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46章 黃庭經,換鵝帖

  “是不是最新添放的東西?”

  此時,張老若有所思,轉頭詢問張清。雖說三樓中的東西,他也算是比較了解,但是也不敢說全部清楚。畢竟東西每年或進或出,多少有些變動。他上次登樓觀賞,那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在這段時間之中,三樓藏品肯定有少許變化。

  “叔公,你也知道,我不管這事。”

  然而,張清卻茫然搖頭道:“有什么東西,我也不太清楚。”

  “哦。”

  張老點了點頭,干脆直接問道:“王觀,不要賣關子,到底挑了什么東西啊?在我作保,他們不可能反悔,你就放心大膽的說吧。”

  “不急,回頭再和您老細說。”王觀笑道:“至于現在……道長們好像要和我談什么事。”

  龍虎山宴請客人,也不僅是張清作陪而已。另外還有幾個道士,這些人在陪客的時候,不斷的獻殷勤,又有幾分欲言又止的樣子,肯定是有求于人。

  對此,不僅王觀看出來了,張老更是心知肚明。

  “還能有什么事。”

  張老性情耿直,更喜歡直來直去,干脆挑明道:“當然是熒光樹脂的事情,剛才還在問我那樹脂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

  “咳咳。”

  一個道長有些尷尬,不過還是有幾分懷疑:“張居士,不是我們不相信您,主要是這事聽起來有些玄乎。沒有見過實物之前,我們肯定不能輕易相信啊。”

  從這話就可以知道,這個道士與張老不是本家。

  雖說龍虎山的天師姓張,卻不意味著張天師能夠一手遮天。實際上龍虎山的權力構成十分復雜。就算是外姓人一樣可以身居高位。

  明代嘉靖年間,最受嘉靖皇帝寄信的道士邵元節,就是出身于龍虎山。他不姓張,卻被嘉靖皇帝命為致一真人,統轄京師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

  由此可見,龍虎山一脈盡管和皇帝一樣,屬于世襲制度。但是卻舍得分權,給有能力的人出頭的機會,大家齊心協力。所以才有了龍虎山的輝煌。

  想來也是,如果不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估計龍虎山也不可能傳承至今。更加沒有現在道教四大法壇之一的地位。

  當然,與古代相比,現在龍虎山肯定沒有那么風光了。尤其是在半山寺奇跡般崛起以后,早有這樣心思的龍虎山,自然十分眼紅。才會再次求到王觀身上。

  租借紫檀陰沉木珠只是第一步,但是聽到熒光樹脂的奇妙作用,卻又是另外一個驚喜。如果能夠證實是真的,那么肯定不能錯過。

  “怎么,連我的話都不信了?”

  此時,張老瞪眼道:“你覺得我會撒謊嗎?”

  “不敢。不敢……”那個道士連忙賠笑道:“張居士的話,我們肯定不敢懷疑,只是難以置信。一時接受冇不了而已。”

  “愛信不信。”張老無所謂道:“等到王觀請人用膠脂書寫出華美篇章之后,你們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何必再另外請人。”就在這時,那個道士忽然笑道:“張居士,難道你忘記了,我們這里就有一個書法高手。”

  “嗯?”

  張老反應過來:“你是說道真?沒錯。他確實是書法高手,可惜就知道臨摹別人的書法。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大家。”

  “那位道真是什么人?”

  與此同時,王觀也有些好奇打聽起來,隨后笑道:“張老,你這話也有些偏頗,要知道許多書法名家,一開始的時候也是臨摹名家,打好了基地以后,才有了自己的風格,最終成為書法大師,所以說臨摹也不見得是壞事。”

  “那是你不知道具體情況。”

  張老搖頭道:“別人臨摹名家名作,那是博采眾家之長,研究歷代名家的筆法,然后加以分析整合,最終化為己用,自成一體。可是他呢,可以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專。”

  “專臨摹一個人的書法?”王觀眨眼笑道:“這樣也不錯啊,專心把一個人的書法研究透徹了,更加容易推陳出新。”

  “不錯什么。”張老哼聲道:“他不是專門研究一個人的書法,而是專門臨摹一個人的一篇字帖。臨摹了二十多年,已經完全印在腦中,就算是閉上眼睛寫字也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然而就是這樣,卻讓他的書寫習慣根深蒂固起來,除了這篇字帖以外,讓他改寫別的文字,簡直就像是小孩涂鴉,讓人慘不忍睹。”

  說話之間,張老嘆惜道:“如果是十年前還有救,至于現在……他已經徹底廢了,根本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說起來張老這神態語氣,真有幾分愛之深,恨之切的模樣。一邊說話的時候,一邊狠狠朝幾個道士瞪去,似乎這些人就是摧毀了一個書法大師的兇手。

  這些人也是心虛低頭,尷尬的笑了,不敢直視張老的目光。看到這個情形,王觀更加好奇起來,忍不住問道:“張老,他專門臨摹哪篇字帖啊?”

  適時,一個道士搶在張老之前,笑容滿面道:“王居士有興趣,不妨親自過去看看。”

  “這樣呀,也行。”王觀稍微沉吟,就點頭答應下來。知道這個道士在給自己設套,但是主動權在自己,他也不擔心中招。

  “既然這樣,那就走吧。”

  其實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現在有這個借口,正好順理成章的結束了晚餐,然后在幾個道士的引領下,慢慢來到了一個房間之中。

  在這里,王觀看到了那個名為道真的人,他大概四十多歲的樣子,高高瘦瘦,嘴辰下巴留了三綹青須。再加上寬敞的道袍,很有高人的風范。

  “張老,您來了。”

  看到張老來到,道真十分高興,連忙熱情相迎。

  走進房間之后,王觀好奇打量起來,只見這里十分寬敞,大概有四五十平方。不過布置卻十分簡單樸素,除了角落的一張竹床以外,就是一個寬長的書桌。以及幾張椅子而已。

  在書桌之上,卻是整齊有序的擺放了許多文房器具。其中一個小巧架子上,一排下來就有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毛筆二十多支。

  王觀仔細打量。發現這些毛筆都是使用過的,并不是單純的擺設而已。另外就是在書桌底下,卻是堆砌了一疊疊宣紙。疊放宣紙的高度,幾乎與書桌齊平。而且其中大半都有墨跡斑痕,顯然是道真書寫練字的結果。

  “道真。吃過晚飯了吧?”

  適時,一個年長的道士微笑道:“這位居士是我們龍虎山的貴客,對于書法比較感興趣,你要是有空的話,就幫忙寫一篇字帖送給他。”

  “行。”

  道真一怔,又或者已經習慣了。又立即點頭答應,然后十分麻利取了一卷宣紙鋪開,再用紙鎮冇壓平。然后凈手研墨。

  在他準備寫字的時候,張老也有幾分感嘆:“專也有專的好處,至少滾瓜爛熟了,也不需要怎么調整心態就可以直接進入狀態。不像某些書法大師,心靜不下來。就根本沒有什么狀態可言。”

  “當然,人家書法大師進入狀態。靈光閃現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幅傳世佳作誕生。可是道真再怎么靈光閃現,作冇品還是不可能擺脫前人的局限框架。所以說,弊大于利啊。”

  張老嘆息不已,或者這類的話聽得太多了,不僅是幾個道士無動于衷,就連道真本人也是置若罔聞,專心致志的磨墨。

  不久之后,墨磨好了,道真開始提筆準備寫字。

  “認真一些,拿出真本事來。”

  一個道士微聲提醒,卻是讓道真若有所思,隨即輕輕點頭,屏氣凝神,表情嚴肅認真。右手執筆醮墨,左手輕輕撩拿衣袖,然后筆走龍蛇,在潔白的宣紙上書寫起來。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

  王觀看了一眼,頓時驚訝道:“原來是黃庭經啊,我還以為是道冇德經呢。”

  “不對……”

  一瞬間,王觀收斂了輕視之心,表情一肅:“這是換鵝帖。”

  黃庭經、換鵝帖,不同的稱呼,卻代表不同的含意。對道家經典比較了解的人,肯定知道黃庭經是一部修道養生之書。

  關于這個換鵝帖,也有一段傳奇故事。眾所周知,王羲之非常愛鵝。山陰有一位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書法。知道他愛鵝的癖好,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鵝,然后在王羲之經常路過的地方放養。

  王羲之果然上當了,向道士求購白鵝,道士卻表示不要錢,只求他抄寫一部經文。王羲之欣然答應,寫了半天經文之后,高興地籠鵝而歸。也因為這段趣事,后世有人將王羲之所書黃庭經稱為換鵝帖。

  然而王觀卻是知道,關于換鵝帖的真偽,歷史上也是存在爭論的。畢竟王羲之寫經換鵝的典故,原文載于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后來不知道什么緣故,就變成了黃庭經。

  但是不管怎么說,黃庭經換鵝帖在流傳的過程中,如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書法名家,他們都從中得到啟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