把蔥絲和肉絲夾到干豆腐上,用筷子卷一卷:“按照你說的,錢一直在來回流通,然后朝廷收稅。

  這個過程里面,就是通貨膨脹了,同樣的東西,換手率多,代表著貨幣貶值,對不?”

  畢構覺得自己學到了精髓,原來如此簡單。

  李易還是笑:“單純以貨幣來說是,每一次流轉,涉及到稅收,而貨幣面值沒改,屬于貶值。”

  “但是。”畢構懂了,幫李易說出來,他就知道有轉折。

  “貨幣的流轉,涉及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否貶值,在于貨幣對于一應產品的購買力是否下降了。

  原來我一畝地出兩石小麥,一斗二十五錢,一石二百五十錢。

  現在我一畝地出四石小麥,按照經濟規律,必然降價,一斗二十錢,一石二百錢。

  這個時候的貨幣并沒有貶值,購買力上來了,即便是在流通的過程中承擔了稅收。”

  李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告訴畢構,不能單獨計算貨幣流轉過程中的稅。

  同時要計算國民生產力的變化,生產力高于貨幣流轉時所交的稅,貨幣增值。

  “當以實物為貨幣發行抵押品來發行貨幣的時候,貨幣基本上不存在貶值的情況,除非遇到整個大唐的自然災害。

  但那個時候,又可以進行免稅和朝廷貨幣支持,給予補貼,又一次平衡貨幣價值。

  老畢你別怕李家莊子的兌換券出問題,不可能的,因為發行多少貨幣,我就準備多少抵押品。”

  李易說明白了,我發行的貨幣不是信用貨幣,而是等值抵押品的無杠桿兌換券。

  說是兌換券,就是兌換券。

  有別于國家信用貨幣,直接跟實物掛鉤。

  畢構開始撓頭,怎么弄個錢,自己學起來如此費勁?究竟涉及到多少東西?

  “我現在應該給你錢?不,是黃金、白銀、銅?”畢構終于回到正常狀態,找出關鍵點。

  “不用,你只要給我同等額度的免稅就可以,免稅省下來的錢,我自己去購買抵押品。”

  李易又一次搖頭,老畢你還是沒明白呀。

  “可是我一直給你免稅,現在我感覺受不到你的稅了,你總是找理由讓我不收你的錢。”

  畢構想鉆進李易的腦袋里,然后把李易會的東西全學到。

  “我有新的東西要拿出來,給這個免稅。”李易點點頭,小聲說。

  “你告訴我什么東西,不然別想,不然老夫一頭撞死在灞橋的柱子上,你信不信?”

  畢構才不上當呢,他小心謹慎,怕被李易算計。

  “哪有你這樣的?你用自己的生命來威脅別人,你咋不直接殺了我?反正都是一死。

  凡是用自己的性命去威脅別人的皆為弱者,自己死都不怕,為何不拉著仇人一起死?”

  “那你快說是什么東西,老夫活夠了。”畢構瞪眼睛,一副我準備跟你同歸于盡的樣子。

  “你在我這里看時間,總是看表,那是電子鐘,我不可能給你,更不會賣。

  大家現在用沙漏、水漏來計時,同時看日月星辰。

  我有東西,機械鐘,按照咱們長安的經緯度來計算鐘擺制作的鐘。

  這個鐘,在不同的地方的準確度就不一樣,受重力影響,鋼材的提升,才讓我能制造出擒縱機。

  我要制作自鳴鐘,就是到時間就……這個其實無所謂,主要是它能計時。”

  李易扔出來新的技術產品,鐘。

  鐘可不好造,除了鋼材和擒縱設計,還要考慮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問題。

  在赤道和長安,擺動式的鐘會出現偏差,因為地球不是圓的,是橢圓的。

  地球的自傳角度也要考慮進去,擺鐘有誤差,會越來越大,必須進行調整。

  這個對于李易來說好解決,他有資料可查,調整鐘擺長度就行了。

  “你準備賣多少錢?”畢構抬頭看電子鐘,他知道這東西,有時候還專門拿著自己家的沙漏過來對一對。

  “我要免費建個鐘樓,幫大家確定時間,其實水運渾天儀的技術就可以了。”李易沒說價錢。

  “多少錢賣?”畢構不管其他的,抓住要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