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九十三章 突擊步槍

第兩百九十三章突擊步槍漢京紫  城中,御書房地下五十米處。.

  這里是陳紹的私人空間,也是現在紅警基地控制中樞所在。

  “啪、啪……”連續不斷的槍聲在基地中回響。

陳紹一軍裝,手持一把還在試驗中的突擊步槍,對著百米外的標靶,連續不斷的  擊著。

打完一個彈夾,便立即又從前面的桌上拿起一個新彈夾。換完彈夾,又連續不斷的擊。準備好的十幾個標靶已經被打得不成樣子,但陳紹還是沒有停止  擊。彈夾一個換過一個,桌子上那些裝好子彈的新彈夾不斷的減少著。

“咔嚓”一聲從突擊步槍中傳出,陳紹看了下桌子上還有幾個沒有打完的彈夾。心中嘆了口氣道:還是不行,連續  擊的話,自動導氣供彈裝置還是會出現問題。精確度是上去了,可老毛病還沒有是改變。

  陳紹對這款新式的突擊步槍寄予厚望,科研團隊也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在克服了多道難關后,很多問題也都解決了,可一直困擾的自動供彈裝置還是不過關。

突擊步槍集合沖鋒槍和步槍兩種步槍的優勢,步槍程遠,精確度高,但速慢。沖鋒槍程近,精確度一般般,而  速快。

經過多年的研究,這兩種武器的優勢已經被融合在一起。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為了確保程和精確度,又要保證  速。這對槍械的材料要求很高,試生產了很多樣槍,始終都卡在這一關。

這款新式的突擊步槍為無托結構步槍,導氣式自動方式,自動機采用短行程導氣式活塞,機頭回轉式閉鎖,可單、連發  擊,具有30發塑料彈匣供彈。機械瞄準具為覘孔式照門。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裝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

按照陳紹的要求,這種突擊步槍是小口徑突擊步槍,口徑5.8毫米。原本是要采用和自動步槍一樣口徑子彈,便于后勤補給,但7.62毫米子彈無法保證擊精確度。而且也為了符合陳紹的要求,才改成5.8毫米,這樣在  擊精確度上和減少后座力上,都比7.62毫米子彈來得更好。

其實這款突擊步槍,除了導氣式供彈上有瑕疵外,其他方面陳紹都很滿意。680米的程,裝上瞄準鏡殺傷力可以達到800米。并且5.8毫米子彈在一百米的距離內,可以擊穿8毫米厚的鋼板,并且還有殺傷力。槍長度也在700毫米左右,算是一種很短的步槍。槍短,戰斗時加上刺刀重量也才3.5公斤,十分便于攜帶。并且還可以在槍托部位,加裝35毫米榴彈發  器,加強其作戰能力。最主要的是,這種步槍在研發時,就被賦以全天候戰斗的要求。只要可以試驗結果完全符合戰斗要求,可以裝備所有部隊。

  同時在研究的槍械中,還有一種全新的班用機槍,顧名思義。班用機槍是一個步兵班的火力支援單位,一個步兵班配發12

,主要作用是中近距離對敵方進行殺傷及壓制敵方火力掩護其他作戰人員行動,多使用彈匣,短彈鏈或彈鼓供彈,一般與步兵班內的步槍使用的彈藥相同,配備2腳架,理論速在6001200發/分,戰斗速一般150發/分。而這種班用機槍,由一人  作便可。是中華軍隊現在使用輕機槍的升級版,外形和突擊步槍差不多,口徑也一樣。并且之間很多零件可以共用,這樣也減少了很多后勤壓力。

而現在這兩款槍械都已經試驗了很久,也改進了很多地方。比起第一次試驗時,洋相百出,已經好很多。可陳紹還是很不滿意,導氣裝置沒有決解好,高  速連續使用的話,很容易卡殼。如果不是有這個硬傷,現在陳紹已經命令軍工廠大力生產了。

  伸手摸了摸放在桌子上的突擊步槍,陳紹心中也頗有些感慨。其實這款突擊步槍的造型很受陳紹喜歡,最主要的是漂亮。在當年開始下馬研究突擊步槍時,陳紹就畫了一張圖紙,只是一張槍械的外觀圖,而且還很粗糙。幾年后,這款突擊步槍已經在試驗中了,并且造型和陳紹當年畫的一樣。

當他看到樣槍時,不管能如何,他便喜歡上了這款步槍。當初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款突擊步槍搞出來。并且他自己也參與了試驗,只要有新式樣槍生產出來時,都會給他送來一把,還有配  的子彈。

  地下基地中,也成了陳紹打靶的絕佳場地。既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保密工作也不需要他注意。

熟練的把桌子上的突擊步槍拆成八個零件,把卡住的彈殼拿出來,陳紹又把步槍裝回去。又是連續不斷的  擊,等他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完時。還好,并沒有再發生卡殼的現象。

  在返回御書房時,陳紹忍不住在心中嘀咕道:還不是很完美,才打了300發子彈,就要卡殼一次。要是把這個問題決解了,那這款突擊步槍就可以面世了。

當他剛坐到御書房的桌案上時,還未拿起奏章。桌案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接過電話后。陳紹便起  走出御書房,直奔國防部而去。

  三分鐘后,陳紹走進了國防部的指揮中心。此時蔣百里和蔡鍔還有陳福欽都在里面,陳紹和他們點點頭便開口道:

“蒙古有什么最新  況?”

“粟鈺生傳來最新  報,總攻可能會在今天晚上發起。”蔣百里開口道。

陳紹聽完蔣百里的話,轉  望向前面的電子地圖。地圖上已經把整個蒙古邊界線上的敵我態勢標注得很清晰,而且隨著軍隊的移動,地圖上的標識也在跟著移動。

  這里是中華科技的最高結晶,擁有大量領先世界科技的電子設備,是中華三軍部隊的中樞大腦。必要時,可以控制中華軍隊任何一個師級部隊。甚至可以控制到團級和營級,主要是看部隊所執行的任務來決定。

大量先進的計算機被安裝在這里,并且也初步建立起多  戰斗系統,形成初級的戰斗數據鏈。這些都離不開特斯拉的努力,從十年前的初級計算機,到現在已經研究出了功能更強的計算機,信息儲存能力也從以前用kb來計算,變成現在用mb來計算。而作為科技結晶的國防部指揮中心,信息儲存能力更是用g來計算。

  按照陳紹的觀點,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雖然個頭還很大,但功能還過得去。他沒有辦法拿后世的電腦來衡量現在的計算機,應為之前差距甚大,不說軍用的超級電腦,就是后世八十年代的計算機,都比這個先進。但如今是1938年,陳紹已經十分滿意了。最少無聊時,用這個玩一玩貪食蛇,還是沒有問題。

  “粟鈺生在打什么算盤?”對于晚上可能會發起總攻的話,陳紹有些好奇。邊界上的戰斗貌似才剛剛打起,粟鈺生就有這么打的把握,發起總攻。

“根據粟鈺生剛剛發來的報告,這小子給朱可夫設了一個  ,而朱可夫很有可能直接鉆進去。并且發起總攻的部隊也可以在晚上就位。這回,這小子把家底都用上了。”陳福欽開口解釋道。他很信任粟鈺生的能力,并且也詳細看了一遍粟鈺生的戰斗計劃,對此計劃,他很贊同。

  “計劃有沒有送來了?”陳紹開口道。

陳紹話音剛落,蔡鍔就從  后的桌子上拿出一份文件,遞給陳紹:“詳細作戰計劃都已經發來了,都在這里面。我們三個都看過了,都同意執行這份計劃。”

  “既然你們三個都同意了,那我就不看了。我只要一個結果,這場戰爭必須要打贏,而且也要打得漂亮。”陳紹直接把這份計劃還給蔡鍔。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現在蔡鍔等人都同意了,陳紹也不想過多的去關注這些具體行動方案。他自己也明白,除了在大局戰略上之外,要是談到怎么行軍打仗,和這些人還有些差距。對于比較不懂的地方,陳紹也不想指手畫腳,反正他也只需要一個結果而已。

  陳紹也明白,他不可能事事經手。放任他們去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才是他要做的事。不然能不能打贏戰爭不說,早晚有一天他要累死。

  “氣象部門有沒有最新的消息?蒙古方面的天氣有沒有回轉了?”陳紹又開口道。

“氣象部門在一個小時前就發來最新天氣況,根據新型天氣雷達的探測數據,籠罩在蒙古邊境上空的  云已經在向別處轉移。短時間也不會再下雪。明天早上飛機就可以出動,直接支援蒙古邊境之戰。”蔣百里道。

  “能見度怎么樣?可以進行高空轟炸嗎?”陳紹又開口道。

  “可能還沒有辦法,萬米高空轟炸還很難進行,云層還是太厚了。”蔣百里道。

  在蔣百里的話中還有一個意思,低空轟炸是可以。不過他并沒有說出來,他很清楚,邊境的蘇聯軍隊擁有大量防空火力,陳紹是絕對不會同意轟炸機采取低空轟炸。因為龐大的轟炸機會成為防空火力的活靶子。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的事,陳紹是絕對不會去做。

  ps:晚上還有兩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