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個原因,實際上用一句來概括,那就是將島津家控制在四國地區,利用當地的環境以及周圍的形勢,將島津家限制在四國地區內部,令羅氏家得以控制住島津家。
而政良決心將島津家轉封至伊豫國的最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則正是吉田重政此前所指出的,島津家在南九州地區已經經營了數代人,與當地勢力建立起了盤根錯節的關系。
在政良的計劃當中,九州地區是羅氏家往外發展的根基之地,如何能夠容忍如此一個家族在羅氏家的根基之中呢?而且在歷史中,島津家一時既像廁所里的石頭,又臭又硬的,一時又像打不死的小強,硬是在歷史中令家族得以存活下來了。
緣何政良如此評價島津家的?眾所周知,歷史中,無論是如日中天的豐臣秀吉,還是后來趁著豐臣秀吉死后乘機上位的德川家康,都是忌憚于島津家在南九州地區的盤根錯節關系而對島津家采取了安撫政策,讓島津家仍然得以留在南九州地區的。
那么結果又如何呢?以豐臣秀吉為例,他可是一面安撫島津家,卻又一面又采用下毒(島津家久與豐臣秀吉會面后,突然離奇死去,雖然很多歷史磚家叫獸在后世分析時都指出,豐臣秀吉在此時對島津家久下毒,對豐臣家其實是不利的,所以下毒一說不能相信,但無論如何,島津家久的確是在與豐臣秀吉會面后死去了,而且在短期內對豐臣家不利,但長遠角度來看。卻并一定是不利阿)。甚至連后來島津歲久所發動的暴動也很有可能是豐臣秀吉故意疏漏而令其發生的。但島津家最終依然能夠在南九州存活下來了。
總之。島津家給政良的感覺,必要時它非常強硬(比如當天下大勢已成,豐臣秀吉大軍出陣九州之時,連九州都沒有統一的島津家卻勇于與幾乎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對戰,就算日后戰敗投降了,也出現了趁著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之時,煽起反抗暴動的舉動),但必要的時候。它又愿意服軟(向豐臣秀吉一德川家康臣服),像一只小強一樣生活下去。這樣說來,如此的家族,政良如何敢讓它繼續在南九州地區呆下去你?
只是,既然如此忌憚島津家了,那為何不干脆將島津家直接覆滅掉算了?畢竟此時羅氏家好不容易才將島津家近乎一般的精銳都圍困在日向國與豐后國交界處的山谷當中啊,只要將這部分島津家精銳覆滅,那么再向南九州島津家領地投入重兵,直接徹底解決掉島津家好了。
但是,島津家真的能夠被那么容易就解決掉嗎?這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即便政良趁著這一次機會將包含島津家家督島津貴久、島津家四虎當中的島津貴久的三子島津歲久等近乎一半的島津家精銳給直接圍困至死。但此時島津家的領地中,還包含著以島津貴久嫡子島津義久為主的一半島津家精銳阿。在得知島津貴久等人死后,又或者還沒有得到島津貴久等人的安全消息之前,即便是島津家在羅氏家的進攻下進入了頻臨覆滅之境地,但他們依然會決死抵抗的。
甚至島津家在覆滅之際,還將會以不惜毀滅自家根基的方式,向正在南九州沿海海域的明國海賊許以重利,令以讓王直為首的明國海賊加入到這一場戰爭當中來的。而王直在此前撕毀了與羅氏家的協議,做出了暗中允許手下假裝島津家士兵加入到島津家支援佐伯家的軍勢當中的舉動后,他的舉動就的確有點異常了,其本人突然玩起了失蹤,不但沒有面見島津家的求援使者,也沒有接見羅氏家前去抗議的使者。
本來王直此時的舉動就有點令政良感到不安了,要是在島津家又突然許出重利的情況下,就真的難以估計王直的選擇了。畢竟這些明國海賊之所以在明國沿海假扮成海盜,一切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利益罷了,就算最后王直考慮到羅氏家的勢力強大而沒有被引誘,但王直的手下卻并一定會拒絕阿。雖說王直是首領,但在首領的決定極大地違背了手下的利益的情況下,就連王直也有可能被手下推翻的啊。
以羅氏家目前的實力,若是單獨面對島津家與王直的任何一方,雖然最后很可能損失不少,但依然還是會獲勝的,但要是這兩家聯合在一起,那就有點難說了(畢竟王直沒有固定根基阿,打不贏就可以在海上逃跑,跟羅氏家玩游擊戰,不時襲擊羅氏家的沿海,再配以在陸地上島津家的反撲……),即便是最后獲勝了,也是慘勝阿。
如此一來,將會造成怎樣的情景呢?為了覆滅島津家,羅氏家自然是會被島津家的拼死抵抗而大大拖延了攻略南九州的步伐的,期間自然將會消耗大量的資源,也將導致羅氏家失去在戰國其他地區獲得擴張機會的機遇,更為嚴重的是,在島津家這一種拼死抵抗下,羅氏家也將會損失不少的常備甚至是家臣將領的。
或許對于一般的大名而言,領地、物資、人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政良而言,這三者當中,以羅氏家目前的情況,卻是人才才是最為重要是阿。消耗物資,以羅氏家目前的實力是可以重新籌集或者再行生產的,而失去的領地也可以在日后重新奪取回來,但失去的人才,卻并非那么容易可以獲得了,尤其是那些出色的家臣將領。
失去的一般常備以及一般家臣還可以通過羅氏家的教育以及軍事培訓體系補充回來,但那些突出的家臣以及將領卻不能如此了,畢竟他們都是在特殊的環境中,而且自身又具備這樣的潛力下,才最終成長起來的。對此。政良絕對是無法培養的。
當然。若是島津家最終依然選擇與羅氏家死拼到底,那么政良自然是必須將島津家清除掉了,即便在這個過程損失大量的資源、人力,被拖延大量的時間。
畢竟羅氏家日后需要擴張,像島津家這樣拼死抵抗的情況自然還是會遇到的,即便今天避免了,明天與另外的大名對戰之時,這樣的情況依然還會發生的。
只不過。正如此時的羅氏家與島津家的情景一般,若是在可以避免損失大量人力物力,在短期內獲得島津家的地盤,并且避免與島津家激戰的情況下,政良自然是會考慮網開一面,放島津家一條生路的,而這條生路自然就是將島津家轉封到四國地區的伊豫國去了。這本來就是政良在為了獲得更大利益的情況下的一種妥協選擇了(按照政良一開始時的心思,可是需要將島津家徹底解決掉的)。
當然,即便島津家最終真的原意臣服于羅氏家,并且原意被轉封。但羅氏家也必然會為此而付出不少的代價的。
首先,需要島津家愿意轉封。那么對島津家必然的讓步是必須的,否則島津家即便是跟羅氏家死拼,也絕對不會臣服于羅氏家并且愿意被轉封領地的。
對于具體如何讓步,政良決定就讓家臣在下面與島津家好好談判了,但基本的底線還是需要確定下來。
而政良的底線則是,島津家上下必須離開南九州地區轉封至四國的伊豫國地區,南九州島津家的領地必須都交給羅氏家,島津家的水軍必須被羅氏家所吞并,就算島津家的水軍足輕不投靠羅氏家,但水軍的戰船也必須全部被羅氏家所沒收。以后島津家在四國只能在陸地上發展,但不能發展水軍,他們領地的沿海將由羅氏家水軍所防護。這同樣也是一直限制島津家的辦法了。
上述就是政良要求島津家臣服的底線條件了,當然,要是本家的家臣在與島津家的談判當中,要是能夠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比如招攬島津家的一些家臣,畢竟島津家麾下不少家臣的能力的確是令政良很是覬覦的),那就更加好了。
其次,即便島津家臣服于羅氏家,并且最終愿意轉封離開南九州地區了,但島津家在南九州當地的影響力依然還是沒有立即被消除的。為此,政良可是已經準備好了幾個消除島津家在當地影響力的措施了。
一是,對當地豪族、各勢力甚至是一般領民的遷移。這已經是羅氏家在占據了一處新的地方以后必做的事情了,為的就是打爛當地已經形成的利益關系網,從而令羅氏家得以強勢介入當地,并且控制當地。
當然,這一種遷移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在全面接收伊東、島津家等南九州直屬領地后,先是提前安撫該地區眾勢力,并且暗中令情報閣對當地各勢力進行全面調查。打算配合羅氏家的勢力,那么他們將得以留下。那些不配合甚至具有反抗意識的勢力,將會被逐一在不同地區被情報閣嫁禍不同的罪名,從而遭受到轉封的責罰。為了避免一個地區勢力聯合起來反抗,將采取分地區分目標進行罪名誣陷以及轉封責罰。
同時,在對待當地的勢力的時候,也是需要分順序的,先是對當地一般小豪族開刀,以轉封為主;在隨后再對勢力更為巨大的勢力動手,同樣以是轉封為主;最后才對當地寺廟神社動手,這種勢力則是以吞并覆滅為主了。
而且采取對比策略,全力經營好直屬羅氏家的領地,當直屬領地地區的領民生活更好后,諸如一般小豪族、寺廟的那些當地領民就會羨慕了,然后自然是會支持羅氏家的新法度,減少新法度推行的阻力了。同樣的,給予那些首先配合羅氏家的小豪族、寺廟神社等勢力更好的待遇,如下一來,當周圍的勢力在配合羅氏家的法度的推行后卻得到很好的待遇的情況下,自然也會引發其他小豪族、寺廟神社等勢力的跟風的。
為了配合這個對比策略,政良還準備在南九州當地下達專門允許當地領民可以自由在南九州各地遷移的臨時法令。對領地內實施領民允許流動的政策,只要他們申請登記后,就可以自由流動,這樣就能促進領地各地之間的競爭了,而且只要那里的生活將會更好,領民們在法度的支持下自然就會主動申請前往那里了,如此,就能搞混當地格局并且削弱當地的勢力。
至于失去領民的地方,則是由不斷涌入羅氏家領地的流民來代替(領民離開的田地以及房屋是要留下的),從而也體現了各地勢力的政績,為羅氏家責罰這些勢力提供借口。相信在得知一些勢力因為自身領地內政不行后,卻遭受到了羅氏家諸如轉封之類的責罰后,一些當地的勢力將會更加專注于在羅氏家內政閣的輔助下打理好領地的,這又一定程度上分離了當地的利益集團。
當然,在潛入南九州當地的移民方面,除了主要是從羅氏家領地外不斷涌入進來的其他豪強的流民外,政良還準備重點將今后從明國搜救而來的明國流民安置到南九州地區。由于這些新抵達的明國領民因為文化以及語言的原因,自然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與當地融合起來的,這樣也將導致這些新進的移民無法成為當地勢力的依仗,反而是成為了羅氏家加速全面滲入當地的突破口了。
對于當地勢力的轉封以及新移民的遷入,政良準備采取的總體方針就是逐步開展(估計起碼會持續兩、三年的時間),將不配合者遷移,留下配合、忠誠者。而遷移的人,也將會得到更多田地以及更好的待遇,避免產生過多的矛盾。
除了這個轉封、遷移策略外,政良還準備在薩摩國當地建立一座新的羅氏學府的分學府。畢竟以往羅氏家領地主要集中在九州的中部與北部以及西國地區,如今若是奪取南九州地區后,區域一下子就往南擴張了許多了,而肥前國的羅氏學府顯然是無法及時將羅氏家文化、制度以及法度等相關體系的影響力輻射到南九州地區的。
為此,政良準備在薩摩地區建立一座羅氏學府分學府,將九州南部以及中部地區的人才集中到這里進行培訓,與此同時,也通過這一種方式,將羅氏家法度的影響力在當地開始擴散開來。
當然,由于涉及到諸如土地等最為根本的利益,所以必然是會有人反抗的,必然還會有沖突的,所以這一個過程是伴隨著必然血腥的。
但實際上,此前在豐后國已經小范圍實施過這個政策了,當時也產生了不少的反抗,尤其是此后范圍波及到豐后國、豐前國以及半個筑前國的寺廟神社勢力一揆暴動,對此,羅氏家上下不但有了應對經驗,而且在政良的指示下,軍事閣、內政閣、情報閣等機構也將會有所準備的。
說到底,政良上述的策略,其實就是打爛了南九州地區的一切,然后羅氏家自己出錢又出力將南九州地區重建起來。
政良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推延以及羅氏家法度的推行(比如其中包含刀狩令當地勢力的軍勢將被解散,當地領主只能擁有在法度規定下的護衛勢力,抵抗則是會被立即覆滅),南九州地區必將與九州的中部、北部地區連為一體的,這樣,九州將成為羅氏家日后往外擴張的基地,成為羅氏家真正的根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