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允是個矮小的男人,而且長得還挺那啥的,這也是他為什么會說出來男人的智商和長相成反比的原因。對于馬允來說,現在在他的創業計劃失敗之后,眼看著華夏高科這么飛速的成功了,那給給他的感覺是很操蛋的。
沒錯,這感覺必須很操蛋。要知道他之前投入了那么多錢,投入了那么多時間,幾乎把自己到現在為止的積蓄都投入進去了,但是卻一點反響都沒有,居然還失敗了,然后華夏高科居然就這么成功了,而且還是一炮而紅,這讓誰來感覺都會覺得操蛋啊!
不過他馬允畢竟不是張舒欣,雖然覺得操蛋,但是他并不覺的打擊了太多自信,反而是感覺受到了啟發!沒錯,啟發!在之前他弄得那個“中國黃頁”是瞄準了企業,因為他覺得企業才有錢支撐上網服務這種看起來就很貴的東西。他想到的是國內現在國企狀況這么差,積壓的這么多,而私企更是要找各種銷售渠道,那么商人對信息的需求以及敏感程度肯定都要比老百姓高的多啊!
是的!其實不只是馬允,其他的一些在中國90年代互聯網初期創業的人們,那除了張舒欣他們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將企業作為自己的瞄準顧客群落來進行創業,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在互聯網初期沒有趕上第一波互聯網泡沫的原因走錯路了。
此時的馬允突然通過了華夏高科的市場舉動,發現了原來尼瑪互聯網商業是要這么玩兒的。原來面包是要夾著吃的!原來面對國企滯銷,是要建立一個平臺讓買家可以零成本購物的,一個可以讓賣家直接面對全國進行推廣的!而且,他也沒想到,原來教育這方面也這么賺錢!沒錯,中國的老百姓都這么關注孩子教育的話,那教育資源當然是個最佳的商品了!
擦!他之前怎么就沒想到呢?怎么就是傻乎乎的想著弄什么黃頁呢?要是當初自己弄了這個,那現在熱賣全國的不就是自己了么?不過冷靜下來想了想之后,馬允發現哪怕就是他提前想到了,很可能發財的還不會是自己。因為很簡單。他沒錢也沒人脈。華夏高科有錢有人脈。于是可以瞬間搞定有線電視網絡接入互聯網的項目,于是可以瞬間投入資金搞定一個平臺。而這些馬允肯定是做不到的,他知道很多事情那就是賺第一桶金比較難,當有了第一桶金。當錢已經不是問題的時候。很多做生意時候就沒有太多的問題了純粹砸錢進去。然后靠著錢生錢就行,也許只需要面臨一個營業的風險。但是當沒有錢的時候,那整個項目都做不開。連一點冒營業風險的機會可都是沒有的!
馬允怎么想,賈鴻漸并不知道,他現在正在忙著做各種協調。經過跟家人商議之后,他們最終決定先在滿足上滬市場之后,再開始向全國提前發售維納斯電腦cvd。這到不是賈鴻漸排外什么的,而是說本來這個項目就是為了在上滬進行試點,那為了完成國家任務,也要首先滿足試點的需求啊。否則試點這邊都沒弄完呢,到最后樣本不夠豐富,試點效果不夠好,那不是還要增加試點的時間?現在缺的就是時間啊!
這邊賈鴻漸他們全家正在盡量的調貨發貨的過程中,賈鴻漸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朱老總打來的電話。“喂,鴻漸啊,現在國內國企形式實在不行,預計未來很多虧損厲害的企業要破產賣掉,不過剩下的一些還有一些利潤的企業,現在因為國家財政的原因,也沒辦法給他們太多的錢,所以我想要不要進一步的推動國企實體化、現代化股份化的進程,嘗試著讓這些企業在今年先開始試點的職工入股。如果弄得好的話,以后也可以嘗試一下把虧損的國企賣給員工,把國有企業變成集體所有,這樣對工人們保護的也比較到位,你看怎么樣?”
聽到了這里,賈鴻漸不得不說這朱老總的確是殫精竭慮了,光是看著這個主意,那就是整天想著怎么幫國企脫困,怎么讓國企起死回生。只不過上位者想的挺好,下面的人不一定領情。“老總啊,想法很好,我非常認同,職工在購買了股份之后,就會有更多的主人翁精神,也會更加的愛廠如愛家,同時大家也會更認真的工作,更認真的尋找出路……”
賈鴻漸此時還是用以往的方式,采用了給一個紅棗打一巴掌然后再給一個紅棗的模式,這證明他真心不看好這個方案“但是我覺得細節方面還有待琢磨。比如說啊,這老百姓真的就能認同他們出資購買股份么?我有點疑慮,老百姓會不會覺得,這是企業要坑他們錢,就是逼著他們出錢來給企業運營,然后他們還沒有任何好處,哪怕是許諾有分紅,他們也會覺得當官兒的會把好處截流走大部分,甚至做假賬什么的……”
他說的這個是真實情況,上輩子的時候,差不多好像也是這個時間左右,基本上全國范圍內都有一個老百姓出錢買工廠股份的事情。當時蘇萍聽親戚說了之后,那反應就是廠子里逼著工人們上交錢供廠子運營,反正就是各種不樂意,哪怕交了錢也不樂意。沒錯,老百姓有時候就是這么短視,哪怕許諾了以后分紅,但是沒見到別人拿到分紅的時候,讓大家一起交錢,那大家就是各種不樂意。但是真當大家一起交錢之后,那接下來在企業里面,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說什么主人翁精神上升之類的,那是絕對想也別想!因為大家覺得都是廠子讓自己出份子錢了,那錢是要不回來的,不偷你廠子里面的東西挽回損失,已經很不錯了好不好,還要工人有主人翁精神?想也別想!
“老百姓不認同是一個方面,在另外一個方面呢,我可能要犯思想錯誤,但是我還是要說……咱們國家這幾年流行過強人策略,貌似是從80年代開始吧,就廠長負責制了?從這個方面來說,國家也認同一兩個能人就能改變一個企業的面貌,甚至據我所知,現在一些企業里面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措施了不管是誰都可以去當銷售,可以先出去找關系,把貨賒賬出去,然后再去要賬,只要錢到了那就能拿提成。從這方面來說,可以說一個好的銷售,就能決定一個廠子的命運,甚至我說的極端一點,思想不正確一點,那就是有時候一兩個有本事的人,的確能讓一個廠子或者是生或者是死。如果沒有了他們,那么就算廠子都是老百姓的,是按人頭分的,那有用么?沒用的。他們本事比一般人強,不會愿意跟一般人享受同等待遇的。這就跟前蘇聯解體的時候,把所有國企都按人頭分股票給老百姓。但是這些股票不能吃也不能用,于是一幫子人就過來那一點點錢跟老百姓換股票,然后就把國企私有化了……當老百姓沒有組織的時候,永遠都是一團散沙……”
賈鴻漸這個話,說的就是改革中的一個大問題想保證絕對的公平,那最后的結果也不會有絕對的公平。前蘇聯解體的時候,那種按人頭分的辦法很公平吧?結果呢,最后弄出來了一大堆的寡頭,他們甚至不需要做差廠子的業績,不需要弄虧本,只需要趁著盧布貶值的時候,用少的可憐的錢去跟老百姓換來股票就行。哪怕放在中國,如果說國企要破產了,國家決定讓老百姓出錢買下來國企,每個人拿到了股份。那接下來呢?比如說外面的一個能人憑借著人脈,在外面拉來了私人資金或者是拿著自有資金,過來跟老百姓來買他們手中的股份。國企的工人可能是一個人兩千塊錢買的國有股份,現在那能人說一千塊錢現金出讓股份。
那么國企工人賣不賣?不賣,可能就看著企業慢慢垮掉,然后2000塊錢都打水漂,賣了,他能止損,拿到1000元錢,還能有能人的保證以后繼續當工人拿工資。這樣的話大部分工人都會賣,賣掉之后呢?照樣這個能人就能用一半的價格買下來整個國企,然后他上臺了,稍微整頓下企業就扭虧轉盈,賺了大錢。從這方面來說,老百姓吃虧了,每個人虧了一千塊,但是企業效益好了,大家的長期飯碗保住了,那他們吃虧了么?
如果那個能人沒節操一點,交易的時候口頭保證了以后讓工人有鐵飯碗,回頭收購成功了把工人開了,那工人有什么辦法?那已經是私人企業了!甚至哪怕國家強制規定了不許這么騙人,那么強人入手企業之后,運營個一年半載的,然后說效益不好,要裁員,這可就是正大光明的減員增效了,國家能有辦法?國家還能管著私人企業不裁員了?私人老板管你那么多呢?于是這么一來,國家沒虧錢國家把股份出售給老百姓了,然后強人只用了一半的錢買到了國企,然后還鉆了空子讓人下崗了,他一點虧都沒吃。最后虧的只能是老百姓!就是那個貌似絕對公平的出售方法,讓一盤散沙的老百姓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