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之所以不要軍工業的人才,有多種方面的因數。一個因為自身問題,在華夏,除了政府之外,不會有任何一個私人能夠得到開展軍工的機會,軍工這類關系到國家安全的東西,不會有任何向私人開放的可能。
既然不能在華夏開放,他劉東拿這些軍工專家有什么用?別說拐回來然后交與國家,先不說這樣大公無私會使劉東損失多少,單單劉東沾手這些人,就足以引起國內無數人的暗中警惕。不論劉東最后是不是想要把這些人交給國家,這樣的事情都是很犯忌諱的。
所以,除非國家需要,并且找上劉東,那樣的情況下,劉東才有可能會去收羅這類人才。要不然,就算這些人才餓死都不關他鳥事。有些事情,是不能夠太過主動的,尤其是這軍工行業,更是如此。
這還僅僅是劉東這邊的問題,而列夫捷特那邊的問題就更多了。蘇聯的強大在于什么?不就是在于軍工么?正是因為蘇聯的軍事實力強勁,才能和美國抗衡。在這樣一個重視軍工的國家當中,想要挖走他的軍工人才,實在是太惹眼了。一個處理不好,不但會給劉東帶來麻煩,就連列夫捷特也不一定能夠脫得了干系。要少少的挖幾個不重要的角色,也達不到需求,但要挖多了,那就容易出問題。
劉東的生意并沒有想要包含這一塊,就算挖來了也是吃力不討好。正是因為多種原因,劉東第一個提出來的限制就是不要軍工業人才,那些人才,現在都是火藥桶,除了蘇聯自己能碰之外,誰碰誰都會捅到馬蜂窩。
“除了不要軍工業人才,我也不會要那些思想太過堅定的人員。你知道,那些人的腦子實在是太過僵硬,根本就不會明白我那想要拯救蘇聯人民的崇高理想,反而會對我們十分敵視。這樣的人我雖然欽佩,但卻不能夠為我們工作。你說是么?我的朋友。”劉東對著列夫捷特發問到。
“是的,那些人的腦袋一向不太好使,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審時度勢,而且他們也不懂得人際關系,是一群根本就不需要拯救的人。”當劉東談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觸動了列夫捷特一些比較傷心的回憶,所以列夫捷特對于劉東所說的那些人,一點好感都沒有,并且本能的厭惡他們。
“看來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些人實在不需要我們的幫助!當然,還有一些人也是我們所不能要的,那些在你們蘇聯很有名氣的科學家,我們也不能要。因為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社會關系,為了不給我們自己找麻煩,這些人也不能要。有了這么多的限制,列夫捷特,你覺得我們能挖到的人才還會很多么?”劉東說到。
聽到劉東這話,列夫捷特再仔細想了想,才開口說到:“是啊,有了這么多的限制,我們能找到的人才的確會少很多。但是我的朋友,你對于我們蘇聯的教育體系還是非常不了解,即便是有了這么多限制,能夠符合我們要求的人,依舊會有很多。我對你之前那個能要多少就要多少的提法,很懷疑。因為從我們蘇聯的人口基數來計算,即便是有了無數的限制,我猜想依舊會有上百萬人能夠符合你的標準。”
當列夫捷特把這話說出來后,劉東沉默了。他之前貌似想得太過簡單了一些,一直因為知道蘇聯用不了幾年就會解體,而對蘇聯本能的看輕了一些。可當列夫捷特這樣說了以后,劉東才發現,蘇聯能成為兩極之一,并不是僥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東才恍然記起,前世華夏接收蘇聯的人才并不算是最多的一個國家,最先動手的美國,還有貪婪的日本人,包括那些歐洲的國家,個個都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乘火打劫,不但搶占蘇聯的資源,人才也沒少弄。華夏都算是動手比較慢的,但就算是這樣的情況下,華夏依靠那些蘇聯的專家,僅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在很多科技領域當中,都發展成為世界先進。
雖然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比如說華夏的科研經費逐年增加,對教育更加重視投入,華夏自身的人才培養工作也沒有停歇下來。但是,無數的原因,都湮滅不了當年的蘇聯專家們的努力成果。
華夏當時還僅僅接收了一小部分人才,都有了這么大的進步。可劉東現在,居然想要一口氣成為一個大胖子,顯然蘇聯這道菜,如果真讓他一個人就這樣吃下去,絕對會爆體而亡。
想清楚了這一點后,劉東不由得對自己剛才那翻話感到臉紅。還是沒有弄清楚具體的情況啊,經驗主義害死人,還好這件事情現在還僅僅是處于商量的階段,并沒有落實下去。
要不然,要是招聘廣告讓列夫捷特發出去,因為失去生活物資來源的那些人才,能把劉東那還在規劃當中的新公司給撐爆掉。這時候,劉東想起了后世那些大型的招聘會,密密麻麻的大學生,把所有的招聘單位前臺給堆滿,一天下來,僅僅是簡歷都是以噸來計算的。
而現在的蘇聯,就算劉東剔除了很多類型,但剩下的,也應該不會很少,就算是要求再高,那各式各樣的人才,能形成的效果,應該也不比后世華夏那些大型人才招聘會弱多少。要真這樣做了,第二天克格勃的人就能找上門來。
光是想了想,劉東的頭皮都在發麻。于是,劉東很嚴肅的對列夫捷特說到:“我的朋友,我對我之前的那翻沒有經過實踐理論的話檢討,聽到你善意的提醒以后,我才發現,之前的想法實在是有很嚴重的錯誤。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繼續進行下去,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是慢慢來比較好一些。等我好好的再考察一下蘇聯的實際情況,再作出一個比較明智的決定。”
蘇聯現在的情況,很類似于華夏后世,教授不如狗,大學生滿地走,隨便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一塊廣告牌砸下來,傷到十個人,其中七個是大學生,兩個是博士生,還有一個是滅絕師太一樣的人物,博士后。雖然這樣的學歷在實際工作當中是否有其相匹配的能力,還是個問號。但不能否認,他們是高學歷人才的事實。
劉東這兩年在國內,一直嘗夠了不夠人才的煩惱。看看他最開始組建班底的五個人,除了陳潔和黃三水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其他的,周青富沒在劉東手下之前,雖然在邊境當倒爺混得風生水起,但他實際受教育的水平,僅僅是個小學。
吳一平雖然以前是國有工廠的管理人員,并且有著相當深厚的實際管理經驗,但他的文憑雖然也是大學,但這個大學之前還得加上一個括號(工農兵)。好吧,只要知道那年月工農兵大學是什么樣子的人,就會知道,在這樣的大學里面能學到高層次知識經驗,純粹就是天方夜譚。
當然,還有陳志豪。雖然陳志豪現在的學歷是大學,但他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僅僅是個高中生。也就是在齊家做事的時候,因為得到賞識,而自身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去香港大學再一次進修,拿到了大學的學歷。
五個人,現在都可以算得上是劉東的左膀右臂,可他們的學歷,是大學的僅僅只有三個,而且,這三個人當中,陳志豪這個大學的文憑,還是進修得來的。
可想而知,依靠這樣的根基打下現在這片江山的劉東,對于人才有多渴望!而正是因為在華夏國內挖掘不到更多的人才后,劉東就以偏概全,認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和華夏一樣,高級人才都是稀缺的資源。
所以才敢對著列夫捷特開口說,他有多少人才就能要多少人才。即便是他一直都知道,蘇聯的人才很多,而且還一直在為了挖掘蘇聯的人才,孜孜不倦的努力。但這個很多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思維,對于現階段蘇聯實際能有多少人才可以供他挖掘,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等到列夫捷特說到這樣的人才,在蘇聯能有上百萬的時候,劉東才真正的明白了蘇聯的底蘊。雖然一百萬人在劉東的心目當中,也依舊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但他可以聯想,后世那些大型的人才招聘會就可以拿來借鑒。
再大型的人才招聘會,一次性能夠接待的人數頂天了也不會超過五萬人,而僅僅是五萬人,當攝像機拍下來那畫面后,都已經足夠震撼所有人。
那五萬至少再乘以二十倍,就會成為現階段蘇聯能夠招聘到的人才。想想那個畫面,劉東的心就不由得不規律的抽搐起來。老天爺啊,劉東在國內累死累活的僅僅能招聘到三瓜兩棗充門面的人。可在蘇聯,個個都能當頂梁柱的人,卻有上百萬在等待救濟,這世道,說有多不公平就有多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