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八節 斷后(上)

  第五章一身轉戰千里路第五十八節斷后(上)

  李國英發起突圍,一開始就出動了四千披甲兵,這些清軍先鋒在兩萬多無甲兵的輔助下,全面試探明軍的戰線。剩下八千清軍披甲兵則被李國英留在手中充當預備隊。他估計鄧名也是一樣,會把主力部隊留在手里盯著自己的主力。而兩萬多清軍的全面進攻可以分散明軍的兵力,制造聲勢,吸引明軍主力的注意力。

  川陜總督本人全身披掛,坐在中軍帳中急切地等待著前線傳回來的消息。南線和中央都是由川陜綠營負責,這兩千披甲的先鋒即使遇到了明軍的主力阻擊,也可以利用對地形的熟悉且戰且退——其實他們也稱不上多么熟悉地理,但是總比山西綠營強得多。

  兩千名山西綠營主攻北面,他們的兵力相對比較雄厚,而且這一帶也被李國英預判為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段。當明軍的注意力被南線吸引過去的時候,山西綠營就可能找到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然后打開一條通道。

  由于山西綠營相對更不熟悉地理,所以李國英也不用太擔心他們在打開通道后自行逃走——雖然李國英一再向部下們強調,明軍實力薄弱,無法阻擋七萬大軍抱團離開,但如果換成川陜綠營在北面,李國英還是不太放心,怕他們會在危機關頭拋下主力先行離去,畢竟他們可能仗著自己是地頭蛇快速逃回重慶去。

  清軍突圍的結果沒有什么懸念,山西綠營向西攻擊了一天也沒有找到出路,他們向北深入內陸山地十幾里,但依然能夠見到明軍的哨所和營寨。而且明軍的防線也相當厚實,即使越過明軍的營地也會遭到明軍增援部隊的阻擊。

  不過山西綠營不肯放棄,他們堅信李國英的判斷,那就是明軍的兵力不足,無法形成一道連綿的戰線,若是明軍強行延展他們的防線,那整條防線上的兵力就會被攤薄——除了相信這個判斷外,山西綠營也沒有其他的出路,因為事實若非如此的話,清軍就只剩下了死路一條。

  根據李國英的命令,山西綠營嘗試繞過前排的明軍哨所和堡壘,并用無甲兵把這些明軍堡壘包圍起來,以阻止他們出來干擾清軍行軍。在綠營的先鋒進行這樣的工作時,明軍堡壘里就開始用烽火報警,很快就有大批的明軍甲兵從后方開過來,阻止山西綠營用簡易壕溝癱瘓明軍的前哨堡壘。

  不肯死心的山西綠營反復地攻擊著明軍的防線,直到時近黃昏才不甘心地退下去。撤回來的山西綠營向李國英報告了他們失敗的詳情,除了明軍總會有甲兵及時增援外,這些山西綠營還看到堡壘后面有不少游騎往來活動,顯然在北方的防線后面駐扎著明軍雄厚的兵力。每次出動的明軍甲士目標都很明確,只是趕走想要進行土木工程的無甲兵,或是阻擋綠營披甲的進一步深入,明軍每次都僅僅出動必要的部隊而沒有浪費他們的后備兵力。

  山西綠營的報告讓李國英沉吟不語。清軍在南線和中央的攻擊也不成功,王明德只打了一個上午就叫苦不迭,抱怨明軍的營壘堅固,絕對無法突破;而中央的甘陜綠營也稱明軍防備森嚴,讓嘗試突圍的清軍無隙可乘。

  李國英親自坐鎮,知道前鋒將領斷然不敢撒謊欺騙自己,既然明軍在每一處都有充裕的兵力,那就只能說明鄧名得到了大批的援兵。

  “成都原先不就是劉曜的一萬多人嗎?后來可能又從建昌要了些人,再加上跟著鄧名進川的浙江人,總共也就四、五萬吧?”對面的明軍實力要比李國英想像的強大很多,但川陜總督卻感到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剩下的可能還有十幾萬人,但都是鄧名抓回去的俘虜啊。”

  趙良棟他們的貴州輔兵、高明瞻戰敗后送給成都的部隊、還有李國英拋棄的數萬民夫,這些人剛被明軍俘虜一年多……李國英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他對軍屯等工作都頗為擅長,對戰略、人心也都有不錯的把握,因此才會受到朝廷和洪承疇的青睞,把抵擋劉文秀大軍的重任交給他,還把他一路提拔為西北數省的總督。

  根據李國英的經驗,這些被明軍抓去的俘虜沒有五、六年工夫根本無法消化,不但不能成為明軍的助力,反倒需要留下相當的人手去監視他們。而明軍從長江下游擄掠來的壯丁也不是短短兩年就能收為己用的,這些人恐怕都有逃離軍屯的心思。但是李國英卻沒有見到流亡者——就算重慶和成都中間隔著大片的無人區,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只能說明鄧名對他的統治區采取了非常嚴格的警戒制度,而這種制度當然也需要人手去維持。

  掰著指頭算算,李國英認為鄧名最核心的部隊就是川軍,那些人手下的輔兵可能都被鄧名提拔為軍屯看守和甲兵;其次就是浙江來的亡命徒。不過李國英始終沒有看到劉曜、楊有才和其他青城派的將領出現在戰場上,一次也沒有過,所以李國英一直懷疑鄧名在成都進行了大清洗——這會導致鄧名對舊川軍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

  “鄧名怎么可能動員四、五萬人來阻攔我們?他手里可靠的部隊頂天也就是這個數,難道成都一點兒看家的人馬都不留嗎?”

  除了核心部隊的人數外,李國英猜測成都現在有壯丁二十萬左右,他為了保險還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二十五萬——雖然還是低估了,但和鄧名實際控制的二十八萬男丁相差并不多。如果鄧名動員五萬人到前線,那就相當于六丁抽一丁,這是李國英絕對不敢相信的比例——當初在遼東松錦決戰的時候,皇太極雖然能夠在滿、漢、蒙八旗中實現三丁抽一(包括無甲兵),但那也是滿清的極限,而且在八旗兵三丁抽一的背后,還有數百萬漢人包衣的后盾。為了保證八旗兵的動員,包衣連三十丁抽一都做不到——這樣算起來遼東的動員率也不過是二十分之一左右。

  就算鄧名有糧食儲備、有水路優勢,可皇太極也同樣有大量的儲備和本土作戰的優勢,現在鄧名表現出的動員能力比皇太極時期的滿洲還要高得多,這讓李國英感到非常不解——皇太極當時已經在遼東經營了很多年,手下有很多在遼東出生的漢人、投降漢軍的第二代和十年以上的漢人包衣,這些人都對滿洲人死心塌地,肯定不是鄧名手下這幫從五湖四海收羅來的人群能比的——而如果沒有足夠長的統治時間,以李國英的見識,他完全無法理解鄧名如何敢大規模動員這些不可靠的壯丁。

  最糟糕的是,這些明明應該很不可靠,不肯為他們缺乏威信和恐懼感的軍官去拼命的明軍壯丁,居然在堅定地守衛著明軍的防線。

  “是不是虁東賊也來支援鄧賊了?”王明德對李國英說道。

  “有這個可能性。”雖然除了袁宗第以外,李國英沒有見到虁東眾將的旗號,不過如此一來就可以解釋為何對面的明軍會有如此眾多的數量,而且還沒有大量逃亡事件發生:“也可能是建昌的賊人來增援鄧賊了。”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不少山西綠營將領都感到很緊張,他們人生地不熟的,一旦分散突圍肯定會落入敵手。而且王明德他們都是李國英的嫡系,如果形勢緊張到必須要有人斷后的話,山西綠營懷疑這個送死的差事肯定會落在他們的頭上。

  “總督大人,我軍的軍糧只夠吃三天了,必須要突圍!”山西綠營怕什么偏偏來什么,王明德鏗鏘有力地說道:“賊人只會越來越多,我軍必須盡快突圍!”

  環顧了周圍眾將一圈,王明德跨上一步,單膝跪倒在地,雙手抱拳向李國英請命道:“總督大人一定要走,而且一定要立刻走,末將敢請為大軍斷后!”

  隨著王明德這話一出口,山西綠營的將領們人人臉上變色,緊接著就是真誠的感動,還夾雜著些許的懷疑。

  “正是。”另外一個陜西籍貫的大將胡文科也搶上一步,和王明德肩并著肩跪下,慷慨陳詞:“想讓全軍突圍很難了,但甲士一定要保住!末將懇請總督大人帶著山西綠營的披甲先行一步,讓末將留下和王總兵一起為大軍斷后。”

  “末將亦愿留下。”

  “末將也是陜西的好男兒,不愿意丟下王總兵和胡游擊獨活!”

  許多陜西綠營將領紛紛跳出來,爭先恐后地向李國英請命斷后,他們一再強調要總督大人趕緊帶著全部山西綠營披甲離開,并且發誓會用手中的五千甘陜綠營披甲兵和幾萬無甲兵死死拖住鄧名,保住總督大人和大部分主力逃出險境。

  山西綠營的將領們此時都慚愧得無地自容,不少人熱血上涌,也要求留下一起斷后,但卻被王明德他們攔住了,胡文科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你們遠來是客,我們老秦軍……不,我們甘陜綠營是做主人的,怎么能讓客人冒險?”

  除了山西綠營外,甘陜綠營的眾將還一致表示陜西提督張勇也是太重要的人物,應該和總督大人一起突圍。

  張勇對此倒沒有推辭,不過讓山西綠營將領們奇怪的是,張勇并沒有露出感激之色,只是陰沉著臉頭,一言不發地站在李國英背后。而川陜總督面對著手下眾多的忠義之士,似乎也沒顯得有多么感動,反倒有一種讓山西綠營將領看不明白的古怪表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