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四十二章,夠強

  秦氏幫著輕撫后背,說著都是這樣過來的話,鼓勵伯夫人吐完接著吃,梁仁悄無聲息的進來,伯夫人抬起身子看到他,瞬間警惕,并警告道:“孩子是我的!與你無關!”

  兩個人不甘示弱的互相瞪視,承平伯夫人以蒼白的面容取勝,梁仁沒法和她計較,轉身出去。

  他也沒能清靜成,秦氏追出來,跟在他后面呵呵:“殿下呵,孩子是林家的,我們會對他好,要是個男孩子,就襲爵位,要是個姑娘,就招個女婿襲爵位,您要是出嫁妝那再好不過,您要是不方便吶,家里夠用了的,全是姑娘的,呵呵,”

  也許有人認為秦氏市儈,她是林老夫人帶大的丫頭,就是這個模樣。

  她見過太多的私生子回來爭家產一命嗚乎,也見過太多的防備私生子回來爭家產而一命嗚乎,還有相當一部分為給私生子分家產而導致丈夫一命嗚乎或妻子一命嗚乎。

  秦氏把所有的可能說全。

  最好是晉王不認,這就皆大歡喜,殿下不添麻煩,林家不找麻煩。

  如果晉王一定要盡父親的心,出副嫁妝或把爵位給孩子,這就足夠,殿下別添麻煩,林家不找麻煩。

  梁仁流星般腳步走開,到另一個房間里長長的吐氣,面上氣憤不已,胸膛里怒火燃燒,而腦海里不知所措。

  一個一個都會說,殿下這孩子與你無關,他們不知道,他想她,想她想的恨不能揉碎到生命里,見面時他也確實這樣做,接著這樣做也無人能擋,之所以沒接著“欺負”伯夫人,是梁仁想到承平伯,他對不起這個追隨過他的老臣,雖然這事情的起因與他無關。

  可他心愛她,這就已經對不起承平伯。

  他經不起這份壓迫,需要有人幫忙抒解,而聽到的呢,全是“這孩子與你無關”,借種結束,殿下滾蛋。

  梁仁在房里轉圈圈,怎么就沒有人關懷一下,他想她呢!

  好吧,他做出的事情會被人罵的很難聽,不會有人同情他。

  這是自作自受,梁仁閉上眼,眼角沁出淚水。

  他不回答,陰沉的臉色讓所有人害怕,秦氏最擔心,伯夫人這雜貨店的姑娘想不到宅門府第的角角落落,秦氏卻知道,長子是重要的,殿下可是近三十歲的人,他還沒有孩子,在這樣朝代的觀點,無后為大里,誰敢斷定他不想要孩子。

  幸好郭舅爺現在不扮強盜,返程后,舅爺就飛快跟來護衛,秦氏把舅爺請來,郭喻人美的不行:“有了?真的有了?我要當舅舅了!”他沖到伯夫人的床前。

  伯夫人不是坐月子,放下帳子就可以會舅爺,郭喻人笑的眼淚出來:“終于又要添丁進口。”

  他又帶進去他傷痛的過往。

  “舅爺,殿下那里還請美言,這孩子不論是男是女,斷不會去尋殿下。”秦氏抓緊時間陳述。

  郭喻人一口答應:“有我,這事情交給我。”

  這位郭家的大公子,他根正苗紅,曾被長輩寄以厚望,難道他不知道私生子的名譽不好,成長歲月里會出現歧視?

  郭喻人的親爹鐵將軍一個,寧王殿下在郭家人里最欣賞郭將軍,老洪王視為心腹,日常去哪里都由郭將軍護衛,郭將軍沒有外室也沒有私生子。

  郭喻人的親二叔,有一個外室和一雙私生子,二太太沒有孩子。

  他二叔動歪腦筋,想法子討好郭喻人,巧妙的讓自己私生子和郭喻人認識,郭喻人當時年紀小,很容易的就把親情到處籠罩,他二嬸被氣的病倒,向大嫂一房怨言很多。

  那外室心眼不好,認為二老爺慢功夫,她等不及,相中郭大公子年紀小,在他身上下功夫,在那一年的祭祖大典上,把私生子交給郭喻人帶去祖宗面前磕頭。

  郭喻人當時年紀小,不是傻,他在被利用以前發現,郭大公子牛氣哄哄的帶著十幾個堂兄弟,光天化日之下把外室家砸了,砸的過程認出好些二房的東西,郭大公子年紀小啊,誰也不問,他當家,利落的把外室細軟卷回家。

  二太太一頓翻看,還有幾件是她嫁妝。

  二太太哭到全家面前,二老爺差點沒被打死,二太太當時立下誓言,她若是不生兒子,就讓郭喻人過繼。

  長子過繼不合道理,最后二太太娘家人作主,如果二房沒有嫡子,妾生婢生也沒有,也沒有私生子進門的道理,二房由郭喻人奉養,二房家產歸郭喻人繼承。

  二老爺在家里慫,見長輩不敢說話,見兄長不敢說話,侄子面前丟大人,還指望他養老,傷養好后不但不恨郭喻人,沒事兒還要把好東西給郭喻人,還是籠絡他。

  郭喻人還是帶著全家期盼成長的那個,此后仰臉兒去上學,去習武,覺得自己光彩的很。

  照這樣來看,郭喻人應該恨私生子才對,可他并不認為伯夫人借種做錯。

  除去承平伯府照顧得了這個未出生的孩子以外,與他二叔在大難臨頭時也拿出膽氣追隨長兄進京無關,二太太也因這事自盡,而外室跑的快,母子三人影子也無。

  郭喻人對私生子的好傳聞也聽不少,他還親身經歷過,他的岳父,常佳旗的親爹,常五姑娘的親爹,也有一個外室,也是一雙兒子。

  大的比常佳旗小兩歲,小的比常佳旗小四歲,從這個年紀來看,常將軍與妻子應該不和,事實上夫妻挺好,這種夫妻模式在后世也多,不過在這樣的朝代里正大光明,這是好還是不好,后世自有批駁。

  那外室的長子,頂替常佳旗的名字跟隨親爹進京,沒出南興被人認出來,死在南興境內,小的那個也是這樣的命,他哥死了,就由他頂替常佳旗進京,就說常佳旗生得矮小,拿這話搪塞。

  小的被帶走以前,常佳旗忽然出現帶走他,兄弟一起逃亡直到被梁仁收留。

  常佳旗也是個沒能耐為家中女眷下葬的人,他在事后知道,他異母兄弟的親娘在他帶走小兒子以后,說:“跟隨大公子走,就可以安心”,也自盡了,常家的門客們把她一起下葬。

  常佳旗給那小子改名常佳孝,代他自盡的親娘收常佳孝到膝下,常佳孝由沒法登堂入室的外室子變成常家這房的嫡次子。

  人的心地決定辦事,與出身其實無關,根再正苗再紅,心眼不好也無用。

  郭喻人不過是個青年,可他經歷傷痛坎坷,在理解上增加很多,伯夫人想要個孩子并沒有錯,在這樣的朝代里過繼不到就領養,領養的不滿意,還有一肩擔兩房并不少見。

  借種是個不能說在明處,卻一直有人實施的行為。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伯夫人這孩子從錢財和教導上都不會麻煩殿下,林家有家產,還有名門出身的舅爺,空懸的爵位讓這孩子別無它求。

  郭喻人在這個晚上,備酒請殿下看月。

  梁仁冷笑著前來,在他一肚子腹稿沒有出口以前,把一張紙幾乎拍到郭喻人臉上:“本王看你應為這件煩心。”而不是勸殿下別搶孩子,這孩子幾等于沒有關系。

  郭喻人把紙張從臉上揭下,一看樂了:“這個好。”

  這是寧王處發來的應援公文,日期也很寬裕,這是一次寧王府有準備的可能性戰役,日期是一個月以前發來,最晚到日期是兩個月以后,寧王府給晉王近三個月的時間到達,正常從南興出發的話,兩個來回都不成問題。

  郭喻人濕了眼眶,好幾年過去,他終于再次見到寧王府發出的應援公文,這讓他想起父親,又要想起全家人,于是,他的一肚子腹稿還是出來的好,紅著眼圈,他掏心掏肺的姿態:“殿下,您有家,妹妹也有家,您有您的不得已,妹妹有她的不容易,請殿下體諒她......”

  梁仁手指公文,不客氣的道:“你看清楚日期沒有!”

  “看見,還有兩個月,咱們來得及......”

  “再看看!再想想!”梁仁嘿嘿冷笑:“她有了,難道咱們一路快馬奔馳回南興,再點齊兵馬去畏南?你算算路程吧,等咱們到家,我總得把她安頓好,難道送她回承平伯府大著肚子生孩子!你算算時間,夠不夠,我的郭將軍?”

  在這吃人般的聲調下,郭喻人就算了算,這一算他忘記尊卑,定定的盯著梁仁。

  以前郭喻人也和殿下不拘大小,可這種直愣愣的眼神還是頭一回。

  梁仁任由他看,殿下把難題甩給郭喻人,他輕松的倒了杯酒,愜意的喝一口。

  郭喻人開口的時候哆哆嗦嗦,應援公文的日期說明一件事情,他敬重的晉王殿下向妹妹承平伯夫人有情意,一個月前大家還在邊城內外,一面尋找承平伯夫人,一面提防被周王發現。

  這公文在晉王手里一扣就是一個月,如果伯夫人沒有喜,郭喻人相信他還是不會拿出來。

  這是寧王向南興發出的第一次應援公文,體貼的給足三個月的時間,如果晉王人馬不到的話,消息傳開來,諸王們不會再給晉王赴邊城的機會。

  當今防備周王,也防備諸王們,諸王們在世代互相應援里有深厚的交情,老洪王落馬的時候,嚇當今一跳,他以為魯王不會這么絕情,寧王也同樣認為魯王不會下狠手到那個地步,直到兩位殿下的人馬在南興摧毀兩個小鎮。

  老洪王面前長大的郭喻人,也曾和老洪王他們一樣,看不起京里的殿下們,認為他們失去先祖的豪氣,生下來就是一群無能之輩,終生不敢出京城,呆在他們的殿下府里載歌載舞,就是他們的一生。

  晉王雖改變大家看法,可要想真正被諸王接納,他需要任何一處邊城的應援公文,并及時趕到,殺出自己的鐵馬威風,當然,不見得需要晉王下戰場,他只要趕到和寧王談笑風生,手底下將軍自會上陣。

  這么重要的公文他在手里扣著,只因為他向承平伯夫人有了情意......以殿下的身份,多個側妃不在話下,伯夫人是個寡婦也不打緊,如果伯夫人先行生下長子,除去沒有王妃的誥封,在晉王府與奚王妃平起平坐,奚重固那里也未必翻臉到底。

  問題在于,這是承平伯夫人,承平伯是為晉王鞍馬效力的那個。

  郭喻人可以理解伯夫人給晉王下藥,卻不能體諒梁仁喜愛伯夫人,他顫聲道:“這會惹出亂子,承平伯在南興有很多交好的人......”

  梁仁緊抿嘴唇,忽然痛苦不堪:“別說了!”

  把筷子重重放下:“這差使交給你,醫生說前三個月不能顛簸,你還要給我半個月把她安置好,剩下不多的日子,郭喻人!你必須保證咱們如期趕到畏南寧王府!”

  梁仁甩袖而去。

  郭喻人也沒有吃飯喝酒的心情,他的腦海里一片混亂接著一片混亂,讓他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殿下給伯夫人孩子,他可以接受,殿下向伯夫人有情意到不顧重要公文,這萬萬不能。

  承平伯。

  奚重固。

  這兩個名字在郭喻人腦海里打轉,他理清思緒時,約有小半個時辰過去。

  筆直站起的郭喻人烙印心頭,如果他夠強,就能向魯王府公開報仇,如果他夠強,就能壓得住在郭家以后起來的承平伯舊友,如果他夠強,就不怕奚重固在這樁情意里大發雷霆。

  他需要夠強,誰讓他是舅爺呢?

  而去畏南的日子最后壓縮成不多,這難不倒郭喻人,一個半月后,把承平伯夫人安頓下來,郭喻人請梁仁走出,帶過十數匹高頭大馬:“這馬日行數百,足夠咱們趕到寧王那里而不遲到,兵馬將軍們,我已經先行命他們趕去。”

  梁仁自宮中走出,練兵養馬一概不會,可郭家卻是這方面的能人,梁仁全都交給郭喻人,表示自己向他的器重,也想讓郭喻人差使充實,不要背著人就時時的悲泣。

  盛夏的這天,晉王梁仁帶著郭喻人和貼身小廝趕往畏南封地,一個時辰后,承平伯夫人出于好奇走出房門,打量著這個新地方,她將在這里直到產子。

  這是個山巒腹地,對面有個很大的瀑布,飛珠濺出白玉光,是個休養的好地方。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