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77章 洲際兵力快速投送

  干巴魯城外的原日本野戰機場中,幾個大型的探照燈設備架起,臨時豎立的燈塔也拔地而起。十幾輛小型的工程車不斷在機場跑道上忙碌著。殘破的日軍飛機被一一拉走,跑道被快速的清理著。

  機場的旁邊,十幾輛日本的卡車上面,已經堆滿了尸體。旁邊一個大坑里面,燃燒的大火冒出滾滾濃煙,一具具尸體被拋入其中。帶著防毒面具的中華傘兵工程士兵,時不時往里面潑一點助燃化學燃劑。

  忙碌的人影在兩個傘兵連的守護下,快速整修著機場里面的設施,空中來回掠過的戰機,為下面的工程兵進行保護。隨著一包包速干水泥混合沙土被鋪在有些坑坑洼洼的跑道上,碾壓機來回作業。

  只是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座被中華空軍破壞過的機場,就差不多恢復了原貌。

  這時候,天空中傳來了巨大的嗡鳴聲,鯤鵬運輸機特有的臃腫機身,出現在夜空中。機場上所有的燈光也全部打開,映出了大片的夜空。龐大的運輸機開始著陸。壓迫感十足的機身,帶起了強勁的尾流,席卷整個機場。

  還好這個機場因為有駐扎過美國的超級空中堡壘,跑道等方面也有足夠的長度,機場的面積也有那么大。對天空中逐漸降下的鯤鵬運輸機,這機場還能容納。

  這些鯤鵬運輸機并不屬于傘兵,也沒有改裝過專業的傘降運輸機。它們都是地地道道的專用運輸機。從婆羅洲起飛到這里也不過幾百公里,要不是隔著一個海峽。根本不需要動用鯤鵬運輸機。

  降落下來的運輸機快速駛離了跑道,來到停機坪,然后打開后門。在四周強烈的燈光下,先是一個全副武裝步兵排的士兵抬著幾片巨大的鐵板跑出機腹,將鐵板放在了打開的機艙門上。隨后機腹內傳來猛獸般的吼叫聲。隨著履帶的行走的摩擦聲和機器轉動的嘎吱響。悠長的炮管率先出現在燈光下,隨后就是龐大的車身。

  中國虎王主戰坦克慢慢的走出鯤鵬運輸機的機腹,一下飛機的虎王坦克,隨之發出一聲怒吼,原本為了下飛機慢吞吞的速度,瞬間提高。朝著遠處的空地駛去。

  卸完貨物的鯤鵬運輸機。在士兵們收起鐵板后,緩緩的關上后艙門。飛機發動機再一次嗡鳴起來,龐大的機身慢慢的跑動起來,朝著另一邊的起飛跑道駛去。

  一架接一架的鯤鵬運輸機降落完畢。卸載完貨物后。便都快速的起飛離開這里。因為他們還要趕時間。往這里多運送一點物資。

  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了,二十四輛中國虎王坦克已經齊聚在機場的跑道上,和這些坦克一起過來的還有一個營的反坦克步兵。

  隨著出發的命令聲下達。坦克群開始出發。雖說天空中,還一直有鯤鵬運輸機降落下來,但是后面的這些運輸機并沒有戰斗部隊。剩下的這些運輸機上面都是滿滿的后勤補給裝備和物資。

  在虎王坦克離開機場的時候,從運輸機下來的加油車,也開始集合在機場中。當一個營的傘兵來到機場的時候,這些加油車在傘兵裝甲車的護送下,開始朝著戰場開去。

  前面已經和日本第七師團糾纏在一起的坦克部隊,需要他們的補給。不可否認,假如沒有強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再強大的裝甲部隊,也是一堆廢鐵。

  作為后勤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航空運輸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鯤鵬運輸機強大的運載能力,高達四十五噸的載重量,讓中華軍隊的后勤保障水平,變得更加的快捷和多樣化。

  特別是這種近距離跨海運輸能力,空運是最好的辦法。快捷,便利,效率。是其他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就像后世,真正意義上的軍用運輸機沒有在二戰中得到應用看似令人費解。其實,在二戰那樣的非常時刻,各國都把國家資源投入到作戰平臺的研制中,而像運輸機、加油機這樣的重要裝備,其發展空間已經被擠壓得沒有任何余地。

  對軍用運輸機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空軍裝備的層面上。與戰斗機和轟炸機等殺傷平臺不同,軍用運輸機這種看似不具備直接殺傷力的裝備,不僅僅是一個軍種裝備,更是國家戰略裝備資源。如果說二戰時期的軍事力量投送主要是依靠大型艦船和車輛,由于這些運輸裝備的易受攻擊性,要實現遠程投送能力,需要海上和陸上生命線的保障,而且機動的速度相對較低。

  而現代戰爭中空運已成為戰略和戰術投送的主要手段,其對安全保障的要求相對較低,而反應速度和機動的空間距離是傳統運輸工具無法比擬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軍用航空運輸手段已經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大型運輸機對未來戰爭的戰略價值是舉足輕重的。

  如果中華沒有這樣的強大空運能力,在敵人重兵集結的后方,像這樣的斬首戰術,也根本不可能實現。

  在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現代戰爭中,由于戰爭的突發性強、強度高、節奏快、物資消耗巨大,從而對作戰部隊的快速反應、機動作戰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個國家空中輸送能力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已逐步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一世紀,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大都具備了強勁的發動機和良好的空氣動力特性,其巡航速度一般可達800~900千米/時,是陸上運輸速度的15倍,海上運輸速度的25倍,因此可以說是這三種運輸手段中最快捷的。現代大型運輸機的航程已達數千甚至上萬千米。基本可實現跨洲際部署,經空中加油后,可實施全球性運輸。所以,軍用運輸機尤其是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志。

  從近年來發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來看,大型軍用運輸機均率先出動,動用的規模已接近主戰飛機。大規模應用大型運輸機,直接提高了整個部隊的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加強了對戰爭進程的控制能力,增強了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大型軍用運輸機由于速度快、運載能力大、航程遠,因而可以快速空運兵員、作戰裝備與軍用物資到達指定地點,對作戰部隊實施快速部署或補充。以盡快形成對敵方的最大戰略威懾。

  由于高技術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大量應用,裝備、彈藥、油料和其他物資等消耗量異常大,如果不能提供及時的補給和更替。很可能會對戰爭的結局產生致命影響。由此看來。要保持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就必須有便捷、快速、高效的大型空運保障力量做支撐。

  從當年陳紹從西南發家之初,就著手開始研制運輸機。從第一代的試驗機,雙翼的運輸機,到大棚運輸機這種比較成功的運輸機開始,中華的運輸機發展已經走過了二十幾年。到了最近,特別是在紅警基地的建筑單位發動機工廠大面積的建立起來,才得以滿足中華對運輸機的建設需求。也讓中華有了一種能夠遠距離快速部署部隊的空中平臺。

  實現了陳紹很早就要求過的洲際快速兵力投送,假如沒有一款足夠強大的運輸機,所謂的洲際快速投送,只不過是一個空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