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631 合適人選

  說話間,她起身來到了老爺子身邊,跪坐在他身側的羊毛毯上,晃了晃自家祖父的手臂,輕輕慢慢地道:“您不是常說,一個人若占了太多好運氣,是要盡力回報這世間的嗎?您看啊,我有您疼著,還有兩個世間最好的母親,父親,二叔,明時……還有吳恙,及許許多多給予我善意的人。”

  “我時常在想,這世間大抵是沒有比我更幸運的人了。您的好運氣,且是憑自己拿性命相搏換來的,到了我這兒,卻皆是坐享其成了。明明什么都沒做,卻已經得到了最好的一切。我總要做些什么,才能配得上這樣的好福氣吧?”

  “您也常說,做這些,也不是為了他人,只是為了自己的良心罷了,孫女也一樣是在遵從自己的內心。”

  “這件事若換作您和吳恙,想必也會是同我一樣的選擇,但我可不會攔著不讓你們去呢。”

  女孩子的聲音動聽悅耳。

  老爺子聽得心中又酸又疼,抬手拿滿是老繭的手指揩去眼角的淚。

  自幼被他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女孩子輕輕靠在了他肩上,就像小時候那樣。

  “且我還沒同祖父說過吧,我之前做了一場很長的噩夢,在那個夢里,咱們家,吳家,還有這天下,都幾乎沒能保得住……”她輕聲說著:“夢醒后,我便極怕這噩夢成真。有時也常常會想,為何偏偏叫我做了這樣一場夢?”

  這一世,從她遇到吳恙,與他之間有了別樣的交集,再到相知相許——

  冥冥之中,吳恙提早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也改變了吳家的軌跡。

  還有長公主,她起初只是為了皎皎,才會接觸到長公主出事的真相。

  諸如此類之事,像是串成了一條線……

  這條線,指引著她往前,直到走到當下這一步。

  許家,吳家,都保住了。

  若再能以她之力來力挽這天下狂瀾,免去一場耗時日久的戰事,那她這場“夢”,便真正是沒白做了。

  她如今在想,一個人能有這般際遇,或皆有天意的安排在其中。

  靠在老人肩頭,她有些絮絮叨叨地說著:“……我知道,您從來都不要求我做什么,只要我能開開心心。而當下,這便是我想做的開心事。得以遵從內心,不正是最開心的嗎?”

  她和祖父一樣,眷戀家人,眷戀自己喜歡的人。

  也眷戀這世間安定之下的那點煙火氣。

  為眷戀之事而做些什么,是人的本能。

  鎮國公就這樣靜靜聽著。

  他知道,孩子真真正正已經長成大孩子了。

  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決心。

  人活一世,生死很重要,去做自認為值得的事情也很重要。

  而身為長輩,許多事情,成全孩子要比自認為的保護來得更重要。

  這一刻,他心中有擔憂,有不舍,有害怕,卻也有自豪。

  他曾說過,但凡是孩子要做的事情,縱然是他所不認同的,可只要她自己真正決定了,考慮清楚了,那么他只需要做一件事——盡可能的,替她將這條路鋪得平坦好走一些。

  所以……

  “祖父答應了。”

  許明意眼睛亮起:“多謝祖父!”

  這件事沒有單槍匹馬去辦的可能,祖父的應允于她而言十分重要。

  緊接著,又聽老人道:“但具體如何進京,還須細細商議,絕不可沖動行事。”

  “是,這是自然!”許明意頭點的很干脆。

  進京是第一步。

  越是冒險之事,越要謹慎當心。

  否則若是什么都沒還干,人就先交待在這頭一步上了,豈不太過窩囊?

  她平生可最不喜歡做窩囊事了,更不能窩窩囊囊的死。

  她抬手倒了一碗茶,捧到老爺子跟前:“祖父,您喝茶,咱們慢慢商議。”

  既得了老爺子恩典,孝心還是要表一表的。

  鎮國公也很受用,接過茶碗,邊思索著道:“如今京城各處城門緊閉,早已不準百姓出入。除非朝廷官府之人,否則根本無法出入京師。想要混進去,怕是不可能……”

  許明意點點頭。

  這一點她也想過了。

  如今京師戒嚴,朝廷也不管百姓的生計了,各處城門一閉,倒生怕什么人混進城中再對皇帝不利。

  單是如此還嫌不夠,據聞日日皆有緝事衛在城中巡捕,見到稍有可疑之人便要抓去審問。

  說到這個,倒不得不提一提一月前發生在臨元城中的那件事了——

  那日祖父在街上遭了人行刺。

  幸得秦五叔反應還算機敏,及時將人拿住了。

  那人看起來不過是尋常百姓模樣,起初并無人在意。

  后來細查審問,才招認了是朝廷多年前便埋在臨元城中的眼線,暗下身份也是一名緝事衛,此番是得了新任緝事衛指揮使的密信,奉命出手刺殺她祖父。

  而因著此事,反倒給了他們一個將臨元城中朝廷的眼線一舉拔除的機會。

  事情是父親辦的,前前后后用了近二十日,于城中揪出了那緝事衛的十多名同伴。

  “暗中潛入也不可取……”鎮國公認真權衡著:“你若偷偷潛入城中,縱然僥幸進了城,可入城后無人接應掩護,也極容易落入緝事衛手中——”

  許明意再次點頭。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

  可暗中潛入不行,混也混不進去……

  皎皎如今也出不了城……

  更何況皎皎與她走得近這一點早已是人盡皆知,縱然皎皎使了手段出城,想要將她夾帶進去而不被發現卻也是難如登天,擺明了是送上門給人當人質,還得連帶著拖垮長公主府。

  許明意思忖間,只聽祖父若有所思地道:“有一個人,或許能幫得了這個忙……只是不知能不能說服得了他。”

  許明意正想問,腦子里卻已然蹦出了一個人來。

  “明御史?”

  “明效之。”

  祖孫二人幾乎同時開口。

  許明意眼神微動。

  險些都忘了明御史如今還在祁城呆著呢……

  明御史一力主張議和,當今這局面之下,燕王已攻陷數城,朝廷七萬兵馬又在寧陽幾近全軍覆滅,那些安札在祁城的兵力之所以還能穩得住,而未曾直接攻來,便全賴明御史的堅持——

  明御史不想生戰事,一番議和之心實乃日月可鑒感天動地。

  然而大局當前,各方自有立場思量,一人之力總是渺茫的。

  但端看明御史想和這一點,或就是個很好的入手之處……

  且明御史人雖固執,卻并非不懂變通之人,她還記得彼時燕王在京中時,為揭發湘王通敵之事,便是暗中托了明御史出面——

  總之,行與不行,且試一試。

  隔日晚間,祁城府衙內,一名士兵快步入得后堂內。

  “何事如此匆忙?”祁城知府看著那士兵問道。

  “回知府大人,稟欽差大人,方才許家軍中遣了使者來送信,說是許將軍邀欽差大人前往臨元城,共商議和之事!”

  “什么!”明效之自案后起身,大為意外。

  許家軍答應議和了?!

  祁城知府也大吃一驚。

  “快,將信給我!”明效之急忙道。

  那士兵將信呈到他面前,他接過,連忙打開來看。

  “這的確是許將軍的親筆……!”

  邀他前去臨元,當面細商議和之事!

  “這……二位大人,此事分明透著蹊蹺啊!”祁城知府身側的幕僚說道:“當初許家軍初入臨元,局面莫測之下尚且不愿議和,當下……當下燕王和吳家多戰告捷,局勢對許家軍有利無害,怎反倒突然答應了議和的提議?這其中只怕是有詐!”

  有詐?

  祁城知府皺眉思索著。

  怪了是怪了些,只是若說有詐,可詐得是什么呢?

  總不能是借此名目,刻意誆明御史前去?

  可……

  圖什么呢?

  祁城知府暗暗打量著這位御史大人。

  總不能是圖他說話沖,圖他頭上禿?

  明御史道:“這信上并未提其它要求,只是邀我前去議和,看不出有何異樣之處。”

  若說是誆他前去為人質,似乎也說不通——他雖是欽差,卻沒什么分量可言,拿他做人質,不外乎是浪費糧食罷了,還真能指望皇上會為了他而讓步?這不做夢呢嗎?

  且當初小皇子的身份沒被戳破時,許家軍都不屑拿來提條件做交換,此時就更不可能看得上區區一個他了。

  總而言之……

  此事雖多少有些不對勁,但最壞的結果不外乎是他在臨元城出點什么差池,而這于他而言根本不足為懼。

  且做人總是要有點夢想的。

  萬一許家軍暗中和燕王談崩了,想回頭了呢?

  明御史懷著滿腔希冀,不顧祁城知府的勸說,于翌日一早帶上一行十余人,就此前往了臨元城。

  路上一切順利。

  被迎入臨元城后,也未見異樣。

  不,還是有“異樣”的——

  明御史坐在馬車中,打起車簾看向街邊店鋪商販與往來百姓,心底有些觸動。

  如今這世道,怕也只有臨元城中還能有此安定熱鬧景象了……

  馬車在臨元府衙外停下。

  “我家將軍恭候多時了。”一名士兵將人請進衙內,直接將人帶去了后書房。

  一路走來,明御史深覺這議和的儀式感嚴重不足。

  尤其是書房里只坐著許將軍——

  哦,還有他的孫女,那小姑娘此時正坐在書案后悠哉寫著什么東西呢。

  這哪里有半分議和的氛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