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大軍出,天下動

  大唐的戰爭準備已經完成,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妥當,出征迫在眉睫,杜睿在這段時間也是越發的忙碌起來,大部分時間都要在軍營中度過,大軍就要出征了,出征前幾天是將領們最繁忙的日子,關系到四十萬人馬的事情,沒有人敢大意。

  即使大軍出征后,所有人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杜睿這樣的主帥如此,其他各領軍將領也一樣,或許只有大軍凱旋班師的那一天,將所有軍務交割了,他們才能放下心來。

  杜睿早已經不是第一次率軍出征,但是肩負著重要之責,他不敢有什么的馬虎,因此在這些天,他大部的時間都在軍營中度過,府中都很少回去。

  杜睿人還未離開長安,但大多時間都沒在府里出現,他的一眾妻妾心里可不是滋味了,安康公主和晉陽公主兩個更是如此,但她們也是沒有辦法,只能在杜睿偶爾回來的時候,大發一通牢騷罷了。

  看到妻妾們幽怨的眼神,杜睿的心里也挺內疚,他也只能利用難得的回府時間,多陪陪她們,陪著她們說說話,給妻妾們一些實際的安慰,多給孩子們一點兒父愛。

  因為要照顧太多人的感覺,杜睿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體力,這樣也弄得他有點兒疲憊了,有時候連他自己都有些后悔,后悔給自己加的擔子太重了,可是沒辦法啊!

  兩代帝王的重托,古往今來,何人曾有過這樣的恩寵!?

  周公沒有過,霍光沒有過,諸葛亮也沒有過。

  所肩負的越多,身上的擔子就越重,杜睿現在算是徹底明白了,什么叫做責任重于泰山。

  出征前的一天,杜睿等主要的將領可以回府與家人告別,杜睿也以實際的行動與妻妾們好好告別了一陣,當然告別的場面非常荒唐,他可以說累倒在了一群女人中間。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果真不是虛言。所幸大軍終于要出征了,杜睿也“暫時”解脫了!

  出征選在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承天門前。

  長安城的百姓早早的就到了,他們知道大唐帝國對這個世界新的一輪征服,又要開始了,雖說此前薛仁貴西征埃及的時候,大唐已經吹響了戰爭的號角,但是杜睿親自領軍出征,總歸還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像在后世,兩部大片同時爭奪暑期檔,一部是黃渤出演,另一部云集了劉德華,周潤發,周星馳,雖然都是影帝,但是人們的期待肯定是不一樣的。

  薛仁貴雖然也是名將,但是和杜睿相比,終究是差了一些。

  杜睿是誰?

  大唐戰神!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代名詞。

  長安的百姓都記得,當初唐軍在怛羅斯慘敗,西域震動,幾乎連長安都暴露在了大食的兵鋒之下,關鍵時刻,又是杜睿力挽狂瀾,不但將大食人趕出西域,更是一舉殺入中亞。

  所以說,他們對杜睿的期待,要大的多,而且更有信心。

  他們都在期待著一場即將到來的大勝,說起來,他們倒是比杜睿這個主帥更加自信,戰爭還沒開始,他們就已經預定了勝利。

  大唐皇帝李賢早早的就出現在了承天門的城樓上,他將親自主持了盛大的出征儀式,未來的皇后,杜睿的愛女杜太平就站在李賢的身邊,他們的婚事已經定下了,就在杜睿得勝回朝之日。

  此外朝中的重臣、致仕的散官及出征將領的秦束也都參加儀式。

  前些天剛剛下了一場秋雨,天氣漸漸的有些冷了,即使在暖陽照耀下面也是如此。但這樣冷意襲人的日子里,承天門外依然很熱鬧,數萬的將士們在承天門外寬大的廣場上整齊地排列著。來送行的出征將領的家人及看熱鬧的百姓數量也數以十萬計,放眼望去,無數的戰旗飛揚,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人和馬,耳邊是震天的鑼鼓響。

  雄壯的《秦王破陣樂》在一遍遍的奏響,許多將士跟著哼唱,群情激昂。大唐男兒就應當奔赴邊疆,為國征戰,戰死疆場,馬革裹尸,那才是大丈夫的歸宿,如今就要出征了,他們的心情止不住的陣陣激動。

  與出征將領們意氣奮發的樣子完全不一樣的是,送行的家人們都是一副哀傷的面容,一些出征將領的妻妾,還有子女們,在那里不停地哀泣。

  戰爭總是要死人的,誰也不知道,此番出征,眼前還活蹦亂逃的親人們,還能不能安然地回來,此時的一見,很有可能就是這輩子的最后一面。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看著在那里比誰眼淚多的出征將領的家眷們,杜睿心里不由的想到這兩句詩,還真不是滋味。更讓他不是滋味的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妻妾子女們同樣在那里哀哀哭泣,作為西征軍大總管的他,站在大軍的最前面,能清楚的看到附近大部送行的出征將領的家眷,包括自己的親人,其他人的哀傷樣子不會引得他太多的傷感,但自己的家人這樣,還是讓他的心情低落的。

  簇擁在杜睿身后的杜學征等人,也是不禁眼圈泛紅,只不過在杜睿的身邊,他們可不想表現出自己懦弱的一面。

  帶著五個兒子出征,杜睿的一眾妻妾都是極為反對的,在她們看來,兒子們都是堂堂貴公子,如何能身涉險地,到疆場上學著武夫一般搏殺。

  其中反對最為激烈的就是寶釵,和當初反對將杜學武留在澳洲道一樣:“夫君便是當真這般心狠,學征他們年幼,如何能受得了那般苦,夫君若是當真要帶著親子上戰場,便將學義和學楨帶去,他們兩個是兄長,能在長安成享盡安樂富貴,卻要弟弟們上疆場去拼那個九死一生,怎么都不是個道理!”

  對此杜睿也只是反駁了一句,便讓寶釵沒話說了:“正因為他們是我的兒子,所以必須跟著我這個做父親的去拼命,他們是貴公子,自小便是錦衣玉食,享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榮華富貴,難道就因為如此,他們的性命,就要比那些平民子弟金貴,他們在大唐得到的多,自然也要復出的多!”

  虎毒不食子!

  杜睿對待子女的態度,或許當真是有些苛責了,但是公而忘私,古人都能做到,他如何便做不到。

  舉薦人才,只見公義,無視仇親的道德勇氣,是國家社會人人所要培養的一種基本精神。能“公”才能去“私”,能去私才能互信不疑,這是塞堵亂源的根本道理。

  杜睿知道,當一個王朝承平已久之后,這眾公而忘私的精神,很容易被人漸漸淡忘,緊接著就會發生一些,諸如火箭干部、裙帶提拔事件,更會有人打著“舉賢不避親”的旗號搞“小圈子”提拔,你用我的人,我用你的人,互相照顧,皆大歡喜,有些“火箭式干部”一查就與某些領導官員沾親帶故,難免讓佳話失色,美談蒙塵。

  在杜睿看來,“舉賢不避親”能不能成立,關鍵就在孔子的那個“公”字,公與不公,高下立判。

  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杜睿不是不愛惜自己的子女,更不是當真大公無私的圣人,他讓杜學征無兄弟從軍出征,身涉險地,難道他的心里就當真愿意。

  杜睿只是不想自己嘴上要求別人“大公無私,因公忘私”,自己卻做另一套,到時候他還怎么去要求別人,要是人人都以權謀私,這個天下豈不是要亂了。

  杜學征等人萌蔭入仕,他們既然享受到了權利帶給他們的好處,自然要付出義務,這是公理。

  安康公主哭的似乎比任何人都傷心,讓人覺得肝腸寸斷,杜睿知道,她是在為自己擔心,也在為杜學征無兄弟擔心,汝南公主倒挺堅強,時不時安慰幾句自己的妹妹。

  對眾多妻妾,杜睿的歉意很重,因為忙的事太多,他在出征前都沒好好陪過她們。

  此刻,杜睿只能一個勁兒地抱歉,說征戰回來了,一定會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她們,并要求她們在出征當日不要來為她送行,以免得傷心。但一眾嬌妻美妾還是來了,還垂淚痛哭,讓杜睿心里的歉意更重了。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杜睿知道他無法割斷對這些女人的柔情,他只能強忍著不去看她們。

  鑼鼓的喧嘩中,李賢下了城樓,步行著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杜睿連忙率領眾將領整齊地列隊迎接皇帝的到來。

  儀式正式開始,李賢率領群臣及將要出征的將領走上祭臺。

  祭天、祭地、告宗廟,再祭旗,以太牢祭祀,牲血涂軍旗、戰鼓,再是日祭,包括行軍將要經過的方位和山川神,表示從此跋山涉水,可以一往直前了。

  杜睿參加過多次這樣的出征儀式了,不過今日卻發覺這一次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顯得格外的隆重,杜睿也能理解李賢的心思,大舉西征,剿滅大食,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洪武朝開年以來,大唐還不曾顯示過赫赫武功,這一次西征,如能得勝,李賢有為之君的形象,便可以樹立起來了。

  和當初的李承乾一樣,李賢同樣感覺自己生活在父祖的光芒籠罩之下,特別是那位戰功赫赫的皇祖父太宗皇帝,簡直就是一位可以讓他仰視的存在。

  太宗皇帝“胸有百萬雄兵”的不凡氣宇。作為華夏歷史上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太宗皇帝精于韜略,戰功蓋世,無愧于“最能打仗的帝王”之美譽。

  有這么一位祖父壓在頭上,李賢現在和當初的李承乾一樣,也是滿心想著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他坐上皇帝的寶座,大唐照樣能繼續繁榮昌盛下去。

  李賢的心里在想什么,杜睿自然是一清二楚,也就不奇怪為何這一次的出征儀式會如此的隆重。

  太宗皇帝在位之時,滅國無數,高宗皇帝繼承大統之后,也平滅吐蕃,安定中南,開疆拓土無數,現在輪到李賢了,父祖的榮耀就在頭頂上懸著,他豈能不盡心。

  杜睿作為出征大軍的主將,在舉行儀式時候,他心里也是覺得是無上的榮光,沒有任何煩瑣的感覺。

  要是在往日,杜睿最不耐煩的就是這種繁瑣的儀式,但是今天不一樣,平滅大食,只要這個戰略目標能夠達成,那么天下一統就指日可待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恐怕是杜睿最后一次領軍出征了。

  好在出征前的祭祀儀式自有侍中、宗正及禮部的官員主持,杜睿這些出征的將領只要跟著行禮就行了。

  緊接著李賢頒布詔書,禮部尚書親自宣讀:“朕自登極,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賢能,恩澤百姓,外結萬邦之友善,內修仁德之政。大唐自定鼎以來,眷惟大食蠻夷身處偏僻之所,倍加恩恤,撫納之厚,實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殺傷吏民,干國之紀,刑必無赦,致天之討,師則有名。現而今特遣宋國公,大行臺尚書令,內閣首輔大臣杜睿,總督西征各路兵馬四十萬,順時興師,討伐不敬。天示助順,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懷敵愾之氣。然王師所至,弗迓克奔。咨爾士庶,久淪涂炭,如能諭王內附,率眾自歸,執俘獻功,拔身效順,爵祿賞賜,當倍常科;舊惡宿負,一皆原滌。朕言不渝,眾聽毋惑。”

  詔書一經頒布,頓時萬民沸議,討伐聲盈溢長安。自大唐立國以來,累次對外戰爭無有不勝,唯獨大食一國,時常滋擾,豈能忍耐,國人氣概昂然,睥睨四夷,豈甘受辱于大食。

  這份《討大食敕諭》用“討”不用“伐”,這其中有講究,雖一字之差,卻含大義所在。

  “伐”通常是弱勢一方對強勢一方用兵的語氣,如武王伐紂,就好像人立于大樹下伐木,至少對方也是與自己平起平坐。

  “討”則是主人對從屬問罪,比如當年出兵攻打薛延陀,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討”,否則就是把對方的地位提高到與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大食雖然不曾接受過大唐的冊封,也并非大唐的蕃屬國,但是對心氣極高的大唐,大食雖然不是個弱者,但是“伐”之一字,大食還不配。

  若是被葉齊德知道的話,真不知道該做何感想了。

  大食帝國身為天下強者,如今在唐人的眼中,他們居然連平起平坐的資格都沒有了。

  這些儀式后,杜睿率領諸將,列隊站立,背對參加祭禮的大軍隊列,面對皇帝及百官,還有觀看的百姓,進行了誓師。

  “大食野蠻小蕃,肆情拒命,累犯我大唐天朝,攻我城池,殺我百姓,掠我財物,如此獸行,天人共憤,當揮我正義之師,討伐作惡者,搗其巢,滅兇息暴,以告天下,還天下以安寧,四海以承平,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大唐萬勝!”

  震耳欲聾的聲音響徹整個大地,將士們及觀看的百姓都跟著振臂高呼,一時間“大唐萬勝”的口號響徹長安城內外,這就是出征儀式所需要的效果,激勵士氣。

  待歡呼聲平歇下來后,皇帝李賢便當著全體將士的面,準備將代表節制軍隊權利的節、鉞授予杜睿,表示從現在起,杜睿可以正式指揮麾下的人馬。

  李賢的神色帶著隱隱的激動之色,在將節、鉞授予杜睿后,退后一步,看著杜睿和他后面的諸將,臉上露出笑容,朗聲說道:“宋國公,朕期望你這一次能領大軍將那大食徹底消滅,保我大唐西疆安寧!”

杜睿從皇帝手中接過節、鉞,退后三步行了個莊重的軍禮,大聲應道:“請圣上放心,臣等一定不辱圣上所托,奮勇殺敵,早日平滅大唐,安定我大唐西疆  ,以成太宗,高宗皇帝未竟之志!”

  “好,有宋國公這句話,朕便放心了,朕就在長安等著你的好消息!”李賢也很是興奮。

  這時一身盛裝的杜太平也款步上前,走到李賢的身邊,帶著微微的憂愁,看著身前的杜睿,她雖然還不曾和李賢大婚,但是名分卻早已經定下了。

  “爹爹此行,萬望保重!”

  杜睿一笑,道:“放心就是,爹爹戎馬一生,區區大食人還去不了為父的性命!”

  李賢接著道:“宋國公!大軍即可出征,踏平大食,一統天下!”

  “謹尊圣上旨意,臣等一定不辱使命,誓將大食人斬盡殺絕!”杜睿回話的聲音擲地有聲,余下的將領也都跟著大吼。

  李賢也沒再說什么,深深地看了杜睿兩眼后,再對他一笑,轉身回轉城樓。

  杜睿在李賢回到御座上后,起身退后一步,將節、鉞高舉在頭上,對著廣場上整齊列隊的數萬軍士再次怒吼道:“誓將大食人斬盡殺絕,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大唐萬勝!大唐萬勝!大唐萬勝!”

  眾軍士也揮舞著武器跟著齊聲高呼,怒吼聲震天的響,和著更加激昂的鼓樂。數萬將士的怒吼聲將所有人的激情點燃,那些觀看的百姓也跟著振臂高呼“大唐萬勝!”讓人有種震耳欲聾的感覺,那些舉起的手臂和揮舞的武器都密集成林了。

  群情激昂之下,杜睿上馬,抽出佩劍,命令大軍出發,在前部先鋒高履行的帶領下,大軍的前鋒人馬開拔,隨后其他的人馬也都跟進,早在城門外等候的三十多萬將士也加入了進來,在騰起的漫天塵沙中,四十萬大軍終于踏了征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