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月6日,蒲觀水面對德國秘密委員會的委員們大聲說道:“諸位委員,中德兩國相距遙遠。如果想讓我們之間的普通交易有利可圖,那就只有一個辦法,造出更巨大的貨輪在兩國之間通商航行。當然,關于諸位質疑我們造船能力的問題,我也承認,你們的質疑的確沒錯。現在我們不要說戰列艦,就連巡洋艦都造不出來。但是這不等于我們就對此甘于現狀,也不等于我們就只能依靠進口來解決問題。”
會談的氣氛已經陷入一種很不愉快的地步,德國委員們希望的是能夠從中國大撈一筆,不管德國人合作的愿望是如何急迫,真正讓德國人擺脫對中國的輕視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蒲觀水受夠了德國佬的胡話后,終于忍不住起身表明態度。
“我們中國有將近六億人口,而且就現在看,未來十年內,中國人口或許就達到了德國的十倍之多。我們的政府砸鍋賣鐵也要在全國推行義務教育。這意味著,未來十年我們的小學畢業生將是德國的十倍,初中畢業生將是德國的十倍。未來二十年中,我們的高中生,大學生也將是德國的十倍。時間越久,中國的優勢也將越大。在這點上,時間是站在中國這邊的。有這樣充裕的受過教育的人力,我們推動科技進步僅僅是個時間問題……”
“……我們中國人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現在的這個國家就是四千多年前那個國家的延續,所以我們從來不缺乏耐心,從來不缺乏自信,既然我們已經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這個大趨勢就無可逆轉……”
“……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誠意與心情,更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我們承認我們當下的落后,所以我們要得不是一飛沖天的面子活兒,而是像小學生一樣,從最基礎的課程一門一門的學起,對此我們絕不感到羞恥……”
“……大型軍艦項目我們的確很需要,不過沒有整套技術的轉讓,特別是各種生產加工技術的轉讓,僅僅是造那么幾艘船出來,我認為這恰恰是最沒有效率的方式……”
德國的秘密委員會成員比前幾天增加了好幾位,這還只是委員會成員。中國人試圖購買德國技術的消息傳的很快,盡管美國人直接投資德國的消息也傳的很快,甚至更有吸引力。但是德方好歹是有足夠號召力的,美國與德國兵戎相見,在德國有可能取得最后勝利之前,硬是把德隊擋在巴黎之外,與之相比,中國就顯得更有合作價值。
聽完了蒲觀水這番以“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為主題的發言,不少德國人還是覺得相當不爽。如果中國果然如蒲觀水所說的這樣,自己完全掌握了各項技術,那中國還有什么與德國合作的必要呢?不少委員們在看到合作的未來前景之前,先充分感受到了中國有可能帶來的威脅。
會議休會之后,蒲觀水很有些郁悶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突然覺得自己真的不是搞外交的材料。外交就該是妥協,是各種盡力說服別人改變自己想法的努力。而蒲觀水在人民黨十幾年,學會的則是依靠自己,艱苦奮斗的這套。而且這套深深的烙刻在蒲觀水的所有行動以及思想之上,讓他禮貌客氣一些,蒲觀水當然能辦到。然而面對刁難的時候,蒲觀水的這股子倔強勁頭就忍不住的往外冒。
當然,德人們倒是相當欣賞中隊的這種態度,軍人們性格更加直率一些。而且“骨氣”這種東西,對軍隊有著極大正面作用的態度。所以與會的軍隊代表倒是饒有興趣的與蒲觀水談起了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略沖突問題。
“我們有六億人口,我們有強有力的政府,我們的軍隊深知要為國家而戰。英國人現在已經不太敢采用陸軍進攻的方式對付我國。但是我們的確是缺乏海軍力量,英國可以使用他們在海上的優勢對我們進行威脅,實施包圍。”蒲觀水對戰略局勢也并不諱疾忌醫。中國解放的每一步都是打出來的,談判僅僅是在戰爭真正后對現狀的一個總結討論。既是上一場戰爭的重點,也是下一場戰爭的起點。
“我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國力,有了這樣的國力才能與英國這樣的國家進行全面很戰爭。”說完這話,蒲觀水又忍不住強調了一句,“是真正的全面戰爭。”
德隊的復仇派代表們都忍不住微微點頭,這次戰爭的失敗,就是因為戰爭遠不夠全面。即便在陸地上獲得了很多勝利,但是德國海軍全面被英國壓制,如果德國的大洋艦隊能夠突破英國的封鎖,這場戰爭的結局就將完全不同。
“工農革命軍需要教官么?”一位前軍人出身的委員問。
“參加過日德蘭海戰的海軍教官,德國炮兵教官,有炮群實際指揮經驗的炮兵教官最好。還有諸多低級、中級、高級戰斗指揮的指揮員。我們愿意請他們到中國與我們進行軍事方面的交流。”蒲觀水對那幫資本家們不切實際的生意項目堅決反對,對德方提出的這種非常適合中國情況的軍事技術交流則極為歡迎。
基于不同的立場,委員會里面呈現出兩種態度。資本家集團對人民黨的小氣十分不滿,蒲觀水則是油鹽不進,凡是不能得到技術轉讓的項目,凡是對解決人民黨眼前技術需求毫無幫助的大型項目,蒲觀水立場堅定的給否決了。
德國退役軍人們則覺得收獲頗豐,人民黨愿意支付相當程度的報酬,邀請德國退役軍人到中國交流講學。德國戰后的軍艦、大炮、后勤設備被英法給擄掠一空,這些有專業技術的軍人都失業了。如果能在中國進行各種實驗性的研討訓練,由中國人出錢來讓德國陸軍對戰爭進行一次戰后演戲大總結,這對德隊來說是一件相當劃算的事情。
至于這個過程中中國從中學到與戰爭有關的技術,提高中國的戰爭水平。這根本不在德人的考慮范圍之內。畢竟德國人討論過此事,中國即便得到了德國最先進的軍事指揮技術,在現在的局面下根本對德國沒有任何威脅。中國陸軍兵鋒所指的必然是俄國與英國。
對這個協議,蒲觀水非常滿意。德國人的小九九蒲觀水當然看的清楚,德國等于是把一個小型軍隊模型送去中國,利用中隊進行戰爭復盤。這對于沒有機會參加一戰實戰的工農革命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而且約定完成之后,另一個消息也傳到了蒲觀水這里。法國人從德國掠奪了大量的火炮,但是這些火炮不能吃不能喝,維護還需要錢。法國人與中國商量之后,用廢鋼鐵的價格賣了一部分火炮給中國。在法國的中國人員想聯系更便宜的運輸船只,要知道這批火炮不貴,可是運費比火炮都要貴。
于是蒲觀水立刻向這個委員會提出了能否以優惠價格提供運輸服務的詢問,這下委員會中的資本家總算是高興了一些。現在的德國運輸公司沒有什么買賣,這批生意真的是天上飛來的餡餅。
經過諸多關節,諸多麻煩,1921年3月,近千門各式火炮總算是裝船起航,德事專家們則在更早的時候已經陸續啟程前往中國。失業的德工企業技術人員中,與軍方關系密切的一些人干脆為了更高的薪水也啟程前往中國。
1921年4月的時候,蒲觀水經過半年的折騰,總算是坐上了回國的輪船。看著歐洲海岸線漸漸消失在視野中,蒲觀水心中暗自發誓,如果還有下一會,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來歐洲搞這些具體工作的任務。這半年的時間,讓蒲觀水覺得比打十次仗都更費心。
船隊運載著火炮以及零件,千辛萬苦回到中國就已經是6月。提前回國的蒲觀水已經負責讓中國陸軍學院與德事專家進行全面合作。
搞起純軍事上的工作,即便再繁瑣,蒲觀水也干的毫無怨言。只要不與那些討厭的外國官員們打交道,蒲觀水干什么都行。
然而中國政府則不得不與“討厭的外國官員”們打交道。日本得知法國賣了很多大炮給中國,而且火炮已經運抵中國,日本外交部門立刻提出了強烈抗議。
法國人早已經沒了靠陸軍入侵中國的打算,與德國人愿意和中國進行全面軍事指揮技術交流的出發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法國人也覺得大炮賣給中國,對法國是利益,對英國人是麻煩。而英國的麻煩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法國人的利益,法國沒有理由拒絕雙重利益。
日本方面抗議后,法國方面很快就更清楚的看到,中國明顯不可能與英國發生全面沖突,這批火炮最大威脅的是日本。當然,因為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感到威脅后,自然要拉英國人充場面。英國人在西太平洋壓力變大,就出現對法國更依賴的可能。怎么看,萬里之遙的西太平洋局勢的緊張,對法國人都沒什么壞影響。對日本政府氣急敗壞的抗議,法國方面跟聽放屁一樣。
至于得到大炮的中國,也同樣無視日本的叫囂。對于工農革命軍來說,這批大炮的作用是訓練。隨著電爐煉鋼,轉爐煉鋼以及氧氣頂吹技術的不斷完善,還有南方優質鐵礦的的開發。共和國鋼鐵質量正在緩慢但是腳步扎實的不斷前進。在共和國自己制造的大口徑火炮進入編列前,有必要讓工農革命軍掌握大口徑火炮的使用,以及體會一下高強度火力的戰爭到底是什么樣子。
對于日本公使向中國政府提出的質詢,中國方面很簡單的答道:“中隊建設純屬中國內政,日本沒有理由干涉中國內政。”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點就是“手長,管得寬”,日本對中國無可奈何,英國方面就不得不出面了。英國公使漢弗萊爵士好不容易和中國達成了關于賠款的協商問題,中國與英國就舊有的各種爛賬來了一次總結。七扣八扣,除了英國交給袁世凱的那批白銀之外,中國根本沒有做出任何讓步。
至于滿清發行的債券,共和國公開表示根本不予承認。“你們可以去找滿清政府索要,找我們人民黨索要這是毫無道理的。”
在這個基礎上,除了日本還一直不依不饒的吆喝“國際條約”問題之外,其他國家倒也保持了“列強一致”的原則,統統死了從中國撈一把的心思。
不僅如此,共和國盡管還沒有就租界等問題與各國達成協議,但是以各個城市的市政建設為契機,中國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對租界的收回。上海巡捕們還試圖“保持點氣節”,然后被不知哪里來的人一通暴打后,扒光后仍在上海街頭無人問津。幾個“特別有骨氣”的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自那之后,外國巡捕們出現在街頭,被中國人丟石頭都不敢反抗。因為每一次反抗都會遭到毫不留情的暴打。
外國人聚集區停水停電,無人收容垃圾。受夠了污穢不堪與臭味熏天之后,洋鬼子們紛紛離開曾經風光無限的租界,以極低的價格拋售了房產之后,他們要么在新區重新購買合法房產,繼續做自己的生意,要么就干脆卷鋪蓋卷回歐洲去了。
其他國家根本對中國毫無影響力。至于大英帝國,他們發現面對中國是一個有六億人口,有軍隊,有工業,有市場的強大國度。因為這些小摩擦全面沖突,既不可能獲得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也不可能承受商業上的重大損失。所以英國人非常聰明把這些舊賬“記在心中”,以等著秋后算賬的機會。同時英國人面向未來,與中國在當前的基礎上開始尋求斗爭與合作。
所以漢弗萊爵士很認真向人民黨提出關于中日關系問題的時候,陳克并沒有敢輕視英國人的態度。如果英國人已經向前走,而中國還死拽著過去不放,那只會讓中國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