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5.阿芙樂爾(二)

  亞姆立扎會戰對于公國而言無異于災難。對于這場戰爭來說,也意味著決定戰局走向的天王山。但是戰爭本身并未真正分出勝負。

  公國固然失去了亞姆立扎這個關鍵性的物資周轉中心,存儲在據點內的輜重、器材和武器裝備也損失了超過70,關鍵的火車調度集結中心和空港設施也已經失去。從結果上來說,公國已經失去了在嚴冬降臨前突破曼納海姆防線的一切可能。相對的,拉普蘭也缺少發動反擊將公國軍徹底趕回國境線的實力。

  逐漸降低的氣溫是原因之一,更直接的原因是雙方的財政都已經無力支撐戰爭繼續下去。

  巨額的軍事開支壓得公國財政系統喘不過氣來,原本就不怎么健康的財政如今更是不得不靠借貸來補充維持,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縱然公國還有龐大的預備軍可以投入戰爭,也難以將之付諸行動。

  拉普蘭的財政比之公國更加不堪,公國的財政一直到亞姆立扎會戰還能維持運轉,一直到會戰之后才不得不開放借貸作為補充。拉普蘭則是一開始就是在靠帝國的低息貸款和發行戰爭公債來維持運作。到會戰結束時,僅戰爭公債一項便高達11.25億帝國馬克。龐大的債務必然伴隨巨額利息。不難想見,等到第一批公債進入還本付息階段,拉普蘭的財政系統將面臨何等巨大的壓力……要知道拉普蘭的家底可沒有公國那么雄厚,就算靠借債度日,也不可能撐下去。

  雙方都沒有繼續戰爭的能力和意愿,是到了用談判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兩國初步的意向是在但澤格丁尼亞舉行會談,拉普蘭方面的首席代表是外交大臣維伊諾.唐納勛爵,羅斯聯合公國的首席談判代表是謝爾蓋.尤里耶維奇.維特伯爵。”

  “看起來會是一場很辛苦的談判吶。通知下去,務必要招待周全,醫療小組要隨時待命。絕不能讓兩國代表團在帝國領土上發生任何意外。”

  瞄了一眼史塔西呈報的相關資料,李林在文件末尾畫上花押。

  對于雙方交涉的代表人選和對雙方底線的預測,各情報部門的結論都是一致的,即雙方都不會提出讓對方和其它國家感到危難的交涉條件,同時也會在堅持原則底線的基礎上盡可能爭取本國利益。

  具體到交涉條件上的表現就是拉普蘭希望公國退回戰爭之前的邊境線,此外最好能支付一筆象征性的賠償金;公國則希望以雙方實際控制線為新的邊界,就此穩定下來,至于賠款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一句話,要錢沒有,你非要我賠錢,那就繼續戰下去便是。

  雙方都有結束戰爭的意愿,維特伯爵更是放話“別無所求,只為和平”。

  考慮到兩國面對的內外形式,無須懷疑他們追求和平的誠意,要達成和平協議的難度并不算大。唯一算是障礙的,無非是圍繞面子和利益的爭執會耗費掉很多時間。

  這個“很多時間”有多長,取決于雙方的內部壓力。

  拉普蘭承受著相當大的經濟壓力,民生凋敝的情形其實比公國更嚴重一些,不過連續的勝利有效提振了士氣,使得拉普蘭的人們對眼前貧乏的生活有著更高的忍耐力。

  公國方面在經濟面的壓力比拉普蘭要小得多,但內部壓力卻要大得多。軍事失敗讓之前被壓制住的矛盾一口氣爆發出來,亞姆立札會戰失敗的消息傳來后,短短一周時間,公國全境爆發了235次起義,被暴亂者和恐怖份子暗殺的官員多達一百多人。農民造反、工廠罷工、學生罷課、知識分子抗議、地方自治會更是跳出來要求實行公民平權和君主立憲制。傳統君主政體一時間在公國顯得搖搖欲墜。要不是維特伯爵親自擔任外交代表,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停止戰爭,尋求和平”的呼聲,鐵腕大臣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則以高壓恐怖手段來壓制恐怖主義浪潮。憲兵隊和奧克拉納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力,他們可以在缺少證據的前提下,僅憑“主觀懷疑”即可定罪。獲得了莫大權力的憲兵和秘密警察處決暗殺者和“疑似革命黨”的速度之快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往往被暗殺者還沒下葬,殺手和“可疑分子”連帶全家老小都已經被燒成灰倒進河里了。

  靠著血腥和恐怖,公國的社會動蕩暫時被壓制下去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只是暫時現象。靠殺人或許可以暫時抑制問題,但從來都談不上摧毀問題,更不要說解決問題。以公國目前面對的內外形式,不管最后能達成什么樣的和約,公國都必須面對危機重重的國內形式,認真思考未來的出路。

  “話是這么說,貴族、軍隊、教會、沙皇——傳統既.得.利.益集團是不會甘愿為了國家發展和社會安定犧牲個人和集團利益的。或許他們之中不乏一些目光長遠的聰明人,比如維特伯爵、斯托雷平和皇叔尼古拉大公,但個人不管怎么優秀,又怎么可能扭轉整個集團的墮落呢”

  翻閱著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給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奏章副本,李林的嘴角揚起一絲刀子般尖利的微笑。

  尼古拉大公儀表堂堂,久居軍界,是皇族之中為數不多能領兵打仗,并且在政治事務上也頗有見地之人。這位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本應是傳統君主政體的忠實捍衛者,護衛皇權的急先鋒。可正是尼古拉大公給他的沙皇侄子寫了一份措辭強硬的奏章,明確提出要么建立一個對國家和民眾負責的政府(其實就是實行君主立憲制),要么讓他早早退役去國外當寓公養老(也就是撂挑子,能把沙皇嚇住最好,嚇不住也能跳下公國這條漸漸沉沒的大船,避免被可能的革命風暴波及)。

  連尼古拉大公這等身份的人都堅信如果不進行變革,公國將會被革命風暴吞噬,公國內部形勢的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而這對于帝國,恰恰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一場豐盛的饕餮大餐。

  按照眼下的形式,公國在談判中同意支付哪怕是象征性的戰爭賠款的概率都是微乎其微,拉普蘭不但無法獲得戰爭賠款,可能還不得不忍受部分領土的喪失。但隨著公國的戰敗,拉普蘭的國際地位和國家信用將迅速上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這個國家將成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地。

  帝國金融資本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加深對拉普蘭控制的機會,不過和另一道大餐相比,投資拉普蘭不過是正餐前的開胃小菜罷了。

  向公國提供貸款,幫助其維持統治才是帝國金融資本的狂歡大戲。

  向公國提供貸款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公國的豐富資源、人口、市場使得無須擔心其償還能力。對擴張中的帝國資本和消費市場來講,這是一筆不錯的生意;其次,眼下只有帝國能提供足以維持公國社會秩序的巨額貸款,這就使得這筆生意很大程度上具有排他性。即便阿爾比昂也會提供貸款,但一旦失去帝國這個金源,光靠阿爾比昂那點連塞牙縫都不夠的小錢,公國很快就會陷入比眼下更激烈的動蕩。所以這筆貸款實際上很大程度將左右下一場大戰中公國所屬的陣營;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通過發放金融貸款,帝國將扶植公國資本勢力,在國家杜馬和政府機構中獲得莫大的影響力。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詫異,作為一個標準的壟斷資本集團,帝國會想要扶植外國資本這是不是吃錯藥了  誠然,壟斷資本具有極強的排他性。但事情要分開看,帝國資本實際上同時具備托拉斯和康采恩的特性,同時還是一個只為國家戰略服務的壟斷資本。掌握著這頭資本巨獸項圈的是皇帝本人,皇帝一言便可決定資本流向。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特質,任何國家都不歡迎這種國家壟斷資本進入本國發展,縱然允許也要加上各種政策限制。說白了,就是包括公國在內的各國可以接受貸款,但絕不接受帝國壟斷資本把自家變成狩獵場。

  考慮到大環境,通過注資入股,讓外國資本形成與帝國資本合作的卡特爾、辛迪加等形式的跨國合作資本,為帝國資本準備日后的金融收割提供通道和工具就有其必要性了。通過這些平臺,帝國資本可以更好的隱身幕后操弄各國的資產價格與匯率,在合適的時機引爆金融危機,然后再披著“本國企業”的馬甲去低價抄底各國優質資產。既賺取了利潤,又最大限度避免了當地民眾對帝國的反感情緒,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經濟利益,政治層面的收益更是不可小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公國資本早就不甘于被排除在政治游戲之外的現狀了。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基礎,或者說資本主義的天性,乃是建立在人性本質的貪婪上。積累起足夠的財富之后,資本自然會渴望能掌握政治權利,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在現有規則的基礎上,堅持和支持所有能維護自身權益的規則,改進那些陳年積弊,消滅所有限制資本運作的規矩。

  公國的戰敗對公國資本而言恰好是一次絕佳的機會——既然因為戰敗,政府已經顏面盡失權威盡喪,那么為了維護統治,沙皇、貴族、官僚和軍人就必須向資本低頭,將政治權力進行分割……

  這個過程并不輕松,再怎么說謝爾蓋.維特伯爵和斯托雷平也不會放任商人恣意做大,更不要說沙皇陛下多么不情愿分潤出手中的權利。這種時候如果有強勢的外國資本加入,那么事情將會輕松許多。至于事后的投桃報李,自然也必不可少。

  “目前公國資本推出的代理人是一個叫‘十月十七日聯盟’,簡稱‘十月黨’的政治結社,其首領為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大地主米哈伊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羅堅柯與實業家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古契柯夫。從其目前的宣傳綱領來看,這是個溫和改良派的政治結社。情報部覺得可以將其列為潛在的合作對象。”

  尼德霍格侃侃道來。

  親衛隊隊長毫不懷疑這個代表大地主和大資本家利益的政黨會選擇與帝國合作。這些人或許是愛國者,但他們的出身賦予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妥協性和軟弱性,只要條件合適或者壓力夠大,不用帝國示意,這幫人自己就會哭著喊著上門來抱帝國的大腿。

  以帝國的國力,開出一個較高的價碼并不困難,可光靠贈予和施舍,充其量最多能換來一時的感激,遑論忠誠。更不用說,以這些人的人格特質,其宣誓的忠誠能有幾分可信度是個很值得懷疑的問題。

  要想馴服公國的資本力量,讓他們全心全意的為帝國服務,除了給他們好處,還要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讓他們明白一旦失去帝國的支持,他們的生命和財產瞬間都將化為烏有。

  這種壓力不光來自帝國,也來自公國傳統統治階層,更來自被忽視的、正在積累不滿等待爆發的底層民眾。

  當貴族、商人、政客在盤算權利分配時。死在拉普蘭森林中的士兵的遺族無人關心,那些吃了敗仗或被俘的歸國士兵不受人待見,那些在一系列起義、暴動、罷工、罷課中死去或沒有死去的人們需要些什么,更是沒人理會。有錢人和掌權者都不關心他們,因為在他們眼里,那些不過是工具,是勞動力,是炮灰,唯獨不是與自己平等的“人”。如果說公國的權利者和有錢人對底層民眾還存有一絲善念的話,那也只是希望這些勞動力還有力氣繼續干活,希望炮灰們不至于不肯賣命,僅此而已。

  要誘導這些除了一條命,幾乎什么都沒有的人站出來,給公國上層施加壓力,讓公國主動靠向帝國,簡直輕而易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