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58 善良救命

第三章  艾若更加好奇了,正想問,看著封氏那有些糾結的樣子,想來也是想見那位疑似女兒的姑娘的,于是對邊上人說道,讓人領著封氏去看大丫,她不讓大丫過來,多少也是讓他們母女有個單獨相處的機會,此時把英蓮叫了來,兩人當著這些人抱頭痛哭的,也實不像樣。

  而知府夫人和封氏也誤解了艾若的意思,他們以為艾若想的是,遠遠的看看,若是真的,自然相認,若不是,對大丫也好些。倒是對艾若的細致多了一分的感動。

  等封氏離開了,艾若看向了知府夫人,她剛可沒說完,她讓人把封氏帶走,主要是她想聽故事,懶得被人打攪。

  “當年林老夫人仙逝之后,林大人在蘇州守孝三年,修橋鋪路,布施寺廟,為老太太做功德。很是做了一些好事的。甄家隔壁便是一家小小的寺廟,因為地方狹小,被人戲稱為葫蘆廟。當初也因此而受惠,得了一筆銀子。但葫蘆廟原本就狹小,又才整修過,得了錢,又不能一點事也不做,于是請街坊四鄰一塊商量怎么用這筆錢。

  左街的秀才說,這廟這般的狹小,門口的路也不寬,廟中常有香火,若真的走了水,只怕門前的大缸一點用也沒有,還會損及鄰里。不如在后院修個小的靈塔,高處蓄水,萬一有事時,也能馬上救火,平時也能為這里添一種景致。

  大家一聽都覺得這是好主意,但是若是真的修建靈塔,寺里的地方就不夠了,總不能真的只修一個后院不是。甄家與附近的幾家都各拆了一處相近的偏廈,捐給了寺里,好讓寺里修了這座靈塔,重塑廟門。

  林老爺聽說此事。很是贊賞周圍義鄰,也贊賞了廟住持善于傾聽之德。親筆提了字,又讓人送了一筆銀子來,讓人修好一點。萬不可大意。如此這般,這葫蘆廟倒是憑空的被修得四四方方,整整齊齊起來。而四鄰也順勢就把各家也修整一新,倒是借機把進出的道路。各家的圍墻什么的,都重建了。原本狹小的車巷都寬敞了不少,葫蘆廟也從不起眼的小廟,到后來成了有名的德寺了。成就了這段佳話!

  那次大火。靈塔噴水,壓制了火勢,加之因為修靈塔。周圍各家都讓出了土地。于是他們各家,其實多少與寺廟無形之中就隔開了些,火苗也飛不過去,原本那天就有大雨,若沒有靈塔,大雨來之前,周圍也早就燒光了。因為有了靈塔。于是靈塔中的水雖說滅火還有所不及,但控制了火勢。等大雨來襲時,正好一鼓作氣。正殿雖說救不回來了,但是后來各方還是捐錢,把寺廟又重建了起來,倒是越發的靈驗了。”

  艾若現在知道為何叫巧宗了,不過,看著巧,卻也在情理之中。有時真的就是這樣,也許就是小小的扇動,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林海當時捐錢,又不是捐給葫蘆廟一家,只怕周邊的都捐了,而葫蘆廟的住持是個世俗中人,他沒高僧的樣子,于是他覺得這筆錢,我不能自作主張,于是我要聽聽鄰居們的意思。

  一般好的寺廟其實周邊都挺空況的,為什么,因為就算香火不旺,但是天天這么燒香,誰住邊上受得了?就算不怕失火,也嫌味道難聞不是。

  顯然葫蘆廟當初就是個小小的街坊廟,前面的路小,周邊被一群中產包圍,想動都動彈不了,想擴大,沒錢。因為沒法擴,香火也就更差,于是成了個雞肋廟。林海給的布施,對那住持來說,就是一個天賜良機,我這廟不是我一個人的,其實也是街坊們的,所以我問你們,我這錢該怎么花。

  鄰里關系是大學問。住持是聰明人,住持開會,人家不說我是想擴大一點地盤,好讓自己的寺廟顯得大點,有點規模。而是說,我們是街坊,我好了,你們其實也是沾光的。

  鄰居們也不傻,而鄰居們都是小康之家,是這個城市的中產,他們有點小錢,十分的有閑,估計他們早就挺煩這寺廟了。但寺廟不是他們想拆就能拆的。不能拆了寺廟,他們只能自己退一步。讓他們捐很多錢可能性不大,但是挨著寺廟的都是偏廈,圍墻之類的,雖說吧,誰都對自己家的地基看得重,有時為了一兩尺的地方鬧上公堂的也不在少數,但是這會兒,他們就得多想想,圖美名,順便離得遠一點好,還是由著天天被他們鬧騰好?這個其實挺容易選的。

  之前誰家也不好自己退,名不正而言不順,現在有名有份了,而且大家伙一塊捐,這大家就平靜多了。大家趕緊回去拆個偏房,讓出一塊地方,說不得還得砌個高墻,來擋著。只當是割地求安了。而且人家也說了,寺不要擴了,就修個靈塔保平安就好。

  靈塔可不能用木頭做,得用磚石,占在也不小,于是雙方都清凈了。而且還有實用價值,可是蓄水,能救火。就算不是寺廟出事,周邊幾家有什么,這水也是能救他們的。所以人善良了,救得其實是自己。

  甄家燒光的原因是,他們與葫蘆廟只有一墻之隔,那天又起了大風,火星子隨風掃到他們家,于是他們家也跟著燒光了。

  蓋靈塔,除了它能蓄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與鄰里之間有了隔離帶。甄家也就沒那么容易被火苗掃到了。而靈塔的水顯然不很夠用,不然也不會說,只是壓制了火勢,而沒有滅火。

  不過好像真的,只要哪兒起了大火,都會下一陣雨的,就好像是感應一般,不過艾若好像記得這是一個自然現象,可能是火大,燒干空氣里的氧氣,于是形成了什么,于是會有局部大雨的產生。書中也說了,當時是起了大風的,表明,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了雨水的影子了。

  現在艾若也覺得感動了,她不用問也知道為何甄士隱會突然感悟了,在天災面前,他可能經歷的心靈考問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承受得住的。但原本可能會全完了時侯,因為曾經一系列的善舉,把災難消除于無形了。

  甄士隱本就是那有慧根的,于是他感悟了,信人家,還不如信自己,寬以待人,哪兒都是天堂。家業保住了,他自然要開始拼命的找女兒了,那僧道后來倒是又出現過一次,但有了感悟的甄士隱,在沒失去家業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再跟人走了,他還要找女兒呢。現在全國捉拿這兩位,想來甄士隱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吧,他差點跟壞人在一塊了。

  “太太,真是甄家的秀,甄太太在那兒抱著甄家姑娘哭呢!”周瑞家的趕忙來報信。

  “哦,你安排一下,看看把大丫的東西都收拾出來,今兒就不留他們娘倆了,回頭,再置辦一桌席面,好好謝謝知府夫人。”艾若倒不很驚奇,忙說道。

  “賈夫人真是,原該是我們回請您的,做了這等骨肉團圓之事,這是大大的功德的。”

  “這是舉手之勞,不過聽你說了這么半天葫蘆寺,我倒是有興趣,正好也帶著孩子們去看看,主要是看看那兒鄰里相處之道,要讓他們知道,人的善良、大度是可以救命的。”艾若倒是誠懇的說道。

  知府夫人本是一怔的,但馬上肅穆起來,一齊點頭,忙說道,“那我陪夫人一塊去,也帶上我們家的姑娘。”

  “正是!”艾若喜歡這樣的安排,比湊一塊,只是吃一頓飯來得實在多了。

  很快封氏就帶著英蓮一塊過來給艾若磕頭,艾若笑著扶起他們,順便說道,“其實大丫原該謝薛二少爺,也要謝謝知府夫人,我不過是舉手之勞,薛二少爺仗義相助,而知府夫人幫忙找到你的爹娘,都是大恩。”

  封氏忙拉著英蓮又給知府夫人磕頭,找了六年,終于找回來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對他們來說,就算是磕一百個也是愿意的。

  艾若把人送走了,心情終于一片大好,回屋給賈政,賈瑗他們都寫了信,通報一下英蓮的故事,兩封信差不多,而賈政的信后也就多了一句,孩子們現時安好,勿念罷了。

  信送出,第二天,甄家就派人送來一份厚禮,艾若看看單子,對甄士隱家來說,這份禮就算很厚了,讓周瑞家的準備一份還禮,再厚三分,本就不是什么真的有錢人,過兩年這位還嫁,還是為英蓮多留點吧。

  周瑞家的也不在意,忙吩咐人去辦。賈瑩他們幾個小的也覺得此事極為戲劇化,又覺得一塊相處了這么久,各有禮物讓周瑞家的代為轉交。

  幾個蘇州府的夫人們也覺得此事要補救,于是各家都送了不少東西過去給英蓮,讓甄士隱越發覺得自己是蠢貨了,竟然聽了妖僧的話,害得女兒受了這么多苦,簡直就是羞于見人,但是,對女兒卻真是極好,重新得回,他怎能不好。到處看宅子,看地,似乎此時便開始給女兒籌備嫁妝一般。

  艾若帶著孩子們和各府的夫人姑娘們一塊去葫蘆寺拜拜,并且圍著走了一圈,告訴孩子們,善良是可以救命的,同去的還有其它家的夫人秀,聽了艾若的解釋大家均一同受教,葫蘆寺的大名,也就更加響亮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