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紅五營”的狂飆猛進面前,大宋應對內亂表現出的高效率和大決心,就顯得格外無力了。
賊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連續打殘四州禁軍,攻破這么多的城池,
且取得了西、南兩面打開漕運的“缺口”位置——臨沂縣。
在賊軍表現出的超強戰力面前,大宋舉一國之力,動員“二十余萬”大軍,以期一舉平滅京東劇賊李子義的計劃,實際已經破產了。
且不論減掉實際是用于駐防各地,防止賊人流竄的大部分平亂兵力,
再減掉各軍中普遍存在的缺編人數,擠掉這些水分后,
所謂的二十余萬平亂大軍,最終可以用于正面戰場,和賊軍拼消耗的真實兵力能有多少?
只說現在,面對賊軍的攻必取,戰必勝,各地禁軍無一合之敵,
除了還在路上的西軍,大宋還有幾支兵馬敢與賊軍硬碰硬?
事到如今,就算首批西軍星夜兼程,不顧疲勞趕到東京,朝廷也不敢逼迫該部人馬立即上陣殺賊了。
賊軍已經擴充了人馬,首批平亂的西軍人數與之相比,就顯得不夠用了。
靠幾千疲憊的西軍,打敗經歷多次血戰后進階的賊軍,便是最狂妄的西軍將校,也不敢夸海口說自己一定能勝。
反倒是倉促上陣,被打敗的可能性很大——不能再給賊人送經驗和裝備了。
可要是等兩批西軍到齊再打,賊人早不知道打到了哪里,又發展成多少人了。
當下,臨沂陷落后,徐州和淮陽軍便在賊軍兵鋒威脅之下。
慌了神的大宋君臣們這次合議的時間更短,很快就做出了決議。
其一,調集淮南東路、京西北路兵馬,火速增援徐州和淮陽軍等地,務必確保漕運不失。
其二,繼續催促西軍兵馬參與平亂,
還在路上的第一批人馬要加快進度,
尚未開拔的第二批兵馬趕緊開拔,
陜西各路還要做好繼續抽調第三批兵馬平亂的準備。
其三,許京東東路轉運使吳汝翼招安賊人之權,且不限招安條件,只求能穩住賊人再說。
其四,派使者從漣水軍出海,入之罘灣,催促還在休整的登州第二將趕緊出兵,東出萊州,威脅賊人后路。
很明顯,朝廷已經放棄了等西軍全部到位后,再集結重兵一舉平亂的計劃。
轉而把最大的希望放在招安上了。
之所以還在催促西軍加快行軍速度,只是為了應對招安失敗,或者招安后賊亂仍有反復的情況。
又或者以招安為借口,拖延時間,等待所有大軍集結,預置到位,爭取到戰略主動,再談其他。
而催促登州第二將結束休整,再上戰場威脅賊軍后路,
也只是為了在招安中爭取主動權,或者在后續的翻臉中贏得先機。
畢竟,此時不是后世,隨便打一個電話,消息就能即時傳遍全國的信息時代。
山阻水隔,等朝廷的信使七拐八拐,趕到之罘灣并尋到徐澤時,怕是第一批平亂的西軍早就到了東京。
也就是說,朝廷對“還在休整中”的登州第二將,其實也沒報多大的希望,
純粹就是病急亂投醫,哪怕多一份渺茫的希望也要爭取。
大宋王朝面對內亂,百余年來一直無往不利的“三板斧”,在面對超越時代的軍隊時,立即現出其其實不過如此的原形。
而身在濰州北海縣的假李子義——徐澤,也在為朝廷嚴重脫節的反應而惱火。
實際上,這一戰打到現在,已經徹底脫離了最初的戰略規劃。
戰前,徐澤制定的同舟社擴張計劃,大略分為三步:
第一步,紅五營起兵,占領萊州即墨、萊陽兩縣。
為免受戰亂波及轄區,登州第二將“被迫”出兵平亂。
大戰后,同舟社大軍“損傷”嚴重,不得不退回之罘灣休整。
第一步只存在于戰報和奏章上,并沒有實際的兵力損耗,只是為了以此戰果吸引朝廷的注意。
推動朝廷啟動平亂計劃,并調西軍精銳入京東東路,以蕩平“兩敗俱傷”的“紅五營”和同舟社,徹底解除京東隱患。
第二步,等朝廷啟動平亂計劃,周邊各路、州大軍調動后,“紅五營”再出山,并施展“分身術”。
始終以少量兵力示人,誘導朝廷作出錯誤判斷,妄圖圍追堵截紅五營。
“紅五營”則在“高強度連續運動中”,將調動后出現防御縫隙的京東東路禁軍挨個修理一遍,
務必要達到京東路禁軍以后聽到“紅五營”之名,腿就哆嗦程度。
第三步,待平亂西軍倉促到位,“紅五營”再施展“合體術”。
以超越朝廷想象的兵力,一舉吃掉大宋朝廷最信賴的力量,實力暴增。
且只要這部西軍被吃掉,朝廷短時內將再難抽出大軍平亂。
而本就矛盾深重的江南、兩淮等地,也會因為京東路的大戰鼓舞,趁機搞事。
至此時,大宋烽煙四起,靠朝廷本身的力量,已經很難在短期內平定叛亂了。
同舟社則趁機“休整結束”,西出萊州——
痛擊破壞大宋社會穩定的亂賊!
嗯,沒錯!
在最初的計劃中,同舟社扮演的就是救天下于水火的英雄形象。
盡管要擴張,要在大宋的身上割肉,但徐澤并不想現在這么早就舉反旗。
同舟社一直是救民于水火的同舟社,以前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可惜,如此完美的計劃的,卻熙河經略使劉法這個坑貨給破壞掉了,
不僅趙佶、童貫二人心里將誤事的劉法罵了一遍又一遍,徐澤也是對其人惱火得要死!
只存在于戰報中烽煙遍地的萊州還好說,生產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甚至由于同舟社接管統治,共建會組織全力發揮作用后,萊州今年的秋糧收成預計還要再增加。
但處于戰火中的密、濰、青、沂等州,無論“紅五營”如何穩定人心,效果都有限。
其畢竟還是頂著“賊軍”的帽子,百姓難以信任,生產自然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在徐某人心里,一經同舟社染指,這些地方就不可能再真正回歸朝廷治下了。
既然是自己的地盤,其人當然希望大戰的時間越短越好。
早點結束戰爭,才能早點恢復正常生產,才能為同舟社日后的經營提供民政支持。
但這場戰爭何時結束,卻不以徐澤的意志為轉移。
現在的情況是,因為童貫的一箭三雕之妙計,導致劉法撂挑子,
西軍比預定時間晚大半個月才能進場,京東路的局勢也徹底脫離了最初的計劃,
刀子磨快,開水燒好,待宰的肥豬卻沒有來,這個年還過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