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一章 本源宇宙(一)

  回到位于本源世界的永恒堡壘之后,李林立刻將早已整理好的科技樹開始復現,針對科技樹上最重要的分支進行復現。

  復現需要兩個方面的資源,一是人力上的,二是物質上的,人力自然是那些參與了技術研究,發現和應用的意識體,這些人數量眾多,前后有數百億之多,不同人分門別類從事各種細節,往往一項技術的成功付諸應用,需要上億人來進行,已經遠遠超過了地球時代人類的想象,那時候上千人合作一個項目,已經是大項目,阿波羅登月,兩萬多家公司和單位參與,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但比起高等文明動用的技術人力來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人力需要如此之多,自然是有道理的。盡管有智能系統利用,但人的思維獨創性,還是智能系統所不能企及的,除非賦予智能系統足夠高的意識,否則不能指望它們的創造性能夠和意識生物一樣,但賦予了它們意識后,又沒有精神領域上的貢獻,倒不如使用高度進化的人類了。

  一項技術由于其過于復雜,負責其中各個子系統的人需要進行細致安排,并且進行合作,當然由于有了統一系統的支持,可以避免那些無謂的bug產生,同時以最高的效率進行統合運行,這在地球時代的人是無法想象的,沒人能夠想象數億的高級程序員是如何在一起協調工作的。事實上,這些人的工作模式,當然都是在虛擬環境下聯網進行,進行的都是意識編程,其錯誤的糾正,由設計完備的底層系統來處理,映射到現實物質,也是在底層硬件設備的級別上完成。

  在物質上的需要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單純的各種天文數量的各種元素,另外就是天文數字的能量。這兩方面都不可能是永恒堡壘提供的,因此李林必須冒一定風險,找到一個通向本源世界的坐標,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足夠的物質和能量,來復現出足以自保的技術。

  這種自保的技術,便是一種稱為“黑洞防御”的機制,和三體世界中的降低光速來防御有些相似,不過更進一層,將地球時代看來神秘強大的黑洞進行可控化,面向外側的是開放的黑洞,具備自然黑洞的所有性質,一切能量和物質進入附近,都會被吸收。面向內側的則是封閉的,不會對附近的物質有任何影響。這種復雜的物質技術,包含著無數個細節技術體系,就算在之前的寄宿世界中獲取了相關技術資料,吸收轉化使用也花費了上百萬年,才真正掌握并且成功在宇宙中應用,能夠建立起一個由連續黑洞組成的閉合環,將內部制造成一個安全空間。

  當然安全也只是相對的,還有更強大的手段來對付這種黑洞環,不過那種手段自然還有時間應對,會為下一步的防御提供了緩沖時間。

  下一步防御,就是空間躍遷,不是將某個飛船進行空間跳躍,而是將一整片宇宙空間進行整體遷移,轉移到另外一處宇宙中,從而躲避打擊。這種空間躍遷要建立的工作,就是先要設定好空間切割點,將整個躍遷的空間范圍進行劃分好,一旦執行,就開始分離,分離后,再使用空間技術進行跳躍逃離。

  技術細節非常繁復,用單純的文字是無法描述這樣的細節技術的,只能使用虛擬世界技術的復現才能進行技術的傳遞,靠文字是無法包含這樣多的細節,其理解和推導的難度會遠遠超過任何一個人的智慧,只有看到具體的技術在實地的作用過程,才能進行理解。

  這兩項技術要想復現,需要的物質和能量重量接近上千萬個恒星系,當然這是在利用宇宙中的明物質,如果想要使用占據宇宙中絕大多數份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就要使用另外一種技術,那就是光暗轉化技術,使得這些不發出電磁波,但能借助引力效應來觀測和確認到的暗物質轉化成明物質,進而利用它們。不過“光暗轉化”更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物質技術,比起簡單的元素相互轉化,通過改變原子中的質子數來改變元素要復雜上無數倍,需要布設的環境更為復雜,消耗的時間更長,消耗的人力更多,因此只有在本源世界建立了穩定的基地后,才能進行實施。

  其他更為高深的物質技術還有很多,無一不是將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規律窮盡到了盡頭,在地球時代的人看來,比任何神圣仙佛都來得強大,甚至所謂的上帝也無法相比,人們只是定義了上帝全知全能,但對它具體的能力卻只有可憐幾種的幻想,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技術威力體現。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李林將永恒堡壘的出口坐標,很快定在一個河外星系上,那就是毗鄰銀河系的仙女星系,這個星系比銀河系還要大上一倍,距離原來的地球足足有兩百五十萬光年,不過在虛空中定位,是沒有距離觀念的,外面的物質世界,是清晰可見,如同星空中的銀盤一樣。

  為了防備曾經偷襲永恒堡壘的高等文明,他利用發展到高等文明的技術,在有限的能量和物質基礎上,對出口坐標處附近上千萬光年的龐大宇宙空間進行了探索,沒有發現有任何高等文明的痕跡。

  這處宇宙空間,有許多類似與銀河系的龐大河外星系,但都沒有產生高等文明,有很多星系,有大量的文明誕生,但他們大部分被限制在中等文明的階段,最好的也只是能夠制造出進行恒星級飛行的飛船,根本連本星系都飛不出去,以他們的文明水平,制造出來的飛船強度,缺少自我更新恢復能力,不可能支持數十萬年,就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損耗掉,這就決定了他們無法飛出本星系。

  還有許多甚至連物質科技也發展不出來,由于缺少必要的物質條件,只能在最基本的滿足生存上進行奮斗,是最可憐的文明,孵育更高層次技術的物質條件缺乏,比如缺少礦石燃料,缺少鋼鐵,比如一些發源于海洋的文明,沒有陸地,就沒有火焰的使用,只能在水中過著生存不愁,但又沒有向上發展的空間。

  可見高等文明出現的難度,何況還有種種的外來考驗,李林在經過了寄宿世界之后,已經對發展成為高等文明有了清晰認知,也許在人類看來,成為高等文明只需要時間積淀,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功夫就足夠。但事實上,單靠自己發展,一些科學上要解決的難題,必須要觀察到某些現象才能有突破。但這些現象想要觀察到,往往是要靠運氣,甚至要等待漫長的時間。

  比如空間技術中的突破,如果李林不是獲取了其他高等文明的成果,單靠自己全部從頭來,根據獲取的高等文明發展史,他們是在觀察到極罕見的宇宙星系沖撞的現象時,從大量能量和物質的沖突,發生了空間的改變,才得到了原始的寶貴現象記錄,才能進一步研究,一如原始人在看到雷電擊中森林,引發大火后,才懂得如何使用火焰,在那之后,距離鉆木取火,又過了漫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明白。

  這種涉及到更高層次的技術,同樣也是如此,需要等待現象的積累,才能找到模仿和研究的對象,否則只是在空想,原地打轉,不可能有實際的突破。

  有的運氣好,也許等上千萬年就能看到這些現象,但有的運氣差,也許要熬上幾十億年,這個時間尺度,很多宇宙災難,就成了巨大的考驗。許多在人類看來是杞人憂天的事情,就成了必須要面對的威脅。正是因為有這樣長遠等待的經歷,李林才能在寄宿世界中,找到愿意交換技術的高等文明,對他們來說,如果要想找到通向其他宇宙的路,也許要再等待無數時間,現在有了一個直接就能交流的樣本,他們沒理由不去做,至于可能產生的威脅,幾乎是沒有必要考慮的,因為交換出去的技術,肯定不是最新的,不交換也是浪費。

  將空間坐標定位在仙女星系之后,李林就更改了永恒堡壘從虛空到物質宇宙的空間出口,將它定位到仙女星系的一處恒星密集處。

  很快在這處陌生又空曠寂寥的宇宙空間中,一艘微型飛船被投放出來,它有著最基本的自我復制和擴張功能,能夠利用周圍存在的物質和能量,在短時間內,以指數形式快速擴張成一個龐大的基地,然后繼續利用周圍物質和能量來擴張。

  這種蘊藏在物質技術之中的力量,很快就將附近幾個恒星系吞噬完畢,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甚至包括星際塵埃,都被轉化成基地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進行大規模的構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