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626章:皇帝不滿

第1626章:皇帝不滿  等到足利義持被斬首的時候,底下圍觀的姓們就全都是踮著腳的歡呼不已,熱鬧的好像是過春節似的,根本看不出來這是要行刑殺人。╚s

  到最后的時候足利義持其實已經很清楚了,今天他無論如何是活不了的。

  于是當唐少哲再審訊的時候,他徹底不再作聲了,完全以沉默的態表示抗議。

  不過最后時刻死不認錯的桀驁形象,反倒符合了唐少哲心中的預期,帶來的現場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好。

  只要看見底下姓們的興奮神態,就知道今次的公審無論過程還是結果都達到了預期。

  與尋常人不同的是,朱棣和大臣們第一次聽到了國家和姓的權利義務關系——姓們繳納賦稅給朝廷,國家就有義務保護姓們的安危。

  玩政治的人都是人精,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點點泄露出來的信息。

  所以大家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唐上仙的措辭,莫非這個理念才是國師大人強硬推行公審的原因所?外面人都不知道真相,可是朝廷高層都清楚這次公審完全是唐少哲一手推出。

  甚至為了這次公審,他還先斬后奏——從通天塔上發出公告之后才進宮向皇帝的旨。

  原本大家都不明白唐上仙搞這么大場面究竟是為什么?誰都不相信這是國師大人準備公開夸耀武功,盡管朱棣已經將此定義為展示大明武功蓋世的盛會了。

  直到最后唐少哲喊出國家和姓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有人才算是恍然大悟:這是項莊舞劍,意沛公呀!

  隨著將這兩年來唐上仙所做的事情梳理一遍,但凡稍稍有心的人就會發現其所作所為似乎都是為大明樹立某種規則,至少也是為了某些暫時看不明白其中意義的事務忙活。

  而他針對儒家朝臣們的歷次打擊行為,也讓人看出來了他的某些政治傾向。

  唐上仙似乎并不認為國家大事只能依靠儒家子弟去決斷,而是想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可是這怎么可能呢?千年來,這個世界都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見過改朝換代皇帝更迭改變的,卻沒誰見過不要士大夫治理國家的。

  華夏缺了皇帝未必不行,可沒有了儒家士大夫卻絕對玩不轉。

  可是唐上仙似乎沒有這個認知,他對儒家的態就目前看來是打壓多過認同。似乎國師大人不想儒家一家獨大,并且孜孜不倦的準備復活春秋時期的諸子家。

  目前看來,他又亮出來了最新的政治觀點:朝廷和民眾之間的關系竟然是相互的,各自負有權利和義務的責任。

  現唐上仙幾乎就是華夏第一人,連皇帝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誰還不明白要去趁早搞清楚他的政治態。若是再出現打壓儒家的行為,也好提前找到應對的辦法不是?

  反正各種心思糾結的情況下,第四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持已經被送上了午門的斷頭臺。

  隨著唐上仙的一聲斷喝:“斬!”

  刀光閃過,血花四濺,斗大的頭顱“滴溜溜”掉落地上胡亂翻滾。

  按說這種血腥場面沒啥好看的,幾年后也沒見誰專門去圍觀警察行刑槍斃犯人的。然而幾年前的今天,底下的人們卻是歡聲雷動。

  趁著現場氣氛十分火熱,唐少哲又再重申了今次公審的主題:“天下萬民交糧納稅,這是義務所;而朝廷既然收了這筆賦稅,就該保護天下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今后若是有大明姓外面受了別人欺負,就該回來上告官府,等著朝廷給爾等作主!便是遭了天災,朝廷也有義務賑災養民。

  “正好今天皇帝陛下也來了,我可以此為天下姓向圣上問問清楚,看看我說的這些到底行不行?今后的大明,是不是應該按照這個規矩來做。”

  眼看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難道還讓朱棣說不行?底下那些十數萬姓可是眼巴巴盯著高臺上面看呢!

  朱棣先是若有深意的看了唐上仙一眼,這才站起身來向下揮揮手,點頭應允道:“當然!國師所言,正是朕的意思。今后,凡我大明臣民如數繳納賦稅者,均可獲得朝廷的保護。”

  盡管朱棣也不想得罪唐少哲,但今次的這一出卻讓他心中很是惱火:難道你就不能提前打個招呼商量一下?非要眾目睽睽之下逼宮?

  隨即聯想到近來唐少哲的行動似乎越來越自由,根本就已經開始藐視皇權,這種傾向是不是太危險了些?對大明或許是好的,但對皇帝來說只感覺權威遭到了挑戰。

  所以今天的公審大會盡管召開的非常順利,但皇帝回宮后還是砸了好些東西,還有至少20多個太監和宮女因為小錯受罰。

  直到唐少哲結束了大會后進宮求見,皇帝的情緒才算稍稍好轉了一點。

  其實他聽到求見后直接就想回復不見的,但是想到國師大人進皇宮根本不需要通報,想必這個時候早就走進來了,還說什么不見的話呢?難道把人趕出去呀?

  開玩笑,今天把人家趕出去皇宮,說不定沒多久他本人也會被趕出皇宮回不來呢!

  算了,人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呀!再怎么有氣,也實是發泄不出來,誰讓人家是神仙呢?改造后的天街朱棣可是去過,只感覺千變萬化精彩萬千。

  但也能看出人家的實力,神力比皇權還是強大太多了。別提了,見吧!

  他想的確實沒錯兒,這個時候唐少哲都已經來到大殿外面正準備跨步進來呢!

  其實最初唐少哲根本沒有意識到剛才的態激怒了皇帝,還是回家后唐慕委婉的提醒后才反應過來。倒不是他遲鈍,而是本身所受到的教育根本沒覺得今天所說的話有何出格地方。

  得到唐慕婉轉的提醒后唐少哲頓時醒悟,最近太過順風順水了,竟然有些過分驕傲,連幾年的時間差都忘記了。

  現正是大明建設的關鍵時刻,唐少哲可不想出了什么岔子影響位面信仰收集。

  或許對他來說換個皇帝也不是什么難事兒,可明成祖的地位卻是不好取代的。只有朱棣的強力推行下,很多新規矩才會成為祖宗成法留傳后世。

  這是皇權時代的華夏國情,祖宗成法絕對不是誰都敢隨便亂動的,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理由那絕對是不能改的。通常制定規則的特殊權利,只有開國皇帝才享有。

  現找朱元璋肯定是沒辦法了,幸好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搶下皇位上臺的皇帝,并非通過合法繼承得到的皇位。雖然義上不叫開國皇帝,但實際上相差不多。

  因此現唐少哲想要改造大明,最好的方法還是影響朱棣,促使他制定規則遺傳下去。

  以后這就是祖宗成法,朱家的后人們除了遵守之外,基本沒有改動的可能了。

  何況一直以來他和朱棣的合作還都不錯,當然想要將此種狀態維持下去。今天的部分行為稍稍過火,那就趕緊找機會改正過來,修復彼此之間的關系。

  其實說白了問題也不大,主要是唐少哲的態侵犯了皇權的尊嚴。

  因此唐少哲見到朱棣后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道歉:“陛下,今天是我有些著急,沒能提前向陛下示,對不起了。以后我保證會注意,絕對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這時候朱棣其實也想開了,就算生氣了又能怎么辦?難道還能處置了唐上仙不成?既然人家道了歉,那就趕緊借坡下驢吧!

  “呵呵呵,朕明白國師的拳拳愛民之心,也沒什么過不去的。不過,國師之前承諾下的給寧海鎮倭亂死難者每人賠償100兩紋銀,國庫可沒這么多錢。”

  雖然準備和唐少哲借機和好,但是朱棣也并不打算就這么輕易的放過他。

  幾乎連眼珠子都沒轉,馬上就想出了一個新點子,至少也要讓唐少哲出點血才好。

  “不就是52萬銀子么,這筆銀子我來出。不,我送給陛下,還是由陛下賞賜下去吧!”

  恩自上出的道理唐少哲還是懂的,他不但將朱棣的條件答應了下來,還知情識趣的把收攬人心的機會讓給了皇帝。

  眼見唐少哲如此識眼色,朱棣當然是感到滿意的。達成條件,當然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哈哈哈,國師大人可謂財大氣粗,朕卻是比不了的。國庫就這點子收入,每天還不知道有多少衙門打饑荒呢!幾十萬兩銀子賠償,朕是當真拿不出來的。”

  明代政府收入確實少的可憐,朱元璋定下的農稅本來就不高,商稅又幾乎收不著。

  除了那點子農稅外就是礦稅還能收點,此外國庫就沒什么進項了。即便是衙門里加派點苛捐雜稅,也都落了官員手中,政府是見不到半毛錢的。

  每年只有數萬兩銀子進項的國庫,想要拿出一筆50萬兩的銀子補償災民,真心困難。

  “陛下莫憂,國庫的收入想要見漲還得看商部。來來來,我給陛下看看我的未來計劃。”

  一場小風波就此消弭于無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