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琰之笑著說道,“我寫這首歌的想法就是因為聽了您在《百家講壇》中講述的白居易的詩歌,才有了這個想法!”
鄭毅峰哈哈大笑,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說道,“沒想到我的節目能給你帶來這么棒的靈感,可喜可賀啊,其實這也是我做節目的原因,因為現在大家對詩詞的欣賞程度在慢慢的下降,除了學生,好像成年人對詩詞歌賦都沒有了感覺,很多成年人,他們只能背出幾首詩詞,而且對于詩人更是張冠李戴,我們國家如此燦爛的文化,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承有序,這么美妙的東西,現在大家都不去關注了,真是很讓人痛心的,所以我才去《百家講壇》,來講述一些唐詩的故事,盡可能的讓更多的人去喜歡唐詩,去喜歡唐朝的詩人,去喜歡唐朝的文化。”
鄭毅峰教授的一番話,也是讓下面的觀眾們紛紛熱烈的鼓掌,老人家的一番拳拳之心,那種讓人動容的熱情,深深的打動了所有的人。
裴琰之也是點了點頭,說道,“是啊,華夏幾千年的文明,文化光輝燦爛,現在有很多人有這種疑問,唐詩,宋詞,為什么會有這種帶有時代特色的符號呢,后世不是也有詩詞嗎,為什么要這么命名呢?”
鄭毅峰教授笑著說道,“其實詩詞,這兩種形式每一個朝代都有,但是詩在唐朝的時候達到了巔峰,說句不好聽的話,唐朝的詩人已經把詩詞寫到了頂點了,后世已經很難超越了,幾乎現在所有流傳下來的詩都是唐朝流傳下來的,而詞也是如此,因為唐宋離得很近,而且宋朝的文人也是多不勝數,但是他們覺得自己無法超越前人的詩歌,所以另辟蹊徑,開創了宋詞的偉大,其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們把路給走盡了,讓后人都無路可走了,所以只能去開辟新的道路了!”
這一番解釋,讓臺下的觀眾們也是不禁莞爾,好像看到了蘇軾指著李白的鼻子,惡狠狠的說道,“哥們,你這路走絕了啊!不給后人留條道嗎?”
裴琰之聞言笑著說道,“不知道這次鄭教授打算推薦哪一位歌手來唱這首歌呢?”
鄭毅峰哈哈大笑,說道,“這位歌手應該算是最近最火的一個歌手了,就連我這種基本不聽流行歌曲的老古董也對這個人耳熟能詳,而且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這種戲歌,而且,這個人才華橫溢,……”
裴琰之一臉尷尬的攔住了鄭毅峰,說道,“鄭教授,我給你的臺本上沒有這么多話啊,你不要自由發揮啊!”
鄭毅峰一臉無辜的說道,“我說的都是我的心里話,你看你這人,還不讓我說了,我本來還有好幾百字用來夸他的話呢,你這一打岔,我都給忘了!”
鄭毅峰看著一臉訕笑的裴琰之,說道,“好了,有請我的推薦人,他就是站在你們面前的裴琰之!”
臺下的觀眾們也都是早就聽出來了,鄭毅峰教授也是非常的頑皮,裴琰之被捧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裴琰之先將鄭毅峰教授帶到旁邊的觀眾席中,苦笑著說道,“我給鄭教授的臺本上可沒有這么多話啊,這都是他自由發揮的,雖然說的都很好,但是作為一個要臉的人,這種好聽的話,下回您多說點!”
一個急轉彎,差點把所有人的方向盤給甩丟了。
裴琰之哈哈一笑,說道,“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帶來這首我最近創作的歌曲,《琵琶行》!”
舞臺上,之前國樂交響樂團的樂手們全都已經坐好了,裴琰之沖著指揮微微頷首,指揮也是輕輕揮動了手中的指揮棒,坐在最前面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樂手一陣陣悠揚的琵琶聲,撕破了現場的寧靜。
裴琰之站在舞臺中間,周圍噴出了一些煙霧,讓整個舞臺上如同仙境一般,燈光昏暗。
裴琰之將話筒放在嘴邊,張口用馬派的念白說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在悠揚的琵琶聲中,裴琰之如同吟游詩人一般的念白,讓所有的觀眾好像跟著他來到了湓浦口,聽到夜色中傳來陣陣的琵琶聲,在如煙如霧的環境中,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樂手,一時間也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幻。
等到裴琰之的念白結束之后,指揮的雙手猛地一揮,所有的樂手們全都動了起來,一時間,舞臺上樂聲大作。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裴琰之用低低的聲音,語速極快的將這一段唱了出來,穩定的氣息,讓所有人都對這一段歌詞聽得清清楚楚,好像是一個人將嘴貼在你的耳邊沉沉低吟一般,聲音雖然小,但是卻讓你聽的清清楚楚。
接下來,裴琰之的聲調一變,好像換了一個人一般,而且歌詞的唱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的那一段淺唱低吟,速度極快,一次就是一句七個字,但是聲聲入耳,每一個字都送到了觀眾們的耳中。
但是這一段,裴琰之的唱法則是變成了古詩的“四三”讀法,也就是在第四個字之后停頓一下,因為不管是七言還是五言,一般后面三個字構成一個較大的間歇,稱為“三字尾”,而七言詩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四三”讀法,也就是“潯陽江頭,夜送客”這種,另外一種是“二二三”讀法,“潯陽,江頭,夜送客”。
而這一段的唱法,裴琰之就用了“四三”的唱法。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
這一段唱的節奏感明顯很強,臺下的觀眾們有會這首詩的也是跟著節奏哼唱著,畢竟這首歌的詞就是原詩,會的人只要跟著節奏就能唱出來,這也是裴琰之寫這首歌的用意,用非常簡單的旋律,讓年輕人很快就能學會怎么唱,那么歌詞還是問題嗎,歌曲這東西,只要你會唱了,歌詞絕對記得快。
忽然,琵琶聲急促了起來,音樂也跟著激蕩了起來,大家知道,高潮要來了。
果然,裴琰之也沒有讓大家失望,該來的戲腔總是要來的。
裴琰之變換到了青衣的女聲,開口用梅派的唱法,高聲唱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落玉盤”
提神醒腦,這一段裴琰之的梅派唱腔真是太美了,下面的觀眾們都是一副如癡如醉的樣子,因為裴琰之的歌聲就像這首詩里所寫,大珠小珠落玉盤,那種清脆入耳的聲音,讓大家都是迷醉不已。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 凝絕不通聲暫歇”
戲腔過后,裴琰之再次回歸“四三”唱法,臺下的觀眾再次跟著強烈的節奏跟唱。
誰知道剛唱了這么兩句,裴琰之戲腔再起,這一次則是用馬派的戲腔,高亢入云,讓大家為之一振。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秋月白”
這一段唱,后面的琵琶樂手的琵琶聲跟隨著裴琰之歌詞的變化而變化著,要么無聲勝有聲,要么銀瓶乍破水漿迸,如同金戈鐵馬一般的琴聲,讓所有人都覺得身處在十面埋伏之中,最后狠狠的一撥四根琴弦,真的是如同裂帛一般,讓人不禁頭皮發麻。
這位琵琶樂手可是南方最有名的琵琶大師秦曉月,一生中獨愛琵琶,在整個華夏,她說自己琵琶第二,就沒有人敢說自己琵琶第一的!
這位老師年過花甲,穿著一件湖藍色的蘇繡旗袍,微微花白的頭發,戴著一副金絲眼鏡,顯得精神抖擻,抱著一把琵琶,手上的動作,快的時候,讓人都根本捕捉不到她的影子。
這次裴琰之是特地親自跑了一趟秦曉月老師的家中,將自己對這首歌所有的關于琵琶彈奏的點都告訴了對方,而且還在秦曉月老師的面前彈奏了一次,結果,讓秦曉月大吃一驚,對于裴琰之這個人秦曉月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北方國樂圈的人,笛子大師張偉亮說裴琰之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笛子天才,其他的一些國樂的老師也是對裴琰之贊不絕口,秦曉月雖然沒有見過裴琰之,但是耳朵里也是有他的名字。
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本來對裴琰之沒什么特別觀感的秦曉月,在裴琰之在自己面前彈奏了一曲《十面埋伏》之后,頓時驚為天人,對裴琰之的觀感大變,果然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琵琶天才啊,就有心收他為徒,不過裴琰之還是婉言謝絕了。
秦曉月則是非常的遺憾,不過她也沒有太過強求,畢竟冷靜下來,跟裴琰之聊起了琵琶的一些技法之后,秦曉月覺得自己好像沒什么能夠教給裴琰之的了。
裴琰之最后邀請秦曉月能夠到現場彈奏琵琶曲,秦曉月也是欣然愿意前往。
本來裴琰之覺得,如果秦曉月老師不愿意來的話,那么自己就一邊唱一邊彈琵琶,雖然有些累,但是還是一個噱頭吧。
不過,秦曉月老師今天的表現,也是讓裴琰之感覺到了一絲震撼,大師級別的國樂老師,果然名不虛傳,觀眾們也是大飽了耳福,這樣級別的國樂演奏,不是誰都能聽到的。
琵琶聲停,胡琴聲響起,裴琰之繼續用程派的念白開口念道,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唱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這一段是琵琶女的獨白,程派最適合這種受苦受難的小女子,裴琰之這一口程派的念白正是恰到好處。
裴琰之這種多變的唱法真是讓人嘆服,臺下不少人都聽出了裴琰之已經用了兩個行當三個流派的唱法了,全都是非常期待的看著裴琰之,看看接下來裴琰之會用什么流派繼續唱。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 暮去朝來顏色故”
琵琶聲再起,裴琰之繼續用“四三”式唱法,淡淡的將琵琶女悲催的一生描繪了出來。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到了最后,一天一天的,容貌也不復從前,逐漸的衰老了。
果然,裴琰之戲腔再起,又換了一種流派。
譚派。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婦”
言派。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買茶去”
奚派。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江水寒”
最后一句則是改成了旦角的荀派。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紅闌干”
每一句換一個流派,裴琰之再現了當初“梅蘭方青年藝術獎”時候的名場面,臺下的觀眾們都是一臉佩服的看著臺上的裴琰之,不是每一個流派的唱腔都合適來唱歌的,但是在裴琰之的口中,大家都能聽出這是哪一派的唱腔,而且唱出來讓人覺得沒有任何不和諧的地方,這種功力真是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