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批判大會終妥協

  吃過飯,李易給開山大弟子制作了糖葫蘆,小家伙也有一個,包兒沒有,他睡了。

  李易帶著一些人進山洞,挑著燈。

  雞冠洞中沒有彩燈照出來五顏六色的樣子,李易以前來過,他充當講解員。

  溶洞里的景色在李易看來沒什么意思,看多了,雞冠洞又不夠壯觀。

  他所看重的乃是洞里的溫度,種蘑菇。

  在他們游玩的時候,長安城,盧懷慎的家里,一群人在聚會。

  天上人間給送來的飯菜,現在不止盧懷慎,資格夠的大臣,都與天上人間有‘合作’關系。

  為了晚上這頓飯,眾人中午只吃了個半飽,還小憩了一會兒。

  什么清蒸四喜丸子、九轉大腸、干煸柞蠶蛹等菜都擺上來。

  “老夫就說他出去也不能消停,果然吧。”姚崇抿一口酒,說李易。

  今天的聚餐是為了批評李易,他出去玩兒還給大家添麻煩。

  宋璟跟著說:“抓兔子,要大量養殖兔子,說兔子吃草,生得多,把草變成肉,還有一堆養殖兔子的辦法,讓朝廷……”

  他抱怨,自己堂堂宰輔,居然操心兔子的事情。

  兔肉能吃,兔皮更有用。

  只是些許小事,為何把信寫給自己?你李易哪個部門調動不了?

  魏知古幫李易說話:“小易直接給各部侍郎、郎中下文,你們又該說跳過你們。”

  他對李易最感激,盧懷慎之前屬于錢的問題,他是命的問題。

  “關鍵我們以為兔子數量多,結果又來了信,說人為幫牛馬懷上崽子,一匹好的公種馬,一年給一千匹母馬帶崽子,交稅不?”

  聽最后三個字就知道,說話的是畢構。

  他考慮千里馬,一匹千里馬,一年后有一千匹千里馬,即便有的不行,哪怕十分之一,也有一百匹。

  一匹千里馬值多少錢?具體技術居然不公布。

  “是牛,耕牛,養牛比養馬容易。尋常百姓給他家一頭牛,他家就能養得起,給匹好馬怎么養?”

  盧懷慎也幫李易,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而且他也明白,自己應該要完,李易提前就開始幫忙。

  蘇颋咽下口中的螃蟹肉:“李易應該先寫信與我等商議,而非通過陛下來下命令。”

  “商議難道還能否決?”李日知懟了蘇颋一句。

  同樣知道自己性命是誰救回來的劉幽求嘟囔:“還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力。”

  “你倆坐在我宰輔的位置上試試?”蘇颋不高興了,我是宰輔。

  “當我沒坐過?”兩個人一起懟。

  是滴,人家劉幽求與李日知都當過宰相。

  沒當過宰相的尹思貞,同時兼任戶部與工部尚書,三個兒子現在都當著大官呢。

  誰比誰差呀?別提官職,丟人!

  “小易應該用鴿子傳遞消息。”張九齡想著自己的鴿友。

  他十分懷念在廣州的時候與李易飛鴿傳書的日子,可惜到了長安,兩個人總不能還用鴿子飛。

  這么近,鴿子萬一不急著歸巢,更耽誤事情。

  “前兩天,道岸大和尚風寒被治好了,太醫暑的人盯著他,李易讓的,還有六天前,柳沖柳學士居然中了毒,活了,還是李易派人跟著,跟了快一年。”

  盧懷慎說正事兒,一個僧人,李易下令,一個修世家族譜的學士,李易下令。

  僧人號召力強,道岸啊,感冒了,差點廢,多虧有人盯著,給治好。

  他徒弟多,比如鑒真就是他的徒弟。

  這下人情欠大了,李易好手段。

  另一個柳沖屬于對各家族研究非常透徹的人,修《氏姓系錄》。

  修完了,估計是知道得罪人了,拿了李隆基的賞賜,辭職,不玩兒了。

  結果中毒了,差點死。

  同樣被人盯著,什么吐啊,灌牛奶,再吐,一邊灌一邊吐,拉到李家莊子。

  李家莊子留守的護士給打了什么針,活了。

  現在就住李家莊子,哪都不去了,外面太危險。

  由此方面分析,李易確實可以提前知道別人的生死。

  關鍵他可以救,有的也沒救,死就死了。

  道岸被救,許多人欠李易一個人情。

  柳沖被救,他對各世家了解得透徹,有用。

  宋璟和蘇颋低頭吃飯,不吱聲了,兩個人還指望自己哪天要死了,李易提前幫忙。

  批評一句足矣,表示過自己的態度。

  該辦的事兒得給人家李易辦好了,不就是養兔子和搞牛馬嘛!為了大唐。

  “他應該回來,總在外面,我等放不下心。”姚崇想到了自己的大兒子。

  然后擔心突然誰生病了,李易沒在李家莊子,來不及救。

  陛下倒是不害怕,跟著李易走。

  我們這些老頭怕,誰不想活著?

  什么看淡生死?那是沒辦法了,看不看淡都得死,不如死得體面一點。

  “這里主要是潮濕,溫度略低,人的體感舒適溫度是二十三到二十六度。

  十八度,常年如此,加上潮濕,全會得風濕病。

  過來種蘑菇的人,一定要限制在內的時間,同時穿厚衣服。”

  李易帶著人鉆洞,洞小,真的是鉆,他那時人為擴大了洞口。

  大家感覺很暖和,就是腳下的路略顯濕滑。

  王皇后有孕在身,卻比其他人走得都穩。

  “洞有多長?”李隆基覺得很神奇,一個洞里的溫度為什么可以保持在一個幅度內?

  “說是有五千六百多米,不好走,許多路難行。咱們轉一轉就出去,以后去大唐其他更大的洞。”

  李易知道這個洞沒什么大不了的。

  當地開發這個洞,屬于連鎖旅游景點中的一個。

  游客每在一個地區呆多呆上一天的時間,平均就會消費出當地人均收入三倍以上的錢。

  雞冠洞進去出來,用的時間不多,但來雞冠洞所消耗的時間比進出的時間長多了。

  “還有何地這樣的溶洞大?”李隆基感興趣,他主要是想出去,誰愿意整天呆在長安?

  他想看看大海,在海里游個泳。

  “暉州,黔中道,那里有個大洞,可大了,溶洞之王,可惜!唉!”

  李易在說金織洞,那么好的溶洞,結果只是四個A,而且門票價錢比不上雞冠洞,差很大一截。

  現在的河南府更是如此,暉州是哪呀?洛陽誰不知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