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八十章 不再和親送槍彈

  李成器笑出聲:“呵呵呵!易弟你逮到機會便想要好處。”

  “有棗沒棗打兩桿子,咱們抽調大軍去守黃河,蘇祿和白衣大食不會再來戰,除非他們想出來對付炸藥包和竄天猴的方法。”

  李易不以訛詐敵人為恥,他屬于實用主義者。

  契丹頭領李失活派人先過來提和親的事情,暫時沒給他們答復。

  “不和,告訴他,我李家莊子跟他加強貿易,只要貿易穩固,就不會打他。”

  李易想起來了,有這事兒,李失活顯然擔心大唐要打他,采用和親的辦法。

  歷史上李失活明年會死去,然后其弟弟繼位。

  這回不知道能不能死,反正折騰別人家的孩子去嫁人挺不道德。

  李易愿意拿貿易交換,增加貿易量,今年秋天,契丹、奚族、渤海等地方應該會收集許多蘑菇、榛子、松子。

  加上桔梗、很硬很硬的核桃、柞蠶繭、人參、各種皮革、鹿茸。

  換唄,煤油、鐵鍋、陶瓷、菜刀、石蠟、石棉瓦、油氈。

  雙方各取所需,商隊往來一多,他們自然會安心。

  “怕是他們不會高興。”李成器了解別的部族的頭領想法。

  以娶大唐公主為榮耀,哪怕嫁給他們的不是真公主。

  “往后大唐不和親,更不用說納貢。”李易可不在乎別人高興不高興,拳頭大就是道理。

  “好!”李成器把李失活扔到一邊去,不把公主嫁給你,省嫁妝。

  “新的槍有五百支,先讓人把子彈一同送去,記得回來,前方的羽林飛騎太多。”

  李易有點著急,想快速解決黃河流域的問題。

  羽林飛騎不能總在吐蕃那里呆著,回長安坐鎮,需要的時候,派羽林飛騎到東北轉轉。

  東北正在修三個都護府,皆在關鍵位置,而不是節度使。

  都護府的級別高于節度使,證明大唐對東北那里的重視。

  “派郝靈荃去送,他當上將軍一直在學習,去前方跟在郭知運身邊。”

  李易想起個人,郝靈荃。

  郝靈荃懂得軍中各項操作,卻沒指揮過大的戰斗。

  他又把理論知識學了許多,正好到前面通過大唐和吐蕃的戰斗加深理解。

  給他升官是怕他又氣死,更給其他將領看,朝廷不會輕慢功臣。

  既然升了,必須要用,還得能打勝仗,否則證明朝廷給錯官了,證明李易胡亂伸手。

  李易可不想背這個鍋,趕緊的,教,各種教。

  不說在戰場上打出來張孝嵩一樣的戰果,至少能跟人以正和。

  告訴他當道扎營的時候,他別往山上跑。

  李成器對于派誰去送武器不關心,他納悶:“怎是五百支?”

  “其他的還要繼續給羽林飛騎訓練用,等我嘗試著練出來更好的合金鋼,槍管可以更輕,同時更結實。”

  李易把另外一千支槍留下給人訓練,羽林飛騎必須先熟練。

  槍管太難造了,鑄的快,卻不能用,除非是大炮,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

  鑄造的時候攪和攪和,盡量減少砂眼。

  他目前研究往鋼水里兌其他東西,制造拉刀,拉刀制作槍管同樣費勁,卻比硬砸快。

  不然李家莊子也不會到現在只出來一千五百支槍,加工過程中,許多槍管廢了。

  他賣自行車不交稅,就因為造槍成本太高,沒工夫幫畢構賺錢。

  “子彈夠用?”李成器想幫忙造子彈。

  “大哥,你讓工盟幫忙造槍管,我出鋼,告訴他們工藝,他們加工。”

  李易看出李成器的心思,他想到造槍管的技術不怕外流,因為別人沒有大量的好鋼和火藥。

  火藥的配比有變化,引火的、發射的、爆炸的,各有不同。

  “行,你出圖紙和技術說明,我帶著鋼讓他們幫忙,一絲的鋼屑都不會少。”

  李成器決定要把人關起來造,多開工錢,不得帶走任何東西。

  “等我把火帽制作出來就好辦法了,鑄造一些地雷,用陶管亦可。”

  李易新的武器在準備,工業生產技術方面的問題。

  實驗室他自己能造,他更不在乎熱武器殺傷力太大有違天和。

  用槍炮殺人和刀箭殺人的區別在于自己一方損失大小。

  槍炮厲害,殺傷力大,敵人投降不就完事了?

  原子彈威力大不?兩顆下去,倭國投降。

  是在幫倭國,不是害倭國。

  沒有那兩顆原子彈,戰爭打下去,能把倭國十五歲以上的男性給殺光,只要倭國繼續征兵不投降。

  那樣得到利益的是老毛子,所以北美那里一看情況不妙,要獲得戰爭勝利的利益,才扔的原子彈。

  二人吃完飯,李易找到郝靈荃,安排他帶十六衛的人去給前方送槍彈。

  十六衛派五千人,換回來七千羽林飛騎。

  順便再帶炸藥包、壓縮餅干、水果罐頭,一人雙騎,路上在驛站進行簡單補給。

  郝靈荃拍胸脯保證,人在槍在。

  騎兵出發,李易望著逐漸消失在視野中的身影,搖搖頭,搬個躺椅在外面曬太陽。

  “今年的這種蒿子太多了,希望不會坑了李家莊子。”

  采茶葉和蒿子的人始終在工作,茶葉的品質越來越差,葉子大,還生蟲子。

  蒿子在長,不時就有新的冒頭,之前長的變老。

  采蒿子的人發現一種他們認為制作蚊香不怎么好的蒿子數量多。

  這種蒿子就是黃花蒿,數量多就對了。

  李家莊子收集的種子,然后派人偷摸去撒。

  河邊、路邊、山腳,長出來許多黃花蒿,用來制作截瘧丸。

  采蒿人哪曉得李易最看重的就是他們認為不好的蒿子,他們無奈地割下來,打成捆背著給李家莊子送。

  其他地方的使臣,就咬著牙花高價買,尤其是吐蕃,夏天的吐蕃瘧疾更多。

  還有西南那里,以及西北。

  有蚊子就有瘧疾,從來不曾滅絕過。

  倭國使團的人跟著買了幾十丸,叫學醫的人研究,看能否知道什么東西做的。

  “蒿子!”學醫的人一聞就清楚,不管里面有多少蜂蜜,蒿子的味道濃郁。

  “聽吐蕃人說,并不是蒿子,是用蒿子的氣味來掩蓋真正東西的味道,因為他們試過了,泡蒿子的水沒用。”

  高樹純一郎否認,他去質問伯訛和伊辛巴騙村山樹中的事情時,對方不承認。

  不過卻告訴他不少秘密,比如這個治療瘧疾的藥,跟醫書上寫的青蒿一握泡水的方法不行。

  請:m.booktxt.ne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