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來到了2008年5月的時候,金融危機的面貌越來越清晰了——不僅僅是通用開始大規模的裁員,其他的美國各行各業大公司都開始裁員了!像是福特雖然比通用經濟狀況好一些,但是也開始了裁員的步伐,按照他們公布的計劃來說,他們準備在一年之內的時間里面,在全球一共裁員4.5萬名員工。而這4.5萬名員工的裁員方式主要是以買斷為主,也就是跟中國下崗差不多的做法。在福特的計劃中,他們在半年之內會裁員2.5萬名員工,還表示計劃在今年內關閉克利夫蘭鑄造廠和其附近的一個發動機廠。按照第一季度的數據來說,這福特預計2008年總虧損達127億美元,平均每銷售一輛汽車就虧損約2000美元,創下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他們準備實施的大規模重組計劃預計將耗資111.8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資金將用于裁員計劃。而裁員計劃總共將要關閉16個工廠,遣散4萬名工會員工以及5000名總部中的白領!而同時這福特也宣布,重組計劃中的另外一半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將用來投資中國市場……
沒錯,福特準備大量關閉在美國的工廠,準備大量的遣散美國工人,然后在這么一個巨額虧損的同時,他們還準備另外一只手去大幅度投資中國,去中國投資開新廠以及擴建已經建成的中國市場!為啥會這樣?還是因為這半年里面中國市場已經展現了咱們獨特的一面——咱跟國際經濟狀況聯系不是那么緊密,當歐洲日本什么的很容易被美國經濟波及到的時候,中國經濟卻像是有一個防火墻一樣隔著!雖然說中國肯定會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影響,畢竟不少中國企業還是靠著海外訂單吃飯的,海外經濟差了不少中國企業日子肯定不好過!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中國企業相對來說現在出口的產品大多數還是中低端產品。這中低端產品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實際上反而更加受歡迎!畢竟國外老百姓兜里的錢也少了啊!他們以前能買得起三星電視機的,現在可能就考慮考慮之后。買了長宏的電視機了,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對中國企業也是有利好的。
同時就中國汽車市場來說,現在那是全球市場中唯一在增長的,而且還是高速增長的!像是美國市場雖然現在跟中國市場的總銷售額差距還比較大,但是美國市場萎縮太明顯了——因為次貸風暴引起的金融危機讓美國受傷最嚴重啊!美國老百姓的資產縮水最多,在這么一個情況下,他們當然買新車的就降低很大了!而且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總體來說整體形象那就是經濟耐用,總而言之就是適合老百姓過日子開,所以在這經濟危機的時候。顯然日系車相對市場會更大,而傳統的美系車則是會更賣不出去!
本來在80年代的時候,日本車怎么打入的美國市場?就是因為當時的石油危機啊!就是因為當時經濟蕭條啊!后來90年代美國還跟日本弄了個美日汽車貿易爭端,但是再怎么弄,美國車實際上也沒有完全的轉型到日本車的路線上,雖然他們也努力的變的更加經濟,也努力的做出來消費者喜歡的車需要的車,但是在這方面畢竟日系廠商經驗更足,所以在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他們還真不好跟日系拼。但是在中國這市場就不一樣了。總的來說日本廠商對于中國市場的判斷總是有誤差——比如說在這種經濟危機的時候,美系的通用福特那就敢跟賭徒一樣的大筆投資中國市場,而日本的豐田本田等等在這時候絕對會覺得中國市場可能會被經濟影響增長不足!他們很可能就暫停了之前籌劃的增資計劃。而選擇持幣觀望中國市場。
商場如同戰場,當美國人選擇逆市大筆投入中國市場,而日本廠商選擇觀望的時候,這就代表著一兩年之后美系品牌會大幅度的搶奪日系的市場份額!這么一點實際上說起來,那就是日系廠商的“日本病”的原因在作祟!什么叫“日本病”?說白了就是官僚主義嚴重,大家互相扯皮推脫責任,最后適應不了快速變化的世界的一種表象 日系企業通常是什么樣子的?在最早以前那都是終身雇傭,只要進了這公司了,就捧上了鐵飯碗了。一輩子就都在這公司了。然后日本公司對于新進公司的年輕人呢,那是根本就不看專業對口不對口。也不看年輕人會什么,他們是直接就當年輕人什么都不會。一切從頭教起。然后又因為是終身雇傭呢,所以對于年輕人剛開始幾年直接就是不定崗的一種培養策略——干兩年的銷售,再干兩年的人事,再來兩年的策劃,反正公司內部的部門都輪一邊,看看年輕人在什么部門表現好點,然后就安排過去。在這么一種情況下,基本上日本公司內員工的能力和他們的薪水是沒有絲毫關系的——傳統的日系企業本土員工薪資那就是根據年齡來,20歲的一個月20萬日元,30歲的一個月30萬日元,40歲的一個月40萬日元!那是絕對講究資歷的!
然后像是小年輕,可能一大早就要到公司,接著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能下班,還要裝模作樣的假裝忙著加班實際上是劃水,下班了還要跟同事一起出去喝酒什么的。而中年員工呢,因為資歷到了,就可以早上慢慢悠悠的,到了個十點十一點才來,然后泡杯茶抽根煙看看報紙,這一天就差不多過去了,至于活兒?當然扔給年輕人做啊!同時在日本那邊很講究前輩后背關系,前輩讓后輩幫忙跑腿啊或者幫忙做工作啊,這后輩必須聽話,然后后輩碰到了事兒呢,前輩也要說話也要幫忙。而這么一層關系的另外一方面,那就是沒有關系的人之間,只要不是規定必須幫忙的,那就一定不幫忙!日系企業內部派系斗爭為啥嚴重?主要就是各個部門之間幾乎從來不互相幫助,在日本公司的文化里面,只要幫著對方做了點小事了,那么就代表可以為對方背黑鍋了!
沒錯,實際上在扯皮甩鍋這種事兒上,日本人跟中國人那是一樣的熟練!畢竟大家都是在東亞圈兒里混了幾千年的,誰家習慣不一樣啊?而中國這邊相對還好點的,那就是一直習慣有一個比較獨裁的老大來拍板一切,所以哪怕大家要扯皮,但是看著老大的面子上有時候該合作的還是要合作,該配合的還是要配合。但是日本那邊不一樣,他們因為自古以來就災難多發,還是一個島國,所以他們從來就不管正確與否,只管是否合群!因為在日本這么一個災難多發國土狹小的島國里面,一個人哪怕再正確那也沒用啊!面對災難的時候,一個人再正確,光靠著他自己是活不下去的!人必須要依靠集體才能活下去,所以日本這邊人下意識的就是想要合群,下意識的就想要跟別人一樣,他們排斥各種跟大家不一樣的人,排斥各種特立獨行!
然后這么一種所謂的國民性發展到現代呢,在日本的企業身上那就變成了一種類似集體領導制的方式。哪怕有什么社長哪怕有什么董事會,但是一件事情要拍板的時候,卻好像人人都有發言權,卻人人都不拍板!因為誰拍板了最后萬一出事兒,那人肯定要負責啊!大家都是東亞文化圈的,誰比誰傻?誰都知道多做多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道理!而日本企業最特別的一點,那就是他們晉升不是跟別的國家企業一樣講究能力加分制,不是說誰誰誰做了特別優秀的事兒了有加分,就容易晉升!不是的!日本本土的日企那是講究減分制的!做的好了沒加分,但是犯了錯了要扣分!最后誰分被扣的最少,誰晉升!這么樣的一種模式必然導致大家扯皮,誰都不愿意拍板做出來改變,否則就有一半可能是自己背鍋啊!
這樣的一種企業文化,在“和平時期”可能一點問題沒有,但是當遇到了快速變化的環境的時候,那是真跟不上節奏!就像是日本的suv之前連續多少年都是中國suv銷量冠軍,誰也說不清為啥到了2010年就一下子被中國企業的suv超過了,然后還被德國的suv超過了!誰都不知道日本車進入中國不比德國車晚多少,但是德國車在中國都快成為神車了,但是日本車在中國就是不溫不火的!這就是日本企業對待一種快速變化的市場就顯得反應太慢!日本車企誰都不愿意站出來拍板大力投資中國市場賭未來,因為領頭的不愿意背責任!
而同樣的情況下,美國企業顯然更加愿意拼愿意賭!而這,也就代表著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更可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而且更不用說的是這日本跟中國還有心結,中國有些消費者在購買日本車的時候,心理還是會嘀咕嘀咕,這對美國車企來說顯然是好事兒啊!于是,這汽車廠商中就出現了非常奇怪搞笑的一幕——美國的本土汽車廠商們紛紛跑到中國加大投資,而中國的本土汽車廠商華夏汽車呢則是準備收購美國那邊汽車公司的資產,準備對美國市場加大投資!而日本廠商則是如同老僧入定一般,表示什么都沒看到什么都不準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