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天下軍事,歐洲、北非戰場糜爛一片,中東地區也是氣氛驟緊,亞洲遠東戰場平靜中蘊藏無數殺機,東南亞地區戰鼓喧天,太平洋西南諸島也被戰火籠罩。
原本和平的美洲,也因為南美等國出現的政治動蕩而蕩然無存。保有幾分和平的地方,也只有那些沒有人看得上的貧瘠之地,無人惦記,或許正是這些地方免受戰火的最主要因素。或許他們生活很貧窮,但免受戰火的侵襲,已經是一種很大的幸運。再也許,這大概就是老天對他們的補償。
歐洲戰場上,丘吉爾仿佛隱退般的離開了,戰場上許久都沒有出現有關于英國方面的消息。而在莫斯科,斯大林和喧子希特勒的較量一直都沒有停止。進攻一個莫斯科已經讓德國從開始的力不從心到現在的長久奮戰,而蘇聯一樣如此,一開始也是用人命堆下了德國的進攻,在后來,雙方在莫斯科進行了連續一年多的戰爭。雙方投入了近三百萬的軍隊,其中德國始終保持著一個方面軍一百萬人,而蘇聯則是連續不斷的有膨兵去支援補充。
一個高素質,一個數量多,在雙方的裝備基于對等的時候,只能無奈的相持對抗。一年多來,德國已經開辟完成了一條漫長的補給線,補給起來,也變得沒有之前那么艱難。而蘇聯則是就近補給,補給起來也不難。
裝備方面,德國的虎王一出來。大群的t34/85就會前去圍堵。論單挑t34/85不夠看,虎王的88毫米炮。就連中國虎王一樣可以擊穿,更別說是t34/85了。但是論起群攻戰術,行動僵硬遲緩的虎王,就不是t34/85的對手了。
飛機上,受到盟友的支持,加上自己本身擁有的技術,開始時,蘇聯的也并非完全處于劣勢。但是當德國的噴氣式戰斗機和空空導彈一出來。空中戰場就開始大變樣了。德國很快就取得了空優,一旦有了空優,地優也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還有一件東西讓蘇聯人很頭疼,那就是德國的突擊步槍,繼中華之后,德國也搞出了自己的突擊步槍,在莫斯科內的第一次實戰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沖鋒槍遠三四倍的射程,擁有步槍的精確度,和步槍一樣的子彈(減少后勤壓力),強大的瞬發火力也不弱于沖鋒槍。這些特點在城市戰中,表現出了十分強悍的效果。
突擊步槍遠近銜接,除非是便于攜帶的微沖。不然的話,突擊步槍必將成為戰場上新的槍族主角。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關于突擊步槍的研究一早就開始了,只不過要克服的難題太多,到現在也只有中華最先裝備。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裝備突擊步槍的國家。而德國則是從六七年前就開始了新式步槍的研究,成果一出來。讓德方也大為滿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特點是靜態消耗戰,作戰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所以這就造成強調步槍的遠射程,而在50米內的陣地爭奪戰,導致了近距離速射武器,沖鋒槍的大量裝備。
一戰結束以后,隨著工業科技的進步,各國的軍事戰略戰術理論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一戰后的幾次戰斗中,如蘇聯國內戰爭,西班牙內戰,出現了一戰中沒有出現的情況。
雙方步兵的作戰距離比起一戰時期大大縮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戰斗都集中在四百米的距離之內。在這個距離內,當時各國裝備的步槍并不能勝任。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還是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有效射程都超過六百米,標尺射程都在一千五百米以上。
如此強的殺傷力的,在四百米內顯然沒有必要。這個距離內,傳統步槍的威力過大,遠遠超出實戰的要求。同時,各國裝備的手動添裝子彈步槍的射速不高,優秀射手一分鐘也不過只能發射10到12發。這個射速顯然無法對敵人造成足夠的有效的火力壓制。
而各國步兵的另外一種裝備沖鋒槍,也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二戰中的各國沖鋒槍的有效射程均不超過一百五十米,實戰中還不到一百米。雖然在一百米米內,沖鋒槍有著不錯的射速和火力壓制。但是沖鋒槍使用的彈藥是手槍子彈,沖鋒槍超過一百五十米距離無法作有目的的射擊。沖鋒槍的一百五十米,步槍的五百米,中間有一個一百五十米到四百米的火力的空檔。
各國步兵部隊一般通過輕機槍來彌補,但是輕機槍在基層步兵中裝備較少,而且其彈藥威力也很大,在這個距離輕機槍彈藥的威力仍然過剩。同時沖鋒槍需要大量的手槍子彈,步槍輕機槍也需要大量的步槍彈藥,基層步兵同時裝備沖鋒槍和步槍,這也就是說后勤人員必須同時準備二種彈藥。
如果能夠實現基層步兵武器彈藥的統一化,對于各國的軍工系統和后勤系統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出于這些目的,在30年代末期,各國就展開了對于突擊武器的研究。他們希望能夠生產出一種把步槍和沖鋒槍的特點合一,能夠代替現有步槍,沖鋒槍,甚至輕機槍的一種武器。
但是,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自動步槍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較大不方便單兵攜帶。受當時槍械科技和金屬冶煉技術的限制,當然也有對于突擊步槍理念上理解并不夠的原因,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
直到中華成功研制出一款用于實戰的突擊步槍后,各國對突擊步槍的概念才終于有了一個方向。有了引路人,一切看起來都簡單了很多。雖然還不清楚中華突擊步槍的性質。但有了中華突擊步槍表現出來的效果就足夠了。
明燈照耀前路,他們只管踏步向前便可。
研制歷史早在一戰期間,德方和槍械專家就意識到毛瑟步槍和mp18沖鋒槍的作戰種種缺陷,在一戰后的幾次較大規模的戰役中,德國都以各種形式參戰(蘇聯內戰德國派出干涉軍,西班牙內戰德國派出禿鷲軍團),在實戰中更深刻的意識到這點。
德國輕武器設計師雨果.施邁瑟設計的德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這款突擊步槍一出現在戰場上。不但帶來了不菲戰果,也給盟軍方面帶去了極大的壓力。
這款突擊步槍早在去年年尾就出現了,但經過多方面的側室和改進,這才正式裝備全軍。此槍由最終黑內爾公司制造,該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槍彈擊發后的火藥氣體被導出槍管,進入導氣管驅動活塞帶動槍機動作。完成拋彈殼,子彈上膛,導氣管位于槍管上方,延伸到槍口附近。可選擇單發、連發射擊模式,由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機匣等零件采用沖壓工藝制造,易于生產成本較低。
而中華的突擊步槍就很另類。最少在步槍史上是別具一格的。希特勒本身也很喜歡中華的后置自動供彈裝置,彈夾在扳機的后面,但這項技術有許多潛在的難題。可以說是完全打破了沖鋒槍和步槍的射擊理念,無奈,希特勒也只有接受這款不符合他審美觀的突擊步槍。
說到底。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外形是無法模仿中華。但在內置上,還是有不少借鑒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一點便是子彈,雖說他們并沒有選擇小到5.8毫米的子彈,但也比傳統的步槍子彈要熊多。可以說,如果不能解決彈藥問題,就無法解決自動步槍連發射擊時控制精度的根本問題。
后世美軍二戰裝備的勃朗寧bar輕機槍,也是作為突擊武器來設計,希望能夠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壓制敵方火力。但是由于觀點上的局限,仍用傳統步槍彈藥,這就造成了整槍設計的問題。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寧自動步槍重量過大,步兵攜帶仍然不便,并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后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改進成為“貨真價實”的輕機槍,實際上扮演著重機槍的角色。
德國學習中華,縮短子彈的長度,選取中間型威力槍彈,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實際上,stg44由于使用中間型威力槍彈,子彈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槍和輕機槍。
和中華一樣,選擇長度較短的子彈,在四百米射程上,連發射擊時比較容易控制,射擊精度比較好,可以連續射擊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較輕,便于攜帶,這也是中華突擊步槍、stg44是步槍與沖鋒槍性能特點的結合。
彈夾方面,從沖鋒槍的20彈匣,32發彈鼓,到機槍的300發彈鏈,50發彈鼓,根據實戰對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攜帶彈藥的體力上限,還是持續作戰的需要,終于選擇了30發弧形彈匣。當然最主要的一點,中華也是選擇了30發彈夾。
30發彈匣重量適中,單兵可以大量攜帶。同時30發子彈,能夠很好保證火力的持續性。在實戰中,三四個手持突擊步槍的士兵,往往可以壓制住一個班的手持m1的美軍士兵,和數量更多的使用莎沖鋒槍的蘇聯士兵。后來美國的m16以及蘇聯的ak仍然采用30發子彈彈匣,可見其成功之處。
當然一款新的步槍也有不少的缺點,中華的突擊步槍也不例外。設計之初更是麻煩一大堆,定型后也進行多次的修改,在國防軍野戰部隊中,往往可以看到外觀有些差距的突擊步槍,這就是修改過的結果。
德國也不列外,去年年底樣槍就出來了,但是過了一年的時間才真正走上戰場。可是當突擊步槍到了戰場上,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用過stg44的人往往對這把槍有所不滿。stg44在近距離射速較慢,因為使用短步槍子彈,連續射擊時候槍身跳動明顯,不如沖鋒槍那樣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內,和mp40沖鋒槍相比,stg44是劣勢的。同時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過500米,超過這個距離就沒法保證精度。
如果在很遠距離遇到了手持毛瑟步槍的敵人。是很難殺傷對方的。這些似乎很有道理,但是stg44本來就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并不是一款全能的武器。他主要就是在單兵手中使用對付400米之內的敵人,壓制敵人單兵的火力。
以上二種情況在現代戰爭實戰中是很難發生的,超遠距離一般有多人操縱的重武器或者狙擊武器壓制。比如后世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斗中,由于akm的射程較短,無法對付山崖上隱蔽的手持英國步槍的游擊隊員。被迫在基層裝備大量狙擊手。后來主要用卡車上的雙管高射炮和裝甲車的小口徑火炮對其壓制,效果很好。而現代戰爭50米之內的突襲戰是非常罕見的。所以stg44在多數的情況下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這個特點中華的突擊步槍也一樣具有,但是要是在突擊步槍上安裝光學瞄準鏡之后,還能提高一倍的射程,但還是遠遠落后于一般的步槍。所以這個功能就顯得有些雞肋,因為遠距離的敵人。自然由狙擊手或者班用機槍代勞,再不然還有重機槍可以進攻遠距離攻擊。所以,中華的這款突擊步槍其實真正的有效射程還是在四百米,確保四百米之內的超強火力,正是這款突擊步槍真正的使命。除了特種部隊外。很少有野戰部隊的士兵在突擊步槍上加裝光學瞄準鏡。成本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是沒有太大的必要。
更何況現在的科技。就是中華也沒有辦法搞出強悍的全系瞄準鏡,光學瞄準鏡對于時常要和敵人近距離進行遭遇戰的野戰部隊來說,效果真的不是很大。還不如三點一線,鍛煉自己的射擊準度。
像德國的stg44的名稱mp44突擊步槍一樣,中華的突擊步槍也有自己的名字,因為是在中興十一年的時候定產的,所以就直接被命名為中興(zx)11式突擊步槍。
mp44突擊步槍:自動方式:導氣式,閉鎖方式:槍機偏轉式,發射方式:單發或連發,口徑:7.92毫米,重量:5.22公斤,全槍長:940毫米,槍管長:419毫米,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毫米,射速:550發/每分,射程:350500米,瞄準裝置:球形準星,帶護圈;覘孔式照門,夜視瞄具(實驗型)。
中興11突擊步槍:全長746毫米,槍管長463毫米,全重3.25公斤,射速650發/每分,戰斗射速,單發50發/分鐘,有效射程400米,最遠射程800米。附件配備:35毫米榴彈發射器,可折疊軍刺,光學瞄準鏡,彈殼收集裝置。瞄準裝置:球形準星,帶護圈;覘孔式照門,夜視瞄具。
11式突擊步槍其實在出產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個族群。不管是班用機槍還是小口徑的狙擊步槍,都是11式槍族之一。都可以配備光學瞄準鏡。
光學瞄準鏡的瞄準裝置有傳統機械式、簡易夜瞄、可裝白光瞄準鏡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準鏡,表尺上有覘孔型照門,標有2、4、6三個字樣,分別表示200米、400米和600米,表尺照門上的熒光點與準星兩側的熒光點組成簡易夜瞄裝置。準星由準星座、準星連接座、準星護圈和準星4部分組成,準星可擰高、擰低,準星連接座可左右移動,準星連接座和準星座上各刻有一條刻線,用以檢查準星位置是否正確。瞄準鏡座用以安裝白光、微光瞄準鏡。
白光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3倍,用于遠距離目標精確瞄準。白光瞄準鏡用于對600米內或800米內(配于班用機槍時)的目標實施瞄準射擊和戰場觀察。當目標寬度為0.5m時,可概略測定目標距離。白光瞄準鏡主要由物鏡組。分劃調整機構。目鏡組。眼罩、照明機構和與槍配合的鎖緊機構等部分組成。
微光瞄準鏡的放大倍率也為3倍。可在夜間弱光條件下對200米以內的生動目標精確瞄準。兩種瞄準鏡通用于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并能在槍身上快速裝卸。微光瞄準鏡是一種輕便的被動式夜間瞄準器材。可有效地進行夜間精確瞄準;觀察發現敵人所使用的紅外光源或其他光源的位置。在無月星空、中等對比度、背景不透亮的條件下,能識別200m處站立的人員。微光瞄準鏡主要由鏡體、成像系統、分劃調節機構、低溫外接電池及罩具等組成。
刺刀(匕首)用以刺殺敵人,也可作為格斗匕首和野戰工具用。多功能刺刀由刺刀和刀鞘組成,刺刀上有剪刀部位、剪刀軸孔、銼削部位、刀環、刀柄座、砍削部位和鋸割部位;刀鞘上有掛帶、帶扣、磨刀石、平口起子、剪座和軸。(注:戰斗中如需用刺刀刺殺敵人時,應將刺刀裝在槍上,其要領是:將刀環套入槍的瞠口裝置前端,刀柄座的t形槽對準槍上刺刀座的t形凸筍,向后拉到定位。卸下刺刀時。左手握護蓋,右手用力按壓刀柄左右凸筍(刻有直紋處),然后將刺刀向槍口方向抽出,并裝入刀鞘內,掛在腰帶上)。多用途刺刀綜合了砍削、剪切、銼削、開啟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于自動步槍,也可用于班用機槍。
中華的突擊步槍能夠發射5.8mm普通彈系列。必要時還能發射5.8mm機槍彈系列。步、機槍還能實彈發射標準接口尺寸直徑22x125毫米的槍口榴彈,也能安裝快速拆卸的35mm口徑下掛榴彈發射器。
當然全世界也不是只有中華和德國獨自擁有突擊步槍,像美國其實也很早很早就有自己自動步槍。一戰末期,勃朗寧自動步槍就已經出現在美國陸軍中。之前說過,它是一款輕機槍,希望能夠被單兵攜帶。當然這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決解,畢竟那是一款不成熟的單兵武器。
勃朗寧自動步槍構造簡單,分解結合方便。雖然原來設計是作為單兵自動步槍,可由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壓制敵方火力,為己方提桂力支援。但是由于它的重量(重7.5公斤)不方便攜行。并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后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于控制精度。因研制太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少量的勃朗寧自動步槍服役,但是它仍然以可靠性好堅固耐用受到前線士兵的歡迎。
在37年的時候,美隊對這款自動步槍進行了改進,增加了一個兩腳架,安裝折疊式槍托底板,全自動射擊時使槍保持穩定被命名為m1918a1。在m1918a1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取消半自動射擊方式,全自動射擊時射速兩檔可調兩腳架安裝在槍口消焰器上,槍的重量增加到9.2公斤,命名為m1918a2,于兩年前投產。
m1918a2是“貨真價實”的輕機槍它主要用于如火如荼的世界戰局,最主要還是為了壓制中華的強大的單兵火力。
根據中華在戰場上的火力表現,美隊的步兵班迫切需要班組支援武器,采用為班用自動步槍,每排6支用來構建火力支撐點,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為提高,盡管對m1918a2最普遍的抱怨就是重量有些偏重。可是美國步兵對這種自動步槍十分信任:“在任何情況下使用都很少發生意外和出現故障,即使在叢林地帶作戰它也能達到所期望的沖擊侵徹力。”
勃朗寧自動步槍如今已經變成美隊大力裝備的自動武器,是現今美國單兵主要裝備之一。不過,勃朗寧自動步槍實際上它扮演著輕機槍的角色。一方面20發彈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續性,一方面持續射擊會燒灼槍管,而且槍管無法快速更換,這辛礙它扮演真正突擊步槍的角色 這款步槍從原本只有二十萬支的產量,為了在今后面對中華軍隊時,在火力方面不處于弱勢,美國政府加大加快這款武器的生產,擴建原來的生產廠房,制造新的生產線。使得如今美國每天都有大量的勃朗寧自動步槍出現在美國陸軍中。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不了解勃朗寧的缺點,在生產大量勃朗寧自動步槍的同時,也在極力加快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在無數的資金和人才的推動下,或許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出現在美國的兵工廠的訂單中。
作為德國的先進的對手,以前就受到了中華突擊步槍的刺激,特別是德國的mp44出現后,斯大林更是每天都在叫嚷,一定要在明年搞出自己的突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