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49章 角色互換

  兩個日軍大佐還在距離前線500多米的旅團部里爭執,前方卻已經是槍聲大作。

  217團在己方的炮火停歇之后,就派出兩個步兵連由中央方向前進做主攻,另外則有兩個步兵連由兩翼向日軍后方繞行,向著中央陣地方向的日軍最后的戰壕發起攻擊。

  兩個步兵營的重機槍不算多,總共也就10挺,架在陣地兩翼率先進行了火力壓制。

  日軍的擲彈筒兵憤怒的向中方的重機槍火力點發起攻擊。

  為什么要加憤怒兩字的原因很簡單,這貌似是他們曾經對付中國人的戰術,現在卻被中國人拿來對付他們了。

  步兵沖不進就大炮轟,大炮轟完步兵攻,主陣地方向主力牽制,兩翼則派小股部隊進行襲擾甚至繞向陣地后方。

  說白了,這也是后世紅色部隊大兵團作戰的穿插包圍的一個雛形,只不過現在規模要小的多。

  更關鍵的是,中國人竟然大搖大擺的將重機槍火力點擺在四百多米外對他們進行火力壓制,而他們卻沒了重機槍和步兵炮。

  原因同樣簡單,在8門山炮的炮擊下,人可以鉆到防炮洞和戰壕里,重機槍和步兵炮可不能,也沒人敢抬著這些沉重的大家伙到處亂跑,只能將這些重裝備放在山地里的簡易工事中看運氣。

  所謂簡易工事,就是在這些裝備周圍壘一圈沙包,擋擋子彈或許可以,而炮彈嗎?那不如說是用沙包畫了個圈,告訴別人這里有重武器來得更準確些。

  畢竟誰也沒想到中國人就這樣大膽的走出關口對尚有四五千兵力的大日本帝國陸軍進行反包圍,雖然其中有兩千余是滿洲旅的步兵。沒有這樣的認知,誰又會為這些裝備構筑完美的土木工事?

  日軍當然想不到促使這些中國軍隊膽大包天的走出山頭陣地來跟他們野戰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兵力足夠,也不是覺得日軍現在兵力損耗嚴重,而是因為被日軍死命包圍著的那幾百號中國士兵。

  用情緒激昂的馮中將的說法:如果連自己的兵都不敢救,都不去救,那這長城守著還有個鳥用?沒有了兵,再多的城,也會被日軍攻破的。

  中國軍隊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對日作戰中是屢戰屢敗,幾乎沒有勝績,一個月前的熱河之戰更是凄慘,十幾萬大軍擁有著建設了好幾個月的堅固防線,最終也是一敗千里。

  那就更別提什么野戰了,就連以西北軍為基礎組建起來的29軍這種還算彪悍的軍隊,也是死守崇山峻嶺中的防線從未說和日軍野戰。那是不斷的失敗,讓中國軍隊心里都已經有了陰影,再加上裝備本身的差距,自然只能是以防守為主了。

  但為了被圍困的數百名中國官兵,一個上將加三個中將算是豁出去了,賭上了自己的將星,增援羅文峪兩個滿編步兵團加上暫2師在關口所有的兵力,決意在羅文峪關口前和第4步兵旅團決一死戰。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狀況。

  而僅僅只想靠運氣和簡陋的沙包工事就想扛住榴彈炮兩個多小時不停歇的炮擊,那還真是想太多。

  說實話,劉浪之所以毫不吝嗇彈藥的炮擊,干掉日軍倒還是其次,畢竟人可以躲,主要目的還就是針對這些裸露在野外的重裝備。

  沒了這些東西,日軍就是沒了牙的老虎。

  日軍能僥幸逃過炮火的重機槍不足四挺,步兵炮還有大概三門,重裝備損失超過百分之七十。

  日軍自然也是知道,正在向自己逼近的三百號步兵其實是佯攻,就是要找出自己的重火力點,然后再用火炮加以摧毀,等到這些最后的重裝備完蛋,那或許沖過來的,就不是兩個步兵連而是兩個步兵營了。

  那必須只能藏著掖著啊!底牌一旦沒了,那八嘎的還打個鳥啊!

  換句話說,現在的日軍就和曾經被他們用重火力欺負的中國軍隊一樣,雙方角色來了個完美的互換。

  世事之奇妙,莫過于此。

  日軍擲彈筒兵還有不少,大約有十幾具之多,一輪榴彈打下來,也炸得重機槍陣地上硝煙彌漫,連續有兩挺重機槍被摧毀,剩下的都連忙抬著重機槍轉移。

  但日軍有擲彈筒兵,217團也有,一個步兵連同樣有六具,他們可能射擊精準度比不上這些日軍老兵,但他們現在距離的近啊!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射擊起來的難度就小了很多。

  4個步兵連就有24具,在出擊之前,他們收到的命令就是找到日軍的重機槍或是擲彈筒兵,干掉他們。

  20多具擲彈筒幾乎在30秒之內就向著敢于發射榴彈的日軍擲彈筒兵進行報復反擊。

  同樣炸得日軍陣地上硝煙彌漫。

  這一招,卻是劉浪向王長海建議的,以擲彈筒兵反制擲彈筒兵。而且,劉浪在向王長海建議戰術的時候,特意交待,每個擲彈筒小組周圍,最少配備四名精準射手,他們的存在,就是對敢于向擲彈筒兵射擊的日軍進行反狙殺。

  雖然不是很明白狙殺是什么意思,但是做為一名戰場經驗無比豐富的軍人,老王敏感的意識到戰場上打冷槍的重要性。

  四名精準射手配合一具擲彈筒小組,既可以對攻擊距離達500米的擲彈筒小組進行保護,還可以利用射術來射殺日軍,簡直就是要命的組合。

  于是,在戰場的后方,就有了這樣24個既可以遠攻重機槍也可以近距離攻擊步兵的特殊戰斗小組。

  在實戰中果然收到了奇效,但凡是偷偷摸摸向擲彈筒小組射擊的日軍,基本上都會被悄悄埋伏在周邊由精銳老兵中選拔而出的4個精準射手給盯上,就算沒射殺他們,精準的反擊也可以讓他們只能躲進戰壕,擲彈筒小組兩名士兵的受威脅度大幅度下降。

  擲彈筒小組壓制了對方的擲彈筒,重機槍又重新發言,匍匐在地上的步兵們又開始勾著腰前進。

  日軍重機槍和輕機槍迫不得已只能射擊進行壓制,然后,他們就遭到了來自于遠方的打擊,除了擲彈筒,還有217團的4門82迫擊炮,那可是217團的殺手锏。

  就躲在600米外,等著日軍的重機槍出現。

  處于謹慎,這次沒動用山炮,但光是這些擲彈筒和迫擊炮就已經讓日軍痛苦不堪了,重機槍被攆得像狗,打空一個三十發彈板,就得抬著重機槍跑路,否則就有可能被凌空砸過來的迫擊炮炮彈和擲彈筒榴彈給盯上。

  三十發子彈和輕機槍的二十發又有什么區別?根本形成不了連續性的壓制火力。

  缺乏重火力的日軍被217團生生壓制的重機槍變輕機槍,你說憋屈不憋屈?

  再憋屈,也得眼睜睜的看著兩個步兵連一點點向陣地前沿接近,那種心情,別提了,既憋屈又絕望,其中還夾雜著一種極為古怪的如釋重負情緒。

  貌似是,既然打不過,咱就逃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是的,有些事兒,只要踏過底線一次,下次再干,就坦然的多了。

  比如,只要去一趟青樓,以后你就是常客。。。。。。

  天才一秒:m.zanghai花tx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