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岳飛未飛

  到了徐澤這個高度,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安陽韓氏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對待全天下的大族。

  其人從來都沒有想過使用暴力手段對大族割韭菜,因為這種做法或許在千年前還能勉強行得通,如今卻不現實。

  千年的歷史演進,社會在進步,大族的生存哲學也在發展。

  廣有土地、聯姻權貴、善加經營可以讓一般的富貴人家家業更加興旺,但這些只是錦上添花的手段。

  如安陽韓氏、須城梁氏這樣傳承數百年的大宗族,雖然也廣有土地,卻是以“詩書”與治政的本事傳家,代代教導優秀子弟入仕,為宗族持續提供政治上的保護傘。

  有形的土地財貨很容易割掉,無形的文化教養卻是沒法割的。

  逐鹿中原的王者應該放眼天下,制定抑制豪強的政策(不是消滅,永遠都沒法消滅),老是盯著一家一姓的豪強不放算怎么回事?

  韓肖胄被徐澤調往滄州,安陽韓氏便失去了最大的保護傘。

  趙永裔只要在土地和稅收問題上加以挖掘,必然能查出很多問題。

  其宗主韓治要是夠聰明,就趕緊認清現實,主動適應同舟社的一切規矩,爭取在新朝還能有所作為。

  試圖以宗族影響力繼續操縱州內事務以對抗同舟社,只會為安陽韓氏召來滅族之禍。

  同舟社的政策向來都是對事不對人,安陽韓氏能認清現實,老實等待同舟社的社會改革政策落地,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好事。

  徐澤將安陽韓氏的問題放到一邊,隨口又問起另外一個問題。

  “岳飛有沒有什么新動靜?”

  “沒有。”

  岳飛在老家相州湯陰縣小有名氣,因“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而廣為人知,稍一打聽就能知道其人在做什么。

  打聽到這個少年(岳飛時年十七歲)的事跡后,一慣冷臉的孫石也有些動心。

  “要不要把他召到軍中?”

  徐澤搖搖頭。

  “不用。”

  岳飛雖然比燕青年輕,卻不是燕青這種出身極低而急于改變命運的人。

  其父岳和為人忠厚,重義氣,即使節衣縮食也要濟人之困,深得鄉人愛戴。

  岳家雖然也要仰安陽韓氏之鼻息,但家世尚可,乃是上戶,吃穿不愁,還能接濟鄉人并供岳飛讀書練武,出身這樣家庭的岳飛絕不可能召之即來。

  由岳飛,徐澤又想到了韓世忠。

  朝城之戰,韓世忠所在的將也參加了。

  戰后,徐澤特意讓牛皋問了俘虜,得知韓世忠被選為選鋒,登上了城墻,但之后并沒有在城墻上發現其人的尸體,應該是逃了。

  對韓世忠冒險逃脫都不愿做俘虜投靠同舟社的想法,徐澤大略能猜到一些。

  相對而言,岳飛雖然年紀還小,卻比韓世忠還要認死理。

  這樣的人,絕不可能自己王霸之氣一抖,對方就會納頭便拜。

  經過這么多年的磨礪,徐澤早就堅定了自己的認識。

  同舟社的事業需要人才,無論文武都要,但前提是這些人真心認同同舟社的事業,并愿意服從同舟社的約束。

  名將也必須先適應同舟社,才能有統兵的機會,而不是反過來,讓同舟社專門為某人打造一支個人風格極強的軍隊供其指揮。

  同舟社能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名將固然是錦上添花,若是沒有,仗還得打,事業還是得推進。

  指揮打仗不是玩數字游戲,而是審時度勢算計人心,真正的名將都是個中高手,他們對自己需要投靠那個勢力有很清醒的認識,不會輕易受外界干擾。

  同舟社的人才戰略絕不是為某個人三顧茅廬,搞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之類的小把戲。

  徐澤相信只要同舟社的事業越做越大,讓天下百姓明白這個組織究竟是做什么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名將”意識到同舟社的偉大,而自覺投身其中。

  如果缺了某個名將就無法打勝仗,那這樣的同舟社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同軍也可以直接解散了。

  實際上,這段時間,徐澤正在籌備同舟社的人才戰略。

  從政和八年京東大戰開始算起,同舟社已經拿下京東東路三個年頭。

  如今,河北兩路也落入掌控,急需大量的人才入仕,以滿足同舟社深入底層的社會管理需要。

  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京東東路的傳統精英文人十余年寒窗苦讀后,因為徐澤的造反,突然沒了出路,想科舉都找不到科舉的渠道,導致大量的人才被閑置;

  另一方面,大名府之戰朝廷大軍意外崩潰,使得徐澤不得不一舉接收河北兩路,卻因為治政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同舟社對河北的快速消化。

  這些年,徐澤一直通過書院、侍從、秘書等方式培養人才,并大力使用轉化舊官僚,但這些方式都存在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發現人才”的渠道過于狹窄,存在很大的隨機性,且需要徐澤親歷親為,難以應對逐漸鋪開的大攤子。

  比如,同舟社總部搬到大名府后,一直沒能等到徐澤“三顧茅廬”的京東東路大族子弟便慌了,四處托人找關系,尋求入仕的機會。

  這些人當初看不上反賊徐澤(李子義),認為其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全站干岸看笑話,坐等反賊覆滅。

  沒想到徐澤在不僅越做越大,還搓揉打拉相結合,將京東東路徹底盤活。

  同舟社推進的稅制改革雖然侵犯了大家族的利益,甚至還殺了不少人。

  但正是徐澤的鐵血手段,讓這些人清醒認識到徐社首這樣的狠人才擁有改朝換代的魄力和手段。

  到了這個時候,一些大家族開始轉變態度,對同舟社進行政治投資,送年紀尚小的子弟到諸城書院讀書。

  而已經學成文武藝的成年子弟,自然也想入仕,卻還有些放不下架子去做徐澤的侍從和秘書。

  沒想到徐澤不動則已,一出山就拿下河北兩路。

  百余個新入手的州縣,意味著什么?

  入仕的機會,大量的職位!

  最初抱緊徐澤大腿的人全部跟著水漲船高,知縣變知州,知州變知府。

  心懷“報國之志”,卻還沒有入仕的士子們能不急么?

  請:m.dldxs.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