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42章 楊爵士才是蘇聯的大福星

  對于楊衛平當年建立的那個神秘的磐石青訓營,卡列妮婭雖然在楊衛平身邊呆的時間不長,但她利用kgb的渠道,還是知道了不少事。

  可以說,現在的磐石雇傭軍還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楊衛平的私軍。畢竟這些職業傭兵成份復雜,幾乎所有人都有在不同國家長期服役的經歷。但磐石青訓營則完全不同。這是一支由磐石在世界各地搜羅無家可歸孤苦憐仃的孤兒組成的童子軍。

  這些童子軍從小接受的洗腦似教育和嚴格的訓練,他們對楊衛平這位精神領袖有著無比的敬仰和忠誠,一個個都能稱之為死士!經過八年多時間的訓練成長,當年的童子軍已經變成了剽悍的青年軍。

  就卡列妮婭掌握的情報,磐石國際安保公司和天工財團有很大一部分資金流向青訓營,堪稱是磐石自建立以來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大的一項基石工程。

  楊衛平和美國人合作發射衛星,并不是什么秘密。這意味著現在的磐石雇傭軍,擁有跟美國和蘇聯一個級別的衛星監控和指揮系統。

  在卡列妮婭看來,沒準楊衛平現在的行蹤和周邊動靜時時刻刻都在他自己的衛星監控之下。毫無疑問的,奧達耶夫剛才提到的那些在暗中保護楊衛平的青年職業傭兵,很有可能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接受太空中軍用衛星的指揮和信息支援。而這,就是卡列妮婭認定的楊大爵士保留的最有力后手。

  航空航天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使得當今世界各國的衛星技術水平也比歷史同期提高了不少。這也促成了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聯手策劃的“星球大戰”計劃得以更順利的實施。

  卡列妮婭這次來南緬,協助楊衛平解決南緬軍政。府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她身上還有一個受蘇聯最高委員委托的絕密任務:向楊衛平討教,蘇聯該如何應對美英聯合發起的“星球大戰”計劃。

  奧達耶夫并不知道卡列妮婭身懷的真正使命。他只知道他接到的命令是,無條件地全力協助配合第六總局卡列妮婭局長下達的任何一項指令。以他的精明老到,哪能看不出眼前這位美女局長剛才在用秘密綁架“男爵”這一提議來試探他會不會在接下來的行動中自作聰明,擅作主張。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指出“男爵”身周暗藏的強悍保護力量,表示堅決否定。

  至于組織里流傳的關于卡列妮婭和“男爵”諸多“不得不說的故事”,奧達耶夫很明智地選擇為無視。他并不認像卡列妮婭這樣的kgb精心培訓出來的“燕子”會因為男女之間那點破事而循私枉法損害組織的利益。

  這個時代的蘇聯,安德羅波夫并沒有像歷史中那樣過早逝世。因為楊衛平這保大蝴蝶的振翅。蘇聯在軍事、技術并沒有降為二等強國。農業也沒頻臨崩潰的邊緣,國家經濟也無需依靠外國投資方能維持。被西方社會稱之為“安德羅波夫時代”的蘇聯,正在走向一場由安德羅波夫鐵腕主導的改革開放的全新時代。

  作為kgb的主席,安德羅波夫在楊衛平向蘇霍伊設計局提供全套的蘇27技術和圖紙資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神奇的年輕人。而接下來的這么些年。楊衛平對蘇聯表示出來的“特殊情感”。也沒讓安德羅波夫失望。可以說,安德羅波夫在從勃列日涅夫手里奪權上臺,再穩定全國局勢。楊衛平在軍事、科技和經濟方面提供的支持,占有很大的份量。

  特別是蘇聯的眾多國企引進并實施了“天工模式”后,蘇聯自本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經濟衰退漸漸得以扼制,傳統的粗放型經濟也開始實施從上到下的體制改革。科學技術轉換為生產力從之前只有25成果被采用到1985年的55采用率,足足提升了30!極大程度地改善了蘇聯在民用工業品應用技術和質量方面落后的不利局面。

  為了不讓蘇聯像歷史中那樣在1991年全面崩潰解體,楊衛平可算是煞費苦心。在勃列日涅夫還在位的時候,楊衛平便通過與kgb之間建立起的關系,以卡列妮婭為中間人,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民用高科技,包括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同時也以卡列妮婭為橋梁,與安德羅波夫建立并保持著良好的友誼和善緣。

  楊衛平多次借卡列妮婭之口,向安德羅波夫轉達了他對蘇聯國家經濟現狀的擔心,為此他專門寫了封長信給安德羅波夫。

  在這封中,楊衛平明確地指出這種經濟危機不是某一領域內的局部短期危機,而是全局性的長期危機。蘇聯雖然號稱“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主要消費品長期供應不足。經過七十多年的建設,蘇聯人圴gdp才三千美元多一點,不僅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而且落后于亞洲、拉美一些國家。而且由于蘇聯實行控制消費、高積累的政策,蘇聯人圴收入勉強能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主要消費品長期短缺,供給不足,經常需要憑票供應,暗藏了能貨膨脹的危險。人民生活生平從革前的歐洲第五位下降到了八十年代世界第八十八位。

  楊衛平結合了華夏正在推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列舉了一系列華夏改革前和改革后的數據作為佐證,提醒安德羅波夫,蘇聯如果不改革,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壓制和經濟封鎖下,其國家經濟很有可能全盤崩潰。楊衛平特別指出,蘇聯雖然擁有發達的航空航天、兵器和生物技術,但由于體制原因阻止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導致只有25左右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圴轉化周期長達10~12年,而美國則有85的科技成果在五年內轉化為生產力。

  在現代技術領域,特別是在電子技術方面,蘇聯已經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15~20年,在某些領域更是連當年的“華夏小兄弟”也比不了。如果再不改變這種現狀,這種差距必然越來越大。

  在楊衛平沒為蘇聯輸送技術和精密數控機床之前,蘇聯的民用工業品技術可謂是非常落后。音響設備、錄象機、攝象機等民用電子產品蘇聯幾乎不能生產。而能夠生產的民用產品則質量低劣。楊衛平非常尖銳的指出,蘇聯工業產品的質量水準連國際標準的20也達不到,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而由于工業品缺乏競爭力,導致蘇聯只有依靠出售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資源賺取外匯,從而淪落為原料出口國。

  由于工業技術和工藝的落后,使得工業生產中浪費驚人。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不斷降低。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是西方國家的2~3倍,能源消耗為西方國家的1。5倍,而工業勞動生產率卻只有西方國家的四分之一!

  在西方國家開展信息革命,進行以取得效益為目的的增長時,蘇聯卻依然沿著追求產品的老路走,使蘇聯費盡力氣實現的主要工業品“趕英超美”的努力成果全部化為烏有。

  而在農業方面,蘇聯同樣是效率低下,長期落后西方國家。即算蘇聯把國家經濟的27(美國為5),勞動力的20(美國為3)用于農業,但農業勞動生產率才達到美國的七分之一。進入八十年初期,蘇聯農業中僅管理機關人員就多達300萬人,超過了美國全體農業人口數量。但蘇聯農業卻是連年欠收,被迫花掉本來就是稀缺資源的外匯進口糧食,此這項花費每年高達七十多億美元,使得整體經濟捉襟見肘。

  與此同時,蘇聯農用拖拉機報廢率達到了每年12。5,是美國的三倍。大批農作物因不能及時收割而白白損失掉,即使收割了每年也有20的糧食和33的土豆因為保管不善霉爛變質無法食用。全國每年有一半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無法盈利。

  最為嚴重的是自中東石油危機爆發后,國際原油市場價格連年暴跌,使得蘇聯在石油收入掩蓋下的經濟衰退變得格外明顯。八十年代以后,世界石油價格猛降50,低于蘇聯石油的開采成本,使得蘇聯為石油輸出投資的大量輸油管道成為無效投資。如果蘇聯繼續依靠石油出口來維持經濟,必將使整個國家經濟陷入絕境。

  最后,楊衛平在信中總結強調,雖然經濟增長與衰退有一定周期性,但蘇聯經濟存在的這些問題,完全反應出傳統的計劃經濟已經喪失了全部潛力。在很大程度上,蘇聯的經濟危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體制造成的。如果再不果斷地采取措施,這種經濟領域的危機必然會向政治領域蔓延!

  卡列妮婭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安德羅波夫主席在看完這份長信后,那滿頭滿臉流露出來的冷汗,完全將這位kgb主席內心的震驚和恐懼顯露無疑。

  也正是因為楊衛平的這封長信,促使安德羅波夫提前下決心從勃列日涅無手里奪權。

  在安德羅波夫眼里,這位被西方國家稱之為“上帝之子”的華夏人,實在應該稱之為蘇聯的大福星才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