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 海峽運河或國內

  “小易一走,終于清靜了,老夫高興。”

  一整天,畢構無精打采的,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嘟囔這么一句。

  他面前就一個牛腩燉土豆,一個蝦仁油菜,兩個咸菜。

  應該吃大米飯的他,覺得熱,選過水的高粱米飯。

  目前看著飯不吃,偶爾往向窗外。

  其他人的狀態也不怎么好,每天都能看到的人,突然出遠門說去兩個月。

  尋常人也就是思念而已,想一想,還有政事,繼續工作。

  李易跟其他人不同,他不在,大家心里沒底兒。

  眾人已經習慣隨時有問題找李易解決,每次皆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不止政務,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哪怕閑聊,也漲知識。

  一下子跑了,如今蒼蠅、蚊子多,想問一下它們冬天怎么過冬的都找不到人。

  “你知道蚊子冬天怎么過來的不?”

  姚崇摸著手上的一個下紅點問自己的小機器人。

  “下次不要往草窠里去,你以為白天蚊子就不叮你?多虧發現的及時,給你用上了堿性水。

  蚊子冬天就躲進干草叢中,下大雪的時候凍死就屬于運氣不好,活下來的來年再產卵。

  柴火垛了、房檐下了,躲起來活著的蚊子更多。

  河流結冰之前,旁邊有的草棍就在河水里,蚊子把卵產在上面。

  等天氣暖和,蚊子卵又出來,不過京兆府的水網中的蚊子卵少,每年都要清理,尤其是生石灰殺傷力大。

  蒼蠅也是,

  但吃它們的蜻蜓不是,蜻蜓除非是南方天氣熱的地方,

  不然一律以卵的方式延續。”

  小機器人狀態如常,

  有沒有李易在都可以,

  只要電充足。

  姚崇心情好了許多,沒有李易還有小機器人回答一些問題。

  旁邊的宋璟感興趣:“能趁它們過冬的時候把它們殺光嗎?”

  “自殺?自己不想活了,

  能把它們一起干掉,需要大量的藥物,然后蜜蜂、蝴蝶什么的,

  全跟著死。”

  小機器人這點跟李易像,懟,傻樂吧唧的,還殺光?

  “吃飯!”宋璟感受到了小機器人的惡意,

  看看自己的小機器人,還行,沒出聲。

  一頓飯,

  眾人吃得不怎么舒服,

  睡覺的時候卻未失眠,一個個的自我調整能力很厲害。

  除非是被流放或者不停地貶官,來回折騰。

  比如冬天把長安生活的官員往南方貶,

  北方干冷,

  有個炭火盆就行。

  過了黃河繼續往南,

  開始濕冷,渾身上下哪都難受。

  剛到個地方,不等休息好,

  又貶到其他地方,繼續趕路。

  吃不好、睡不好、心情更不好,感冒了,

  體溫升高、肌肉酸疼、呼吸困難,掛掉。

  天一亮,

  大家很默契地不再提起李易,努力工作。

  “吃飯,海鮮多,隨便吃。”游艇早上稍微放慢了一點速度,

  就下一網,

  弄來很多魚,

  以及海蝦。

  魚里面東星斑比較多,

  李易給烹飪好。

  “這種活的,想在長安吃,要多少錢?”李歸藏看著清蒸東星斑問。

  至于為什么要清蒸,這是李易那時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么鮮活的東星斑,用其他的做法,純粹浪費食材,干燒、煮啊什么的都行,甚至可以拔絲、腌成咸菜。

  “不要錢,因為只能咱們的游艇帶回去。”李易笑了。

  “知道了,無價。”李歸藏覺得這魚好吃,想著找船隊撈出來,給大帶回去。

  如今明白,愿望成空。

  “明天中午的時候,咱們會到一個地方休息,當地的情況不明,需要咱們自己去看。”

  李易說起航程,游艇速度快,今天早上到菲律賓,明天中午抵達新加坡。

  他腦海中有地圖,突然明白過來為什么很多國家都不想讓自己那時的國家保持領土范圍。

  那南海的曾母暗沙,貼著人家馬來西亞的地方,果然很近。

  這個可以有,以后大唐的島子更多,咱們先去占上。

  “師父,能看到咱們的船隊嗎?”

  灼灼小丫頭第一次出真正的遠門,上次去海參崴不算。

  “估計能吧,遇到了咱們給他們槍和子彈。”

  李易認為大唐的船隊應該會在當地停留,交換東西、收集信息。

  馬六甲海峽特別重要,除非在上面的位置開個運河,也就是克拉運河。

  泰國不干,把那個地方給分開,另一邊就全是那什么教的人,他們早想獨立。

  沒分開都鬧呢,分開就沒了。

  緬甸、孟加拉,都特別討厭那個教,他們不聽當地的政府管,就認為要恢復以前的榮耀。

  克拉運河修不了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新加坡和北美那個國家。

  修了運河,新加坡經濟要受到劇烈沖擊。

  同時失去了戰略主導地位,北美的國家就想著用這個馬六甲海峽扼制李易的國家。

  無論是戰爭扼制,還是航運扼制,都一樣。

  運河一修,李易國家的航運費用立即下降。

  “我是不是能修一下,五十多公里而已,修完了,大唐的船隊節省的時間絕非一絲半點。”

  李易想著修一下,不用大唐的人修,大唐派來幾百個工匠,加上炸藥、工具,給當地人好處,當地人就修了。

  五十公里并不是一個遙遠的距離,它還能遠過京杭大運河?

  當地百姓不夠用,從其他的地方雇人過來一起修,給足夠多的好處,并且后勤保障。

  修好后,航運距離,差一千多公里呢。

  如是思忖著,李易慢悠悠把早飯吃完。

  回書房看地圖,用尺子進行測量,同時查資料。

  看那五十多公里的路是什么情況?修建的難度大不大?要都是山,甭修了。

  “算是平原啊,兩邊先不管,中間的位置找人挖,一米一個人,二十萬人的話,挖上兩年,怎么也能挖出來供大唐船只正常通行的運河了。”

  李易查完,按照大唐的船來計算,不是十萬噸級的那種。

  雇傭二十萬人,外面的人工便宜,一天一個人給五錢就夠。

  一天一千緡,一年三百六十多萬緡。

  兩年加上其他的費用,八百萬緡。

  關鍵這地方要屬于大唐,往后誰想從這里通過,就要交錢。

  “慢慢想,看把八百萬緡扔在這里劃算,還是放在大唐國內更好。”

  李易沒敢直接下決定,國內也需要建設。

  天才一秒:m.biqugeg.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