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以后,算是讓劉東松了一口氣。一個現代化的公司,如果管理還是像草臺班子一樣糟糕,即便是他再能賺錢,也依舊只能作為別人的一塊肥肉。
雖然才僅僅改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公司的效率還沒有徹底的提升起來,但劉東還是能夠感受到公司改革以后的活力。就拿最現實的問題,也就是鋼鐵廠招工的問題來說,現在的效率足足是以前的三倍。這才是真正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有了明確的管理方向,劉東自己的工作也開始變得輕松起來。所以,乘著有時間,劉東就鉆進了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當中,雖然他的知識層面已經超出了這個世界二十多年,但當他看到不斷翻譯出來的蘇聯方面弄過來的資料以后,才發現,有些細節性的問題他也是需要學習的。
就這樣,十二月的時間匆匆過去,轉眼就來到了一九八七年元旦。
就在劉東準備好好放松一下的時候,吳一平帶來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當看到吳一平拿過來的資料時,劉東非常糾結。原本以為解決了問題的事情,現在好像依舊不那么靠譜。拿著手里的資料,劉東對著吳一平說到:“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雖然招收的人員已經夠了,但是由于這些人大多數不是熟手,所以效率非常慢?”
吳一平很不好意思的回答到:“老板,不是我們招收的人不夠努力,但由于老師傅太少的緣故,我們整體的效率實在不怎么高。雖然現在在鐵區那里的一個中型鋼鐵廠已經開始生產了,但產量實在是個問題。”
“老師傅太少?那你們就不能想想辦法?我們出的工錢應該是很合理的啊,那他們為什么不來我們工廠?而且我還給你們出過主意,那些老師傅我們可以去聘請其他鋼鐵廠退休的師傅,能讓他們發揮余熱,而且還有工錢拿,這難道還不能打動他們?”劉東詫異的問到。
在一開始的時候,劉東就知道,想要一下就把自己的隊伍培育起來,那根本就不現實。鋼鐵廠這玩意,一直都是國企在搞,就算是民間,也沒有會這手藝的人。難道他能去找那些鄉下打鐵的師傅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開始劉東就把自己的目光定位到那些鋼鐵廠的退休職工身上。這些人雖然是退休職工,但是他們的經驗絕對不會是那些毛頭小伙子能夠比擬的。
只要弄到一批這樣有經驗的老工人,然后每個老工人帶幾個徒弟,用不了多久,自己工廠的那些人就能夠掌握好技術。而且劉東為了不刺激那些國企,還專程囑咐過吳一平,不能只把目光看向一個鋼鐵廠,每個鋼鐵廠挖兩個人,想必那些國企也不會說什么。畢竟,那些人都是退休人員,那些鋼鐵廠拿來也沒用。
但沒想到就這樣,吳一平卻對劉東說,老工人不夠。這不是扯淡是什么?他可不相信那些老工人就那么高覺悟,堅決不給他這個資本家打工。他可是給白花花的人民幣,而不是打白條。誰能嫌自己的錢多不成?
聽到劉東的疑問,吳一平苦笑到:“不是不能打動他們,而是打動的人太多了。人人都想要進我們的鋼鐵廠來,把那些鋼鐵廠的領導們都給驚動了。所以,到最后,來我們廠的人反而很少。”
吳一平的解釋讓劉東惱怒了:“那些鋼鐵廠到底怎么回事兒?這退休員工想要再就業,他們憑什么不放人?我們一不偷二不搶,難道還能把那些人都給吃了?再說了,別人都退休了,他們這樣拽著人算什么意思?”
“人是退休了,但別人組織關系還在鋼鐵廠啊。鋼鐵廠要把這個捏在手中,那些人哪里敢不就范?其實,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大多數鋼鐵廠,離開了這些老工人根本就玩不轉。要不然,他們也不會用這樣的招數來對付那些老工人。畢竟,這擋人財路的事情如果不必要,他們也不想做。一個廠里面的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要是把關系搞僵了,那些廠領導也不好看。”吳一平解釋到。
這個解釋讓劉東一下愣住了,鋼鐵廠離開了老工人就玩不轉,這叫什么話?難道鋼鐵廠那些年輕工人就是吃白食的?沒有老工人,那些在職的年輕人就要抓瞎?既然這樣,那招這么些人來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們玩的?
看到劉東那個眼神,吳一平就知道劉東在想什么,于是無奈的說到:“還真就是這樣,現在能在鋼鐵廠待著的那些年輕人,還真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要是沒有老工人撐著,好多廠子都得倒。這樣的情況下,有大批的老工人想要來我們公司,豈不是讓自己的廠子倒下去?所以,他們限制那些退休工人也是逼不得已。”
“既然這樣,那些鋼鐵廠當初為嘛要招這些年輕人?鋼鐵廠可不是慈善組織,不可能全招些紈绔進去吧?再說了,這鋼鐵廠的待遇應該也不怎么好,那些紈绔們也應該看不上啊?”劉東現在更奇怪了。
聽到劉東把這事情聯系上那些紈绔,吳一平趕忙解釋到:“不是紈绔,那些人還看不上鋼鐵廠這些待遇,進機關不比進廠好啊?主要還是那些知青,鋼鐵廠里自己的知青。”
知青?聽到這話后,劉東這下算是徹底的明白過來。要是因為這個理由,那些鋼鐵廠還真就不敢放退休工人。雖然這一世他并沒有和這些人接觸過,但不代表他就不知道這些人的處境。
前世那么多文學作品還有那些電視,都是說這群特殊人群。他們的生活狀況,劉東很了解。就連自己的老爸,也是老三屆,所以,當他聽到吳一平說到知青,就什么都知道了。
這的確是他的疏忽,這兩年基本上都是在香港待著,很少回大陸,所以很多東西雖然知道,但并不是特別敏感。就像知青,他可是知道,這群人有多少。
上山下鄉回城后,這些人有能耐的考了大學,要么就當兵去了,還有的進了機關。但這些人,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運氣不好,沒有技術,也沒有文化,在城市當中生活有多困難,就可想而知了。當時社會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幾千萬人口啊,而且還是青壯年,根本不是那么好解決的。
但這些人當中,有些人運氣還算不錯,雖然自己沒有多大的本事,但父母如果有企業,走走門路就可以進企業。在當時來說,這就是一條好路。這年月,國企還沒有破產這么一說,如果能夠進入企業,那就相當于是捧了鐵飯碗,生活有了保障。就算是談戀愛,找對象,你要說你在工廠里面上班,那也絕對比做個體戶的那些人強上許多。
但國企本身,能夠接納的人必定是少數。本來廠子里面的人就夠了,再加上這么多小年輕,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而且名額也不多,想要就這樣進入企業,實在太困難了。
但好在國企有個政策,那就是如果父母在工廠里面退休,可以讓自己的子女進入工廠。就因為這個原因,原本還年富力強,四十幾歲的父母,為了讓兒女有個工作可以干,他們就自愿的退休,給自己兒女讓路。可憐天下父母心,本來自己在工作崗位上面還能干個十幾、二十年,因為兒女們沒有工作,就得站出來讓位。
一批技術嫻熟,能力極強的人退出了崗位,然后讓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毛頭小伙進入工廠,這對于工廠的生產,肯定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這還是一般的國企,要是那些科研所,這樣的影響就更大,有些工作完全陷入停滯,也不是不可能。
那些企業或者研究所為了完成任務,那就不得不想辦法。雖然不可能讓年輕人再退出去,讓老人留下,但如果讓這些老人們指導一下工作,就沒有任何問題了。本來這些所謂的退休老人們年紀就不大,在一線工作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兒女,那些老人們也得好好努力,所以,原本一個崗位現在兩個人做,而且一個還不用給工資。這就成了這個年月國企的普遍套路。
吳一平挖不到那些退休人員,也就成為可正常的事情。畢竟,別人真正做事的人要都讓你給挖走了,別人的工廠還用不用開工?即便是吳一平表示每個工廠僅僅招一點點人,那些廠也不會相信,誰知道這些人過去了,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他們可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遇到這樣的事情,劉東也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那些退休職工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廠里上班,連工作都可以不要,劉東就算開再大的價碼,也挖不過來人。
因為這個年月,對于私人工廠,大家還有著本能的恐懼。上面都還沒有定性的東西,不那么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