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八節 專利(上)

  第五章一身轉戰千里路第四十八節專利(上)

  敘州的鹵泉數量眾多,鹽商紛紛向這里轉移,現在鄧名還沒有其他什么支柱產業,因此鹽業不光受到劉晉戈的重視,鄧名同樣非常關心,為此專門抽出幾天的時間來進行視察。

  現在在敘州的鹵泉外,有大量的木匠作坊,正夜以繼日地制造著鹽商要求的貨物——現在敘州最發的除了鹽業、就屬木匠和造船業——這種貨物是一種面積極大的木盤,底部對平整的要求很好,而且不能漏水。在鹽井旁,就有大量這種木盤被擱在石頭上懸空放置,打出來的鹵水被倒入木盤中,暴露在陽光之下,被曬成晶體。

  “曬鹽法能夠節約九成三的人手,能夠節省大量的柴火、鐵鍋,”盧歡向來視察鹽業的鄧名和袁象報告道:“采用曬鹽法后,我計算了一下成本,大概只有煮鹽的十分之一,現在敘州的制鹽都用了曬鹽法,遲早成都那邊也會轉煮為曬。”

  早在唐朝甚至更早的時候,福建地區就開始采用曬鹽工藝,但宋、元、明對推廣這個工藝都沒有什么興趣,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鹽鐵專賣,對官府來說,煮鹽的利潤定得多高都可以,根本沒有降低生產成本的迫切需要。明朝實行更嚴格的食鹽專賣后,還開始打擊福建的曬鹽法,因為相對煮鹽來說,曬鹽法更難以受到官府的控制,用曬鹽法制鹽的人不像灶戶那樣容易控制,官府無法靠控制鐵鍋等工具來控制食鹽生產——也就是說,雖然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了,但是官府的管理成本卻極大地提高了。就算有官員呼吁采用更便宜、更高效的曬鹽法,也是個人行為而已。

  明中葉后,隨著官府的控制能力下降,曬鹽法有所恢復、擴展,但等清軍入關后,視食鹽為命脈的清廷全力打擊曬鹽法。滿清和中國之前的歷代封建王朝一樣,食鹽專賣制度讓它們不用考慮生產成本問題,最關心的反倒是如何利用柴火、工具耗材來監視食鹽的制造數量以免灶戶“偷竊”國家財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滿清同樣不惜降低生產效率,打擊先進生產工藝。

  在西川,鄧名實行的是萬物專賣制度,只要購買了許可證就可以隨便生產,鹽廠也都是私人所有,因此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就是這些私人鹽廠最關心的事情。不過由于歷朝歷代的嚴厲打擊,盧歡這幫鹽商并不知道有曬鹽法的存在,直到從福建來的穆譚見都府的鹽商依舊砍柴煮鹽時隨口提到了福建的曬鹽法。

  雖然穆譚的描述讓所有的鹽商都感到很神奇,但川鹽一開始看上來似乎仍無法采用這種先進工藝,因為對福建來說,海水是無窮無盡的,對鹽田的放透性能要求也相對較低;但在四川,鹵水本身就是財富,是辛苦從鹽泉里提出來的,如果大量流失那是無法容忍的損失。因此直到大半年前,曬鹽法雖然被鹽商們一再提起,但沒有任何試驗鹽田獲得成功。

  后來一個叫王航的人突發奇想,覺得可以制造一個又淺又大的木盤來充任鹽田。王航本是萬縣的一個屯兵,幫袁宗第的戰兵背盔甲來到的敘州,在鹽商這邊打工幫忙背鹵水,聽大家一再提起曬鹽法,就突然有了這么一個主意。

  王航自己的木匠手藝并不怎么樣,不過他還是勉強做了一個小樣本給他打工的鹽商看,鹽商手中的資源肯定比王航多得多,就很快制造了一個大型的試驗品出來,效果也還可以。作為報答,鹽商出錢把王航從萬縣軍中贖了出來,還給了他一小筆錢,并給他在鹽廠安排了一個小職務,這個結果讓王航喜出望外,也感到非常的滿意。

  但當鄧名回來后聽說此事后,立刻把王航叫來讓他去成都申請專利,然后鄧名又教給他兩種出售專利獲益的辦法:一種是一次性出售專利許可給某個木匠行,另一種是按件出售。而王航最后選擇了按件出售,無論是成都還是敘州,凡是鄧名治下的木匠行,生產的曬鹽板都要按照面積給王航專利費;而在鄧名的控制區內,沒有付給王航專利費的木制曬鹽板都是非法產品,商家不得出售,這個專利時長五十年,范圍會隨著鄧名控制區的擴大而擴大。

  “王老板現在天天坐在家里數錢,數都數不過來啊。”盧歡開玩笑地對鄧名笑道,每張曬鹽板里都加入了專利費成本,但即便如此,曬鹽法還是降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產成本,而且對盧歡這種鹽商來說,王航的專利費根本沒法和他們的制鹽利潤相比:“現在王老板逢人就說,他的家業都是提督賜給的。”

  “是他自己贏來的。”鄧名搖搖頭,斷然否認道,他看到隨著大量曬鹽板被制造出來,這種木制鹽田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高,只有少量的濃縮鹵水從底板的縫隙間滲透出來,這些鹵水在鹽田底板和土地之間結成一道道錐形的晶體。

  根據專利描述,只要是木頭制造的,用來曬鹽的平板狀工具,王航就有專利權。對王航專利的改進可以帶來新的專利權,但王航依舊能夠分享利潤,除非有人設計出金屬制、或非平板的鹽田,而且能夠在競爭中擊敗現有的產品,才能導致王航失去他的財源。

  自從這件事傳播開后,無數人的人就日夜琢磨著新的發明,不少來自萬縣的袁宗第的輔兵、甚至他的戰兵都沒事琢磨著有什么東西可以發明,以便為自己贏得一個取之不盡的金礦。

  而且還確實有不少東西被發明出來了,很多專利大概都無法為它們的主人贏得利益,但有一些還是可以的,比如為鹽田遮雨的配套大雨傘——要是濃縮鹵水或是食鹽晶體被雨水沖走,那對鹽商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打擊,緊急儲蓄濃縮鹵水的帶蓋水渠。

  這些發明中凡是有助于提高食鹽生產的,幾乎都會被鹽商采購下來,讓他們的發明人收益,而最近申請的一種用來連接木制鹽田的工具,鄧名看上去感覺好像類似他前世的螺母、螺釘,只不過是木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靠這個致富,也就刺激著更多人去琢磨如何改進生產方法——不僅僅是鹽業,也包括其他制造業,只要有真實的作用,就不愁沒有私人商行使用它。

  “最近我還向都府的鐵匠行招標,我想要一種與火銃配套的兵器。”對于即將到來的重慶之戰,鄧名對袁象這種心腹重臣也沒有什么好隱瞞的,轉天他還帶袁象去視察一支新的川軍部隊。

  站在袁象面前的上百名明軍士兵都背著火銃,他們身上的裝備都來自于御營,鄧名從禁衛軍手中繳獲到的這批火銃質量都很好,和他從昆明拿到的那幾桿不相上下,他立刻用這些火銃裝備了一個步兵隊。現在這個隊中的成員都是從常備軍弩手中挑選出來的,除了火銃以外,這隊明軍士兵人人都攜帶著長匕首——他們幾乎都是浙江兵,個別的幾個四川、湖廣人也受其他人影響開始使用長匕首這種浙式武器。

  鄧名畫了好幾份招標圖給成都的鐵匠鋪,還告訴他們如果軍隊采用了他們的設計,就會給他們專利權,如果不直接向鐵匠鋪購買武器的話,也會為每件武器付給他們一份專利費——直到他們的設計被更優秀、更出色的設計取代為止。給袁象講解的時候,鄧名又隨手畫了一張草圖出來:“我管這東西叫刺刀,如果能夠裝在火銃上,我們的火銃兵就有了更好的肉搏武器,而不需要用長匕首去和對方的大刀、長矛拼命了。”

  不過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鐵匠鋪拿得出讓鄧名滿意的設計,主要原因還是目前成都的鐵匠鋪還是底子太薄,即使有鄧名的草圖,他們的制造創新能力依然不行。

  “除了持刀外,我還招標,要求制造一種裝置以取代現在的火繩,”鄧名告訴軍方和手下的官員,現在泰西已經發明了一種被稱為燧發裝置的擊發設備,讓火銃可以更安全、更頻繁的射擊,還有助于提高裝藥量和威力。鄧名的說法得到了穆譚的證實,雖然泰西人現在的主要裝備依舊是明火火槍,不過確實已經有這種裝備出現的傳說:“不過什么時候能給我造出來就不知道了,我還讓使者潛去福建,托延平郡王想辦法幫我取得樣品,好讓都府能夠仿制。”

  鄧名對火銃表現得異常關心,這點早就是川西官場盡人皆知的秘密,所以雖然覺得鄧名為此大舉招標、又派人專程去福建有些反應過度,不過袁象和其他人都不會在鄧名特別有興趣的方面潑他的冷水,而是紛紛預祝他成功。

  正在演示自己的火銃部隊時,有一個使者急匆匆地趕到演武場,手里還拿著一份剛剛送到的公文:“提督,重慶那邊有異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