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57章 制度的優劣

  “還沒有成功嗎?”周防國吉敷郡的右田岳城外的一處小山頭上,政良自語道。。23uS。

  就在前方的右田岳城下,大量羅氏家的士兵架著梯子企圖登陸到右田岳城的城墻上去,但是士兵們爬上梯子后卻常常被可惡的城砦守兵推下去,他們手持著長槍抵在羅氏家士兵的胸口和木盾上只是用力一推,羅氏家那些精銳的常備們便笨拙的從梯子上跌下去,更何況守兵中的箭矢還不斷的射向羅氏家士兵,雖然多半會被常備的羅氏鎧或者羅氏具足所抵擋住,但是偶爾也會穿透鎧甲或者具足而射中常備的。至于那些穿著一般具足的預備士兵以及沒有穿任何防具的農兵,則遭受到的傷害就更加巨大了。

  在與磯野員昌這一路大軍聯合后,羅氏家這一次進攻右田岳城的兵力足足有六千人,而右田岳城的守軍,估計最少也有三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強行募集起來的農兵。這些守軍憑借城砦的地形在頑強抵抗著羅氏家大軍的進攻,并且阻擋著羅氏家大軍前進的步伐。如此情況下,只有強攻右田岳城,促使城中的守軍士氣下降,從而獲得破城機會了。

  為此政良當即派遣隨軍的后勤番隊組織部分農兵到附近的山上砍伐樹木,然后緊急制造了數十把長梯,最后對右田岳城采取了強攻策略。

  當然,這登城強攻主要還是為了讓麾下鐵炮番隊中的爆破隊打掩護。此前為了全面攻略長門、周防、安藝、備后四國以及這些地區附近的海域,政良合共分了九路大軍分不同的方向進行攻略的,而作為主力的政良的這一路大軍。是集中了羅氏家此次參加出陣的所有鐵炮以及火藥的。此時。正是這些火藥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為了此次攻城。除了下令讓各番隊強行登城進攻以外,在此前的進攻中,政良還下令鐵炮隊對城中進行了一番攻擊,甚至還下令正在附近海域巡邏護衛的李華梅的巨船航行到距離右田岳城最近的海域,對著右田岳城這個方向直接打了幾炮。

  可惜的是,這樣的寒冷天氣下,鐵炮以及大筒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大筒。由于道路泥濘,但其又過重,運送很不方便,導致極大地阻礙了行軍的速度,最終在政良率領大軍剛在沿海登陸不久后,就被逼放棄了大筒。此次鐵炮隊城上的攻擊,以及李華梅巨船山各地大筒的開炮,也只是達到了恐嚇城中守兵的效果罷了,并沒有起到太大的殺傷效果。對此,政良決心回去以后下令工匠坊人員好好總結一下。改善火藥在寒冷潮濕天氣下的實際效果。

  現在,也是正是因為火藥效果不好的原因。即便在登城士兵的掩護下,爆破隊已經連續在右田岳城的大手門處點燃了兩次的火藥包,但是都沒有爆破成功,那些火藥僅僅只是冒起了一股濃煙罷了。這樣的情況下,導致強行登城進攻的士兵的傷亡就更大了,而且也引起了守城軍勢的注意,此時已經專門加強了大手門處的守護,全力防止爆破隊的足輕靠近大手門。

  當初在進攻沼城之時,也是遇到了這樣的狀況。當然,由于沼城是座三面環山的堅城,只有一面可供進攻方行動,這一面還全是難行的沼澤地,導致羅氏家大軍傷亡不少,這才導致了政良一咬牙,改為派人圍困起沼城,然后繞道而行。至于現在的右田岳城的攻城環境則是比起沼城要好得多了,所以政良才采取了強攻的攻城方式。現在就要看這些火藥是否會令自己失望了。

  終于,在一番努力后,爆破隊此時再次來到的右田岳城的大手門下,而政良此時則是站在小山頭上,緊張地注視著右田岳城大手門處的情景。

  “轟隆!”隨著政良的一聲抱怨,大手門那里的爆破隊終于沒有令到他失望,在一聲巨響下,右田岳城的大手門應聲而倒。

  周圍的所有人,無論是右田岳城中守城的守兵還是正在強攻的羅氏家軍勢都因為這一聲巨響而靜止了下來。

  “殺啊!”這時,一直在不遠處等待著的家老磯野員昌當即大喝一聲,一夾馬腹,率領著身邊的羅氏家騎馬番隊殺向了大手門已經倒塌了的右田岳城城門處。

  “殺啊!”正在強攻右田岳城城墻的羅氏家軍勢也終于反應過來,當即士氣大漲,相反,守城的右田岳城軍勢此時的士氣卻是一降再降。

  “呼!終于攻破了嗎?”政良這個時候也長呼一口氣,隨著右田岳城城門的告破,這座城砦陷落的結局已經不可避免了。自此作為此次羅氏家攻略中遇到的三個強硬份子之一的右田岳城終于被拔掉,而打算死扛羅氏家的右田家也將會被滅族(主要男丁將被殺,女眷被分散到各地去定居或者賞賜給有功將士)。

  實際上,稍經思索以后,政良也清楚為何會在攻略中遇到這些頑固份子。根本的原因還是羅氏家的家臣分封政策。

  一般的大名,其家中的領地,采取的是家臣領地分封政策。他們基本上將領地分封給自家家臣以后,該領地就完全由該家臣掌控,作為宗家家督只是每年從這些領地中收取一定的進貢并且在對外戰爭的時候,由這些家臣按照宗家要求率兵前來相助。這樣的政策自然造就了大量國中國,從而發生下克上的情況。又或者造成了家中出現了山頭派系,導致相互傾軋,最終導致宗家分裂,甚至被其他勢力吞并。

  而羅氏家的家臣分封政策,雖然同樣也是會將宗家的領地分封給家臣,但是卻有著很大區別。

  首先羅氏家采取的是分散分封的政策。盡量將家臣領地分散分封到各地(并不會在一處地方分封過大的領地給家臣),家臣為了管理這些領地,那就不得不將族人以及麾下手下分散到各地對這些領地進行打理。從而避免了家臣在固定一處大型領地中大量聚集起家族力量。這樣的法度下。久而久之。由于距離的關系,家臣的家族就會逐漸分家,從而避免大型家族在領地中出現。

  其次,家臣雖然對自身領地具備經營管理權,但前提是必須遵循羅氏家的法度以及管理制度,而且這些領地中的村子、町子的管理者也是只能由宗家羅氏家有關部門根據領地法度來任命的,家臣雖然可以調用這些基層管理者,但無法對這些管理人員進行任免以及處罰。也就是家臣只能對自己領地中的基層管理者具備管理以及使用權。但沒有任命以及處罰權。實際上,這既是對家臣的分權,也是家臣與基層管理者兩者之間的相互監督。

  最后,家臣在自身領地的軍事權限也受到了限制,按照目前羅氏家的法度,一個家臣最多允許具備十五個武裝家臣,而且家中的家臣以及家仆情況,需要在羅氏家軍事閣、內政閣以及情報閣分別進行登記。

  這樣的領地分封制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符合這個時代的領地制度,避免與這個時代的制度產生過大的沖突。從而影響到羅氏家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又對這種分封制度進行了完善,對家臣的權利進行了限制。確保宗家對所有家臣以及領地的監控。

  當然,即便政良已經小心翼翼地對這種制度進行了調整完善,盡量避免因此而在羅氏家內部產生矛盾,但其畢竟這個制度還是與這個時代整體制度是有所差別,這就導致了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其一,正如此次遇到了右田家、內藤家、杉家的死命抵抗事件一樣,由于這些家族知道羅氏家的制度將會極大地削弱他們的利益,所以這些家族自然不愿意輕易向羅氏家臣服。這樣的制度下,自然會導致羅氏家的日后在各地攻略中,會遭受到不少豪族的抵抗,而愿意向羅氏家投誠的豪族將會減少很多。

  其二,部分優秀人才,尤其那些本身曾經享受過一些大名的封地福利的人才,并不愿意投靠羅氏家。至少相同條件下,這些人才更愿意投靠別的大名。而那些因為戰敗而豪族,也不愿意向羅氏家投誠,即便投誠了,心中對于羅氏家的這種分封制度也會有所怨念。

  其三,在自家家臣團內,形成一定的隱患。畢竟隨著自身的權利越來越大,人對財富、權利等等的追尋就愈加強烈。當自家逐漸成長起來的家臣看到別的大名的家臣能夠獲得比他們更大的財富與權利的時候,他們內心自然會產生一些對比的心態,從而產生不利于宗家統治的,從而成為了羅氏家統治的隱憂。

  當然,針對這些情況,政良也刻意進行了補救。

  首先,通過建立逐步完善的內政、軍事、情報等系統,對家臣進行分權以及監視,并且牢牢掌控著軍隊。比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系統(既然別人不愿意來投靠,那么只能自己培養了),從小孩子子開始就培養徹底支持以及服從羅氏家的制度的人才,并且將這些人才分散到領地的各個部門機構當中,形成一個徹底支撐羅氏家的體系。而經過十數年的持續經營,這個體系此時已經逐步完成。

  其次,善待基層領民,讓領民對羅氏極愛感恩戴德的同時,了解以及支持羅氏家的制度。從最底層保障羅氏家的統治。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隨著羅氏家領地的不斷發展,這些在一般豪強看來螻蟻一般的領民,在羅氏家的統治中將會占據越來越大的地位,從而決定羅氏家統治的穩定。要是地下所有的民眾不愿意支持,那么即便是官職再大的人起來背叛,也不會興起多大的風浪的。

  最后,善待以及引導家臣。比如加大對家臣的物質以及領地賞賜,引導家臣向商業等其他領域投資,從這些能夠支持領地發展的領域中尋求到新的。

  況且,也正是考慮到在實行這一套制度之時,會在家中遇到困難,所以政良從羅氏家建立的那一刻開始就逐步為這套制度搭建基礎了,更為重要的是,羅氏家起家的家臣,甚至日后加入羅氏家的大部分家臣,實際上都是以草根出身為主的,這就避免了家中一開始就出現各種山頭以及體系的家臣集團,從而避免了這些制度遇到過大的阻力,這自然也一定程度上地保證了羅氏家這套制度的順利實行。等到日后更多的家臣加入到羅氏家的陣營的時候,這一套制度已經完全扎根下來了,所謂大勢所趨,這些家臣只能主動去適應它了。

  或許,有人有會說,難道政良就不能夠先按照這個時代的背景而權力執行此時其他大名所遵循的制度,從而減小羅氏家發展的阻力。實際這種做法顯然也不現實的,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家中已經形成很多的山頭,當政良再次準備推行這些制度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甚至會被反叛了。既然如此,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堅定貫徹下來,將那些愿意接受新制度的人留下來,而那些不愿意接受的就擋在,門外。

  當然,上述的這些制度,不過是政良進行的一次嘗試,即便是政良自己也不知道這樣的制度最后能否更加良好地適應這個時代,從而獲得成功。一切都要看最后的結果了,以及日后歷史的評判了。

  只是,在政良看來,在個戰國時代,那些守舊的大名,只會導致家族的衰落,這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就有越前的韓倉家。而那些勇于創新的家族,則會得到不同的發展,諸如北條家、武田家、織田家甚至被羅氏家所擊敗的毛利家等等。

  縱觀整個戰國史,實際上各個大名豪強都在往集權化這一進程進化。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家族有著自己的特點罷了。

  這些家族當中,進化最為遲緩的自然要數越前國韓倉家。該家族一直沿用著舊有的家族制度,那就是家族家老投票制。家中的權利被家中各個親戚把持著。而這些親戚又相互傾軋,極大阻礙了家族的發展,也極大限制了家督的權利。

  數年前京都足利幕府日漸衰弱,而把持著京都勢力范圍的細川家又陷入內亂以及與三好家纏斗之時,正是韓倉家將勢力延伸到京都地區的最好機會,可是韓倉家卻白白浪費掉了。

  至于在家督集權化這一方面走在最前面,自然要數毛利家、武田家、北條家以及日后的織田家了。

  毛利家與武田家大致屬于同一類型,都是在強力家督的運作下,逐漸在家中形成主要的勢力體系,然后家督通過掌握這些體系來運作整個家族。比如毛利家的兩川體系以及武田家的兩山體系。

  但這樣的體系,實際上也是有著弊端的。這樣會很容易造成這些體系形成不同的山頭,一旦這些體系失去強力家督的壓制,就會成為家中隱患。這以歷史中毛利元就死后,毛利家的兩川體系開始出現分歧的例子最為突出。

  而北條家則是一種從底層開始控制家族勢力的方式,在北條早云、北條信康兩代人的努力下,北條家通過一系列的內政制度有利控制了下面各地豪族的情況,從容從底層開始得以逐步控制家族的整體權利。

  歷史中,北條家之所以沒有完全崛起起來,在政良看來,主要是在北條信康時代,剛好遇到了如日中天的武田家以及上杉家,導致北條家擴張的機會被這兩家壓制了。后來等到武田家、上杉家日漸衰落之際,更為龐大的織田家、豐臣家、德川家又相繼出現了,可謂是生不逢時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