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千九百零三章 方案

  ;“這是?”張進峰看到了這計劃之后下意識的問了一句,然后他根本就不等對方回答就打開了這計劃看了起來。只見這計劃里面開頭第一句話是如此寫的——“呆灣經濟奇跡背后的公式很簡單,找到一個產品,以別人都做不到的廉價價格生產出來,尋獲大量訂單,然后在這個產品做不下去的時候再去找下一個產品。”

  當張進峰看到了這第一句話的時候,就覺得一下子醍醐灌頂一般!在以前張進峰只是隱隱約約的覺得好像是這樣,但是從來沒有把這么一個做法給抽象化提煉成一句話來表達!沒有這么精煉!在他的印象里面,以前幾十年的臺企發展起來的經歷,感覺好像都是在跟日企學,各種精打細算,各種畫大餅忽悠員工。像是在日企文化里面,免費加班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改變的潛規則了,任何人在到了下班時間之后都不可以直接回家,都必須不管有事兒沒事兒的要裝作很忙的樣子繼續工作到九點十點,然后大家再下班。這么一個時候下班,還誰都不能要求有加班工資——別說是什么兩倍三倍的加班工資了,就是按照平時的工資來計算加班時間都不可能!純粹就是免費的義務勞動!而這么一種免費義務勞動,還都是人人必須做,誰不做誰早下班回家,這人的老婆都會擔心老公是不是過段時間就要被開除了!

  在這么一種風氣之下當然會有人各種劃水——比如說有些老員工早上會來的很晚,十點左右才來到公司,然后喝喝茶再網上看看新聞什么的,磨蹭的都快到了下午下班時間了,這才開始做一天的工作。這樣一來自然是做完都到了晚上九十點鐘了,可是這樣在領導眼中看起來就很勤奮——因為別人做的快的話在晚上義務加班時間就會顯得無所事事的在裝忙,而這油滑的老員工那是真的在忙啊!

  這么一種要求員工為企業奉獻為企業加班的風格,那也被呆灣企業主學了過來。不過呆灣人畢竟跟大陸人是同文同種,不是那么容易乖乖就范的。于是呆灣的企業主們那就開始各種花大餅忽悠,就開始說什么年輕人要多干多學。只有多干活才能多學東西。多學了東西就是為自己投資,以后未來才能好……這話當然是有道理,但是問題在于這些企業主就只是想讓員工給他們免費加班而已!如果說大陸的員工可以稱呼呆灣老板是臺巴子,可以做的不爽就跳槽完全不甩這一套的話。呆灣的年輕人那就慘了,因為他們跳來跳去都跳不出那么一個小島,他們跳來跳去碰到的都是差不多的老板!

  可以說就是靠著這么一種忽悠這么一種壓榨,靠著跟日企學來的那么一種極度控制成本的做法,甚至一張紙都要正反面用的那種節約之下。這臺企才在當初他們人工費用低,并且有相當不少勞動力的情況下,成為了東亞四小龍之一!而同時期的東亞四小龍可以說當年工資都不高!像是港港,在1983年的時候,一個警察的月收入也就是3000港幣而已!跟2012年大陸的警察實際上收入差不多。但是在后來英國和大陸談判,說好了港港要回歸之后,這英國人就開始發揮他們攪屎棍的傳統特長,就開始坑港港了!港督開始不停的超發港幣,同時開始提升各種公務人員的收入。于是到了90年代的時候,同樣的警察收入可能已經高達兩萬到三萬港元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通貨膨脹?而這樣的一個通貨膨脹肯定會帶來很多問題。而這種問題就是英國人想要的,他們就是要丟一個爛攤子給大陸!

  而呆灣雖然沒有各種超發貨幣沒有各種快速提升員工的工資,可是從90年代開始這呆灣的社會新人起薪基本就不再增長了,就算這樣新人收入也不過一個月兩萬兩千新臺幣,合人民幣4400元而已!要放到了80年代,這呆灣社會新鮮人的月收入不是更低?不是也就是兩三千塊人民幣的水平?而呆灣的經濟就是在這么一種時候發達起來的!呆灣可以說就是靠著人工成本低,靠著摳各種成本,創造了他們自己的經濟奇跡!而這么一種做法,很多時候在呆灣的企業主腦海中都是隱隱約約存在的,大家都知道要這么干。但是為什么要這么干,這么干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卻沒有很多人明白。現在張進峰看到了這么一份計劃書上寫出來的這么精煉的一句話,頓時就讓他覺得茅塞頓開!一看到這么一個開頭。他就覺得這玩意兒絕對是對呆灣商業界研究很深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啊!甚至說是什么高盛啊什么摩根大通在呆灣這邊的研究員寫出來的東西他都信!

  “但是在拼低價最關鍵的方面——規模化上,呆灣廠商并拼不過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廠商。呆灣廠商基本盤不夠大,同時野心也不如大陸廠商大,缺乏戰略思考積累,進入2000年之后,更不具備雄霸整個中國大陸市場的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而在建立品牌方面。在產品創新上,臺系廠商同樣拼不過歐美日,甚至連韓國也漸漸的拼不過了——韓國的廠商有來自于韓國政府的巨額投資以及長期低息貸款扶植,而呆灣企業則沒有。于是在發展過程中,呆灣企業越來越會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高端競爭不過歐美日韓,中低端又競爭不過中國大陸的局面很可能未來幾年就會漸漸出現……”

  當看到了這樣面對未來的一個評價的時候,這張進峰頓時覺得心頭一驚!他可真沒想過未來會這樣!這評價到底準不準?未來真的會變成這樣?中國大陸?那么一個落后的地區會靠著規模優勢碾壓臺企?說真的張進峰還真的有點不信!而當著他繼續往下看的時候,只見著這么一個計劃又詳細分析了臺企進入大陸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在80年代這么一個早期的時候,臺企是進入了大陸之后主要在做輕工業中的紡織項目。這么一個東東呢,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而且容易發展。到了90年代大陸這邊的紡織工業都因為國外的各種反傾銷而導致不斷萎縮的時候,這臺企的投資也開始轉型了。

  所以在90年代的時候,這臺企在大陸投資的項目主要是以石油化工為主,但是在石油化工這方面很快又遇到了滑鐵盧——因為為了抵御進入wto之后國外石油化工的進攻,所以大陸這邊在98年前后石油化工工業進行極大的國進民退!后果就是中石化中石油的實力大大增強,同時兩者還分別在港股和美股上市,這一下子可就把呆灣企業又擠兌的混不下去了。所以進入了2000年之后,這臺商投資的熱潮主要就是高新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導以及相關產業的投資。同時在90年代中后期之后,這呆灣企業在大陸投資也越來越趨向于集團化和大型化。就像是1994年和2004年對比的話,臺商在大陸投資的項目總數反而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是投資總金額則94年為53萬美元,而2004年卻為930萬美元!

  這么大概的分析完了這些年臺企在大陸投資的狀況之后,這么一個分析報告那就開始著重的分析富田這么一個公司如果要西進大陸的話要怎么發展比較好——這富田本身技術方面并不算是業界頂尖,最多就是比大陸的企業技術水平好一些,放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來說的話,還是中等偏上。在這么一個情況下,這富田如果只是單單的去大陸臺商密集的珠三角或者是長三角建廠其實不一定好。因為這些地方實際上近年來房價地價以及人工價格都在上漲,本身已經比呆灣少不了多少了。雖然說現在富田過去建廠可能幾年內還過的可以,但是幾年之后如果大陸同類企業看到了汽車電動機市場好之后,都蜂擁進來開發這產品,到時候富田怎么辦?到時候可能他們因為成本可能對大陸企業都不占優勢,同時技術方面日美歐的企業可能也會開發同類產品,到時候那怎么辦?

  而這么一個計劃書里面接下來還就是給出來了方案!首先來說,這方案里面就建議富田去大陸開廠的時候,不要去嶺南或者長三角建廠,而是去大西南!因為大陸那邊早就有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不說,而且這些年華夏高科聯合長宏打造的大西南代工基地那真是做的風風火火,所以如果去大西南建廠的話,加上早年大西南有過把建設在深山里的三線工程往城市搬的事兒,所以上下游配套是不用擔心的。同時大西南的地價房價以及人工費用肯定比東部沿海低很多!哪怕就算是大西南到東部沿海的華夏汽車工廠要有額外的運輸費用,可是這怎么都比人工上漲來的低!而另外一方面,這富田在有了華夏高科注資之后,在大西南政府的配合之下,可以快速的在國內依靠華夏高科的訂單而進行規模化!到時候別家哪怕是看上了這么一個生意,要追富田的規模也不容易!這樣一來富田就能有規模優勢,成本上面自然可以比別家低!

  當老張看到了這里的時候,那真是激動啊!他覺得這方案簡直就是說到他心里去了,簡直就是給他了一盞指路明燈啊!“這么好的方案是誰寫的?肯定是高盛或者摩根大通之類對大中華區域研究很深的專家吧?”他忍不住激動的問華夏高科的專員道。可是誰知道那專員卻是笑著搖了搖頭,“不是,這方案是我寫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