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莫大危險

  濰州樂昌縣。

  吳汝翼統帥的三府聯軍已經順利“攻下”了樂昌城。

  戰斗過程乏善可陳。

  還沒等大軍前鋒武松部兩千人在城下擺好陣勢,賊軍便開城投了降。

  原來,賊軍前幾日突然抽調走了大部兵馬,不知去向。

  城中只剩下少量投降賊軍的本縣弓手,戰斗意志極弱。

  這些屈身事賊的“義士”見到了王師東進,自然是喜極而泣,立即舉義。

  而后,這些人又紛紛痛訴賊人這段時間在樂昌城的倒行逆施,以證自身的“清白”。

  直到吳汝翼的本隊人馬進入城中,“義士們”的痛訴仍未結束。

  賊人的惡行,簡直是簡傾東海之水難洗,伐南山之木難焚。

  大軍統帥吳汝翼對“義士們”的故事不感興趣,他只關心賊軍的動向。

  而且,取下樂昌城的過程太順利,讓吳轉運使犯了難——下步該怎么辦?

  是趁熱打鐵,繼續向東進軍,以收復濰州治所北海縣?

  還是見好就收,背靠青州,穩住樂昌縣城。

  而后,以逸待勞,等待倉促回軍的賊人自己來撞個頭破血流?

  兩個選擇都好難!

  繼續進軍的話,吳汝翼擔心官軍“孤軍深入”,萬一賊軍全部壓上來,自己就難以脫身了。

  可要是見好就收,賊軍根本不管濰州這邊的官軍,而是繼續南下,破壞漕運怎么辦?

  隨后的軍議中,功勞最大的武松還是很低調,沒有主動發表意見。

  杜繼宗很積極,其人認為賊軍投降一點也不奇怪,本來就是烏合之眾。

  打起順風仗來個個賽大蟲,一旦見著官兵勢大,不是撒丫子逃跑,就是爭著投降。

  這種情況老杜見得多了,賊人他娘的就應該是這鳥水平,有什么好猶豫的?

  就三個字——接著干!

  現在就要趁著賊人沒有反應過來,繼續進軍,不僅要打下北海縣,還要搶下更多的城池,一路打到沂州去!

  關勝沒有就進軍方略發表意見,卻提出了一個重大疑點——城中的秩序太好了,完全看不出遭過賊的樣子。

  其人擔心賊軍有詐,勸轉運使慎重考慮。

  這一點,吳汝翼也看到了,其人也很疑惑,還特意命幕僚提審了部分賊人。

  被審之人都是一頭霧水,賊人進城后就穩定秩序,比官府還像官府。

  這點表現確實可疑,但他們只是被脅迫者,怎么可能知道賊人的想法?

  吳汝翼又點名詢問武松的意見,武松說以三州軍隊的實力,恐不能真正威脅賊軍的后路,

  唯有打通濰、萊,聯系上還在休整的登州第二將,與其聯手,方能進退自如。

  武松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在座的都不行,要打賊人,還要看登州第二將。

  其人張嘴就打了所有人的臉,但關勝、郝思文也支持其人的意見,倒是沒有引起其他人的爭吵。

  畢竟,兵兇戰危,賊人表現出的戰斗力也確實駭人。

  上陣殺賊就是提著腦袋賺賞銀的買賣,沒有誰會嫌棄自己的命長。

  這些人大打仗本來就不如登州第二將,打李子義這種又兇又狠的賊人更不如。

  不行就不行,一個人慫才叫慫,所有人都慫,那不是慫,叫穩重!

  吳汝翼雖然難以權衡,但他其實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朝廷的詔令催得非常緊,就是要進軍,必須逼得賊軍回身,以緩解徐州和淮陽軍的壓力。

  哪怕北面打爛了,只要漕運不失,朝廷就有很多機會,反之,就危險了。

  吳汝翼若是停在樂昌縣不動,安穩未必真安穩。

  若是小打小鬧,賊人不管北線的官兵,而是繼續向西、南突進,擾亂了漕運正常運轉。

  戰后,吳汝翼一個“手握上萬大軍,卻坐視賊人肆掠”的罪責,鐵定是逃不了。

  短暫的軍議后,吳轉運使終于定下決心——繼續進軍,拿下北海,再觀戰局變化。

  只是,這次進軍的前鋒不是武松,改成了立功心切的杜繼宗。

  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身為帥臣,吳汝翼必須平衡各方面的關系。

  萬一北海城賊軍的戰斗意志同樣薄弱,取城非常容易,此戰的大半功勞都給了武松,那其他人的面子也太難看了。

  轉運使站的位置很高,對戰功看得很淡的武松自無意見,關勝、郝思文等人也沒什么想法。

  濟南府兵馬是帥臣手中的核心戰力,注定了只能做本隊。

  淄州兵馬改為前鋒,青州武松部自然就要殿后了。

  吳汝翼還是比較慎重的,他將青州兵馬一分為二,由武松暫時帶一千五百人留守昌樂城,以為大軍保住后路。

  剩余的兵力,則由周通和王聞之帶領,隨大軍本隊行動。

  杜繼宗是老行伍,表面粗獷,爭功心切,打起仗來卻是半點也不含糊。

  其人行軍中警惕性一直很高,光探馬就撒出去了六批,最遠的離前鋒有二十里。

  結果,一路有驚無險。

  前鋒本隊還未看到北海縣城,探馬就傳回了賊軍棄城而逃的好消息。

  如此以來,反倒是把杜繼宗給嚇著了,生怕賊人有詐,故意在北海誘自己上鉤,不敢再走了。

  磨蹭了好半天,直到連續三批探馬盡皆傳回賊人的確逃跑,并打探到賊人逃跑的原因,

  其人才命部隊加速進軍,順利“收復”北海,白撿了一個大功。

  原來,賊人鬧了這么久,搞出如此大的陣仗,居然連密州都沒有完全拿下。

  還有一個安丘縣在官軍手中,梗在密、濰兩州中間,嚴重威脅賊軍的后路。

  賊人的大部人馬這會正在打安丘縣,北海城兵力極少,士氣低糜。

  得知王師大舉東進,已經收復樂昌縣城后,北海賊人不敢死守,直接棄城而逃。

  杜繼宗立即將此喜訊傳至還在半路上的本隊人馬。

  打開這層戰爭迷霧,眾將對賊軍的真實戰力又有了新認識。

  關勝當即請戰,愿率兩千精兵,突襲頓兵安丘城下的賊軍。

  吳汝翼卻不敢冒這個險,死活不同意。

  好消息雖然接二連三,但其人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

  賊軍的真實戰力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但京東東路軍隊的情況如何,他心里還是明白的。

  能打的武松已經留在了樂昌縣守后路,再要是去一個能打的關勝。

  萬一北海情況有變,手中無可用之兵,悔之晚矣!

  關勝并不是要搶這個戰功,而是官軍進軍濰州太順利了,讓他心中極度不安,總覺得賊人不會有這么簡單,北海好似有什么陰謀在等著官軍。

  其人請求帶兩千人突襲樂昌,并不是想打敗正在攻城的賊人。

  賊人也不傻,官軍接連收復兩城,就算不跑,也不敢繼續攻城了。

  關勝此舉,主要是查探賊人的布置,以應不測。

  萬一北海有變,他留在城外,作為機動力量,用處會更大。

  進則,打亂賊軍布置,甚至還有可能真打一個勝仗來。

  退則,保大軍全身而退不敢想,但至少可以接應漕臣突圍,不至于因為賊軍大舉攻城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關勝有關勝的警惕,吳汝翼也有吳汝翼的苦衷,

  帥臣否決自己的提議后,關勝也沒有再堅持。

  只是,進北海城時,其人提議自己帶兩千人在城外再立一營,以與城中大軍互為犄角。

  吳汝翼對此倒無意見,欣然同意,大手一揮,給了關指揮四個指揮。

  嗯,剛好編制兩千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