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425章:觀念碰撞

  地球有超過71的面積屬于海洋,剩下的才是大陸和島嶼。想要在這個世界橫行霸道,沒有強大的海軍是絕對說不過去的——除非擁有超脫地理環境的強大空軍。

  可唐少哲已經下定了決心,不準備在本位面過多影響科技走向。所以空軍肯定是不打算留給大明的,再想建立日不落帝國就只能學習英國人強大自身海軍力量的經驗了。

  事實上直到此時為止,大明的海軍力量并不弱,甚至還可以說是世界范圍內的海軍強國。

  但這個時代大明官方所擁有的寶船雖然體型龐大無比,也確實是遠洋海船,可說到底還是沒有脫離木船的范疇。對于唐少哲所想要營造出來的效果,終究還是差了一點。

  最好還是組建一支遠超同時代的海軍,來維持大明日不落帝國的威風。至于艦艇船舶,對唐少哲而言都是很簡單的東西,唯獨掌控海軍的人才不太好找。

  這個人就算不懂得操控遠較當代技術先進的艦艇,但卻至少應該了解海軍的意義。

  挑來選去,唐少哲發現整個大明中只有鄭和最合適不過。盡管他肯定不懂唐少哲帶來的艦船技術,但是他卻明白怎么樣去營造一支強大藍水海軍的精神!或者說,軍魂!

  其實海軍比陸軍還要講求傳統,而且海軍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相比海軍來說,陸軍的建設速度比較快,形成戰斗力也比較迅速。

  但是海軍不行,海軍的成長速度非常緩慢,而海軍的傳統更是需要一場又一場的戰斗勝利才可以堆積起來最終成型。尤其是海軍初見時候的統帥,非常重要!

  按照歷史記載,去年應該是鄭和率船隊第六次下南洋的時間。可是由于唐少哲這個變數的出現,大明朝廷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北上草原掃平邊患方面,所以鄭和沒有出海。

  龐大的寶船隊伍雖然堪稱當代全球第一海軍艦隊,可是由于政治方針的制定失衡,導致了這支龐大艦隊每次出海都需要耗費國家巨大的物資和錢糧。

  近代西方國家的海軍出動,每每都是以戰爭和掠奪最終收尾。因此航海探險,總會獲得相應程度的紅利,萬萬不至于以虧損收場。

  可是大明朝廷龐大的寶船艦隊,每次下南洋全都是慘淡經營。不但無法取得任何航海紅利,反而還需要國家財政的提供大量補貼。所謂的勞民傷財,就是指這種行為!

  后來明憲宗時期劉大夏害怕朝廷重啟下西洋計劃而銷毀掉所有的永樂年間的寶船資料,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軍航行勞民傷財,于國無益!

  現在的大明朝廷在朱棣的勵精圖治和朱元璋建國后的休養生息積累下,中央財政總算還有相應的財力去支持艦隊下南洋,但整個海軍探索的戰略方針已經需要做出修正了!

  西班牙、荷蘭、英國這些國家繞了半個地球不遠萬里派遣艦隊來到南洋,一路上的消耗可想而知。可是他們非但沒有因此導致中央財政破產,反而大幅度提升了國力。

  南洋諸國的特產品和資源,讓所有第一批吃螃蟹的國家全都發了大財。

  人家間隔半個地球都能從航海行動中獲利,而大明幾乎是近在咫尺卻每每因此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不解決這個核心問題,拿出任何神兵利器來都不頂事兒。

  在等待鄭和到來的時間段,唐少哲十分認真的和朱棣針對這個難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于是當鄭和趕到大殿并獲準進去的時候,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朱棣和唐少哲爭論到臉紅脖子粗的場景:“……這根本就不可能嘛!泱泱華夏上邦,天朝使臣,豈能行商賈賤役?”

  “拜托啊,老大!互通有無的商業行為,怎么就變成賤役了?只要維持適當的商業行動,類似下南洋這樣的大型計劃,就絕對不會再需要朝廷中央財政的支持!朝廷的中央財政非但可以因此而擺脫巨大的經濟包袱,還能收獲前所未有的收益!”

  盡管朱棣可謂開拓君主,可是這種觀念上的差異,依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

  一方面朱棣還放不下長久以來華夏上國禮儀之邦的身段,另一方面卻是根本就不相信在航海之中加入商業行為,會取得這么大的戰果!

  “國師大人所言實在太過匪夷所思,或許此種行徑除了給大明臉上抹黑外,根本就帶不來任何好處呢?”就算朱棣寧愿放下天朝上國的架子,也至少要看見實利才能說過去。

  “陛下沒有嘗試過,又怎么就知道不行呢?據我所知,南洋諸國的特產,在大明都是廣受歡迎的:棕油、橡膠、肉桂、丁香、豆蔻、胡椒、咖喱……沒有商人不喜歡吧?”

  朱棣一邊搖頭,一邊不信道:“呵呵,怎么可能嘛……”

  正說話間,看見了鄭和已經進殿,連忙招手道:“國師大人不妨聽聽專家的意見!”

  鄭和眼見召喚,幾步來到皇帝身前跪倒在地:“任憑陛下吩咐!”

  唐少哲也笑著轉過身來,放棄了爭論開始仔細打量對面的鄭和其人。這可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寶太監,被東西方無數人所共同推崇的航海第一人!

  鄭和的個頭并不高,看上去大約只有不到170公分的樣子,面色黝黑,整個人的身材雖然極為消瘦,可是卻能感覺到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力量。

  現在的鄭和已經51歲了,可是從他的面容上卻看不出來絲毫的老態龍鐘。經常和大海打交道的人,身體中總是充滿著激情和力量。任何風吹雨打,都根本就無法戰勝他。

  就是這么個看似矮小的殘缺男人,卻爆發出來了讓整個華夏航海史和全世界航海史所無法遮掩的光芒和能量。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依舊牢牢記在人們的心中。

  盡管鄭和的身體有所殘缺,甚至從生理上來說稱不上是個完整的男人。可是他的心理上卻無比健全,他的精神更是輝煌到能照耀大明乃至華夏的千百年史冊而毫不遜色!

  由于西方文明的崛起和華夏文明的衰落,都和海權息息相關。因此,無數的后世子孫們每每看見當年鄭和的風采,都忍不住熱淚盈眶而扼腕痛惜!

  很多機遇一旦錯過,再回頭的時候就會發現已經丟掉了太多太多,甚至無法挽回!

  不過此刻的唐少哲從看見鄭和的那一刻起,就發誓不會讓錯誤的歷史重現,華夏近代以來的百年屈辱和后來半個世紀的苦苦掙扎追逐,都不會再發生了。

  朱棣卻沒有他這么多的感慨,反而很是松了口氣的擺擺手,讓鄭和介紹道:“你來的正好,快給國師解釋一下,海上貿易的利潤根本就不像想象之中的那么大嘛!”

  “遵旨!不知陛下要小人從何說起呢?”鄭和的身材不高,可是嗓音卻很洪亮。

  唐少哲甚至可以想象,茫茫汪洋大海上正是這堅定而高亢的聲音呼喊,才能率領龐大的船隊7下南洋。狂濤駭浪之中,船長的精神會影響整個艦隊!

  “晤,朕記得曾特許寶船艦隊中人自行采購當地特產,然后回來發賣。所售金銀,全由本人所有,市舶司不許抽取任何賦稅,可有此事?”

  “陛下明照萬里,垂憐我船隊將士,正有此事不假!”

  “呵呵,那你給國師大人說說,寶船艦隊的將士們是否因此而發家致富?”

  “這個當真不曾!我寶船艦隊將士,也僅僅是能稍稍獲利而已,談不上發家致富!”

  “諾,國師大人可聽見了?事實俱在,總不容抵賴吧?再者,朕也不屑于以假亂真。”朱棣就像是小孩子贏得了賭注一番,神經稍顯興奮:“偌大的船隊將士們所帶貨物何止千萬?朕還不許市舶司加稅與他,可真正獲利發家者何止寥寥無幾,簡直就是沒有!若是按照國師所言,再科以商稅,哪里還會有利潤剩下?”

  朱棣所說的內容確實都是真的,下南洋的寶船艦隊將士們都允許私自采購和攜帶當地的特產品回來發賣,以此牟利,鄭和對此也是持鼓勵態度。

  公元15世紀的航海遠洋危險重重,即便大明寶船的建造技術已經足夠驚艷,依舊難以避免各種海難的發生。稍有不慎,出海人就會命喪異鄉大海,尸骨無存哪!

  這種情況下,允許將士們攜帶當地特產回來販賣,幾乎是唯一可以補償將士的方法。畢竟大明可沒有海事保險公司,一旦運氣不好那就等于是什么都剩不下連命都會丟掉。

  可唐少哲聞言后卻是不慌不忙,只是原地坐著發笑,并不急于反駁什么。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朱棣的心中反倒有些不鎮定起來。

  自從結識唐少哲以來,至少朱棣還真沒有見過他虛言謊話的時候。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每言必中,從不落空!看他鎮定自若,朱棣當然就冷靜不下來了!

  難道說,還真的有什么理由是他所沒有想到的嗎?皇帝陛下頓時驚疑不定起來。

(特別鳴謝:書友“云麓真”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