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03章 為蘇霍伊改良蘇27

  早在與美國航天局合作開發“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時候,楊衛平就已經從天工實驗室和華夏各大科研單位抽調精兵強將,著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研發。

  北斗衛星建設,是東聯的戰略事業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國防安全是建設北斗系統的最重要原因。

  在全球地理信息如此重要的戰場,東聯必須掌握擁有完全自主知識技術產權和產品的高尖端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雖然說gps的民用在東聯是免費的,但是如果美帝關閉或者利用其“sa政策”對gps做手腳,那么對到時候依賴gps的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北斗衛星起步于1979年,于1985年實現區域覆蓋能力,可以為亞洲國家提供服務,深受華夏、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香港、澳門、臺府、北韓、南韓等國家和地區的歡迎。

  從技術資源共享這個層面上來說,東聯的北斗衛星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研發過程,與東聯推出的手機移動通訊網絡、互聯網信息傳輸系統是密不可分的。

  北斗衛星使用的是三頻信號,而gps使用的雙頻信號,這是北斗相比于gps的一個明顯優勢。雖然美帝現在也在積極研發三頻衛星,但等到他們造出來,到gps全部的雙頻衛星老化報廢更換為三頻衛星,至少需要十年時間。而這十年,無疑就是北斗的優勢期。

  三頻信號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階電離層延遲影響,提高定位精確性,增強數據預處理能力,大幅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而且如果一個頻率信號出現問題。可使用傳統方法利用另外兩個頻率進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

  就目前而言,東聯在亞洲推出的北斗定位系統是全球第一個提供三頻信號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

  類似這樣的涉及到一國國土安全的尖端科技。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愿意冒險使用不屬于該國自主知識技術的服務產品。特別是對于美蘇這樣的大國,或許在民用領域會適當放寬使用限制。但在軍事方面,絕對不敢冒這種風險。

  楊衛平自然能明白蘇聯方面的意思,安德羅波夫在談及從東聯引進互聯網信息技術時并沒提及東聯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楊衛平隱隱感覺到了蘇聯對于東聯的防備意識。

  對于安德羅波夫邀請楊衛平參觀蘇聯國防部和蘇聯聯合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這個建議,楊衛平自然明白這是老安同志有意向他展顯蘇聯的軍事實力,意在告訴楊衛平,蘇聯在經濟方面或許不盡人意,但在軍事上絕對站在全球最頂尖的位置。

  這種能增進東蘇兩國戰略和政治互信。密切兩國軍隊關系,促進兩國軍隊合作的示好,楊衛平當然是欣然接受。

  因為在東蘇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兩國戰略協作的重要內容和支撐點。

  11月14日,東聯國家元首、國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楊衛平,在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奧列格.德米特里耶維奇.巴克拉諾夫陪同下,參觀蘇聯國防部。

  這是第一次有外國元首到蘇聯國防部參觀,蘇聯軍方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

  上午,蘇聯國防部大樓前軍施飄揚。禮兵雄立。

  九點整,楊衛平抵達現場。

  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里.莫菲耶維奇.亞佐夫在國防部大樓前熱情迎接,并為楊衛平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在雄壯的軍樂聲中。楊衛平在亞佐夫的陪同下檢閱了蘇聯三軍儀仗隊。

  蘇聯三軍儀仗隊整齊列隊,神情莊重肅穆地向楊衛平行注目禮。軍樂隊還演奏了東蘇兩國國歌。

  歡迎儀式后,楊衛平會見了亞佐夫、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瓦連京.伊萬諾維奇.瓦連尼科夫及蘇聯軍方高級將領。

  楊衛平表示,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成為參觀蘇聯國防部的第一位外國元首,這是安德羅波夫主席建議的。我認為進行這項活動有利于增井東蘇兩國戰略和政治互信,密切兩軍關系,促進兩軍交流合作。

  楊衛平指出,在東蘇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兩國軍事領域的合作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兩國戰略協作的重要內容和支撐。近年來,東聯國防軍和蘇聯武裝力量交流合作不斷加強。在高層互訪、人員培訓、軍技合作等方面都開展得很好。

  楊衛平強調,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是時代潮流,但國際格局深入調整,世界仍然不平等、不平衡、不平靜。傳統威脅和非傳統威脅交織,一些地區局勢動蕩持續蔓延。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東蘇兩國要加強協調配合,與國際社會一起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希望東聯國防軍和蘇聯武裝力量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更好地規劃國防和軍隊交流合作,推動兩軍關系更深更廣闊地發展,為維護兩國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及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亞佐夫對楊衛平元首訪問蘇聯國防部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楊衛平元首是第一位到訪蘇聯國防部并參觀蘇聯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的外國元首,這充分體現了蘇東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當前,國際形勢不容樂觀,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勢力橫行、抬頭,世界及地區和平穩定面臨一系列挑戰。蘇東作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同盟,要加強軍事交往和協作,維護兩國共同安全和國際戰略平衡。

  會見后,楊衛平的亞佐夫陪同下參觀了蘇聯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正在指揮中心值勤的蘇聯陸、海、軍軍軍官全體起立,向楊衛平致敬。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專門為楊衛平介紹作戰指揮中心的情況。

  數十位蘇聯軍官在電腦屏幕前全神貫注進行操作和監控。巨大的液晶彩顯屏上,蘇聯陸軍、海軍、防空軍、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特種部隊值勤值班和訓練演習的實時畫面交替呈現。在遠洋執行戰略巡航任務的蘇聯海軍艦隊將領、正在值勤的有關地區蘇軍指揮員,與東聯有合作關系的各個設計局、軍工企業負責人通過控制系統分別匯報各自的工作情況。

  楊衛平在聽取匯報后表示,這次參觀讓東聯國防軍了解到蘇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成果。明天東蘇兩國國防部長還要進行防務磋商,希望兩國軍隊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為東蘇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注入新的活動和動力。

  從蘇聯國防部和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離開后,楊衛平專程去了蘇霍伊設計局,與伊萬洛夫、西蒙諾夫兩位老朋友親切交流。

  蘇霍伊設計局莫斯科總部的貴賓接待室里,楊衛平、西蒙諾夫、伊萬洛夫正就蘇27的進一步改進和升級作深入探討。

  “楊,你們的殲十五,我覺得,應該是是你基于蘇27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研制出來的。”西蒙洛夫沒有稱呼楊衛平的元首稱喟,而是用老朋友的心態與楊衛平進行平等交流:

  “蘇27是由你親自設計出來的。我相信你對于這款戰機的后續升級和改進有著全面而系統的認識。作為多年的老朋友,楊,我想知道,如查我想基于蘇27的氣動布局,設計出一款西方所說的第四代先進戰斗,有沒有可能?”

  楊衛平毫不猶豫地答道:“蘇27,絕對是世界上氣動布局最合理最科學的一款戰斗機,沒有之一!我相信,從蘇27問世以來,你們肯定一直在琢磨著如何大改蘇27。

  你們現在正在研制的蘇27改進型多用途戰斗機。鎖定的目標應該是必須超越f15及f16的改良型,且必須為多用途、全天候、能打擊低空飛行物如巡航導彈等。裝備新的rl蘇27雷達系統,機載主被動電子對抗系統。新的座艙界面、導航系統等,能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及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沒錯吧?”

  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在聽到楊衛平這席話后,不由得雙方露出震驚神色。二人彼此對望一眼,都能從對方的眼神里感受到各自心內的震撼是多么強烈。

  “呵呵,我的老朋友,你們沒必要如此驚訝吧!”楊衛平老神在在地笑道:“你們放心好了,我絕對沒有在你們蘇霍伊設計局按插件眼線。蘇27是我設計出來的,它比你們當初的t10優秀多少,我不說你們也都心里有數。

  我當初在設計蘇27之初。針對的假想敵就是美國空軍的f15、f16以及美國海軍的f14。蘇27作為一款先進戰斗機平臺,它有多大的升級改良價值。我遠比你們更清楚。

  我雖然不知道你們現在在蘇27的基礎上研制出幾架驗證機,但我相信你們肯定制造出了用作新型航電、座艙界面的試驗機。沒準你們還在這款試驗機裝上了相控陣雷達以及al3x系列的矢量推力發動機。

  兩位老朋友。我想你們應該知道,在當今軍航渦扇發動機研制領域,我楊衛平敢說第二,絕對沒有敢居第一!在矢量推力發動機研發方面,我敢保證留里卡設計出研發出來的這款矢量推力發動機還不成熟。其使用壽命是最大的硬傷。”

  入耳楊衛平這番話,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再度露出了難以掩飾的震驚神情。

  “楊,據說,你們東聯研制的第四代成熟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ws15即將進入工業化量產階段,在這方面,能不能請您為留里卡設計局進行一次技術指導?”西蒙諾夫非常誠懇地眼巴巴地望著楊衛平說道。

  “對于留里卡設計局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我還是比較看好的。”楊衛平不置可否地笑道:“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打算抽空去他們那邊走走。”

  “楊,我代表留里卡設計局,代表蘇霍伊設計全體同仁,向您表示最衷心地感謝!”西蒙諾夫邊說邊站起身向楊衛平深深鞠了一躬。

  “都是老朋友了,大家用不著這么客氣。”楊衛平樂呵呵地擺手笑道:“這么說吧,殲十五的確與蘇27屬于同一血統。目前,我正計劃對殲十五作出更進一步的改良。”

  入眼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尖起耳朵全神貫注的模樣,楊衛平淡然一笑,接著說道:“這款我暫命名為殲十八的戰機,除了繼續沿用三翼面設計帶來的絕佳氣動力性能外,真正的重點在航電設備,提升自動化、計算機化、人性化、指管通情能力等。

  你們也知道,東聯的航電設計標準,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展方向。但新航電帶來的結果是機身重量的增加,這就要求必須有其他改良才能避免機動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

  基于這種理念,我的想法是除了將前翼提升操控性能外,還必須裝備更大推力的軍用渦扇。此外,主翼與垂尾內的油箱也相應擴容,油箱總容積預計達到13000公升。這樣就能保證近4000公里的無外援航程。

  這款殲十八的外型整體非常簡潔,大部分天線、傳感器都改為隱藏式。主空速管由機首移到原來的副空速管處,也就是座艙兩則。副空速管移到雷達罩的后方。機首相應地增長增厚,以安裝更大的雷達及更多航電設行。

  光電探測器我計劃移到風檔右側,左側安裝可伸縮空中加油管,光電球側移一方面是為了多出空間安裝加油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飛行員有更好的視野。”

  見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拿出筆記本一邊記錄一邊作深思狀,楊衛平沒去打斷他倆,掏出香煙點了一支,抽了兩口接著說道:“另外,我還計劃在座艙兩側安裝可收納的夜間加油照燈,垂直尾翼加大,以得到更好的偏航穩定性能。

  我打算將垂尾及其方向舵的形狀也稍加改變,在垂尾頂端,由殲十五的下切改成平直,尾椎加粗,并阻力傘由尾椎末端移到上方,使末端可以容納后視雷達及較多航電設備。總之要求達到三翼面布局、無攻角限制以及全數位飛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