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睿在臺灣島上忙著安撫人心,他派去給太宗送信的人也乘船到了泉州,泉州知府不敢怠慢,連夜遣人快馬加鞭將杜睿的奏折送到了長安。
已經數個月沒有消息的杜睿突然派人送來了奏折,太宗也是吃驚不小,看過杜睿的奏折之后,太宗沉默了許久,始終都想不明白,杜睿的奏折當中言辭懇切,分明就是在求著太宗,將夷州島收歸大唐所有。
杜睿為何會如此看重這么一個海島,太宗百思不得其解,太宗不是杜睿,他根本就不會明白夷州島對于大唐的作用,也不會明白什么叫做海外防御前沿,他只是覺得接受這么一塊海外飛地,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接收夷州島,那就意味著大唐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作為依托,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發展夷州島。而如今大唐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推行變法,改革軍制上面,哪里有這份精力。
太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拒絕,但是仔細想了想,杜睿每次說話都不是無的放矢,難道這個夷州島對大唐真的這么重要,以至于杜睿居然在奏折當中苦苦懇求。
“王德!召太子!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李世績,馬周前來議事!”
王德領旨,連忙去了,不多時李承乾先到了麟德殿,見著太宗施禮已畢,問道:“不知父皇召兒臣前來,有何要事!?”
太宗將杜睿的奏折遞給了李承乾,道:“承乾!你先看看這個,是杜睿遣人送來了的!”
李承乾聞言一驚,道:“承明!?他不是出海遠行了嗎?泉州刺史也已經上了奏本!怎的還有奏折到此!?”
看過了杜睿的奏折,李承乾這個自命為杜睿知己的大唐太子也不解其意,道:“父皇!兒臣倒是在史書上看到過這個夷州島,只是承明為何會如此看重一個海外荒島!”
太宗搖頭道:“朕也是不解其意,這才召你們前來商議,看看這夷州島究竟是收,還是棄!朕在這件事上也是猶豫不決。”
李承乾思慮了一番道:“父皇!兒臣以為承明的意見應當考慮。”
太宗聞言,詫異道:“哦!承乾!你方才不是也說看不明白杜睿所言何意嗎?為何此時為何又要站在他那一邊!”
李承乾道:“兒臣雖然不明白杜睿說的那個海外防御前沿是何意義,但杜睿每言,必定會切中要地,所以兒臣以為此事可以考慮,杜睿總不會拿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戲耍君王吧!”
太宗聞言,雖然對李承乾如此信重杜睿有些擔心,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杜睿此子看的要比這滿朝文武深遠,或許這夷州島當真如此緊要,也猶未可知!”
正說著,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李世績,馬周四人結伴而至,他們這五人如今乃是大唐權力核心最頂尖的任務,房玄齡身處尚書令,司掌六部,當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長孫無忌和岑文本分居尚書左右仆射,馬周身為中書令,也是太宗身邊的近臣,李世績更是了不得,在杜睿的推薦下,出任了大唐的總參謀長,軍界第一人。
太宗將杜睿所奏之事詳細說了一遍,又將杜睿的奏折頒視眾人,眾人看了,也是納悶,他們和太宗的疑問相同,都想不明白,杜睿為何會如此看重一個海外荒島。莫說是夷州,便是江淮以南在他們這些關中,山東子弟的眼中都是煙瘴叢生,刁民遍地之所在,更遑論這個夷州島了。
最后還是博文多記的馬周道:“圣上!關于這夷州島,臣也曾看過一些記載,史書中稱,這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谷,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好以為飾也。《三國志•吳志•孫權傳》當中記載,吳主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當時這支部隊在臺灣駐扎了一年時間,后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
關于東吳出海下夷州島的故事,后世經過考證,結合史書的記載,以及臺灣當地的一些傳說,整理出了一種更為詳細的說法。
公元229年,孫權在金陵稱帝,國號吳,正式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吳國領地處長江以南,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沿海漁鹽豐富,江海之上水運發達,商業興旺,經濟繁榮,但是它的土地面積要比蜀、魏小,本土又是湖泊縱橫,陸路交通不便,吳主孫權久有繼承父兄之業,重振興室的宿愿,但是如何擴大領土,向外發展呢?
北面魏國雄據中原,勢力強大,自己的實力不及;。面蜀國,雖然陸遜率東吳精兵,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大敗蜀軍,之后劉備病死白帝城,但是蜀相諸葛亮輔助劉禪承繼帝位,勵精圖治,不拘一格任用隊材,平定南中,七擒孟獲,國內安定,自己同樣無力吃掉蜀國。這些事很使孫權煩惱。一天退朝后,他和大將諸葛直談論歷史,說到了秦始皇入海尋仙的事。
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很想使秦朝統治萬年,因此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于是想盡辦法煉丹求藥,后來聽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派徐福帶五百對童男女入海尋取長生仙藥。徐福到過夷洲,那里四季如春,沒有冰雪,如仙境一般,但長生不老之藥本是世間無有之物,根本不可能找到,回去又怕遭殺身之禍,不敢返回,于是,漂浮到宣洲,居住下來。
“既然如此,到底有沒有夷洲呢?”孫權問道。
諸葛直答曰:“有,《禹貢》就記載過夷洲。”
孫權派人翻找出《禹貢》,果然書中記有夷洲。孫權便想到,秦代既然有人到過,如今我江東航海業發達,飛船快艇無數,也一定能找到夷洲,于是孫權決定派人去開發夷洲。
公元230年,也就是吳國黃龍二年,孫權派大將衛溫和諸葛直領兵一萬去開發夷洲。經過充分準備,衛溫和諸葛直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隊伍,帶著足夠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萬,揚帆出海,浩浩蕩蕩,開始去尋找夷洲。
經過日夜航行,數月之后,按照《禹貢》上的記載,他們終于到達夷洲。人馬剛上岸,還沒來得及欣賞島上風景,島上的土人即擊鼓聚集,紛紛拿著長矛、弓箭、本棍沖了過來。
衛溫和諸葛直趕緊叫士兵迎擊了當地土人,雖然勇敢廝殺,但土人的兵器落后。這時候,吳國士兵使用的都是鐵甲、鋼盔,而土人用的長矛都是用獸角制造的,箭頭是用青石做的,又沒經過訓練,抵擋不住吳軍的攻勢,結果紛紛后退。
土人退去后,衛溫鳴金叫士兵不要追趕,就地扎起營寨。他和諸葛直在帳中商議如何消除誤解,與土人建立友好關系,完成吳王交付的任務。正在這時,土兵前來報告說有土人求見。
于是兩人趕緊出帳迎接。交談中才知道土人以為他們是強盜,才奮力抵抗的,現在按照當地習慣,打敗方要派人到對方道謝,贈送禮物,算是和解。
衛溫、諸葛直馬上說明他們的來意,并派代表帶上禮物回拜。
漢末三國年間,夷州島上的土人還處在氏族公社階段,沒有私有財產,過著原始社會生活,他們分成許多部落,部落成員被叫做“彌鱗”,日常勞作,按照性別、年齡、強壯程度,男子擔負上山狩獵、下海捕魚、保衛部落、守護財產的職責。
婦女、兒童主要是在部落的管轄范圍內采集樹種、野果、植物根莖,為全體部落成員準備飯食,烤肉,大家一起吃飯,平均分配食物。部落中最高首領是酋長,氏族內部完全平等,酋長的住房和大家一樣,都是石房。在房子周圍圍上一圈木柵欄。酋長房中唯一特別的就是擺著許多人頭骨,因為按當地風俗,室內陳列的人頭骨越多,表示殺死的敵人越多,本領也越大。在氏族部落中,沒有法律,只按習慣來處理問題。有事大家召開部落會議共同商議。
土人酋長為了表示對吳軍友好,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男女老少都穿上鮮艷奪目、質地精致,色彩斑斕的氏族服裝,頭發盤于頭頂上,用骨笄束住,脖子上帶著成串的珠子、貝殼、骨頭等做成的項串,手腕、腳腕都帶著玉石制成的鐲子,成群結隊,歡聲雷動,載歌載舞,從白天一直到晚上,又架起篝火,吳軍士兵也加入了歌舞的人群,衛溫、諸葛直等與當地酋長一行人頻頻舉杯歡慶。
衛溫等人開始在夷洲住了下來,幫助土人耕種,并教給他們農業生產技術和鑄造技術,和土人相處得非常友好,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許多吳軍士兵生了病,土人又熱情幫助他們醫治。由于他們的醫療水平也比較落后,吳軍所攜帶的藥物也使用完了,病死的人越來越多,衛溫和諸葛直商量后做出決定,返回吳國,有的土人愿意跟他們一同去吳國,于是衛溫、諸葛直和夷洲土人灑淚作別,帶著數千吳國士兵和愿意跟隨的土人回到吳國。
但是回國后不久,諸葛直就和衛溫一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處死了。
馬周見太宗等人聽得都十分入神,便接著講到:“后來兩晉之時,晉武帝司馬炎也曾派人到過夷州島,還在島上設立郡縣,只是永嘉之亂后,中原便于夷州島失去了聯絡,由此可見,這夷州島自漢末三國年間變為中華所有,如今杜大人上書,懇求圣上,將這夷州島收歸大唐,想來也是念著舊事,不忍島上的漢人被遺棄,才上此表彰!”
馬周雖然也不明白杜睿為何看重夷州島,但是他自打輔助杜睿推行變法,邊對杜睿佩服不已,因此自然就站在了杜睿的一邊。
可是他的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就提出了相反的意見:“圣上!中原雖然與夷州島舊有往來,然那夷州島不過是一塊荒壤無用之地耳,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孤懸海外,易藪賊,得之無益,去之可也。杜睿卻以此時攪擾圣上,卻是不該!”
李承乾聞言,忙道:“舅舅何出此言,那臺灣島雖然孤懸海外,然其地也有我華夏之民,如何說棄便棄,如此作為,豈不是讓島上的漢民傷心。”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越來越和他離心離德,居然偏聽偏信杜睿,心中略有不滿,便道:“殿下!夷州島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況且殿下也說夷州島隔在大洋以外,聲息皆不相通,可以空其地,任土人居之而納款通貢,豈不美哉!”
太宗見他甥舅二人爭論,心中不喜,便看向了房玄齡,問道:“玄齡!你也說說,這夷州島,究竟是該守,還是該棄之不管!”
房玄齡思慮了一番,道:“這夷州島變恍若珠崖,一樣孤懸海外,然其地極然漢末三國年間便為中華所有,如今棄之不益。”
長孫無忌忙道:“房大人所言謬也,這夷州島如何能比之珠崖,珠崖自先秦變為中華所有,島上漢民無數,大唐開國,也是順勢收為己有,而這夷州島所載,不過道聽途說而已,如何能一概而論!”
房玄齡道:“即便如此,夷州島距離泉州去之不遠,既然島上同樣有漢民居住,如何不能仿照珠崖例!”
太宗聞言,皺眉道:“如此說來,你也贊成收為大唐所有,懋功!你且說說看!”
李世績言道:“圣上既然胸懷四海,志在宇內,這夷州島為南下諸海之樞紐,臣也贊同杜大人所言,當收為大唐所有,況且杜大人奏折之中也曾言明,這夷州島上物產豐富,礦藏無數,收之也大有好處!再者杜大人也說,島上漢民仰天朝,如敬父母,時刻期盼朝廷能將夷州島收復,圣上何不順應民意!”
太宗聞言,又是一陣沉思,道:“既然如此,朕便順應民意,收了杜睿這份厚禮,你們看該派何人前往治理這夷州島。”
這件事上,眾人又犯了難,莫說是這夷州島,即便是珠崖,如今也不過是流放官員的去處,誰人愿意離開中原這錦繡江山,去那等蠻荒之地。
最后還是李承乾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保舉三人,前往這夷州島!”
太宗聞言,詫異道:“太子要保舉何人?”
李承乾道:“兒臣保舉去歲的科舉探花馮夢倫,進士科第六名鄭君可,第八名鄭君戴三人同赴夷州島!”
太宗聞言,想了想道:“你說的這三人可是同為杜陵學子!”
李承乾也不隱瞞,道:“正是!此三人與杜睿在杜陵之時,還曾引為知己好友,馮夢倫好實干,胸有大才,鄭君可,鄭君戴兄弟一人好農學,一人好工學,遣他們三人同赴夷州島,也可互為臂助,在島上改土歸流,使之土人也能同沐我大唐榮光!”
去年的科舉之時,馮夢倫五人一同得中,如今杜鯤鵬任職總參謀部,薛養言為鴻臚寺的員外郎,鄭家兄弟同在工部,馮夢倫在戶部,不過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如今得了李承乾的舉薦,雖然要揚波千里,到夷州島任官,不過也算是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才學的好機會。
太宗道:“好!既然是太子保舉,朕便準奏。”
這時李世績又言道:“圣上!如今杜大人開辟海疆,不如遣一隊軍士隨行,助其成功!”
李世績的意思很明白,杜睿雖然沒得圣旨便恣意妄為,但既然太宗都不追究了,為了讓杜睿的身份更為規矩些,不如派一支軍隊,跟隨杜睿一同出海,也好在以后有事的時候,幫上些忙。
太宗點點頭,道:“如此也好,便讓蘇麟前去吧!他與杜睿曾在西域共事,如今便一同為大唐宣威海外吧!再將那份奏折送去,告訴杜睿,今后海外再有事,可以讓他便宜行事,不必萬事皆報與朕!”
原本頭疼的事情,如今如此輕易便敲定了下來,眾人也紛紛告退,開始張羅了起來,太宗等眾人走后,又拿起了杜睿的那份奏折,接著又命王德取出了當初杜睿描繪的寰宇圖志,看了一陣,漸漸的明白了杜睿的用意。
原來在杜睿的計劃當中,這夷州島,敢情是攻略東南亞的前沿哨所啊!退可以守夷州島,保衛中原江山,進可以以夷州島為依托,攻略四方。
太宗看著突然笑了起來,道:“這小子,當真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