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

  (起點正版鏈接)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天又開始飄起了雪,北風將雪塵像砂子一樣吹起來,打在結了霜的皮甲上,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

  夕陽努力掙扎著,在云層后透出些許光芒,卻很快被凍僵在天際邊,經層層的云氣過濾后,變成了淡淡的粉紅sè細屑,將數萬里寬廣無垠的曠野染得一片粉紅。

  這看似旖旎的風光,落在牧人們眼中,卻更像是天地間都布滿了血sè。

  這已經是王帳各部從圣地彈汗山逃離,在曠野雪原中艱難跋涉,苦苦掙扎的第三天了。

  聽起來三天很短,但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是多么難熬的一段時光。草原殘酷的自然環境,并非難熬的主因,真正讓牧人們yù仙yù死的,是尾隨在后的那支漢軍輕騎。

  草原人一向以狼的后裔自詡,打起仗來也像是捕獵的狼,耐心、堅忍、迅疾是他們最大的特sè,在雪地里追蹤潛伏,待敵人疲憊后暴起突襲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牧人們一直認為,漢軍的強大,僅僅在于他們手中、身上制作jīng良的兵甲,或者還有天天能吃上飽飯的強健體魄以及兵法什么的。若比較的是耐xìng和堅韌,那漢軍就像是嬌生慣養的中原花朵一樣,遠不能與野草般的草原人相提并論。

  所以,當足智多謀的慕容長老提出且戰且退,承受一定的損失,也要借助草原的地理環境,疲敵退敵,甚至反過來殲滅敵軍的計策后,當即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贊許。

  草原人沒有中原博大jīng深的兵法,但也都明白以己之長,迎敵之短的道理。祖先們代代相傳下來的經驗也表明,打敗漢軍的辦法不是硬碰硬。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削弱對方之后,勝機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即便是當年的飛將軍李廣那樣的漢家英雄,在漠北決戰的時候,還不是在荒原上迷了路,最后窩囊的自刎而死?這片荒原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好,卻是長生天賜給他的子民們的最佳戰場!

  慕容奪的計策并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拋棄彈汗山,且戰且退的同時一直變換行軍方向,直到把漢軍繞得暈頭轉向。不知身在何方。

  順利的話,逃亡的諸部將會在白山以北,濡水河源頭附近的某個地方,與第一批擄掠漢民的部族騎兵會師,對窮追不舍的漢軍進行夾擊。

  長老們反復推敲后。都認為這是個完美無缺的計劃。

  草原上辨識方向很難,要尋找一個確定的地方更難。在這里,只有山是始終不動的,河流都不能當做標識,因為那些河流經常會自行改變河道。很多漢人到了草原上,連方向都辨識不清楚,所以當年李廣才會迷路。誤了軍期。

  漢將趙云的勇猛更盛當年的飛將軍,但他依然只是個人,而不是神,所以。他一路可能會殺傷很多部眾,但卻不可能發現慕容奪的計謀。

  等到他兵乏馬困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支生力軍出現在自己身后,就算他是衛霍復生。也不可能有扭轉乾坤之力。

  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戈壁上的牧人們,雖然沒有漢人那么多高超的技術和學問。卻在辨識方向和尋路方面,有著很多讓中原人無法理解,更無法掌握的手段。

  憑借這方面的差距,他們能很輕松的完成分進合擊的戰略,對漢軍進行夾擊。

  當然,前提是他們能順利逃到預設的戰場。

  長老們不覺得這會很難,草原部落的特點就是人人都能騎馬開弓,十幾萬人聚在一起,哪怕都是老弱婦孺,也不是五千騎兵能撼得動的。

  若是傳說中的具裝鐵騎當然另當別論,但輕騎兵,哪怕是再強的輕騎兵,也不可能強沖十幾萬人的防線。輕騎一旦失去速度,就會變得比步兵還弱,到時候十幾萬人一擁而上,用牙咬,都能咬死漢軍。

  不過,真正實施起來之后,他們才發現,這支敢于奔襲彈汗山的漢軍騎兵,遠非他們臆想中的那么容易對付。

  漢軍的確不敢硬沖十幾萬人的臨戰隊列,但他們卻毫不費力的使出了草原人的戰法,像狼群捕獵一般,不斷圍在部落聯盟周圍打轉,抽冷子撲上來咬一口,幾乎每次都能擊中要害,每次都會撕下大片大片的血肉,讓部落長老們痛入骨髓。

  長老們開始還以為是湊巧,等同樣的狀況發生了幾次,他們終于明白,自己遇到的對手,比想象中還要更可怕!

  草原人使出狼群戰術,還要通過反復的試探,才能確認敵人的弱點和破綻,而趙云,他只要遠遠的觀察一下,就能準確的指出破綻所在。

  說起來好像差不多,可真正打起來的差距可就大了。

  胡人要是有這本事,近些年,大漢的邊疆絕不會這么消停,胡騎不年年去冀州、青州,乃至司州逛一圈都不算完。大漢邊疆何止萬里?處處防備,都顧此失彼,靈帝以來,邊軍一再削減,萬里邊疆上,到處都是破綻。

  胡騎要找出這個破綻,邊軍要隱藏這些破綻,雙方斗智斗勇,這就是公孫瓚、呂布這些人在去中原爭雄前所做的。邊軍沒能完全將胡人擋住,但除了張純叛亂那次,胡人也沒能看到明顯的破綻,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而趙云現在做的,卻將胡人引以為傲的戰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看一眼就發現破綻,然后立刻發動針對xìng極強的進攻,無論在時效xìng還是攻擊力上,都遠遠超過了原創這個戰法的胡人,也算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了。

  牧人們苦不堪言,長老們更是愁白了頭。

  漢軍單次攻擊動用的人手有限,通常是一兩個百人隊,有的時候甚至只有一隊人,也就是五十騎,因此即便擊中要害,取得的戰果并不很大。

  可架不住他們的攻擊頻率足夠高——五千漢軍輪番上陣。一次殺傷幾十個牧人,一天下來就是好幾千,等于一個中等部落被滅族!如果任由漢軍施為,這樣的攻擊,他們一天可以發動近百次,所以幾千人的傷亡一點都不夸張。

  牧人們倒也不是光挨打不還手,不過兩軍的戰力差距確實大了點。反擊的人手少了,會被漢軍干凈利落的斬殺一空,人多了。漢軍就直接避開,一邊后退,還一邊放箭。

  仗著shè程和威力遠超牧人的騎弓,經常會發生兩三百牧人追著一百漢軍,追著追著就發現自己的人手比對方還少了。再想逃時,卻反過來被對方追過來,斬瓜切菜般屠了個干凈。

  出塞前,疾風騎兵是一人三馬的配置,一路屠滅十幾個部落之后,趙云繳獲的戰馬輜重不計其數,現在漢軍到底是一人幾馬。他都懶得算了,反正就是怎么敞開了跑,都有足夠的備馬可用。

  因此,疾風騎兵現在的機動力遠在部落聯盟之上。打不過也甩不掉,長老們毫無辦法,只能咬著牙堅持。

  他們減少了反擊的頻率,改為盡量加強防御。牧人們用枯枝編成圓形,然后在上面覆上一層牛皮。做為盾牌。疾風騎兵最強的手段就是騎shè,最克制弓箭的無疑就是盾牌,牧人們想通過這種手段,盡量遏制疾風騎兵的殺傷。

  他們原本也想著,是不是能耗到疾風騎兵的箭矢用盡,就像當年的右校王那樣。

  然而,他們低估了青州軍補給的充裕程度。當年李陵出塞,已經到了漢匈戰爭的末期,匈奴固然元氣大傷,武帝手中同樣感到了拮據,對邊軍的供應基本上都是量入為出的,卡的很嚴,所以才有李陵出塞,打到沒有箭矢可用,無奈投降之事。

  趙云出發前就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也知道箭矢這種物資沒辦法從胡人手中繳獲,所以他特意削減了干糧的攜帶量,多帶了幾倍的箭矢。

  王羽對后勤又相當重視,青州戰爭機器全力開動,一些戰備物資都是敞開了供應,所以趙云根本就沒有乏箭之虞。

  不光是疾風騎兵,于禁能在馬蹄梁打得騫曼毫無還手之力,固然有地形的因素,但海量的箭矢供應同樣功不可沒。騫曼就算能給部眾裝備上漢軍的強弓,他也沒辦法和于禁拼遠程,因為他置辦不起那么多箭。

  箭,可是很貴的。

  而之前的十幾場戰斗都是一面倒,箭矢用的并不多,因為每仗都是漢軍獲勝,所以還可以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回收一些。

  結果長老們苦苦期盼趙云箭盡,等來的卻是無窮無盡般的狂風暴雨,最后無奈之下,也只能試著搞個盾陣出來,想著就算不能完全克制漢軍的騎shè,也能削弱一部分傷害。

  他們的愿望是好的,但現實卻很骨感。

  看到了胡人的盾陣,趙云只是一開始有點驚訝,但很快便想出了對策。

  他沒有浪費馬力,通過不斷變更攻擊位置,來避開盾陣,亦或其他技巧xìng的戰法,而是選擇了最令人絕望的一種破盾陣的手段……

  他一聲令下,騎兵們放下弓箭,亮出了弩!

  騎兵強弩!

  用來對付漢軍的大櫓和鐵盾或許有所不足,但對付胡人的簡陋盾陣,結果只用四個字來形容就夠了——摧枯拉朽!

  強弩的風暴下,鮮卑人血肉橫飛,尸橫遍野!

  這完全就是文明和野蠻的較量,在文明的一方為內患所困之時,野蠻人或許可以憑獸xìng占據一些上風,靠著沒有廉恥的漢jiān們的幫助,見上風擴大。

  但在文明的一方認真起來之后,無論他們如何掙扎,也只會淪為被各種碾壓的下場。

  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