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33章 基地完工

  “這速度也太快了吧?”陳神看著眼前已經建設完畢的新基地,都不免有些驚訝,“不過我就喜歡這個速度!”

  在他的面前,就是已經完工的新基地。

  高度一百米不多也不少,足以讓人仰視,在經過幾次設計更改之后,占地面積最終定標六萬平方。

  新基地的表面有著許多鋼結構建筑的特點,結構組件相互支撐,外面墻壁上可以看到許多盤虬的鋼材,墻壁向上帶著些許傾斜和起伏變化,猶如巨人立在面前。

  而在它的正面,朝向大海的位置,一扇無比巨大的門就安裝在那里。

  陳神覺得這應該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門了,它高達94米,寬40米!

  原本初步設計的時候,高度設計的是84米,但是后面眾人考慮到機甲離開基地是要站在運載平臺上面的,必須增加運載平臺的高度。

  所以工程隊一商量,又改到了94米,而且運載平臺做成半地下式的,只有一半露出地面。

  這樣赤紅暴風就肯定不會撞到額頭了。

  陳神轉身,看向大海,在這里一條長長的水泥坑道從基地里面延伸出來,一直通往大海。

  這就是運載通道了。

  “走吧。”王倩招呼后面的陳神,一邊通知基地里面的工程隊打開基地的大門。

  嘟嘟嘟!

  一陣低沉的警示音從基地里面響起,正面巨大的伸縮門緩緩打開。

  基地的面貌徹底暴露在眾人面前。

  居于大門正中的位置,也是運載通道的盡頭,就是機甲的庫房,像電影一樣,在它的周圍架設有天橋和高空平臺,可以通過高空平臺近距離接觸到機甲的任何部位。

  庫房只要打開大門,就可以在外面看到。

  而走進去,緊挨著墻壁,一路往上,是一間又一間的研究室。在庫房的正對面,基地的最頂端,也是大門的上方,是整個基地的總控室。

  站在總控室往下張望,可以看到整個基地的地面情況,在庫房的兩側,是機甲的配件區和組裝區。

  配件區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房間,門口上面根據放置零件的不同,貼著不同的門牌。

  而組裝區,則是用于機甲的組裝和維修。

  這里放置著一個巨大的安裝維修平臺,平臺上方還有好幾門巨大的龍門吊,足以容納下機甲的一條手臂或者腿,在進行擴張之后,還可以放下機甲的軀干,完全可以滿足損毀級別以下的維修和組裝需求。

  不過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現在的基地里面,除了組裝平臺以外,大部分設備都還在路上,整個基地就像是鬼屋一樣空蕩。

  基地里面還有不少工人正在進行檢查和維護,焊接聲不時在空曠的基地里響起,特別刺耳。

  “我們其他的工程設備大概要什么時候才能到達?”陳神戴上安全帽向王倩問道,他們兩個的身后還跟著工程隊的人。

  王倩道:“已經快了,一周之內會全部到貨,包括那個改裝的運載平臺。”

  她拿出備忘錄看了看,“另外赤紅暴風目前測試合格的零部件也會在兩周之內送過來,等它們到了之后,基地就可以正式開工了。”

  “那工程師和技術員呢?”

  這么大一架機甲,沒有技術隊和工程師,絕對玩不轉。

  “明天,明天他們就會過來。”

  王倩把自己手上的備忘錄遞給陳神,一邊說道:“后面的一周時間,這個項目會進駐八千個人,一個月后總人數會達到一萬以上。”

  陳神接過備忘錄看了一眼,這一萬個人里面,大概有三百個工程師,三千個技術員,剩下的都是各支研究團隊。

  這里面有研究深潛密封的,有發動機組的,有材料的,有電子工程的,也有集成電路的……

  只要是赤紅暴風涉及到的領域,都來了至少一支研究團隊,而且每一支團隊在自己領域內的實力在世界上至少也是一流水平。

  這里面還有不少是只能遠程聯系的團隊,比如之前的矢量發動機團隊,他們就不會進駐現場。

  可以說,這份備忘錄上面的名單,就是一支工業和科研領域的夢幻天團。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別說讓他們造一架赤紅暴風,哪怕讓他們湊出這樣一支全一流的團隊,他們都找不到人。

  就連技術隊的工程師和技術員,也擁有著大量的工程經驗,在許多個不同的大型工程里面摸爬滾打過,閱歷和水平完全不是一般團隊能夠比擬的。

  第二天,正如王倩所說的一樣。

  從清晨開始,新基地就不停地有客車開了進來。

  一車又一車的研究員和技術人員在新基地門口被卸下,所有人看著面前這座恢宏的基地,都不禁發出了感嘆。

  “這是我們以后工作的地方嗎?”

  “這也太科幻了吧?我都要以為我是科幻電影里面的角色了!”

  在前往安排的宿舍之前,人們在基地門口放下自己的行李,第一次踏入了這座基地。

  走進去,里面的空曠更加震撼住了他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神廟一樣,就連心靈都受到了洗滌。

  只不過這個“神廟”供奉的是機甲。

  一想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眾人都不由得心情舒暢!

  陳神站在總控室,看著下面的研究員們,雖然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但是也能從他們夸張的肢體動作中感覺到他們的興奮和震驚。

  站在他身后的是新到的項目工程師,負責的是赤紅暴風的工程組裝。

  雖然在現實中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他們這些人已經在網絡會議上面見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已經不是陌生人了。

  陳神叫出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打了招呼,隨后便和他們現場確認起赤紅暴風的組裝方案。

  系統只給技術,不給工程方案,大機甲要怎么組裝,只能靠他們自己制定方案。

  所幸,國內不缺少主持過大型工程的工程師,雖然組裝一個76米高的大機器人對于大家來說都是第一次。

  但是有了之前那么多大型工程的鋪墊,工程師們還是很快就商量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先把雙腿組裝好,為整機提供支撐點,隨后在這個基礎上面,把機甲的軀干搭好,裝上裝甲之后,再安裝兩邊的手臂,最后再安裝頭部的駕駛艙。

  這只是一個粗略的步驟,執行時還有許多的細節需要注意,這對于工程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